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放弃民办高薪聘请!杭州学军中学老校长远赴贵州支教

2020-11-27 23:55:01
相关推荐

浙江在线9月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沈蒙和)陈立群这个名字,在杭州、浙江乃至全国教育界都如雷贯耳。因为他的“爱”与“责任”。

记者第一次认识他,是在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宏志班”的开学典礼上。2001年,他在浙江省内率先创办了“宏志班”,招收的寒门优秀生不仅学费全免,还有生活补助,并因此获得了进入理想大学深造的机会。这个助学项目一直延续到今天,而且还将延续下去。

记者最近一次见到他,是2015年夏天,在杭州学军中学的校长办公室。他正专注地在码字,写当年的高考作文,陪高三学生体验高考氛围。他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时隔两年,昨天,记者再次和他见面,却是在距离杭州1500公里的贵州台江县。这位知名高中校长背着一个黑色大书包,站在台江县民族中学教学楼下,神采奕奕,只是略消瘦了些。从学军中学校长岗位上退下来后,有民办学校许下重金礼聘,但他最终选择了支教。

去年4月起,陈立群远赴贵州,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国家级贫困县从事支教工作,从去年8月开始,担任台江县民族高中校长,分文不取。他说,不为功利,不求功德,只为心愿。

如今,原定的一年支教计划已到期,可是他新学期又出现在校园里,师生们的眼睛都亮了。因为陈校长上任仅一年,就给台江县民族高中带来许多不可思议的变化。

比如,尽管该校是台江县唯一的高中,但由于教育质量欠佳,生源流失严重,全县中考前200名学生中,往年只能留住十来个,而今年只走了8个,中考录取分数线从原来300来分,涨到400多分。又比如,数学和英语都曾是该校的薄弱学科,2017届学生数学会考仅27个A等,要补考的有173个,2018届学生(新高三)却有51个A等,补考人数也下降到39个;英语进步更加明显,A等人数从7个涨到36个,补考人数从351个下降到91个。

“以前我觉得,将来随便读个大学就好了。这一年经常听陈校长讲自己故事,讲外面的世界,现在我空下来就会琢磨,哪所大学更好,更适合我未来的发展。为了实现梦想,我开始定短期目标,例如,这周要看多少书,下次考试应该提高几分……”高三(4)班女生侯真真说。

老师们也很拼,每天6点半就往学校赶,陪学生早读。“其实,每天起床前我都会一番思想斗争,可一想到年近六旬的陈校长这个点已经到学校了,什么赖床理由都抛到了九霄云外。”高三生物老师时明珠告诉记者。

看得出来,他们每一个都是陈校长的粉丝。有老师甚至能准确地说出陈校长上任的日子:2016年8月14日。

被誉为“天下苗族第一县”的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是杭州的对口帮扶点,教育基础薄弱,在陈校长上任前,高考成绩按进出口增量计算,在黔东南州各县排名第九,今年已经攀升至第一。

他想留住更多的孩子

那么,这位名校长到底施了什么魔法,改变了这里的学生、老师和学校呢?

钱报记者跟踪采访陈立群一天,试图找出答案。

●6:40

陈立群的身影出现在校门口,保安一脸习以为常地打开门。“年纪大了,睡眠浅,所以起得早。”他是来陪学生早读的。在食堂匆匆忙忙解决掉一个刀切馒头,往包里塞了一个白煮蛋,再回办公室略作整理,就去了教学楼。

●7:10

全校54个班开始早读。54个教室遍布在教学楼的一楼到五楼,陈立群一个个地看,一层层地走,花了近半小时。钱报记者气喘吁吁,他却照样神清气爽,明显是习惯了。

“高一19个班,高二18个班,高三17个班,总共3000多名学生。”他如数家珍,“你知道为什么年级越高班级越少吗?因为这里很多家长觉得读那么多书没用,有些孩子高一高二就辍学出去打工了,每年过完寒暑假,很多教室会出现空椅子。我想留住更多孩子,告诉他们学习可以帮助他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路过高三(4)班时,他一脸自豪地说:“看见了吗?这群孩子都很优秀,只要肯努力,明年有希望全部考上一本。”

●8:15

往常这个点,他会去教学楼转转,了解各班各科的教学情况,也给任课老师提提建议。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听4节课。但这天例外,他要去附近一家医院,探望一名产妇。准确地说,他是去看产妇的丈夫——学校一位青年骨干教师。这位老师业务能力出色,也很受学生欢迎,却在4天前提出了辞职,要去贵阳一所民办中学,因为那里的待遇要好很多。

陈校长对此表示理解:“这位老师家庭经济负担确实蛮重的,妻子不上班,家里老老小小6口人,就靠他一个人的收入过日子。”但他还是舍不得放弃这样一位优秀教师,自掏腰包给新生儿封了个600元的红包,向这位父亲表示祝贺,再问问他,能不能改变主意?

当听到陈校长说:“你忍心放下这些学生吗?”这位男老师顿时红了眼圈,想想学生,再想想面前远道而来支教的校长,剧情反转,他当即表示收回辞职信。陈校长的眼眶也湿了。

采访过程中,有老师悄悄跟钱报记者报料:“陈校长来我们这里,不仅分文不取,还用自己的钱给老师发奖金、资助学生。就在昨天,他给了4位学生每人500元助学金。”

这位老师说的“奖金”,是陈立群把自己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杭州市杰出人才奖的20多万元钱拿出来,设立“台江县民族中学陈立群奖教基金”,分为爱心奖、责任奖和育才奖,每个奖项评选3个人,共9人,每人5000元,每年年底发一次。今年初,第一批已发放。陈校长还在努力,要让这个奖教项目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10:15

他去了趟高三(17)班的教室,想看看该班的语文老师。“这位老师小产不久,知道学校缺老师,主动申请提前回校上班。早上路过教室,看到她手扶着腰,蛮心疼的。”陈校长说。

看到校长来,女老师有些不好意思:“一直把您当父亲般敬重,知道您来我们学校的时候,其实身体也不大好,您能做到的,我也肯定能克服。毕竟带到高三了,这些孩子耽误不起。”

“无论如何,身体第一,真不舒服一定要告诉我,我也正在抓紧招老师。”陈校长再一次被感动了。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一半被陈校长用来处理文件,另一半时间,他在看《台江民中青年教师培养行动计划2017-2018年》,据说这已是第二版了,也是他眼下和接下来最关心的事——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11:30

忙完手边的工作,他喊了另外8名支教老师共进午餐。8位老师都来自杭州,新学期刚到这里。这支支教小分队之所以能建立,首先当然是杭州对台江县教育的大力支持,不过陈校长也功不可没。有支教老师笑言:“陈校长是一面旗帜。”

●14:00

陈校长风风火火地跑到了食堂,给食堂工作人员开会。“主要是针对学生们反映给我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意见。”他解释说。

在这所学校,学生们都喜欢跟陈校长说心里话,常常会写了信塞到他的办公室门缝里。在信里亲切地喊他“陈爸爸”,开心地讲述自己和校长偶遇的经历,也会提一些对学校的建议。陈校长将每一封信都保存下来,并给予回复或解决。

●15:00

两位“不速之客”走进了陈校长的办公室,是外县的两位家长,孩子刚上高一,却执意想转学到台江县民族中学。“孩子真的很想来。”一脸淳朴的爸爸说。

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大概是陈校长到这里后,最甜蜜的负担。

●16:50

高一、高二专家组听课成员开会,作了一番指导性讲话之后,他匆匆赶去看本学期的第一次学生社团活动。

●19:00

学生晚自修了,忙完手边活的陈校长才开始吃晚饭。饭后,54个班要再看一遍才放心。

●21:30

忙碌了十几个小时的他,终于关了办公室的灯,结束了校长的一天。

责任编辑:郑莹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保护动物的英语作文 他什么了作文 父母之爱作文 教资作文素材 三年级童话作文 古诗作文 高考作文满分 小学生英语作文 我的理想 作文 作文点评 礼物的作文 满分中考作文 老师的作文 变形记作文400字 过年放烟花作文 我读书我快乐作文 一件开心的事作文 小学生搞笑作文 好人好事作文 什么让生活更美好六年级作文 十年后的我作文600字 人物传记作文600字 端午节作文600字 描写猫的作文 踢足球作文 习惯作文 帮助作文 老鹰捉小鸡作文400字 过年作文600字初中 我的烦恼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