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当发现高考舞弊 这家媒体曾暂时“压”了下来

2020-11-28 00:05:01
相关推荐

看完这个标题,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先别急着“骂”这个媒体,也不要忽略了标题中的“暂时”两个字。

看完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或许你的想法会转变。

这是一则有关高考的旧闻。

有一年高考前夕,《中国青年报》记者带着一封没有落款的举报信,去某地了解考风问题。所见所闻让人惊讶:走出考场的考生,对场外发送答案者抱怨“你是从17题给我发进来的”;一位考生的试卷直接被另一名考生抢走抄袭;考场之外,陪考家长们的热门话题是讨论如何作弊……

2009年6月8日中午,全国统一高考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三中学考点门外,一名考生(左二)在与场外发送答案的青年男子(右二)交流。这位女生抱怨自己收到的选择题答案不完整,对男子说:“你是从17题给我发进来的。” 中国青年报记者 张国摄

显然,这是重磅新闻。高考首日,两位记者就发回了详尽报道。但是,并没有当日发布。

这么做的理由是:高考正在进行,这种报道具有极大冲击力,在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的同时,会给那些清清白白的考生的带来心理冲击,或许,会影响部分考生的临场发挥。

这则新闻在高考后次日刊发,旋即成为全网热点,教育部和有关省份启动追查。到第二年,该省为所有考场安装了摄像头。

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以“吸引眼球”为要,严肃媒体做新闻,经常要有一点耐心,有一点克制。

媒体的杀伤力有时很大,避免“误伤”,是一种责任、一种善良。

在知乎平台上有一个提问,引起了很多网友的讨论。——“你期待中的新闻获取方式是怎样的?”

网友的回答是:

@我在山里修飞机 :其实现在想想,传统的未必就不是好的。

我现在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之前在校的时候爱刷知乎、看b站,可是长久过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获得什么。

后来因病住院,休学了一段时间。远离了电子产品之后,我每天的新闻来源只剩下病房的电视和时不时送来的官方报纸。但就是这有限的资源,让我获得了许久没有的充实感。

现在想想,与其说什么样的方式,不如说自己用什么样的态度来检索信息。毕竟归根到底,信息还是通过我们的眼和耳进入大脑,然后再根据大脑进行判断。我想表达的是,其实新媒体本身并不重要,媒体人的态度和受众自身的判断才是关键。

@才子是我弟:希望严管自媒体,现在自媒体“标题党”虚张声势、甚至胡说八道的太多。期待官媒进一步加强报道时效性,跑在谣言前面。

@孟唯溪 :我不满意的是现在我国舆论完全被服务于资本的某些媒体掌控,他们简直为所欲为,大众看到的新闻都是被“加工”过的新闻,潜移默化的改变大众的想法。

最近,挑拨南北矛盾、性别矛盾,到处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春秋笔法颠倒黑白。从国际上来说,舆论的阵地,你不去占领就会有别人占领,现实是怎样众目皆知。同样的,国内舆论阵地还要重蹈覆辙吗?

最近震惊地发现,国外媒体无耻下作那一套手法,原来我国某些媒体也会,还玩的更6,可惜这一套竟然用在了国人自己身上,真是可悲。

客观的媒体太少了,最最基本的,有职业道德的媒体太少了。

@夏木:第一,不希望有标题党,看了半天大新闻,其实只是个过时的旧闻,或者是不实信息,浪费时间浪费感情。

第二,有道德底线,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各种秀下限、搬弄事非,商业化的环境里,你喜欢看下限,我就秀下限,交替下滑,是非常不好的。

第三,希望多看到一些包容和理解的文章,而不是各种尖锐对立。

第四,希望多些有思想、有深度的好文。

第五,真的不希望有大数据下的“信息茧房”,感觉现在的大数据有些太过了,你喜欢看花边类,看到的都是花边类,你喜欢科技类,看到的都是科技类,甚至你换部手机,多点几个奇闻异事类,马上推荐的都是奇闻异事类,这有点太扯了。

00:54

“出现重大险情,对新闻工作者的最低标准是及时发稿。”

2020年的新闻,除了疫情,还有洪灾。

江西九江的江洲镇——一个四面环水的岛镇,发公开信呼吁在外的父老乡亲速回老家抗洪救灾。《中国青年报》派出的记者很快到了那里,发回报道证实“已有游子回乡”。

当众多媒体转发“江洲镇居民全部撤离”消息时,这个记者焦急地告知报社:是分批撤离,不是全部撤离——劳动力需要留下抗洪。

也是九江,1998年,《中国青年报》的一位记者在齐膝深的洪水中,一边行进,一边用手机向报社口述了8段现场消息,后方编辑合成《九江段4号闸附近决堤30米》,成了九江决堤后见诸媒体的第一篇报道,获得中国新闻奖特别奖。

一位微博用户评价,这则简讯完全可以当作如今的微博直播来看,“文字精炼,事实清楚,没有一个字的废话”。

为了这则简讯,记者涉险上了长江大堤。那是真正的“逆行”,只不过当时记者说的是:“出现重大险情,对新闻工作者的最低标准是及时发稿。”

“我不想成为信息孤岛。”

得承认,互联网时代,这样的操作,太“重”了。

派记者去采访调查,人力和差旅成本不低,最后可能一无所获。机器抓取、机器人写作不香吗?

深耕受众的感官,往往比深耕新闻更有流量。“标题党”“震惊部”“突然宣布专业户”都是这样诞生的,总归要“恰饭”的嘛。

有没有感觉,如今反转新闻越来越多?缺乏扎实的调查研究,只有实时的抓取转发,只有“网友曝”,新闻就容易反转。

一项有关新闻获取方式的调查中,众多年轻人表示很反感碎片式阅读,以及大数据推荐,因为这样的“新闻”只会让人越来越偏激,路越走越窄。把用户按照喜好、习惯,分割成各种小块群体会撕裂。有人说:“我不想成为信息孤岛。”

“我真不想看个新闻最后去买了双鞋”

身边一件真事:一位父亲得知儿子要去一个地方出差,就上网浏览关于当地的信息,两个小时后,他没查到什么信息,反而购买了一双鞋。

对此,有报道为证:多家商业新闻资讯客户端擅用新闻来包装广告,推广的还是假冒伪劣产品。

算法揣摩我们的口味,制造出一个将人围困的“信息茧房”,很强大很精准。

天下苦“流量”久矣!

我们相信: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我们手机里的图标太多了。

人生苦短,它们都在争夺我们的时间。据说有一项调查:全球智能终端用户,经常打开的客户端在8个左右。看看这些程序的使用时长,会觉得颈椎隐隐作痛。

但是现在,还是要冒昧向你推荐一个图标。

最近,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刚刚改版。在这里,努力去做到的就是,不会诱导阅读,只由职业新闻人来筛选和编辑有价值的信息,可靠、简约,不偏不倚、不带节奏。

信息洪流凶猛,找到有价值的新闻和真正的好故事是一件不那么容易的事。在这个信息过载、用眼过度的时代,我们希望提供一种能够节省时间的阅读。

问答网站上,有个提问是关于“你期待的新闻获取方式”。答案林林总总,但是经常被提到的,是真实、深度、没有“标题党”,不带节奏。对于一家传统媒体来讲,这些都是刻在基因里的。无论是在报纸还是客户端,你都能看到这种基因的强大表现。

过去近70年里,这里诞生过那么多的名篇,入选过各类教科书,出现在那么多的高考阅读理解题和作文题里,影响过几代人的语文,包括进入国庆70周年大型展览里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也包括许多人想起中国首枚奥运金牌就会想到的那个标题:《背了半个多世纪的“0”甩进了太平洋》。

从诞生那天起,《中国青年报》就始终以服务青年成长、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致力于通过真实、理性的声音,通过建设性的批评和对国家发展深沉的思考,使正气得到弘扬、公平得到守护。因为相信,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它一直致力于发现值得一书的年轻人。这个国家每个时代最耀眼的心灵,在锋芒初露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在中青报上。

它也在努力揭示和抚慰每个时代的痛点,凝聚共识,推动进步。它的名专栏“冰点”,历来关注那些“‘冰’得无人理会的社会角落”,追求“新闻不止一天的生命力”。

比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一系列冰点报道,被同行撰文评述“集纪实叙事功能和社会反思于一体,展现出遭受疫情袭击后中国社会的心灵创伤和精神恢复”,成为“构建集体认同的特定符号”,“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治愈集体记忆创伤的功能”。

“有品质,最青年!”

如果从互联网走入普通家庭开始,印刷媒体实际上已经被唱衰20多年了。1998年的最后一天,整个中国只有74.7万台上网计算机。然后门户网站时代到来。再然后,门户网站也被唱衰了。

新闻的载体一直在变。竹简曾经是新媒体,丝帛曾经是新媒体,石碑曾经是新媒体,线装书曾经是新媒体,报纸曾经是新媒体,广播曾经是新媒体,电视曾经是新媒体。

但是,不管怎样变化,有一点始终不变:浏览只是消遣,阅读是一种刚需。

8月8日,中青报客户端4.0版正式上线——全新的UI设计、沉浸式的视频表达、有料的慕课学习、有益的成长服务,这些都能在“指端”畅享,“24小时中青报”全新启幕。

中青报客户端作为中青报新媒体“旗舰”,承载着转型改革的使命,聚集全报社力量,聚合各方资源,着力打造五大“功能模块”,力争成为青年在“速读时代”的必备终端。

严选当日优质内容,提供有态度的必读新闻。由“推荐”“热点”两个频道组成的双首屏,分别面向以团干部为主的党政干部和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群体,“团味儿”和“青年味儿”更浓。“冰点”“锐评”“共青团”“教育”“校园”“财经”“环球”“智库”等20余个频道各有特色。

“侠”光“见”影,精彩纷呈。中青报客户端发力原创短视频生产,聚合“青蜂侠”短视频、“我看见”长视频、“中青抖音”小视频等品牌,还原新闻现场。“青蜂侠”是中国青年报·中青网的品牌栏目,长期居新闻资讯类短视频头部位置。《中国有故事》《中国青年说》《中国吸引力》《榜样阅读》等知名文化IP构成客户端“视频”矩阵。

搭建有品质的青春学堂,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学习”模块是中青报客户端全力打造的特色模块。提供“青年大学习”最全合集和参与情况查询,“微团课”交流基层团组织改革探索和先进做法,“思想者”刊发专家思理文章,“慕课”集纳文化精品课程。

全方位服务青年,包揽青春业务。“团团微就业——共青团服务青年就业平台”正式落户中青报客户端,平台接入百城数据,通过各项“共青团认证”,帮助毕业生寻找到理想工作岗位。客户端还为青年提供婚恋、网课、考试、义诊等方面的服务。

点开中青报客户端“中青号”模块,用户能够看到优质内容账号的推荐。“中青号”将广泛邀请媒体、企业、学校、团组织等机构和个人入驻,“团聚”年轻伙伴的能量,共建业务交往和心灵交流的园地。

新版客户端是中青报融合改革迈出的坚实一步,未来将进一步依托共青团组织优势,努力打造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都更强的一流新型主流青年媒体。

坦率地说,做新闻客户端,《中国青年报》是后来者,恐怕每一个版本都存在各种问题和漏洞,无论是用户体验还是内容形态,都有很大提升空间。用户可以“狠狠”地给出实事求是的评分,督促它的升级。

当然,它的优势也比较突出:背靠一家具有较强采编力量的新闻机构,新闻界的国家队、舆论场的压舱石之一。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受到新闻的影响。新闻通向人的“三观”,对青少年来说尤其如此。一位小说家说:“封闭在课堂内的时间毕竟只占我们人生最初的十八年左右,此后的生涯都交给了新闻媒体,而后者对我们的影响超过了任何学术机构。正式教育一结束,新闻就成为我们的老师。”

中青报客户端虽然可能还不够作为一名“好老师”,但希望可以成为帮助你打破“信息茧房”,更真实、更深入了解世界的好朋友。

愿与大家共同成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们是一家人作文 写一篇三百字的作文 我的端午节400字作文 克服困难英语作文 流鼻血作文500字 关于母爱的小标题作文 静候花开作文 作文800字大全 假如我变成了作文400字 环境的重要性作文 拨动我的心弦作文 生活启示作文 观察狗的作文 珍惜时间的作文题目 关于唠叨的作文 审视自我作文 感恩母亲节作文 三年级秋季作文 意想不到的收获作文 图文并茂的作文 我的故乡300字作文 我的作文集封面图片 窗外高中作文 原来这么简单作文600字 风波作文800字作文 高考全国卷英语作文 介绍乌镇的作文 以自由为题的作文 老师迟到了作文 我的母亲作文400字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