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灰姑娘》真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吗?浅析其阶级寓意及教育意义

2020-11-28 00:50:01
相关推荐

疫情在家,陪孩子一起读童话。读完《灰姑娘》,问女儿喜欢谁?毫无疑问,说喜欢灰姑娘,因为她漂亮又善良,讨厌继母和两个姐姐,因为她们又丑心眼又坏。是的,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这么回答,真善美的教育意义,几乎成为了童话教育的标准答案。

确实,这样的道德说教,保障了故事的合法化,使得它能够被普遍接受,而不至于违背社会的道德监督机制和个体人格中的道德律令,这种正确感是无人反驳的。

但是,我在想,为什么几乎所有的童话都会有这种“好”与“坏”的刻意对比呢?是什么促使了这种局面的形成?这样对比带来的都是积极作用吗?我们的作者这样写又有何用意呢?

下面,我们就以格林兄弟《灰姑娘》为例,结合时代背景追根溯源,换个角度来深入解读一下这则童话。

“灰姑娘”的“前世”与“今生”

说起灰姑娘,我们就会想到水晶鞋,南瓜车,化身为马的可爱小老鼠,午夜就会消散的魔法,这些都是这个故事最有特色的元素,这都要归功于迪士尼1950年出品的那部风靡全球的动画片。然而,原来的故事里根本没有这些细节。

故事的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古希腊的地理学家斯特拉波记录了一个精彩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罗德庇斯,是个女奴。她洗澡时,一只老鹰不知从何处飞来叼走了她的一支凉鞋,然后她将这只鞋子扔到了远在另一座城市的法老的膝头,好奇的国王随即命令士兵去搜寻鞋子的主人,最终找到了罗德庇斯,并娶她为妻。

中国的“灰姑娘”,出现在公元九世纪的唐朝,有一个名叫段成式的人,他是位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大官,他记录了一个据称是其仆人所讲的故事。

叙述秦汉前南方一个洞主的女儿,名叶限,是一位百越姑娘。幼年丧母,从小聪明能干,得到父亲的钟爱。父死后,继母对她百般虐待,并杀害了她精心饲养的一条鱼。叶限得到“自天而降”的神人指点,将鱼骨藏于屋中,“金玑玉食,随欲而具”。在一次地方的节日活动中,叶限瞒过继母,“衣翠纺上衣,蹑(踩)金履”去参加。因被继母及异母妹察觉,仓卒逃离,遗下一只金鞋。这只金鞋为邻近海岛上的陀国主得到。他派人到拾得鞋子的地方让所有的女子试穿,终于“得叶限”,于是“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以叶限为上妇”,而“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

最早有记载的欧洲版灰姑娘故事,是意大利作家吉姆巴地斯达.巴西耳于1634年出版的,之后法国作家夏尔.佩罗又从这一意大利版本中汲取灵感,创造了一个名叫灰姑娘的故事,收于1697年出版的童话集《古代故事集》,也叫《鹅妈妈的故事》。正是佩罗第一个为这个不幸的姑娘添上了一双水晶鞋,并且送给他一位仙女教母用魔法来帮助她。也正是以这个版本为基础迪士尼云1950年推出电影改编版从而将这个故事推向全球。

在现代,“灰姑娘”故事依旧魅力不减,2002年风靡整个东南亚的台湾电视连续剧《流星花园》就是一部成功的现代版《灰姑娘》,深受女性观众喜爱的韩国电视剧中,各式“灰姑娘”版本更是呈出不穷,给大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精神满足和心理期盼。

今天,我想说的是格林兄弟在19世纪的作品。格林兄弟赶走了仙女教母,去除了她关于魔法的部分,没有了魔法的浪漫主义效果,我们或许可以更清晰的看到,这个故事折射出的社会现实,隐藏在灰姑娘这个故事中的阶级意识形态。

《灰姑娘》真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吗?

王子究竟为什么选择了灰姑娘?格林兄弟首先给出了最显而易见的答案。

故事的开头他们就点出了明显的道德寓意,即将去世的母亲对可怜的辛德瑞拉说:要永葆虔诚善良,这样我们敬爱的上帝就会永远保护你,我也会在天堂注视着你,不会远离。

故事的结尾又进一步强调了这一信息,灰姑娘和王子有情人终成眷属,而两个继姐最终被啄瞎了眼睛,以惩罚他们的恶毒与谎言。

其实,这个故事又重申了一次大多数童话的寓意:即,好女孩会得到回报,而坏女孩则会受到惩罚。

辛德瑞拉真是靠自身美德赢得了王子的心吗?回顾故事,王子看到辛德瑞拉的第一眼就被吸引了。他们“一直跳舞跳到深夜”之后王子提出送她回家,她逃走了,跳进了鸽舍,接下来两个晚上都是如此。不同的是,最后一次她遗落了一只鞋子。

可见,除了双方的舞技外,可能其他还一无所知,实在是谈不上有多了解,他们相处的时间太有限了,灰姑娘总是故意逃开,能找到她的藏身之所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不用说发现她内在的“美德”了。

是什么帮助灰姑娘俘获了王子的心呢?再来回顾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当时每个人都以为他必定是有为外国的公主”,王子想跟她回家,也是想知道“这位美貌的姑娘属于何人”。第二次见面时,他又一次“被她的美貌震惊了”。

很明显,王子是被她的美貌所吸引,而非她善良的心灵。

因此,它也像其他童话一样,传递着明显的女性美貌至上的价值观。学者萝莉.贝克—史贝瑞与莉兹.葛劳赫兹在他们的研究著作《儿童童话中女性美貌理想的普遍性与持久性》中指出,童话故事经常提到外表,尤其是在谈到年轻女性时。最受欢迎的童话,提到容貌的次数也最多,这是为什么呢?

研究人员表示,这是因为“女性美貌理想或许可以间接地充当一种社会控制手段,因女性对外表(美貌)的关注会占去她们本可以用来提高社会地位的资源(金钱,精力,时间)”。

怎么理解?通俗的讲,也就是如果你的大部分时间与金钱都花在关心自己的相貌上,你也就没有多少精力去关心别的事,比如教育、政治或是法律了。而男权社会更喜欢让女性保持这种状态,并从中获益,它就会支持并传播宣扬“女性美貌至上”的故事。

所以,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王子选择灰姑娘是基于美貌,这其实是在宣扬女性美貌至上的价值观。说得再直白一点,为什么大多数童话故事都要这样强化和宣扬,其实也是为了巩固男权的绝对地位。

再换一个视角,从马克思主义角度解读,王子又为什么选择灰姑娘呢?

泰森在《当代批评理论实用指南》关于马克思主义式的解读致力于分析文学如何反映了“物质/历史力量,即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体系中的政治与意识形态。

王子见灰姑娘的第一眼时,“当时每个人都以为她必定是有为外国的公主”,王子以为灰姑娘是个公主,大家也认为这么认为,漂亮的必定是位公主,而灰姑娘选择王子也正是因为他的社会地位,这就是隐藏在这个故事中的阶级意识形态。

当社会呈现固化现象,底层向上流动不足,并无其他奋斗途径时,通过收养、婚姻关系改变自身命运就成为最好的方法,所有灰姑娘故事也都集中展示了一个主题:一个受迫害的女主角通过婚姻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

无论是从女性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角度解读,都给我们揭示了一个真相:尽管女孩取得了很明显的成功,她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她向这种社会制度的运行逻辑投降,并且沦为一件男性凝视下的物品。

由此我们也得到了一个结论,这则童话绝不是什么浪漫的爱情故事,至少不是现代媒体,比如迪士尼,引导我们去相信的那样,相反,它是一个关于一个受到压迫的个体的故事,无论是被父权还是被统治阶级压迫。它是一个女孩想要改变梦想,是关于社会制度的残酷被统治阶级摧毁了那个梦想的故事。

我们应该如何向我们的孩子们讲述《灰姑娘》?

可能有人会说,童话故事大多是讲给孩子们听的,把一个童话故事解读成这样,有必要么?

当然,面对孩子们,我们不可能向她们解读这些,但通过这样的解读,至少让我们明白,童话的现实教育意义在哪里?又有哪些弊端?如何规避?首先谈一谈弊端。

“暴力恐吓”带来的弊端如果稍微留意格林童话里有关谋杀和惩罚的情节,你会看到:小姑娘的舌头和眼睛被挖掉;邪恶的继母被塞进装满毒蛇的桶里;皇后要煮公主的心肺来吃;年轻人和尸体睡觉还要为之取暖;国王的女儿被熊撕成碎片,她的母亲则被火烤死;小男孩被切碎然后煮成肉汤给他父亲喝……

为什么要这样写?

因为要恐吓,震慑。这些暴力内容,作者是期望小读者可以铭记在心,并引以为戒,在那个时代,规训大多诉诸于恐吓。

除了恐吓本身给孩子们带来心理阴影外,不排除会有孩子依葫芦画瓢。

“女性角色二元对立”带来的弊端美国女性主义作家、批评家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格巴认为:相比更为复杂的文本,神话和童话通常能够更为准确地表达和强调文化内涵。

她们认为,它夸张地表现了天使女性与恶魔女性之间“重要却又模糊的关系”,把“好女孩”和“坏女孩”进行了刻意的对比,比如《灰姑娘》中的“好女孩”灰姑娘,“坏女孩”两个姐姐。

“好女孩”最重要是顺从,这是父权社会树立的“家中天使”女性典范,要求女性充满母爱,牺牲自我,为丈夫和孩子付出一切。

然而,长远看来,这种简单的对比可能是有害的,父权主义故事将女姓统统划分为这两种刻板形象,暗示“女性只拥有两种身份,如果她接受传统的性别角色,并遵守父权主义规则,那么她就是一个好女孩,否则就是一个坏女孩。

问题就是在对好与坏的定义上,事实不像引导我们相信的那样,好就是善良,坏就是邪恶。它们的含义远比这复杂,这种“好”更为隐晦的层面上,意味着温驯和天真,无助和依赖。

这种二元对立的倾向强行给予女性以及人性过于简单的解释。所以是有误导性的,它只看女性是否服从父权制秩序,因此,相信了这些故事的孩子们,也许难以接受女性或男性可能是复杂而多面的,并不只是单纯的好人或坏人。

这种对女性的两极化划分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夸大了两类女性之间的不同之处,并强调她们之间的敌对关系,却削弱甚至试图掩盖她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好女孩和坏女孩并不一定非得是敌人,无论父权制多么想让我们这么认为,实际上她们可能是同一种制度下的受害者。

我们应该如何向我们的孩子讲述童话呢?前段时间看见一篇文章说美国老师如何讲《灰姑娘》,感触颇深。

让孩子们假想自己是后妈,会让灰姑娘参加舞会吗?通过孩子们的换位思考知道“好”与“坏”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通过午夜 12点,灰姑娘还没有回去,可能出现的状况的设想,让孩子们懂得守时的重要性。

引导孩子们发现"灰姑娘参加舞会是得到了许多人帮助"这个事实,告诉孩子们,人是需要有朋友的。

让孩子们明白爱自已的重要性,如果灰姑娘自己不想参加舞会,即便后妈没有阻止,也是没有用的,真正有决定力的还是自己,从而告诉孩子们灰姑娘即使没有妈妈爱她,她的后妈也不爱她,但自己也要爱自己,这样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

通过让孩子们仔细观察这个故事不合理的地方,(午夜 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告诉孩子们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

……

看,没有生硬的道德说教,而是充分挖掘符合社会现实和人的个性发展的教育元素,向孩子们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教孩子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果童话仅仅告诉孩子诚实、善良、勇敢等等这些德性,或者告诉他们这些故事,实则是一种偷懒的教育。

结语:

至此,便可以回答开篇提出的问题,作者其实是在不断重申影响至今的父权主义性别准则,才促成了童话里一些固定“套路”的出现,我们今天所谈到的灰姑娘也是如此,她的一言一行,其实都是当时社会价值的声音,而非她自己的声音。“坏”的定义是为了反衬“好”的天真、美丽与温顺,实际上就是从反面维护男性价值的权威。我们不能小觑经典作品的影响,它传给引导我们无意间或无条件承认并接受男性对女性的定义和塑造。

不管怎样,童话终归是孩子们的童年梦想,正确的引导,童话的魅力依然能引领孩子们走向更加广阔的精神世界,正如童话作家和民俗研究者杰克·西普司所说:不论过程如何恐怖糟糕,童话的结局总是美好的,而这将给我们的孩子面对未知现实的勇气。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理想作文议论文 高考作文没写完怎么办 关于家庭成员的作文 时间的重要性英语作文 三年级秋天的景色作文 作文4 敬老孝老作文 拥抱什么作文600字 我的童年玩具作文 父亲作文题目 礼让作文素材 快乐的国庆作文500字 感谢阅读600字作文 校园里的桃花作文 一次奇妙的旅行作文 桂花香作文600字 端午节的作文300个字 感动作文400字六年级 智多星作文 洪水无情人有情的作文 废物利用作文500字 保护大象的作文 温馨的回忆作文 我英语作文 叶罗丽作文 以时尚为话题的作文 书籍是一剂良药作文 想念的味道作文 桃花作文200字 游公园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