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西安女教师师因没收手机遇害:毁掉一个孩子 给他一部手机就够了

2020-11-28 05:35:01
相关推荐

文/茹月

前几天,西安北郊某中学女教师因没收学生手机被杀害。起因是老师在值班时发现学生李某在晚自习玩手机,老师当场没收。

李某曾两次去过办公室,最后一次跟老师要回手机时发生冲突,随后听到办公室发出惨叫后,赶到办公室时发现一名女教师倒在血泊中,经抢救无效死亡。

看到这样的新闻,不由得脊背发凉。一个孩子,竟然为了一部手机失去理智杀害老师,把自己送上犯罪道路。

美国教育学家马克普伦斯基称现在的青少年为“数字土著”,指的是在数字科技包围下成长的一代人。

前段时间热播电视剧《少年派》里,江天昊因为在课上玩手机,被老师发现后把手机抢过来,直接从窗口扔了出去。随后,江天昊也从那个窗口跳出去。所幸的是楼下刚好有人施工,掉在一张网上才避免悲剧的发生。

随着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的普及,越来越多关于孩子玩手机、玩游戏的负面新闻:

2019年10月28日,湖南衡阳一名16岁少年因姐姐不让玩手机,一怒之下拿起刀残忍将姐姐杀害,随后跳楼自尽。2019年8月30日,江苏一名19岁高三男孩因为玩手机被爸爸骂,凌晨4点多一气之下从9楼跳下身亡。2019年11月25日,四川广元一名13岁男孩,偷爷爷两万块一口气买下4部手机,家长报警孩子失踪,最后旅店里找到,孩子正躺在床上尽情地玩手机。

现在多数家长和老师视孩子玩手机如洪水猛兽。只要一提起手机,玩游戏大都认为孩子学会坏了,都会产生很强烈的敌视感。

有教育专家曾说过,“中国大部分孩子是有父母的孤儿。”

网上也流传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

孩子沉溺游戏的根本原因,其实是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

让孩子失控的不是手机,而是父母对孩子玩手机时粗暴的态度。

孩子需要的不是手机

而是父母的陪伴

综艺节目《少年说》,来自五年的小学生叶子健在台上控诉父母:

手机才是爸爸妈妈的孩子。因为爸爸妈妈想让我安静下来,不给他们捣乱,就会把手机扔给我。等我们长大了,沉迷手机时,你们又觉得是手机耽误我。你们有没有想过,小时候是谁把手机塞到我手里?又是谁放弃对我的关爱和陪伴?

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孩子内心是有多么渴望父母能放下手机好好陪自己。

孩子玩手机,最大的原因不是他们喜欢玩,而是父母先把孩子推给了手机。

当孩子深陷其中,父母又觉得手机害了孩子。但其实,这祸害真不是手机,而是父母自己也长期沉迷于玩手机。

美国波士顿有研究表明:有些家长长期沉溺玩手机,成为手机控。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情感上的冷暴力,会严重影响亲子关系和亲子沟通,而且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父母长期玩手机,无暇顾及孩子。手机就变成占据了家庭时间,剥夺了亲子关系的凶手。

在32届楚才网作文比赛,其中有一道题目为《成人的陋习》,10000多名学生中,有3000多学生在数落成人的陋习,而家长玩手机成为所有陋习的榜首。

其中1000多个孩子控诉家长,因为沉迷手机,家庭关系恶化,吃饭爸爸在玩手机,陪孩子写作业妈妈在低头看手机。

在孩子的眼里,爸爸妈妈的手机远远比自己重要。

手机成为横跨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一道鸿沟,其实从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是渴望父母能放下手机多陪陪他们。

托尔斯泰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都说孩子是复印件,父母是原件。复印件出了问题,不是是复印的过程有问题,而是原件出了问题。

过度控制

会强化欲望

很多家长为了遏止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切断孩子跟手机和网络的一切联系。但结果是越是控制,孩子越是想方设法去得到。

我妈最近打电话说,我哥他们不让侄子玩手机,说手机已经严重影响了他学习。

明年马上要升初中了,对他升学表示很担忧。

前两天,我妈又在楼上发现侄子拿着我放在家的旧手机,关起房门在里面玩了一整天。

我哥知道后,狠狠责骂了侄子一番。认为侄子的学习成绩下滑主要,是因为过度玩手机,于是把侄子的手机上缴,还交代家里人不能把手机给他玩。

没想到,侄子很快把主意打在90岁的太奶奶身上。太奶奶向来就宠着他,偷偷地塞钱给他去买了一部智能手机。每天为了不让我哥他们发现,总是找各种理由搪塞。

强行限制并不会让孩子觉醒,反而越是控制,他就越是想方设法得到。

尹建莉老师在《自由的孩子最自觉》一书中指出:“扼杀孩子小小的欲望,会导致孩子对某种事物极度渴望,产生补偿性心理。这种人为制造的匮乏,往往来自家长的主观臆断。”

同时日本精神医学专家墨冈孝也指出:

有很多家长在看到孩子不分昼夜地玩手机,会想要强制性地没收孩子的手机。这其实是很危险的,有依赖倾向的人,一旦失去自己依赖的东西,就容易键入恐慌状态,甚至会突然暴力起来。

不恰当的控制,会强化孩子对手机更强烈的欲望。

我们成人对于失去自己依赖的东西,一时都难以接受,更何况是孩子。治理孩子玩手机的问题,就像治水一样,改堵为疏。

三步改变孩子玩手机习惯

第一步:自我约束,用影响代替控制;

前段时间,女儿总是闹着要玩手机,一玩就一两个小时。

平时,我带两个孩子基本上都不玩手机,孩子也很少会闹着看手机。我就问女儿,你最近为什么经常要看手机?

女儿说,爸爸一回家就看手机,为什么他可以看我就不能看?

我知道问题的根源出在爸爸身上。原来是爸爸回家就一直捧着手机,不管是吃饭还是陪孩子玩,他的手机几乎不离手。

经过家庭会议商量:孩子一天看手机或电脑的时间在一个小时之内,爸爸妈妈在家里不能玩手机,除非工作紧急情况需要处理可以报备。

不限制,而是明确家长和孩子之间使用手机的界限,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不被手机淹没。

家庭教育专家杨杰老师说,“不要总想着管理孩子,而是要重视与孩子的相处。如果我们不能与孩子在感情层面链接,就会以’为孩子好’的名义,去做对孩子不利的事情。”

和孩子建立感情链接,重视每次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身教的力量远远大于管教。

第二步:用同理心引导,效果更佳;

电视剧《小欢喜》中,季杨杨从小就和父母分开,父亲季胜利和儿子的关系一直都很紧张。

为了缓和父子之间的关系,爸爸放下区长的身段,投其所好,去学儿子喜欢的卡丁车,去游戏厅玩游戏。

当父亲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站在孩子的位置思考,用同理心去和孩子沟通。父子紧张的关系很快就缓和下来,孩子也变得更有动力,更信心。

美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金伯莉.布雷恩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中提到,同情是正确育儿的基础,父母越是能够理解孩子,他们之间的关系就越亲密,孩子就越听话。

喜欢玩游戏的孩子,其实真正抗拒的是父母的粗暴态度。同理心,是亲子关系的润滑剂。

第三步:放下手机,用高质量的陪伴拥抱孩子。

米歇尔在提到教育孩子时说:

我的孩子有自己的自由,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无论我怎样忙碌,我都会耐心地陪她们一段时间,高质量的陪伴和沟通,才是帮助子女成长最好的方法。

当父母能真正愿意花时间来倾听和回应孩子的需求,而不是孤立和拒绝他们的话,孩子更愿意和父母亲近。

真正的爱,就是放下手机多陪陪孩子,因为孩子需要的是你,不是手机。

请放下手机吧,别让爱孩子成为你嘴里的一句空话。

作者简介:茹月,富书专栏作者, 85后全职二胎妈妈,喜欢学习育儿,分享育儿知识,结合实践,传播正向育儿观。在育儿的路上,努力做个不拖娃后腿的家长;本文首发富书少年,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图片所有者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1)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0-11-18 06:11残笑[海南省网友]IP:1730447420
    这样惩罚完全不成比例教师生命居就仅值部手机?太残忍了!
    顶6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宜兴竹海作文 关于地点的英语作文 怎么写人物作文 照耀我的人作文 关于难忘的一件事作文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文 我和别人不一样作文600字 音乐的作用英语作文 作文如何审题 我的新年梦想作文 手机的好处和坏处作文300字 呕吐作文 关于聂耳的作文 我喜欢的一句格言作文 关于潍坊的英语作文 以谢谢你为题的作文600字 描写风景的作文三年级 杯弓蛇影作文 治标不治本作文 我喜欢的昆虫作文 妈妈我想对你说作文800字 积极乐观的作文800字 去图书馆看书作文 麦田作文 描写童年回忆的作文 鄞州公园作文 关于元旦的作文400字 欲望作文 珍惜生活作文 friend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