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我的母校——高平镇中学

2020-11-28 06:50:01
相关推荐

来源:高平文昌会

文/周贤来

1991年九月,是金色的,黄昏落幕时的一溪清流,倒映着金黄的色彩,九月的手掌拂去富延小河夏日的狂躁,用心聆听着秋日的私语,温顺地弹唱着九月醉人的秋歌,惹得天空湛蓝高远,碧空如洗。

在这个迷人的金秋九月,我踏进了高平镇中学的校门。这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其前身是高平女校,她坐落在富延小河旁,背靠大桥居委会的桔树林,与金凤村隔河相望。

镇中学由一片两层楼的四合院组成,一条长长的走廊一头连接食堂,另外一头通往厕所,就算是刮风下雨天,也可以在学校里完成上课、用餐、如厕等大事,无须忍受日晒雨淋之苦楚,前辈们的设计可谓思虑深远、用心良苦。

可惜,我们只是在这座古老的院落学习了一年,就搬进了新建的教学楼。新教学楼是一栋四层楼的红砖房,每层楼有四间教室,位于操场的另外一侧,富延小河流量不大,从新教学楼旁边穿过,顺着河床婉转曲折一路欢歌而下,伴着我们的记忆,是那样的清澈,那样的可爱。

镇中的91级共分了五个班,77-81班,我分到了79班,很多小学同学又与我分到了一个班,比如聂聪燕、袁艳平、袁小洁、袁慧琼、曾春芳、刘炼等,其中袁艳平同学两次分班时都和我分到同一个班,同窗九载,是同班最久的同学,可谓缘分不浅。

那些年的老师们

第一任班主任是周少雄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印象中的周老师古文诗词功底深厚,颇有才华,周老师也积极引导我们背诵古文诗词,每日在黑板上写下一名言警句或古文诗词,潜移默化中教导着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这些对我影响深远,那时候的我也爱上了古诗散文,也背下了不少的诗歌名言,只是现在这些基本都还给了老师,颇为不敬。

周老师在一年后因为计划生育问题而被开除公职,郁郁离开钟爱的教育事业,踏上了南下寻金之旅。

初一的历史老师是曾昭甫老师,曾老师嗜酒如命,颇有太白之遗风,“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此等诗词应是其最真实的写照。

某年冬季,窗外寒风冷冽,雪花夹杂着细雨飘洒着大地,同学们端坐在教室里瑟瑟发抖,曾老师面带微笑推门而入,为了活跃气氛,曾老师说了句“今天被同学们拒之门外矣!”

爱出风头的我随之答了一句“放之门外”。

麻烦来了,不经意的一句话,让曾老师雷霆大发,“放,俺又不是狗,能让你放之?”

结果班主任找了我谈话,做了深刻检讨,当年的入团资格取消,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当慎言之!

第二任班主任是刘自云老师,也是我们初中三年的数学老师,刘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对好生差生一视同仁,为人随和谦逊、眉慈目善,循循善诱,实为一难得之良师。

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个人的命运,很显然,我是属于比较迟觉醒的那一类。所以在整个初中阶段,我一如既往的好玩、贪玩,偶尔也会意气风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刘自云老师经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周**,你这个人是聪明啊,如果你的聪明才智有一半用在学习上,那必学有所成啰”。

很感谢刘老师的心灵鸡汤,尽管这些鸡汤于当时的我疗效全无,然在高中和大学阶段的求学路上却是疗效显著,可谓“余音绕梁,十年而不绝”,刘老师的鼓励让我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都能自信从容的面对,这招在心理学上的专业术语叫心理暗示。

刘老师虽非师范科班生,然称其为教育心理学大师,不为过!

第三任班主任是杨平安老师,杨老师刚从某师专中文系毕业,是当时镇中为数不多的科班生,他从初二开始担任我们的语文课,那文学功底确实不是盖的,我们跟着杨老师背诵《岳阳楼记》《赤壁赋》《陋世铭》《爱莲说》等千古美文,杨老师每每背诵时都摇头晃脑、抑扬顿挫、陶醉不已,颇有私塾先生之遗风,我们这些泥腿娃子当然也跟着醉了。

可也有不醉的时候,某次上课,杨老师一如既往的激情洋溢着,同学们却小动作不断,眉来眼去者有之、窃窃私语者有之、周公约会者有之。

老师停了下来,瞪着我们,课堂瞬间安静,除了偶尔的鼾声,静的掉下一颗针都能听的见。老师发飙了“给你们上课,简直是对牛弹琴,乱废我的口力”,恨铁不成钢之情溢于言表。

这时,不知哪个同学吃了熊心豹胆,回了一句“是狗力吧!”,瞬间,山洪爆裂,火山喷发,杨老师把书重重的摔向讲桌,粉笔一丢,掉头离开教室,生闷气去了。

这时,更不识时务的我出现了,在老师离开教室后加了一句“肉包子打狗”,霎时,全场哄笑,大事不妙。

结果,我做了检查、写了检讨、还当着全班同学向老师道歉。

好了伤疤忘了疼,再次品尝到“祸从口入”的苦果,当时的我自尊心颇强,自认斯文扫地,名誉丧尽,青春叛逆期的我从此也恨上了杨老师、恨上了语文课,每每语文课时,我不是睡大觉,就是拿着一本武侠小说,在武侠的世界里苦练神功(不必自宫)、行侠仗义、劫富济贫、纵横江湖去了。

还有一位聂姓女老师,虽然没有教过我们,却记忆深刻,此君刚从邵阳师范毕业,我们初三时从镇小调入镇中工作,在我们这些泥娃子眼里可谓是“青春靓丽,风姿卓越”,也为青春年少时的我们点缀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每每课间,聂老师在操场上翩翩走来,所有男同学的眼球都跟随着聂老师脚步移动而移动,最后,很多同学还吞着口水,意犹未尽的看着聂老师在我们的视线中消失。

对这些同学我曾嗤之以鼻,真是没见过美女的,一个个瞬间都变双眼皮了,其实我也是典型的酸狐狸先生,“吃不到葡萄,只能说说葡萄酸了”,这应该是我们青春年少时,春心萌动的真实写照了。

那些年的同学们

生命里有着多少的无奈和惋惜,又有着怎样的愁苦和感伤?雨浸风蚀的落寞与苍楚一定是水,静静地流过青春奋斗的日子和触摸理想的岁月。

那些年的同学们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尽管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理想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

我所在的79班在初一时有50人左右,到初三分班前只剩下不到40人,我们的右边是80班,左边是78班,我们班成绩整体不错,据说在年级算是尖子班。

班长聂聪燕,她聪颖好学,为人豁达开朗,成绩优异,副班长袁名勇,属于觉醒较早的那一类,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此外还有曾宪凯,一个循规蹈矩的正人君子,袁艳平、彭娇伟、刘伟、周叶娇等同学,成绩也是不错。

而我,一如既往的中等偏上,大部分时候都是在班上十几名,不好也不坏。班上没有“跳上皮”、恃强凌弱的同学,所以在这样的班集体学习生活是快乐的、和谐的,对此,我一直倍感荣幸。

我成绩虽不拔尖,但却酷爱阅读,记得最早看的是连环画,父亲从长沙带回来几套连环画,小学时,寒暑假在家闲来无事,就随便翻翻,谁知一看就上瘾。

记得最早看的连环画是《中国女排》《血凝》《隋唐演义》等,后来不再满足于看连环画,便开始阅读父亲订的《古今传奇》,中间有不少武侠故事,我选择性的看了一些,越看越上瘾,之后就一篇也不放过。

接下来四处收罗粱羽生和金庸的武侠小说,也慢慢的阅读了不少的中外名著,比如《白鹿原》《红与黑》《林肯传》《呼啸山庄》等,每次借到一本好书,简直胜过吃大餐,可以废寝忘食,置身于小说的世界里嬉笑怒骂,那种心灵的享受,非感同身受者不能体会。

对于看课外书,母亲是极力反对的,她固执认为这些没有用,浪费时间而且影响学业,所以,一场猫捉老鼠的大戏上演了,后山上、草堆里、猪圈中、被窝里都成了我看书的场地。

但是,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出猎人的手掌心,每次母亲都能轻松的逮住我,好在,寒暑假时母亲并不阻止我看课外书。

相对而言,我的小孩就幸运的多,为了培养她的阅读兴趣,我特意在网上买了近三百本连环画,古今中外的名著也买了不少堆在她书房,这家伙颇得我之真传,唯一能让其静下来的也就是阅读,对于喜欢的书籍同样是爱不释手,废寝忘食,也算没白费我的一番苦心。

客观来说,课外阅读数开拓我的视野、培养了我的信心,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人诚不欺我,高尔基也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恰如其分的说明了阅读对人的意义。

初三时分班,77班被拆开分到各个班,刘丽娟、袁显军、袁立平、黄双玲等同学分到了79班,听说这些同学算是原77班的一些尖子生,确实,他们的加入让我们班级更加的充满活力,整体成绩也更上一台阶。

很快其中的刘丽娟、袁立平、袁显军、刘伟和我就打成了一片,我们一起嬉笑打闹、登高野游,可谓相逢不在早,而在恰当其时,其中刘丽娟性情温和、谦逊博爱且成绩优异,还坐在我隔壁,就成了我最好的骚扰和倾诉对象。

那会正是和杨老师的对抗期,我基本是不听课的,动指西搓成了课堂课后之常态,感谢同学们对我的忍让和宽容,让我在那段岁月中能够从容的面对,没有彻底丧失信心。

人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辛中,才能逐渐成熟起来,我亦逐渐长大并成熟着。

那时的我个子还不算太高,所以一直是坐在中间位置,后排的同学们经常会搞一些小恶作剧,其中袁志峰同学酒量惊人,一瓶52度白酒下去,脸不改色心不跳,吾至今仰望之!

小雪同学也是觉醒较早的那一类,不过主要表现在对女同学的热爱上,袁红飞同学一直是吊儿郎当,倒是挺重感情的那一类,他家的果树奇多,桃子、梨子、杨梅等我们没少吃,其他一些同学也大都小动作不断,大错误不犯,无伤大雅之余更添无数生活乐趣。

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双抢,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班上就流行相互帮忙搞双抢,东家搞完西家搞,往往一干就是半个月,别看我们都只是十五六岁的年纪,双抢算是生力军,本是非常辛苦的农活,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同学们在一起有说有笑,干劲十足,倒也觉得苦中有乐,至今思来,颇为传奇!

有一次在聂聪燕家双抢,她家在居委会,可家里人口多,田地不少,我们十几个同学一起上,在插秧的时候,只听到女同学们一声又一声的尖叫,那田里的蚂蝗奇多,脚一下水,不到三十秒,脚上准有三两根蚂蝗。

说实在的,我一大男人看到那些蚂蝗心里都发毛,更别说那些娇气的女同学。不过大家慢慢也就适应,就连尖叫连连的女同学看到蚂蝗也心如坚石。

生活包含着更广阔的意义,其中就有艰苦的劳动,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虽然我们从事着艰苦的劳动,但我想我们都是快乐的、充实的。

最辉煌的一年双抢中,我和袁显军、刘伟先在我家双抢踩打谷机,一台工作了数年的打谷机轰然踩烂;数天后,我们到了刘丽娟家,一台新做的打谷机等着我们,没想到,三下两下也被踩烂;最后我们来到刘伟家,很不幸,他家的打谷机也被踩烂。

此举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踩烂之打谷机,独怆然而涕下!”我想个子不高且瘦小的袁显军和刘伟同学大可以扬眉吐气一番,“别看我瘦,我全身都是肌肉”。

那一年暑假,又到双抢时,我们先在聂聪燕家搞完,然后转移阵地来到我家,晚饭后,父亲拿出了自泡的杨梅水酒,聂聪燕同学虽为女流,那酒量鄙人是望尘莫及,她对父亲表示想喝点,父亲当然欣然应允。

水酒虽好,可后劲惊人,饭后,聂同学骑上自行车准备回家,父母和其他同学一再挽留,最后决定,我两各骑一台自行车,我送她回家,到一处下坡地,车速加快,一条小沟横穿马路,连日的洪水冲垮了还未来的及修缮的部分路基,我每天从那踩车经过,所以下坡时就冲她狂喊“小心点,前面路面垮塌”,“晓得咧.........”话未答完,只听“呯”的一大声,回头一看,她连人带车掉进了小沟,已经摔晕过去。

此时的我已经吓得六神无主,七窍跑了六窍。后来送往医院,第二天人才醒过来,嘴角还留了一个小疤,算是青春留下的印记。

多年以后的同学聚会中,每每说及此事,皆唏嘘不已,青春的美好中总有那么些苦涩。

金凤山

金凤山是高平东面的屏障,堂下桥村、富延村、和平村等几个村皆位于金凤山脚,那里是我们初中阶段最主要的户外活动场所。

我们曾不止一次的爬上金凤山顶,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意。我们在那里钻矿洞、攀绝壁、由一个山头爬到另一个山头,我们在山顶狂叫、呐喊、高歌,挥洒着青春的欢笑和汗水,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初三第一期,我们班在老师的带领下,齐登金凤山,也在此留下不少的照片,这也是我们整个初中阶段为数不多的课外集体活动之一。

人生是这样的不可预测,没有永恒的痛苦,也没有永恒的幸福,生活像流水一般,有时是那么平展,有时又是那么曲折。

初中三年即将结束,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学习上,我未从辛苦耕耘过,所以中专预选中我顺利落选,尽管也盼望着奇迹的发生,但奇迹终归是少数。

泥娃子的我们多么盼望能考上中专,这意味着我们可以跳出“农门”,端上铁饭碗,而大学于我们来说,是那么的遥远。

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我还是懵懵懂懂的过着,依旧没有理想,也没有目标,直到进入中考的考场,在心里还是有些许的期盼,希望能考上一中或二中。

班上的聂聪燕、刘丽娟、袁名勇、袁艳平、曾春芳等同学最终考上中专,曾宪凯考上一中,刘伟去了二中,还有一些同学也显神通,选择了读技校。

而我的希望却再一次毫无悬念的破灭,离二中分数还相去甚远矣。父亲当年能送我去镇小,那都是费了洪荒之力,如今,脚下的路只能由我自己去选择,是就此沉沦,还是塞翁失马,一切都是未知。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现实,我将何去何从?......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标题大全 专业作文 专升本作文 作文 等待 特别的作文 我发现 作文 值得的作文 抄作文 作文小白兔 花园的作文 情感的作文 假期作文英语 介绍家乡作文 打开 作文 鸭子作文 家乡英语作文 太阳的作文 优秀初中作文 美食英语作文 玩耍作文 高中作文600 作文长大了 蜗牛作文 作文等待 旅游景点作文 门作文 青少年作文 享受 作文 作文母校 狗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