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唇典》荣登小说排行榜榜首 作者是报社总编繁忙之余仍坚持创作

2020-11-28 07:45:01
相关推荐

▲《唇典》作者刘庆是《华商晨报》社长、总编辑

日前,中国小说学会2017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揭晓,25部作品上榜,刘庆的长篇小说《唇典》荣登榜首。这是一部历时15年创作出来的惊艳之作,《华商晨报》社长、总编辑刘庆如何在繁忙工作中坚持文学创作的?他写作背后又是怎样的心路历程?1月7日,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联系到了刘庆。

刘庆将写一部长篇小说比喻成远涉沼泽中的一条大河,“陷入了沼泽的深处,有花香、潜流、深潭,还有更多的未知的凶险。后来遇到大河,和激流拼搏,终于上岸,再向前走,还是沼泽,还是淤泥,还是荆棘。当深感无力和无望时,天边的风景又展开了,那样壮丽诱人。但没有人为你欢呼喝彩,无论是此岸还是彼岸。你寂寞着,就像路边的野花,或是风中的芦苇。”

《唇典》荣登榜首 被评为史诗级作品

作为国内最早的年度小说排行榜,中国小说学会的年度排行榜已持续进行了18届,每年在1月初揭晓榜单。本届入围的小说240余部,经过21位评委的遴选和讨论,最终评出25部上榜作品。其中,刘庆的《唇典》、鲁敏的《奔月》、张翎的《劳燕》、石一枫的《心灵外史》、范迁的《锦瑟》5部作品入选长篇小说榜;王安忆的《向西,向西,向南》、陈仓的《摩擦取火》、刘建东的《丹麦奶糖》、徐贵祥的《鲜花岭上鲜花开》、张悦然的《大乔小乔》等10部作品入选中篇小说榜;叶兆言的《滞留于屋檐的雨滴》、毕飞宇的《两瓶酒》、钟求是的《街上的耳朵》等10部作品入选短篇小说榜。

对于本届榜首作品《唇典》,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王春林认为,这是一部少见的从艺术上和思想上都具有史诗性的作品,是2017年最重要的一部长篇,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上的收获之一。小说对历史有着深刻的思考,对人性进行了深度挖掘,对东北近现代史的叙述是很好的样本。

据了解,刘庆的《唇典》创作历时15年,简本首发于2017年《收获》长篇春季号,并于7月份由作家出版社全本发行。小说以一个萨满自述的方式开始故事,故事从1910年开始。传说中,每一个逝去的萨满都会成为“回家来的人”,有机会附体于后代的萨满,被附体的萨满会通宵歌唱。魂附的萨满传讲家族和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将成为唇典,如长河之水滔滔而诉。满斗是一个命定的萨满,长着一双“猫眼”,有着神奇的夜视能力。满斗12岁那年,和马戏团的花瓶姑娘苏念被土匪劫持到王良寨,因为神奇的夜视能力生存下来。在朝鲜爱国者的营地,满斗因为能够看清黑夜成为爱国者们的战友,后来成了一名抗联战士。作为苏军进军中国东北的先遣人员,跳伞时失误,丧失了记忆。1967年,在批斗会现场,满斗恢复了记忆。二十几年过去,更多惊心动魄的故事扑面而来……

据悉,刘庆的另一部长篇小说《长势喜人》也曾入选2004年排行榜,位列第三。

刘庆答记者问 一次历时15年的冒险

问:这本书写了多久?

刘庆:《唇典》写下第一行的时间是2005年2月18日22:03分,我在2015年9月3日上午10:26分写完最后一行。《唇典》的创作竟然历时十年。我从未想过这部书会耗费我十年的时间,十年太漫长了,在我的认知里,只有曹雪芹的《红楼梦》才配得上这么长时间的写作。《唇典》的构思比写作还早五年。

问:书名为什么叫《唇典》?

刘庆:2000年12月26日,我在日记里写下了“唇典”两个字。我觉得这两个字会成为一本好书的名字,为了这个书名我兴奋了好久。唇典的原义是东北土匪的“黑话“,比如”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之类,但我将其引申为口口相传,唇典——口口相传的民族史,民间史,既贴切又传神。在商业文化浸淫的今天,有多少民族化个性化的东西兑进了三聚氰胺和工业糖精,或者归入故纸堆腐烂消亡.或被历史和记忆彻底抹杀。我一定要让真正的“唇典”发扬光大,使其源远流长。

问:《唇典》的故事开始于1910年的东北,结束于世纪末,跨度百年。这基于什么样的考虑?是一开始就有野心,要在更大的视野里写出“东北史”吗?

刘庆:小说时间的设定从写下第一句的时候就开始了,要想写东北的历史从1910年写起也最合适。1910年,是清朝的最后一年,此后,满文将在中国大地上消失。那时候,东北迎来了第一次移民的浪潮,大批关里人从山海关涌入东北。对于东北,山海关不仅仅是一道地理学上的符号,更是一个文化心理的屏障。小时候,我们将山海关以里的地方,通称为关里,我们所处的地方当然便是关外。说到关里关外,我们还要说到一个名词——柳条边。大清的乾隆皇帝曾写过一首诗,其中有这样几句:“西接长城东属海,柳条结边画内外。不关阨塞守藩篱,更匪舂筑劳民惫。取之不尽山木多,植援因以限人过。周防节制存古风,结绳示禁斯足矣。”乾隆的诗句将柳条边说得非常清楚,就是为了“结绳示禁”。大清入关以后,便将东北看成龙兴之地加以保护,保护的办法便是连接长城修了一条绿色长城,柳条边用土堆成宽三尺、高三尺的堤,就近取材,堤上隔五尺便插柳条三根,再用绳子连结横条柳枝,堤的外侧挖设壕沟。旗人和汉人等均不准逾越,犯戒者治罪。直到清末民初,才有大胆的山东人为了活命闯关东淘金,那是真正的淘金,来到上百年封禁之地的关里人看到的是“棒打狍子水舀鱼”,人们将山上的老人参叫做“棒槌”,“棒槌鸟”的叫声是这个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

换句话说,柳条边也是近代史的一道分界线,由于封禁政策,成为“禁地”的东北在清朝式微时开始,这里就成了冒险家的乐园和灾难的转换场,日俄战争、土匪四起和枭雄争霸从未停歇。张作霖死于谋杀之后,东北易帜,然后就是十四年满洲国的日奴时代。殖民地特征和亡国奴的生活,还有东北地区的抗日图存,融入东北的文化史和生存史。

如果我们把东北这片黑土地赋予一种人格力量,这个人的命运最曲折,最跌宕起伏、最刚烈也最壮烈,最屈辱也最复杂,最富深情也最粗犷。你生长在这片土地上,能用自己的视角去感受到这片土地的体温和情感的千回百转。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作家萧红、萧军在中国文坛上的崛起,可以说是东北人的心灵史和现代中国心灵史的第一次接轨。他们的作品之所以产生轰动,就是因为东北最早成为沦陷区,他们的家国之痛比其他地方的作家要更早、更强烈,也更深刻。

由于多种原因,东北的许多历史没有被正视和书写。大的历史格局和多方角逐,历史的转换铺陈中不屈的存在,神明的力量从日常生活中的进进出出,每一段历史都深刻地塑造和影响了东北人的性格与文化,以此为背景讲述东北人的心灵史,才会让我们更知道来处与去处。

问: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故事?

刘庆:人类已经有那么多书了,那么多故事,为什么还要多你的一本?为什么写这个故事?这个故事的意义何在?你的创作会有哪些超越和独到之处?这些是一个作家应该想的。你要思考意义,思考节奏,思考控制,思考故事结构。读者真正需要的是荡开一桨,划破沉闷,享受水波不断散开的涟漪,就像一个歌者,一个不需要前奏的地方,惟有开口便唱,方能石破天惊。至于是不是具有“史诗性”,那要看造化。但有一种追求是我崇尚的,那就是追求的境界不但要有天地间的奔放和辽阔,还要有行吟诗人的从容、优雅和感伤,你要用想象和张力完成贴近人心的赞词和颂歌,幸运的是我找到了萨满这个视角,要知道他们天生就有讲故事的使命。

问:写作过程遇到哪些困惑?

刘庆:长篇小说的写作真是一种冒险,最初的时候,仅仅是一个火花,照亮了你的心灵,在笔尖和键盘上熠熠生辉,你高兴你捕捉到了它。然后,你中招了,你不得不用两手将那火花捧在手心里,而你的四周长风呼啸。又像一个大风夜室外的一点烛火,随时都会被风吹灭。一堆柴草点燃了,浓烟滚滚,呛你的嗓子,熏你的眼睛。风越来越大,这堆无用的柴草根本无法战胜黑暗,温暖不了你的手脚。可是这堆火已经点燃了,要么你任由它熄灭,要么你让它燃烧起来。写作的过程总是细若游丝,随时断掉的光景。这是一次你无法回头的冒险,你已经投入了几年的经历,船在水中浸淫已久,波掀浪涌,随时可能倾覆。冰冷,要靠更多一点希望来点燃。绝望,要靠无望的对抗来战胜。要么前功尽弃,要么去争取完成。我常常问自己,你的自信心足吗?这个东西有什么意义?你一直在回答,又无法回答,回答的内容自己也无法确信。每当阳光洒满书房,打开电脑,我感觉即将走出几天的困惑,又可以写下去的时候,我充满了感激。但更多的是焦虑,有时候,我苦恼极了,我不止一次地怀疑自己,问自己,为什么写这个东西,要干什么?如果仅仅写一个谁都没有兴趣阅读的故事,即使你写了,又有什么意义?书架上摆着三面墙的书,我在书房里走来走去,不时地凝望那些好作品,大师们给我的都是潇洒的背影,每一本书都不一样,各有千秋,这世界上,只有一种书是一样的,就是没有写出来的那种。

问:你平日在报社的事务工作已经很忙,如何有精力坚持写完这部作品?

刘庆: 许多朋友看过我的生活状态,他们说,无法想象我怎么能写成一部数十多万字的书。是啊,除了对文学的热爱和坚持,还有什么理由呢?文明撒下了许多幸运和智慧的种子,有许多种子被风吹到了河海里,有的落在了沙石地上,茂盛地开放的种子是最幸运的。我希望《唇典》是幸运的那一粒种子,能够种进人心,茁壮成长。我说过,一部书就像一个人,《唇典》的写作不是断断续续地写了十年,而是持续了十年的写作,我们在一起生活了十年。我感谢所有鼓励过我和帮助过我的朋友和老师们,大家的祝福和友谊我已经装进了《唇典》的行囊,将成为《唇典》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动力。我知道,《唇典》走出我的书房就不再属于我,他将独立面对读者,独自面对时间,独自接受喜悦和评判。我祝《唇典》好运。而我,已打开电脑,开始了一部新书的写作,我希望这一次写作的速度能快一点。

个人简介

刘庆,1968年生于吉林省辉南县,1990年毕业于吉林财贸学院,现为《华商晨报》社社长、总编辑,沈阳师范大学驻校作家。1990年在《作家》杂志发表小说处女作。1997年1期《收获》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风过白榆》并由作家出版社出版。2001年在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冰血》。2003年《收获》杂志4期刊发长篇小说《长势喜人》,由漓江出版社出版,并入选中国小说学会评定的2004中国长篇小说排行榜。长篇小说《唇典》刊发于2017《收获》长篇专号(春卷),全书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另有中短篇小说集《信使》,《宋王》等中短篇小说近百万字,发表于《作家》、《大家》、《钟山》等多家文学期刊。

附:近10年中国小说学会年度长篇小说排行榜榜首

2017年 刘庆《唇典》

2016年 贾平凹《极花》

2015年 陈彦:《装台》

2014年 刘醒龙《蟠虺》

2013年 苏童《黄雀记》

2012年 金宇澄《繁花》

2011年 严歌苓《陆犯焉识》

2010年 杨争光《少年张冲六章》

2009年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2008年 严歌苓《小姨多鹤》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 陈谋

编辑 潘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优质作文 书信作文格式 我是什么 作文 初一作文500 作文我的烦恼 误会 作文 钓鱼的作文 家风的作文 春季作文 小兔子的作文 思念的作文 优秀作文800 疯狂作文 四年级语文作文 消防员作文 行走作文 优秀作文500 语文高中作文素材 作文打屁股 自由的作文 热闹作文 作文题目初中 温馨作文 守护作文 作文 我的梦想 高兴作文 眼睛 作文 南京作文 作文题记 孤独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