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语文教学 现今需要的不是“创新” 而是“复古”

2020-11-28 08:20:01
相关推荐

我知道,这是个逆潮流的提法,可能是要被“众喷”的。在各行各业都在提创新,“创新”一词如日中天的时刻,提“复古”多么的不合时宜。然而,希望,像电视剧里经常有的情节:且慢,容某把话说完,再听凭处置,行不?然后蒙恩准说话--------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并没有全盘否定对语文教学的研究 ,本人在教学中也一样地在思考着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同样的,也关注着语文研究创新的发展。然而现在,却提出要复古,原因在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多年来的语文教改创新,没见得有突破性进展。

语文的教学改革研究,在创新口号的引领下进行了不少年头了。虽然说不能没有收获和进展,但基本都局限于某个特定学校,甚至是某个特定的班级和老师的狭小范围内的有效果的,鲜有能推广到其他学校和地域的。不像培育作物良种那样推广大田种植多少多少万亩。

自从启动教学改革创新的大幕后,无数的一线教师,听了无数的专家和名师的讲座和示范课,但真正能应用到教学实践的很少。作者是农村教师,互相探询,大多都表示距离农村学生实际太远,用不上。

本地老师的优质课,也听了不少,大家的感觉也是表演的成分太过。

那么诚市学校呢?是否研究创新出一种比较高效的,又比较有普适性的语文教学法呢?作者没听说过。只在网上看到某诚市学校引进某名师工作站进驻该校,但结果并不理想。

这除了说明教育教学的复杂不容易创新,甚至或者表明了语文教学本来就没有多少创新的余地。

二、这么多年来,语文教学质量没见得有什么大的提高。

笔者知道一个权威的官方检测数据,表明语文的教学质量是几个科目中最低的(因在别的文引用过不再录出)。至于非官方的,如从网上发表的有关学生语文水平的言论看,负面的比较常见到,虽说这些言论不能作为严肃的依据。但如果我们注意到,没有说到过现在学生语文水平比过去高的言论的现象,多少能估摸出个大概。以作者的意思,即便是现在的和过去的能力水平一样,也说明这么多年来语文教学上的改革创新并不那么成功。因为现在的师生,教与学所耗费的资源(时间、精力及纸张等物质)要大大超过过去。

这也是引起作者思考和做出停止“创新”,考虑回到过去“复古”的判断。当然这是为了突出鲜明对比的说法,真正的想法是,抛弃不切实际的许多“创新”的做法,部分回归 过去并不过时的科学理念。

三、过来过分强调“创新”,造成了语文教学认识及实践上的混乱。

自从教育战线启动教学改革以来,凡与教学有关的研讨会、讲座等,言必“创新”,论必“理念”,各种创新提法层出不穷。一线老师自然不能不跟进,加上职称评聘需要,“创新”的课题和论文自然也是数不胜数。

不能说没有一点有益的成果,但是真正看得见得“创新”,好像多表现在练习题目的多样化上,以及各种“阅读分析题”的大增上(这在从前是极少极少的,因为没有印刷条件)。而正是这种“创新”,使得学生们的负担大增(当然还有别的原因)。

除了使学生作业量大增外,还会使 部分老师(尤其年轻老师)误以为,语文教学,只要设法让学生能做对这些大量习题,就能学好语文。而大量的家长(尤其文化程度不高的)更是如此认为。

这实在是对语文教学的极大危害。

这种危害具体表现在,老师的教学围着练习题目转。家长买各种辅导作业给孩子做,而不是让其阅读课外书。还有在网上兜售“语文公式”、“改病句秘籍”等。

然而,语文水平的提高及语文能力的形成,根本就不是通过做题目获得的。

以改病句为例。为什么人们知道“饭吃人”是错的,因为他先知道了正确的说法是“人吃饭”。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是要让学生去熟悉正确的说法。只要学生熟悉了正确的说法,他就知道那句话是不是病句,而且知道怎么改。用不着老师口干舌燥去讲解的。

所有这些道理分析,我在《重中之重的语文教学,违背了人类学习语言的规律》一文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

还有,就是各种类型的“阅读分析题”的大量增加,这也使得一些老师和家长认为,多做这些练习,语文能力就会提高。这其实也是误区。

其一是,学习语文的目的不是为了专门去分析别人的文章怎样怎样。有一个最具讽刺的例子,有某次考试,以某作家的文章作为阅读分析题,有人拿去给这位作家做,竟也做不出标准答案。这其实已有许多人指出过了。

其二是出这种阅读分析题,是违反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本人在一篇文中指出过,所有人如果回忆一下自己小时的阅读经历就知道。一开始对文章的理解总是朦朦胧胧的,只是随着阅读量的增多,理解才逐渐清晰起来。而阅读分析题的问题,是需要对文章理解清晰才能做对的。因此,让尚处于理解朦胧阶段的中小学生去做必须理解清晰才能做的阅读题是很困难的,只有少数阅读量大的高材生能应付,农村学生尤其头疼。

总之,作者个人的感觉是,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改不出高效来,反而改出语文教学的越来越复杂化,改出学生学习负担的增加。在将古来学习语文的方式与我们现在学习语文的方式对比了之后,觉得“复古”反而能使学习语文更加简单轻松。

四、传统的方法与现在方法的比对

过去私塾教学,口口相传下来的是读、读、读(即后来人们称的读死书),很少讲解。被视为落后的教学法。但还有一个方面的情况却不能不提。

我父亲解放前曾当过私塾先生,据我们屯老人说一个事。我父亲读私塾的时候,他的一个堂弟也已经能跟着去读了。然而我父亲之后回来当私塾老师时,我那堂叔还得跟着堂哥继续去读。据说是堂叔总读背不了要求读背的书,总升不上去(猜想是第二、第三层次的书籍),所以还得跟我父亲去读。由此我猜想,古时读书,是规定一级(不是现在的年级)要会读多少本怎样的书,然后开始读下一层级的书,然后再加深难度读下去。我不能完全证实,但非常相信这是真的。

因为这符合学习语文的规律,先读简单的,但要读多少本,然后又是多少本(规定的书籍和数量),以熟读(背)书籍的量,决定升级。

然后是本人经历过的教改之前的教学,那时 ,老师手上,除了语文教本就是一本教学参考书。根据国家制定的“教学大纲”(现在的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年级目标要求进行教学。讲课要求除了要求理解课文外,归纳概括,分析结构及特点等等大体与现在一样。不同的是,没有统一的练习册和试卷,更没统一的考试。作业练习什么,段、期考题怎样出,全靠老师自己把握“教学大纲”的要求自己出题。

语文的练习题就是听写、默写、组组词,填空、写词语意思,造句之类的,然后就是作文。没有什么阅读分析题的,因为所有题目都要由老师抄在黑板上,再由学生抄在作业或试卷上,根本没时间抄大段的文章来分析。总之,练习的内容相对简单,段考、期考为了向家长汇报以及决定升留级,题目的范围较全面一点。

而现在怎样,大家都知道了。

相比较而言,我赞赏古时语文教学重视阅读的量的做法,没有一定数量的阅读,不可能熟悉书面语言。古时基本没什么“课外读物”,所以就规定了课内阅读一定的数量,这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本文所说的“复古”,所指的是学习古人做法,小学一年级起,各年级规定读多少本书,基本不讲解。尤其是学前很少阅读的农村学生,没有一定阅读的量,想靠老师怎样怎样上课让学生学好语文,是不可能的。

其次的只是连带称为“复古”,就是回归过去语文作业简单化的做法。学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读别人的文章能正确理解,自己的意思能用文字流畅写出来。既然从古以来只 做简单的作业能达到这个目的,为什么我们现在要把语文作业 弄得越来越复杂,来达到同样的目的呢?

这是我提出“复古”的另一个原因。

也期待您的看法。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六年级上册写景作文 校园拔河作文 描写同学优点的作文 杏花滩公园作文300字 作文我200字 美丽的蝴蝶作文 描写老师的作文题目 作文什么的滋味400字 我的心里话400字作文 读什么有感300字作文 大学英语万能作文模板 独善其身作文 浓情端午粽叶飘香作文 我想成为一名警察作文 朋友英语作文 写雪的作文初中 我的幸福 作文 中秋节作文的结尾 介绍扬州的作文 详略得当的作文 真诚的作文300字 质疑作文800字作文 我的对手作文400字 300字作文我的同学 分班的感受作文 自立作文素材 小学四年级二单元作文 写月考的作文 给妈妈的礼物作文 享受孤独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