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李秀成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 小编给你分析看

2020-11-28 10:00:01
相关推荐

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被湘军曾国荃部攻破,太平军主帅李秀成于22日在南京附近的方山被俘。28日,湘军统帅曾国藩自安庆坐火轮来到南京,亲自审问了李秀成。30日,李秀成开始以每日几千字的速度写一篇全长几万字的自述,8月7日,自述写完,他也走上了刑场。

克复金陵战图

同年,曾国藩出版了删减版的《李秀成自述》,真正的原版则一直藏在曾家,直到1962年7月,曾家后人才在台湾出版了原版的影印本,研究者终于可以一窥全貌。

可以说,从民国开始,直到1963年,人们对这篇自述的评价大体都是正面的。然而,一篇文章的横空出世,却引发了一场李秀成是否投降的大讨论来。

这篇文章便是戚本禹所写的《评李秀成自述并同罗尔纲、梁岵庐、吕集义等先生商榷》。

其实,从史料上看,李秀成的真降假降就仿佛是一幅《蒙娜丽莎》的画像。你说他假降吧!偏偏他有很多大义凛然的行为:

比如,据曾国荃的幕僚赵烈文在日记中记载,李秀成被俘后,曾国荃大怒,叫手下用刀割他,李秀成强忍着剧痛一动不动。后来,李秀成得知自己将要被处以极刑,表现是“无戚容”,“谈笑自若”,还写了十句绝命诗。

单单抽出李秀成被俘后一首一尾这两段,与《红岩》中描写的革命者真没什么两样。然而,你要说假降,他的《自述》偏偏白纸黑字的在那里摆着,其中称呼曾国藩“中堂”,曾国荃“中丞”也就罢了,偏偏《自述》末尾还有个“招降十要”。

李秀成啊李秀成,你是真降还是假降呢?

李秀成像

不过,在分析之前,小编先讲一个小故事热身。话说十几年前吧,小编看过一本描写抗日战争前后,知识分子参加革命小说。小说的名字已经记不清了,其中,有这样一个角色,她是个年轻,单纯的女大学生,在校期间与党接触十分密切。作为进步青年,她参加了党组织的一次反日游行,就在游行时,被国民党特务机关逮捕了。特务们要求她写一封永远不参加共产党的声明。她想,我骗骗敌人,等写了这份声明,敌人再放了我,我照样和以前一样。谁知,当她写下声明并被放出来之后,所有的革命伙伴都远离了她。

所以说,在革命年代,被敌人俘虏,没有真降假降,只有降与不降。因为革命就是要黑白分明,敌我分明,两个阵营之间不允许一丝一毫的渗透。太平天国自民国就开始热,但讨论李秀成的“投降”问题,却是始于文革。在这场革命运动中,把李秀成定义为投降者是绝对正确。为何我要用“绝对”这么绝对的形容词?因为文革的价值观就是如此。

小人书插图,李秀成就义

当戚本禹的以“李秀成为革命变节者”为中心思想的文章《评李秀成自述并同罗尔纲、梁岵庐、吕集义等先生商榷》发表在《历史研究》上,立即在社会上引发了大讨论。太史专家罗尔纲等人纷纷撰文,极力辩驳李秀成为“伪降”。殊不知,在革命时期,你伪降也不行啊!

这场论战最后以太祖一句“白纸黑字,铁证如山,忠王不终,不足为训。”结束。然而,即使以革命年代的标准,太祖也只是说李秀成“不终”,即对他临死前的表现而论,并不是“不忠”,即对他整个人生的否定,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

如今,戚本禹的文章被太史界所不齿,戚本人也成为过街老鼠,然而,他的文章能在文革时期引发大讨论,恰恰证明了这个论点被当时很多人支持,并非只有太祖为首的少数人站在戚本禹这边。只有势均力敌才能引发讨论,否则单方面的碾压,根本讨论不起来。

李秀成被俘

顺便说一句,我开头所说的那个女大学生最后的结局,她在同伴的排斥中又参加了一次反日游行。在游行中,她冲在了最前面,然后第一个倒在了敌人的机枪下,以死明志。在这里,我只能说,庆幸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吧!

所以说,文革时期,降与不降其实已经不是历史学范畴,而是政治宣传学的范畴。被敌人俘虏后,只有一种姿态为革命时期的宣传品所肯定,那就是怒斥曾国藩,然后高喊着“太平天国万岁”的口号英勇就义。

下面,我就抛开政治宣传,单纯从历史的角度谈一谈真降与伪降的问题。

李秀成像

不过,谈之前,咱们要先确定两件事。

第一:李秀成是个聪明人。

很多人一看到李秀成书法不佳,错别字满篇的《自述》,往往先入为主产生一种智商上的优越感。再看完他自述里“迷迷而来”之类的软话,这种感觉则会更加强烈。甚至专家中认为李秀成傻的也大有人在,在有些人笔下,李秀成连十以内的数都数不清,而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则是他被曾国藩轻易欺骗,从而写下自述乞活。

事实上,放眼整个太平天国,象李秀成这样,从小兵开始,最后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除了他,也就只有一个陈玉成。

第二:李秀成很明白自己被俘后的处境。

不要被“不识庐山真面目”、“旁观者清”等词语欺骗,李秀成与清军交手十几年,见识过无数被俘或投降后太平军的下场,他完全明白等待自己的是什么?

落到清军手里(请注意,这里的修饰语是“清军”,而不是曾国藩),你就是投降,人家也不受降啊!

小人书插图,李秀成写自述

一个与清军交手十几年,杀死无数清方将领、官员、士兵的“元凶”,被俘虏了,只要说一声:我投降,就能保住性命,天下哪有那么美的事儿?

要让清军受降,你得有值得受降的价值。一般来说,手下尚有一支军队的将领最容易做到这点。在1949年前夕,国军这么干就叫作起义。但即使起义,在晚清也要冒着被杀降的危险。

那么,对于清朝,李秀成有什么价值呢?

价值一:李秀成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清方可以用他来围剿太平军。

拜托,当时的清方已经培养出自己的将领了,用不着李秀成出马。而且,太平天国的没落已经成为大趋势,清军都开始裁员,又哪里能轮得到他。

价值二:李秀成在太平天国有着巨大的威望,清方可以用他招降没有投降的太平军。

苏州杀降后,的确有本已决定投降的太平军将领改变了主意,但总的来说,投降已经成为大趋势。以李秀成女婿蔡元隆为例,他不去投降杀降的李鸿章,转而投降左宗棠就是了。

而且,上述李秀成的两项价值即使被清方使用,又怎么能够保证他的忠诚度,李秀成会不会借此机会再次造反?

所以说,被俘虏的李秀成对清方而言,已经没有任何使用的价值,只有当众杀掉,用凶残的凌迟警示世人的价值了。在这种情况下,李秀成怎么干也没有用,别说写自述,就算跪下叫爷爷人家清朝也不会留下他一条小命的。

小人书插图,曾国藩劝降

一般来说,太平天国其他将领处于类似的境地,都不会怂,而是大义凛然慷慨赴死。比如石达开、陈玉成就是这种。李秀成本来也可以如此表现,事实上,他知道自己的死讯后,也是泰然自若,证明他从来也不缺乏面对死亡的勇气。然而,这世间有比表现就义形象更重要的事情。他和他的太平天国都有着一线希望。正是这一线希望,他要牢牢抓住。

的确,李秀成对清朝没有价值,但并不意味着他对某种状态下的曾国藩没有价值。如果曾国藩称帝,那么李秀成的价值对曾国藩而言将不可估量。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曾国藩起兵反清,就会和李秀成属于同一阵营。如果这样,他不但不会杀死李秀成,还会与之合作,对付共同的敌人清廷。所以,千万不要被《李秀成自述》中的软话蒙蔽,因为如果曾国藩真要造反,他和李秀成就是合作者的关系,拥有共同的利益。

写到这里,真降假降事实上都没有,李秀成寻求的是合作。

曾国藩像

那么,曾国藩会不会和李秀成合作呢?我想,假如李秀成处在曾国藩的位置上,他必然是不肯这么干的。不扯云里雾里的三纲五常,根本原因就在于曾国藩力量不足。

曾国藩只是湘军之集大成者,说他是湘军统帅,则远远谈不上。曾国藩要造反,弟弟曾国荃都不一定跟他去。至于李鸿章、左宗棠、刘长佑等人那是更不用说了。曾国藩向称帝的方向走一步,则是万丈深渊,尸山血海,退一步则会被当时无数人尊崇为大帅,更会被现代鸡汤界重磅打造,成为激励无数有志青年的千古圣贤。

而且,曾国藩已经老了。他曾经给李秀成开过一张单子,询问一些太平天国人的情况。其中,对清廷最关键、最紧迫的不应该是幼天王的下落吗?但曾国藩一开始就问了秦日纲,之后又陆陆续续问了很多早已死去的,曾经与他交战过的太平天国将领。这分明已经是一个老人的心态了,只有老人才会沉湎和追忆过往。

然而,尽管劝曾国藩造反困难重重,却是李秀成被俘后的唯一生机,起码比无论真投降还是假投降靠谱多了。以李秀成坚忍不拔的性格,即使只有一线希望,他也绝不放过。因此,在1864年酷暑的南京,李秀成忍住胳膊的伤痛,以一日几千字的速度奋笔疾书,为这唯一的希望努力着。

在上面我说过,有一种说法是:曾国藩欺骗李秀成写下了自述。其实,自占领天京后,曾国藩非常忙,他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去欺骗一个俘虏。李秀成是在完全清醒的情况下,自愿写下的这份自述。

翻开这份自述,假如读完全文,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呢?恐怕就是那段“朕之天兵多过与〈于〉水”了。我们对洪秀全的很多印象都是来自这篇自述。此时此刻,死去的洪秀全是没有话语权的。李秀成作为手握重兵的权臣,夸大了自己与洪秀全的矛盾,目的就是为了引发曾国藩的共鸣,挑拨他与满清的关系。李秀成的文章,是为劝曾国藩造反服务的。

我们看自述的最后一页。“如知”是写在最后一行最下面的,文字的间距也并不局促,证明后面应该还有页数。后面的文字就是图穷匕见,劝曾国藩造反的话语。然而,它们太“大逆不道”了,因而刚一诞生便被迅速销毁,除了曾国藩,再没有人见过它们的存在。

《李秀成自述》现存的最后一页

曾国藩曾外孙女留下口碑:“李秀成劝文正公当皇帝,文正公不敢。”请注意,是“不敢”。可见,曾国藩并非没有想过,但权衡利弊后,他放弃了这个做法。

我们在前面说过,李秀成很清楚自己的处境,而且也知道劝曾国藩造反希望渺茫。所以,他做出两手准备,在自述的后面,他承认了太平天国的失败,总结了太平天国的失误,并为活着的太平军找出了出路。这就是《天国十误》和《招降十要》。

那么,曾国藩懂不懂李秀成的用意呢?

自然是完全懂。高手之间的对决,自有高手之间的默契。低手如赵烈文曾国荃,别说参与,是看都看不懂的。曾国藩是个冷酷无情的政治动物,别说对敌人,关键时刻他对朋友都是铁血无情的。而且依照清朝的法律,李秀成的处死方式是凌迟。然而,曾国藩下令免去了凌迟,处以砍头之刑。正是李秀成面对死亡时的冷静、权谋和坚忍不拔最终打动了曾国藩,让他以这种方式向对手致以死亡时的敬意。

主要参考资料

《李秀成自述》

《赵烈文日记》

《罗尔纲全集10》

戚本禹:《1963年〈评李秀成自述〉一文引起的风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珍惜青春作文600字 幽默的姐姐作文 对金钱的看法作文 交通安全作文800字 我的新什么真什么作文 呵护作文800字初中 关于行善的作文 威武不能屈作文 我的家庭作文初一 形容妈妈的作文 谁哭了作文500字 描写天安门广场的作文 一篇想象作文 关于孝敬老人的作文 微信的利弊英语作文 以母爱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有关写老师的作文 如果我是一滴水作文 大学军训作文 自己的自画像作文 三峡作文500字 海洋保护英语作文100字 绿豆生长记四年级作文 描写婚礼的作文 天生三桥作文 我爱我的家作文500字 秋天到了作文200字 让什么随风而去作文 信心作文600字 路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