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桃源县西安镇如何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做实扶贫“大文章”

2020-11-28 12:45:01
相关推荐

红网时刻11月20日讯(通讯员 杨成)桃源县西安镇地处桃源县西南端,距县城89公里,是常德桃源、益阳安化、怀化沅陵三市三县交界之地,属革命老区、山区乡镇。全镇总面积200平方公里,水田面积7700亩,旱地面积12700亩,林地面积22万亩。全镇辖10个行政村(均为省级贫困村)、1个居民委员会,人口15680人,其中贫困人口3246人。

从2016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以来,西安镇共修建4个集中安置点,共搬迁207户1097人。其中,位于西安镇中学旁的集镇安置点,共修建8栋安置房,177套房屋,安置全镇除桃安村、大水田村、薛家冲村以外的7个贫困村共177户69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对象,规模为全市最大。由于西安镇“七分半山一分田,一分半的小溪和家园”的特殊地理条件,集镇安置点的修建难度也堪称全市之最。为了切实发挥易地扶贫搬迁的作用,逐步提高搬迁户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确保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镇党委、政府主要花大力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怎么定,精准识别帮穷户

实施易地搬迁,只有精准锁定搬迁对象,才能做到精准发力,因人施策。为切实摸清和锁定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西安镇党委、政府从三个方面着手破解难题。一是紧扣目标,责任到人。党委、政府多次召集镇、村两级干部职工召开易地扶贫搬迁大会,明确干部职工职责及各阶段任务,做到目标任务到人,工作责任到人,真正做到数据一天一更新。二是上门入户,反复宣传。利用村组会议、屋场会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进行宣传;组织联村干部入户宣传,从住房价值、就学就医、土地流转、就业收入以及子孙后代的长远发展等方面,为群众算明白账,讲明白道理,变“要我搬”为“我要搬”。三是实地查看,眼见为实。先后组织7个村的60户贫困户代表到桃安易地搬迁安置点实地查看住房及配套设施,通过干部走进去讲与贫困户走出来看相结合的方式让群众眼见为实。

怎么建,开山辟地换穷颜

集镇安置点于2018年4月开始选址并开山,2018年9月正式开始施工修建,2018年12月底,主体工程完成,2019年4月底配套基础生活设施投入使用。自开工建设以来,各单位团结协作,质量进度一起抓,共同攻坚克难,最后如期交房,实属不易,主要是难在三方面:一是平整地基难度大。万丈高楼平地起,集镇安置点建设之初就是一座荒山,与西安镇中学一路之隔。为如期动工,干部职工“兵分三路”,分别与省建工集团、征拆涉及户、师生和家长搞好工作对接、情绪安抚。从2018年4月开始动工开山到地基平整完成,前前后后历时几个月,累计爆破土方接近40万立方,三通一平耗资556万元。二是天气状况不理想。西安镇山高林密,温度要比县城气候低3度左右,从2018年11月份开始,镇上的温度就已经降到0度以下,极端严寒的天气给安置点的建筑施工带来巨大的麻烦。为保持整个工期进度,各单位、各部门采取“白加黑、5+2”的工作模式,镇党委、政府每天安排专人在建筑内部生火加温,确保不因天气原因拖慢工作进度。三是交通条件不便利。西安镇无论是乡道还是村道都是弯弯绕绕、坑坑洼洼;一面临山、一面临崖,货物运输极度不便利。而建筑所需的水泥、钢筋等必须从镇外采购,红砖、泥沙光靠本地出产也无法满足需求,从镇外采购光是运输就需要2个小时。镇党委、政府与省建工集团一起积极与邻县、邻镇对接,调配所缺材料,扩大运输队伍,争取时间。

怎么搬,公平公正挪穷窝

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入住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关键的一环,该安置点目前的搬迁入住率为100%。如何高效率的让贫困群众挪出穷窝,搬进新房,扎实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西安镇用三招破局。一是抽签摇号,分房透明。该镇分房采取抽取顺序号和按顺序号抽取房号两步进行,全程录像。考虑到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实际困难,在分房过程中,特殊人群可以提前公开优先选房,最大程度为其提供便利。今年5月24日至6月2日,西安镇完成了特殊人群摸底、入户核实、公示、优先选房工作, 6月3日至6月5日,完成了全镇其他搬迁户抽签选房工作。整个过程公开透明,确保一切工作都在阳光下运行。二是志愿服务,搬家温馨。镇党委组织开展了以“感党恩、报党情”为主题的集中搬迁志愿服务活动,组织镇村干部、志愿者队伍为搬迁户提供各类搬迁服务工作,如安全生产宣传、送对联、送毛主席画像、环境卫生、交通引导等,通过各类志愿活动,不仅确保搬迁户顺利搬迁入住,更在全镇营造了浓厚而温馨的互帮互助氛围。三是外地核实,万无一失。组织镇村干部到安化县、沅陵县等周边县城对长期生活在外地且无房的西安镇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现场核实,向他们宣传易地搬迁政策,与他们签订搬迁承诺,确保贫困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不留死角,一个都不能少。

怎么管,注重服务结穷亲

功在平常处,细微见真情。“我们就是群众的亲人”,为进一步巩固工作成果,提高贫困群众满意度,镇党委、政府想群众之所想,从三个方面入手化解矛盾。一是组建小区管委会。明确专人负责安置点日常卫生、水电维护、社区管理、群众诉求等工作,并印发了集镇安置点管委会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小区管委会的作用,让矛盾纠纷化解在小区里。二是制定标准分菜地。为让贫困群众“稳得住”,镇党委、政府在安置点附近通过土地流转为贫困户分配菜地,标准为3人以下0.1亩;3-5人0.2亩;5人以上0.3亩,解决贫困户过渡期日常吃菜问题,减少其家庭开支。三是贴近群众应需求。考虑到农村习俗等,在安置点附近新建了一座150平米左右的便民服务中心,方便安置户办红白喜事,同时也为群众提供多方位的便民服务。

怎么富,产业扶持改穷业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搬”是手段,“脱贫”是目的,而在怎样让搬迁群众富起来方面,西安镇走出了三条新路子。一是依托产业分红增加收入。龙茗茶叶分红覆盖所有集镇安置点搬迁户,2018年每人分红141.5元,2019年每人分红122.5元;食用菌80万项目产业分红覆盖全镇贫困户,2018年每人分红61.5元,2019年每人分红74元;食用菌100万产业项目分红覆盖所有集中安置户及未脱贫户,其中已脱贫每户分红160元,未脱贫户每人分红160元;桃安生态农业合作社茶厂项目和黄花坪茶厂项目覆盖集镇安置点中所有分贷统还小额贷款户,每户分红700元左右。通过多元化的产业分红,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二是依托就近就业增加收入。安置点周边多茶园,可以吸纳劳动力上百人,安置点离西安村不足100米,离闵家坪居委会不足300米,两村都配备了专门的清洁队伍,能够广泛的吸纳剩余劳动力,门槛低,也可以增加一部分收入。各类配套产业帮助搬迁户在家门口打工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三是依托土地流转增加收入。搬迁后远离“故土”,生产资料闲置难以产生收入一直是贫困群众一块“心病”,也是镇党委、政府一直在思索想要去解决的问题。除了原有的茶叶、食用菌基地外,西安镇计划引进各方力量,大力发展本地特色油茶产业,将油茶产业发展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后手,使后续经济发展保持活力。引进后由党委、政府负责协调,对搬迁户原住地的田地进行流转,用于油茶种植,同时鼓励贫困户到基地务工,帮助其就业,实现一举多得。

随着集镇安置点的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住户的幸福度也在节节攀升。此次搬迁彻底改变了西安镇7个村的孩子上学翻山越岭的历史,改变了贫困户因为距离远,小病“等”痊愈的历史,改变了“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历史。而镇党委、政府将会继续在上级部门的引导下,积极推进产业扶贫,提升贫困户的“造血”能力,实现所有贫困户长期稳定脱贫致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全国甲卷语文作文 参观博物馆英语作文 冬天作文450字 那时花开 作文 关于钓鱼的作文 董存瑞作文 出发作文800字 我有一个想法的作文 打扫房间作文 亲情作文200字 放风筝的作文怎么写 自我介绍日语作文 身边有特点的人作文 成都旅游作文 关爱老人的作文 拔河作文300字 诗与远方作文 变形记作文500字 作文精彩开头和结尾 木头人游戏作文 作文可以写什么题目 我的房子英语作文 考研英语二大作文 关于日出的作文 关于动物园的作文 北京游记作文 成人大专作文 竹子作文300字 再见了老师作文 介绍我的家乡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