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今古文经学“千年大论争” 通过五个人物帮你看清楚来龙去脉

2020-11-28 15:50:02
相关推荐

上一篇文章提到《尚书》有“今文经学派”和“古文经学派”之分。喜欢读武侠小说的朋友都知道,但凡某个团体一旦出现门派,自然就少不了派别之争。争论的目的肯定是“谁家才是正宗”,争论的形势自然是你死我活,互相瞧不上眼,互相希望消灭对方。而争论的出发点则各不相同,五花八门。而“今文经学派”和“古文经学派”也不例外,从西汉开始的这场“千年大论争”硝烟弥漫、高潮迭起,甚至到了今天,仍有不同的争论,而本文试图通过这场论争中的五位著名人物,带大家重温一下这场论争的上半场——汉代今古之争。

今古文经学派(简称“今古”,下同)出场的第一个人物是伏胜。

前边一篇文章讲过,伏胜曾做过秦朝的博士官,家里偷偷藏了一套《尚书》。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其他民间藏书尽数被毁,而伏胜把家里的《尚书》藏在了墙壁中,汉朝建立,伏胜将墙中所藏之书取出,整理出了《尚书》28篇,并开始授徒传讲。

汉文帝即位之后,听闻伏胜在民间讲授《尚书》,于是派遣大夫晁错找到伏胜,把伏胜掌握的《尚书》28篇编撰整理,加上了在民间寻觅到的另一篇《泰誓》,统一成《尚书》29篇,由国家发行出版。

由于这部分《尚书》是用当时通行的隶书记录的,所以后来被称为“今文《尚书》”。

“今文《尚书》”在一段时间内是单独存在的,这段时间好比是某个武术大师初创宗派,而天下所有学习《尚书》的人也只知道这唯一的版本,这个版本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用“隶书”这种字体出版。

时间如流水一般飞逝,《尚书》的命运随着汉代生机勃勃的发展一起,慢慢地传播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学习,一位位稚嫩的学子长成了博古通今的学者,或入朝做官,或开馆授徒,渐成规模。

“今古”的第二个人物在汉武帝末年登场了,他就是鲁恭王刘余(或者孔安国)。

《汉书楚元王传》:“及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为宫,而得古文于坏壁之中,逸礼有三十九,书十六篇。孔安国献之,遭巫蛊仓卒之难,未及施行。及春秋左氏丘明所修,皆古文旧书,多者二十余通,臧于秘府,伏而未发。”

《史记·儒林列传》云:“孔氏有古文《尚书》,而安国以今文读之,因以起其家。”

《汉书》的记载,鲁恭王刘余要扩建宫殿,强征了孔家的宅基地,拆掉孔子老宅后,在其墙壁中发现了39篇的《逸礼》和16篇的《尚书》。后来孔子的后人孔安国把这些古书拿出来献给了朝廷。

这一点上,历来有不少人怀疑班固(汉书作者)记载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主要的质疑在于两点,一是孔子家的藏书为什么孔家人不知道,二是这些古书到底是真古书?还是仿制的赝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留意一下,但是无论怎么质疑,终究这一批古书是“重出江湖”了。所以这第二个人物可以是鲁恭王刘余,也可以是孔子十世孙孔安国,事情是一件事情。

与此同时,在大汉的其他地方又陆续发现了古《尚书》,和孔子老宅里发现的一样,这批古书最显著的标志就是都用先秦小篆字写成,统称为“古文《尚书》”。

一本书的两个不同版本衍生出两个派别,“今古”可能不是唯一的一家,但绝对是最早的一家。两个版本同时流传于世,汉代的学者按照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的不同,逐渐分成了两个派别。

从伏胜到“古文《尚书》”发现的这段时间,今文经学经过数十年的沉淀,已经有了不小的群众基础,再加上本就是朝廷“钦定”的版本,所以一开始“今文经学派”是占据优势的。代表人物有董仲舒、公孙弘等人,他们是从伏胜这一支一脉相传下来,并且把“今文经学”发扬光大。由于朝廷的支持,研习“今文经”的儒生遍布天下,并取得了一定的政治权利,可以说,这是“今文经学派”第一个“美好时代”。

终结“今文经学派”美好时代的就是今天我们要说的第三位人物——大儒刘歆。

刘歆是淮南王刘向的儿子,头顶着“汉室宗亲”的光环,但刘歆的另一个光环似乎更加耀眼,那就是他自己本身就是学界的一位知名大儒,在文化领域有着极大的的影响力。

他不仅在儒学上很有造诣,而且在校勘学、天文历法学、史学、诗等方面都堪称大家,他编制的《三统历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历的雏形。此外,他在圆周率的计算上也有贡献,他是第一个不沿用“周三径一”的中国人,并定该重要常数为3.15471,只略微差了0.01312,世有“刘歆率”之称。

博学大儒刘歆对当时的博士只传授今文经,不传授古文经非常不满。于是上书汉哀帝,指责今文经为秦代燹书之后新编的经书,和古文《尚书》相比根本就残缺不全。请求立古文经《毛诗》《左传》《礼》于学官。

但是由于“今文经学派”势力庞大,而且深受统治者喜爱,所以刘歆为古文经的站台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反而引起了今文经大儒们的集体抵制。

但是没过几年,王莽掌握了实权,为了便于推行自己的改革,便想到了“托古改制”,于是极力推崇“古文经学”的刘歆靠着王莽的支持终于扬眉吐气,而“古文经学派”终于算是站住了脚跟。

刚刚站稳脚跟的“古文经学派”正准备大干一场,把自己的学说发扬光大,却突遭变故,险些团灭。

原因就是“今古之争”出场的第四位人物——刘秀。

刘秀,也就是东汉光武皇帝。刘秀的这个皇帝是从王莽手里抢来的,虽说自己是刘邦的后代,但毕竟年代久远,于是极力想为自己名正言顺找些佐证,况且即使刘邦做皇帝也捏造出赤帝之子斩掉白帝之子的传说。

今文经学派有一个特点是“学章句,弄图谶”而古文经学派则恰恰相反“反谶纬,通训诂”自然而然,刘秀选择了“今文经学派”,并且敕令天下,废除古文经学。

朝廷的明确指向把今文经学的“谶纬之学”抬到了“国学”(国家学说,非今天所指国学)的位置,但是“谶纬”的非科学性终究不是正道,而被废掉的“古文经学派”并没有销声匿迹,反而在民间悄悄酝酿力量。

到了东汉中叶,对“谶纬之学”热度的下降和朝廷对经学控制放松的双重利好之下,古文经学派的大儒们慢慢熬出了头,陆续有古文经学派的大儒能够入朝为官,在他们的努力下,今古两派的局面悄悄地在发生着变化。

这一时期,涌现了一批堪称大师级的古文经学家,如贾逵、马融、许慎等人。尤其许慎的《说文解字》,为古文经学的传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当“今古之争”的第五位重要人物郑玄出场的时候,局面终于彻底扭转。

著名经学大师郑玄,师从于经学大师马融,但他并不拘泥于师说,而是摒弃了门户之见,不但精通古文经,同时还兼通今文经,并善于吸收今文经学中的一些学说,从而使古文经学更加完善。

郑玄的出现使得古文经学最终压倒了今文经学,一个兼容并包的崭新“古文经学派”走上了经学研究的历史舞台。而郑玄确定在经学研究学界地位的同时,也意味着从西汉末年开始的今古文经学之争终于告一段落。

由于篇幅有限,许多相关话题未能深入阐释,请各位朋友见谅,想要了解更多,可以关注接下来的文章,某些话题将会再开文章呈现。

参考文献:

《史记》,司马迁

《汉书》,班固

《春秋繁露》,董仲舒

《今古文经学新论》,王葆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汉代经学发展史论》,边家珍,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三生石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12-05 21:30清渺的风[海南省网友]IP:1743294582
    这五位人物会如何帮助我们理清这个大论争的来龙去脉呢,期待中。
    顶10踩0
  2. 2020-10-04 17:17地方大[新疆网友]IP:1929209850
    这个话题太有意思了,我肯定要跟着看下去!
    顶0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高考英语作文题目 春天作文100字 写小兔子的作文 多肉植物作文 微笑作文500字 难忘的什么作文 新年英文作文 写人的英语作文 怀恋作文 路作文500字 无私奉献的作文 英语续写作文 我的爸爸妈妈作文 动物园作文400字 写人的优秀作文 我最喜欢的人作文 一篇写事的作文 母爱作文800字 做馒头作文 十篇英语作文 英语作文五年级上册 推荐信英语作文 四季作文400字 春节作文100 我家的故事作文 如何制作文件 互相帮助 作文 三年级作文一百字 写物品的作文 关于数学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