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女性的地位 并没有因为少数女性的消费力增强而改变丨专访诗人翟永明

2020-11-28 16:20:01
相关推荐

“至关重要

在我们身上必须有一个黑夜”

——杰佛斯

女人的身体是神秘的,也是容易受到伤害的,是受到凝视的,也是凛然神圣的……多年前,诗人翟永明就引用过杰佛斯的诗歌来为女性的处境做注脚。而她也成为中国女性写作的先锋。提到翟永明,我们很难不去一再重读她的《女人(组诗)》,不被她极具先锋性的女性主义姿态吸引。

近年来,翟永明依然活跃在文艺现场的前沿,她参与到电影的拍摄中,也深入到实验剧场的前线,举办自己的摄影作品展览,还介入当代艺术的创作……看似多元跨界的尝试背后,翟永明的作者性和价值追求却一以贯之。

近日,《新京报》记者对翟永明进行了一场深入的专访,内容涉及女性主义的当下困境,疫情与诗歌创作和对青年一代文学作品的看法等切中当下的议题。

记者 | 余雅琴

翟永明,四川成都人,毕业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曾就职于某物理研究所。1981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6年离职,后专注写作。1998年在成都开“白夜” 酒吧,亦为文化沙龙,在此间策划、举办了一系列跨领域文化活动,经营至今。著有诗集《女人》、《称之为一切》、《终于使我周转不灵》、《十四首素歌》、《行间距》《随黄公望游富春山》等。诗文集《最委婉的词》,散文、文论集《纸上建筑》、《坚韧的破碎之花》、《正如你所看到的》、《天赋如此》《毕竟流行去》等。编剧作品有电影《蜻蜓之眼》,与贾樟柯合作的《24城记》。

1

女性主义的困境

新京报:你最近在一篇文章里提到:“女性写作”受到双重歧视:来自男性惯性思维和女性自身的回避与妥协。能不能展开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以及当下女性写作的困境?

翟永明:我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我读到一位我喜欢、看重的女性批评家的文章,她说:‘作女性研究,好处是自我发现、自我反思;坏处是别人会觉得你只能作女性研究。最后她声明:没有一定之规,女性写作者并非只能作女性和性别研究。’我读后非常悲哀,因为,这个问题,从八十年代中期‘女性诗歌’的崛起,就伴随着这样的分类。我们的性别处境在四十年内,并没有什么进步;甚至,出现了不易察觉的倒退。而女性写作者们,为了避开这样的‘只能作女性研究’的男性思路,还是只能选择弱化自己的性别。这也是众多女作家拒绝贴上‘女性写作’这个标签的原因所在。“女性写作”受到双重歧视:来自男性惯性思维和女性自身的回避与妥协。”

男性对女作家的看法(只能写女性主题),包括男作家对女作家的看法(赞扬你写得看不出是女作家)。这些意思都透着女性主题的写作,是次一等的写作。如果不像男人那样写作,就不是好作家。古代的女诗人写女性主题,会被归入“闺阁部”,也就是另册。是因为女性没有话语权,那么,如果有了话语权,我们就应该像男人那样写作了,也就是说,写真正的“好诗”了(超性别)?这个问题对新世纪的中国女作家,是否仍是个新问题?

如何理解女性主义,这是一个问题——这是一个不好的词吗?这又涉及到标准的问题了。我以为,女性关注与自己有关的主题没什么不好,不必刻意回避。就像前面说的:即便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即便女性事实上已经进入涉及“国家、历史、战争”这样公共事物的范围,并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即便女性在社会中的作用和位置,与周边某些国家相比,还算是不错。但是,社会上、现实中,许多对女性的看法、观念,仍然停留在过去,停留在传统和保守的氛围中,甚至停留在古代。所以,女性写作,女性研究,不是过时的讨论,依然是当代的主题。

新京报:你一直被认为是一位非常具有女性意识的诗人,这次疫情也让很多人关注到前线女性医务工作者的状况,对她们生理期的关怀被一些人认为是没必要的,对她们身体的“利用”也总是出现,你如何评价这些事件呢?

翟永明:网上流传的剪发视频和其他消息我看了,事实上,我觉得不是因为疫情才出现这样的状况;而是疫情将女性在社会处境中的一些问题,给凸显出来了。近些年,女性几乎一直在被物化、被消费、被矮化的状态里。

具体到此次疫情,如果出于卫生、方便等因素的考虑,个别女性自愿剪掉头发,本无可厚非。但到最后,某些城市这样的行为,变成了强制性的要求;女性的头发,似乎成为一种“祭品”,用于动员和献祭仪式。但对男性,却没有这样的要求。我宁愿相信这是某种无意识,他们只是一种习惯性思维,是社会大环境中的一个表现。一般情况下,某些物化或歧视性的事件,尚不被太多人关注。但在疫情的氛围下,这些表现特别刺眼,让人难以接受。在我看来,较之前些年,女性的位置其实一直在隐蔽地倒退着。当然,现代女性的消费能力,的确比以往强大,这部分也能够说明女性的经济地位。但是,如果放眼整体女性状况而考察的话,你会发现女性的地位,并没有因为少数女性的消费力增强而改变。大量底层女性,甚至中产的女性,她们依然处在一个堪忧的状况里。比如女农民工的生存问题、性需求问题等。这些并没有多少人去考虑。就像眼前这些女医务人员的生理问题一样,也是被忽略的。

在我成长的年代里,社会对女性没有那么多外貌上的要求。比如现在招聘时,那些赤裸裸的外表的要求。一方面,对女性“身体”的利用,充斥在各种媒介上,另外一方面却又指责女性整容、自恋等。没有人真的会去更深探讨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这涉及女性在社会上的生存,现实诱导着女性去做一些她们不得不做的事情。曾经看到一个求职经历,女性都得穿泳衣应聘。年轻女孩毕业以后去整容,作腿部增高术,难道她们只是为了追求漂亮吗?不完全是吧?她们必须生存,希望找到更好的工作。因为,社会就是呈现出这样一种对女性不公的价值观。比如你打开一些网站,假如你足够敏锐,去看和身体有关或跟性别有关的言论,你就会发现它们呈现出一种保守、退步的趋向。

2

疫情中的诗歌写作

新京报:疫情期间你如何度过自己的日常呢?

翟永明:我最近在成都。每个小区都严格执行封闭,因此也不能出去。我的日常生活安排,和平常差别不大:早上阅读,下午写作。其实,平常就喜欢宅在家里面,但是主动的“宅”和被动的“宅”还是不一样;时时让我有点幽闭恐惧症要发作的感觉。中途还遇到地震事件,幸亏成都人一如既往地乐观,迅速将其转为各种段子疯传。生活在成都,我感觉还是幸运的。

在家隔离的日子,似乎有了一种麻木的窒息感。不得不渐渐开始把关注点和注意力,放到日常生活中,给自己一些任务;比如读书,看电影,继续写作。一开始容易被情绪带着走,无法写作。现在则要求自己安静下来,尽量做一些事,相当于给自己做一些心理治疗。

当年普希金因为瘟疫的缘故,曾困居波尔金诺。短短三月,他完成了《别尔金小说集》的五个著名短篇;四个小悲剧、诗歌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最后两章,叙事长诗《科隆纳的小房子》,一部童话诗,还有近三十首抒情诗。彼时没有微信,没有互联网,没有碎片化信息。那是真正的隔离,让一个作家的惊人创造力和能量,被彻底激发出来!今天,我们已然不能像普希金这样完全置身事外,专注写作,不可避免要受到疫情事件发展的各种困扰。怎样将这些困扰,转化成写作的能量,的确是一个值得考量的问题。

此外,我在成都记者邱峻峰的微信上,看到有成都商报记者穿着全套防护服,出现在方舱医院的镜头。我也感动能有媒体人亲赴现场,采写来自武汉的报道。

新京报:疫情中的诗歌一度也被人关注,不论是日本援助的物资上附带的诗歌,还是一些民间诗人的作品都被挺多人转发的,很多人也在讨论灾难和诗歌的关系,你是怎么看的?

翟永明:日本援助物资上附带的诗歌,说明日本是一个注重诗歌传统的国度。同时也说明,诗歌并不是一种“临时抱佛脚”的宣泄,而是日常生活中润物细无声的精神历练。当日本人发自内心的需要诗歌时,他们找到了最好的语言表达。

疫情发生后,我看到部分文章,指责诗人作家没有担当,没有出现惊天地泣鬼神的作品,没有尽到知识分子的良知。这种行为,我觉得与每次灾难来临时,都会有人逼捐一样。站在道德高度上,绑架别人。作家的写作是需要沉淀的。诗歌不是作为战时动员的快板书,不可能只是喊一些口号,也不是“右边参差不齐的散文”。诗歌是以语言为媒介的思想形式,是对灵魂进行滋养的艺术。诗歌既是最纯粹最特殊的语言,诗歌也需要反思,需要提出问题,需要有比较深入的思考。不管是对现实,对灾难,对整个时代,有真正的悲悯,能提示现象背后的内在本质。我的意思并不是说目前状态下,我们不应该写作。不是应不应该写,而是应该怎样写。事实上,有许多诗人作家以不同的方式,在参与并写作,只是,他们并不在热点的注视中。

最近,我开始写作,这是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冲动。当然我也看到了一些作品,但空洞无物的宏大叙事,只是形成了一些宣传,并不能触动读者。有时,因为矫情反而让人反感。加缪在《鼠疫》中提到一句:“敲锣打鼓赶瘟神”。我想,这种全网泛滥的堆砌“正能量”的分行句式,也许是一种新的敲锣打鼓的方式吧。但是,请不要说这就是诗。

但是,在此次疫情中,有大量非组织的,来自民间的写作,却是非常有意义的。有一位来自医护一线的女诗人弱水吟,她的诗歌被大量人群转发,点赞。她的诗写出了身在武汉,身在救护工作最前沿的人真实的情感。因为真实,所以感人。最重要的就是:我们都不可能那样写作,她身在其中,她的感受是不可替代的。就有点像战地记者,在前线,才能近距离地反映和观察前线所有的状态。一线医护人员的状态,不是高喊口号,不是肤浅的赞美,能够替代和想象的。我们这些身在其外的人,当然也可以写自己的感受,写我们对武汉的关注,我们对事件的看法;但最重要的现场感,我们是没法真实表达的。

弱水吟的诗歌为什么会打动别人,除了真实反映医护人员的感受之外,她对那些急于煽情、急于歌功颂德、快板书一样的诗歌,进行了批判。同时展现了诗歌应有的品质。诗歌必须发自内心,而不是出于功利目的。就像布罗斯基说的:“优美的艺术才是向善的,而恶,永无风格可言”。换做平时,许多不读诗的人,也许不太会去关注弱水吟的诗歌写作。但是这次她的诗歌被大家转发,获得很多称赞。说明诗歌在关键的时候,可以给人带来感动和力量;可以提供真相和警示;可以拓展读者的思维方式。

3

跨界、阅读与青年写作

新京报:能不能和我们分享一下你近期的阅读和观影?有没有什么感受可以和读者分享的?

翟永明:这段时间我把《加缪文集》翻出来重读,《鼠疫》具有的寓言性,让我重新更深入地思考当下的疫情。加缪在小说结尾、瘟疫结束时说:威胁着欢乐的东西始终存在,这些兴高采烈的人群所看不到的东西,他却一目了然。鼠疫会暂时消失,有朝一日,人们会又遭厄运,再来上一次的教训。结合眼下的疫情,他真的所言不虚。

此外,我也在读许倬云的《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在疫情期间,中国人的性格表现,引发了我的关注。我也希望能了解中国文化的演变,从中去探寻中国人性格的形成、社会祖织的结构,以及由亲缘结成的血亲网络。我常常翻看阿赫玛托娃的《安魂曲》和别的诗集,这些书,都会帮助我们对现实进行反思。

《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许倬云著,活字文化丨中华书局2017年1月版(点击书封可购买)。

我之前几乎每天都看朋友圈转发的几位武汉作家和诗人的文章,他们也都从个体经验出发,从作家和诗人的视角出发,且他们的观察和叙述更具有现场感。

在此期间,我也看了一些电影。我很喜欢李沧东的《燃烧》和《诗》。《诗》和《追捕聂鲁达》是近几年我看到的关于诗歌和诗人最好的电影。另外,我看了《乔乔的异想世界》和韩国电影《南山的部长们》,两部电影都是反思历史,反思他们国家的至暗时刻。反思决定了未来,这样的电影,总是会提醒我们关注历史的经验。

新京报:近年来,你不仅写作诗歌和散文,还举办了自己的摄影展,跨界参与到电影、剧场和当代艺术的创作中,能不能谈谈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以及艺术和写作的关系?

翟永明:我喜欢改变,写作到一定程度会厌倦,有时,我希望完全换一种语言方式,或者完全换一个视角,这样有一种对自己的挑战感。

戏剧、当代艺术,包括电影,本身和诗歌就有相像的地方:“留白”所形成的张力和想象力。不同的艺术媒介之间,就能够起到这样一种互相激发的作用,从另外的一种语言形式中,能够获得新的思路和创意;也能够打开你的心胸和提高不同的审美能力。视觉思维比较直观,但也需要像诗歌一样,调动读者的想象力,让读者进入想象的空间。所以二者的探索是殊途同归的,参与到不同领域的创作中,能够体会更深。写作有一点像游戏,需要不断升级、升级,作品才会升级。到一定程度还想往前走一步,就需要开拓无限的可能性,去挖掘乐趣。

新京报:你成长在一个理想主义的时代,经过1980年代的文学热潮?你如何看待今天这个时代的写作,如何评价青年写作者的作品?

《毕竟流行去》,作者:翟永明,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4月版(点击书封可购买)。

翟永明:1980年代的文学热潮更带有启蒙色彩,是在经历了十年浩劫的文学空白背景下的爆发,也是一代年轻人文学情结、理想主义的总爆发,不可复制。而今天这个时代的写作显然更艰难,但或又充满更多机遇。因为八十年代没有互联网,更多的依赖文学杂志的支持。而今天的传播途径更多、更广泛;而且有细分的读者群,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不过,泥沙俱下的写作生态,也会淹没一些真正优秀的写作者。今天的社会环境比起八十年代,也更复杂、更荒诞,更难以把握。这些都考验着年轻的写作者的写作与思考,我相信最终还是在浮燥环境下的沉潜者,能够把握住时代的沉浮,希望能最终超越我们这一辈的写作。

今天,我刚好正在读一本90后小说家周恺的史诗小说《苔》。这是用四川方言写就的一部时代挽歌。语言上继承了李劼人的风格,却代入更现代的语法,方言与现代语言融合得精练、老到、富有活力。他着力描述了四川青衣江、岷江、大渡河三江汇流之地——乐山的一段家族传奇和色彩鲜明的地方志。这位四川年轻小说家的才华和成熟度,让人惊讶。我们通常倾向于认为年轻作家心态更为浮燥一些,较难沉潜下来。但是这位年轻作家却比当下许多前辈作家更沉稳,更克制。此外我也读到一些年轻女作家的小说,如文珍、淡豹、陈思安等。最近在《十月》杂志《新女性写作》专辑上,读到文珍的《寄居蟹》,也让我非常惊艳。她们的视野非常开阔,问题意识非常强烈,涉及到的题材也很多样,就更不必说到语言上的突破。

此外,诗歌圈的年轻诗人,尤其许多年轻女性诗人,比如我们成都的余幼幼、上海方李靖、她们的写作都让人惊喜。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余雅琴;编辑:手风琴;校对:何燕。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延伸阅读

专访诗人于坚:

如果不写,才是灾难

诗人杨牧去世:

他的语言,始终让人感到新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牵挂话题作文 第一次开卡丁车作文 作文有趣的游戏 最近的作文素材 以充电为题的作文600字 我最熟悉的地方作文 赏雪作文500字 匠心筑梦作文800字 火灾的危害作文 雨后的景色作文600字 关于沉迷手机的作文 最是难忘的表情作文 幸福的英语作文 秋天的作文五年级 土豆作文400字 勤奋好学的作文 物联网英语作文 《答案》作文 三年级作文名字 感激的作文600字 老师您好作文300字 我的同学500字作文 家乡的冬天作文五百字 抱怨信英语作文 歌唱祖国作文 我的同桌小学生作文 梦想在前方作文 人物描写四百字作文 小学四年级作文题目大全 关于等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