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抵万金的手札 会一去不复返吗?

2020-11-28 16:30:01
相关推荐

近期看了一篇文章《恶札不要也罢》,文中说:“写信就成为一种美好的念想。”此念想不仅仅美好,还有一份对珍贵传统文化的向往。古人常说“字如其人”,手札不仅似见其人,还能长存笔者笔底流露的才情。

唐杜甫在《家望》中留下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千古名句。我们可想而知家书在古贤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唐张籍在《秋思》中说:“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明袁凯《京师得家书》云:“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关于手札的无可比拟的诗句比比皆是。

元·段天佑手札

手札简言之就是亲笔写的书信。在古代,写于竹上的称“简”;写在布帛上的称“帖”;写于木板上的称“札”;故书信又有手札、书帖、尺牍之称。牍就是古代书写用的木简,一般长一尺左右,故称尺牍。汉以后书信装入封套中,故还有函札之称。

文中还说:“手札也是有很多讲究的。不懂文辞不行,不懂格式不行,不懂书写不行,而且写小字与写大字又有许多的不同,所以,不是练了几天大字就可以做手札的。”简言之写好手札很需要花时间闭门造车。

元·邓文原手札

在古代,手札有上款和下款之分。上款即收信者的称谓,将收信者的名字书于信末,通常在“某某顿首”字后再另起一行,通常高一字或者平行以示尊敬。直到清中晚期才将上款放在信的开头部分。

下款即写信人名,较多出现的是双下款,信的开头说“某某顿首”,最后在信的正文之后再书“某某再拜”或“某某顿首”,“再拜顿首”其实本应是双下款的信,待演化到清代以至今天,即使单下款也用“再拜顿首”了。

在明中、晚期,大部分人在信的左下角写上“冲”、“左冲”、“左素”、“余素”、“左玉”、“余玉”等,即表示信到此为止,左方是是空白的,因古人写字都是从右至左书写。这样防止信札在投送过程中被拆开,私自添加内容引致其它后果。

清·郑板桥手札

称谓上也是有讲究的,古人们惯用世丈、宗台、父台、社兄、社盟等。清中晚期以后有大人、先生、执事、仁兄之称。“大人”即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于晚辈。

心经抄经本佛经字帖小楷毛笔字宣纸手抄经文书法临摹¥42.14淘宝月销24购买

在章法上各个时代也是迥异的。明人写信的行间布局上较疏朗,字体也较奔放、随意;清人的手札多显得拥挤、狭窄;到民国时期打破了过往信札无句读的千年陈规。其风格活跃、多变。

手札一般只有信笺大小,它抒发一个人内心的真实世界,这种书写的过程就是一种心灵的交流,一种精神灵魂的长存。它顺乎自然、不矫揉造作,最能表现一个人写字的真正水平。现在的社会,能写好手札的人微乎其微。不过我倒很有幸亲睹过两位具有相当书法功底的老师的亲笔手札。

宋·傅尧俞手札

清末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明确提出“变”的思想,“变者,天也。”来求得事物的进步。百年之后的今天,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电脑、电话、短信、邮件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可人们的思想灵魂似乎并没有真正提升。今天的我们是不是也该提出点什么?做些什么?

宋·黄庭坚手札

当怀念古人之际,我们在各大博物馆依稀可见他们的墨迹、书帖、手札,试问再过一个百年,下一代回忆我们的时候,他们是不是去找这些破旧不堪的各类电脑、电话?古往今来、圣大贤人们爱惜抵万金的手札可一去不复返,那高端产品是不是也抵得上万金,那还有什么不可以的呢?诸多的科技产品只不过是为我们生活提供方便的工具。传统文化是一种精神灵魂的高贵结晶,我们应怀以敬畏之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优秀传统必须在,手札本该在,还应继续发扬光大。

(陆霞)

锦墨堂蜡染复古诗贴仿古纸宣纸做旧车马古鼎笺四尺六开半生半熟空白加厚手工宣纸书法专用纸小楷手札心经宣纸¥17.8淘宝月销14购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一事一议作文 写自己的作文400字 作文大本营 中学生作文500字 中秋话题作文 新年的作文500字 六级作文结尾 未来的我作文400字 我身边的榜样作文 创意作文500字 爱国为主题的作文 挠脚作文 全国甲卷语文作文 参观博物馆英语作文 冬天作文450字 那时花开 作文 关于钓鱼的作文 董存瑞作文 出发作文800字 我有一个想法的作文 打扫房间作文 亲情作文200字 放风筝的作文怎么写 自我介绍日语作文 身边有特点的人作文 成都旅游作文 关爱老人的作文 拔河作文300字 诗与远方作文 变形记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