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宋朝轰动京城的科举事件:一命二运三风水 四积阴德 五读书!

2020-11-28 16:55:01
相关推荐

01

落榜的大才子

苏东坡有首诗,诗名好长《我与李廌方叔相知久矣,领贡举事而李不得第,愧甚,作诗送之》有几句是这样的:

与君相知非一日,笔势翩翩疑可识。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终迷日五色。

这首诗写的主角叫李廌,字方叔。

很得苏轼赏识,相当于苏东坡的弟子,是苏门六君子之一,才华横溢,名满天下。

那一年是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苏轼老师是主考官,举子们都以为:状元一定是李方叔。

大家都想见识一下这个人物,想来必然是金榜题名的快事主角,何等风光。

唐朝才子李程作《日五色》赋,呈给大臣,大臣以为必得状元,不料发榜无名。

大臣持赋示于主考官,主官后悔,李程拨为状元。

苏轼借此典故,自责与李方叔相知多年,却没能识别他的文章。

责任很大,非常内疚。

苏轼、李廌的好朋友黄庭坚,也写诗安慰李廌,直言苏东坡今年为主考官,居然失此人才,难辞其咎。

李廌自己也写诗记这个事,一肚子锦绣文章,却不能中举,这是天意哟!

这一年李方叔刚好三十岁。

这是件宋朝科举著名的事件,轰动整个京城。

宰相吕大防得到消息,也是非常惊讶:李方叔落榜?哎,这有关部门出考题,居然会丢掉这样的奇才!

可见李廌的名气非常大,期望值非常高。

当时的人包括方叔自己,都以为苏学士为主考,李廌肯定在前三名。

开榜居然榜上无名,这个落差是多么之大。

李方叔强颜欢笑,反而安慰苏东坡:“行止皆天子何责?”

这些都是老天的安排,老师您没有责任哟!

志在必得而名落孙山,留下失落的心情,惆怅的情绪。

02

还有故事

古人说人的一生: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书读得好只排列第五!

命运才是天注定哟!

这都是无数举子寒窗苦读十几甚至几十年一无所成发出的感慨。

每一年的科举,中举进士们“春风得意马蹄轻”的荣耀背后,是更多的落第举子狼狈寂寞的身影。

据说苏轼为考官,锁院之前,偷偷封缄一信,派儿子苏过送给李廌。

巧不巧李廌外出,他的仆人收下就放在茶几上。

这时李家来了两个客人,大臣章惇的儿子章持、章援。

两个鬼灵精发现了这封信,打开一看,是一篇《杨雄优于刘向论》!

章氏兄弟大喜,偷窃了信就走了。

方叔回家,找不到信,大惊。

一问,二章来过,知道情况不好。

但事已至此,又不能声张,怅惘若失,也只好吃个哑巴亏。

考卷打开一看题目,果然是《杨雄优于刘向论》!

章持兄弟模仿苏文,写得无比好看。

李方叔胸中抑郁,差点停笔放弃考试。

评卷后,拆号。

苏轼以为第一名一定是李廌,不料一看是章援。

第十名卷子文笔构思和第一名非常像,是章持!

苏大人脸上都变色了。

前面二十名中,有一份卷子非常有特色,苏轼对同事们说:“这个一定是李方叔的卷子。”

拆开名一看,是葛敏修!

黄庭坚也是阅卷成员,看苏轼脸色沉重,说:“这个葛敏修是我在太和遇到的才子。恭喜苏先生收得人才。”

造化弄人,所有中举的卷子开出来,李廌确实不在其中。

苏东坡惭恨无比,都不愿意走出考院见客。

李廌回到家,老母亲听说后,受不了这个打击:“苏先生担任主考官,而你还是没有中举。这以后还有什么希望呢!”

生了一场病,不甘不愿地死去了。

真是人间的一大悲剧。

这个故事一波三折,多么精彩,多么让人扼腕。

有些讨厌鬼考究出是假的。

苏东坡怎么会泄露考题呢!

而又恰恰是政治对手章惇的两个儿子偷走信件呢?

还有故事中的考试程序和史载不同嘛!

不管怎么说,李廌在苏轼主考的元祐三年这次考试中失败了这个是真的,只有回家再读书,准备再考。

03

总有被困的天才

李廌是陕西华州人,据说父亲和苏轼相识。

小李6岁成了孤儿,穷人家的孩子懂事的早,书读的特别好。

整个乡镇县城都知道李家这个天才孩子是个读书种子。

20岁那年,小李带着自己的文章,到黄州去拜访心中的偶像苏轼。

这是宋哲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

大苏当时是全世界最明亮的一颗星,无数的名士隐士和尚道士都跑到黄州找他玩。

李廌是其中不起眼的一名。

但苏东坡看了他的文章,给了很高的评价:“笔墨翻澜,有飞沙走石之势。”

呵呵大笑地和小李交朋友,握着手说:“李君的才华,真是万人敌哟!”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评语!

且来自文坛泰斗苏轼。

份量之重,可想而知。李廌的大名不胫而走,传遍天下。

“万人敌”用来形容的是项羽,是关、张。

小李文章风格雄健奇丽,力量非同小可,没有人称敌手。

可别急,文人喜欢夸张。

去过庐山的人,都说被李白“飞流之下三千尺”这句话给忽悠了。

大家也不想想,李白总不能实地测量下才一百多尺,就写:飞流之下一百五。

这就不像话喽。

苏东坡豪迈烂漫不减李太白,讲的话也要打个折。

所以后人以为李廌是天才,但可能不适应科举这一考。

各朝各代,落第举子中不少大人物。

如苏轼的老爹苏洵,名列唐宋八大家,文章写得花团锦簇,却也是落榜生。

那年苏轼苏辙兄弟高中进士,身为老爹的苏洵又落第了。

感慨之际,写诗道:

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

总有不平在人间,就看谁碰上。

李廌同学算一个。

04

清贫读书人

李方叔回到家,加倍刻苦攻读。

三年后,元佑六年(1091)。

再登考场,依旧落榜。

这一回怨天怨地怨老师都不对了,只有怨自己。

写了首诗自己的形象是“鬓毛斑斑黑无几”,完全是个半老头子,三十大几,一事无成。

叹息“数奇辜负师友责”,内心的酸楚,真是所谓不足与外人道。

李廌遂绝了科举之意,决心回到故乡汝、颖之间,定居长社,专心做学问写文章,不问功名利禄。

他成为苏门六君子中唯一没中举的人。

苏轼等几人在李廌初次落第就打算向朝廷举荐,让他入仕。

像同样落第的大诗人梅尧臣,就是由欧阳修等人推荐,皇帝首肯,进入公务员队伍。

但李方叔命中没有当官这一道符,苏轼又被贬了,还贬的更远,到岭南去了。

的确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顾不上李方叔。

李廌就在长社读书著作,生活清苦。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朝廷大赦,流放海南的苏东坡回家,半路病逝于常州。

消息传来,想到苏轼的知遇之恩,李方叔悲伤万分。

写下一篇祭文,其中有一联,正是方叔雄壮语言的本色:

识与不识,罔不尽伤;闻所未闻,吾将安仿?皇天后土,知一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千古英灵之气。

随着祭文传遍大江南北,读之令人辣然。

李廌守着清贫读书,著作颇丰。

他有一句写诸葛孔明的诗为:向非三顾重,白首田舍翁。

如果不是刘玄德三顾茅庐,诸葛亮也就是个老死山中的农夫嘛!

多少还是有点酸溜溜的感觉。

当然诸葛亮人中之龙,从来是读书人的偶像。

李方叔在乡下的日子,想想在陇中耕田的孔明,是个安慰。

05

好风如扇雨如帘

苏轼对李廌落第这事一直不能释怀。

很多年以后和几个吏部官员喝酒,说:“你们先自罚一杯,喝完再听我说。”

大家都喝了。

老苏说:“诸位替国家选拔人才,却漏了李方叔,你们说该不该罚?”

大家都惭愧点头:是要罚。

苏门四学士的张耒也在座,站起来倒了一满杯酒给苏轼:“老师您也应该喝一杯。当年您主考官时还漏了李方叔,是不是比这几位更该喝呢?”

大家呵呵大笑。

李廌51岁去世,留下最有名的一首词《虞美人》:

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这首诗写的是春夏之交的景色。

古人点评:最后一句思念朋友“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尤极淡远清疏之致。

这个品味要一定功底。

不过记住一句“好风如扇雨如帘”,偶然碰上对景,可以用来吹吹牛皮,想起这位落魄的才子李方叔。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秋天的作文300字 为什么要学英语作文 劳动最光荣作文结尾 春节里的一件事作文 参加俱乐部的英语作文 勿以恶小而为之 作文 小学生作文批语 秋天的家园作文 一次小实验作文300字 玩摩天轮作文 作文竞赛简报 作文运动会题目 挑山工精神作文 我喜欢的一天英语作文 网球比赛作文 师生之间作文600字 好暖作文 以夏天为主题的作文 生日聚会英文作文 那个人改变了我作文 暑假活动英语作文 梅花作文450字 我以书本为知己作文 关于介绍自己的英语作文 与读书有关的作文 精彩半命题作文 遇见你真好作文600字 荡秋千作文 付出与分享作文 与什么交朋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