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红楼梦》就是一部“谜书”

2020-11-28 19:05:01
相关推荐

——《红楼梦》写作手法探微(7)

作者:至真斋主

新红学的创始人、被当今红学家们奉为国学大师的胡适,在他的著作《红楼梦考证》中批评、嘲笑索隐派是“猜笨谜”。他说:“第二派说《红楼梦》是清康熙朝的政治小说。这一派可用蔡孑民先生的《石头记索隐》作代表。......蔡先生这部书的方法是:每举一人,必先举他的事实,然后引《红楼梦》中情节来配合。......但我总觉得蔡先生这么多的心力都是白白的浪费了,因为我总觉得他这部书到底还只是一种很牵强的附会。我记得从前有个灯谜,用杜诗‘无边落木萧萧下’来打一个‘日’字。这个谜,除了做谜的人自己,是没有人猜得中的。因为做谜的人先想着南北朝的齐和梁两朝都是姓萧的;其次,把‘萧萧下’的‘萧萧’解作两个姓萧的朝代;其次,二萧的下面是那姓陈的陈朝。想着了‘陳’字,然后把偏旁去掉(无边);再把‘東’的‘木’字去掉(落木),剩下的‘日’字,才是谜底!你若不能绕这许多湾子,休想猜谜!......假使一部《红楼梦》真是一串这么样的笨谜,那就真不值得猜了!......我现在要忠告诸位爱读《红楼梦》的人:‘我们若想真正了解《红楼梦》,必须先打破这种种牵强附会的《红楼梦》谜学!’其实做《红楼梦》的考证,尽可以不用那种附会的法子。我们只须根据可靠的版本与可靠的材料,考定这书的著者究竟是谁,著者的事迹家世,著书的时代,这书曾有何种不同的本子,这些本子的来历如何。这些问题乃是《红楼梦》考证的正当范围。”

胡适用一个极难猜出的谜语例子来批评、嘲笑红学索隐派,这具有很大的欺骗性。那些跟胡适一样国学基础差,又不喜欢动脑筋的红迷,包括某些红学家,极易被胡适所举的例子迷惑。当今一些红迷动不动就说索隐是猜笨谜就是明证。在胡适的欺骗、迷惑、误导下,一些红学研究者不敢索隐,即便是在运用索隐的方法研究《红楼梦》,他们也不敢说是索隐,而冠之以“考证”之名,似乎只有“考证”才是科学研究,而“索隐”是牵强附会的猜谜。胡适的流毒散布甚广,时间近百年,危害极深,甚至当今的一些大学、科研机构的某些学者都中毒颇深,一谈索隐就色变,似乎索隐是禁区。一些红学专业期刊也几乎不发索隐的文章,索隐的文章只能在网站论坛、博客、公众号自媒体等处发布,还被某些红学家斥之为“民科”。今天我就来辨析一下什么是谜书?索隐是不是破解谜书的方法?《红楼梦》是不是谜书?

在说谜书之前我首先说说什么是谜语,因为谜书就是由一系列谜语构成的。谜语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谜语的前身是隐语,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给隐语的解释是:“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即别出一说曰遁辞,不直言曰谲,以彼喻此曰譬。由此我们可以说,隐语是隐去本事而假以他辞来暗示的语言。根据隐语的作用,可以把隐语分为三类:密言(只少数人能懂,且在小圈子内使用流传的语言)、测智(作为一种测试智力的游戏)、谲谏(委婉的规劝之语)三类。谜语在中国起源很早,据《尚书·汤誓》记载:“时日曷丧?予以汝偕亡。”大意是:“太阳呵,你什么时候才丧亡呢?让我和你一同去死吧。”这首歌谣采用隐语诅咒暴君夏桀,因为他曾说过:“我有天下,如同天之有日,日亡我就亡。”夏桀暴虐无道,民怨沸腾,老百姓不敢明言,私下里用隐语发泄怨怒之情。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谜语雏形已经形成,并且给起了名字叫“廋辞”和“隐语”。据刘勰《文心雕龙》记载:“楚庄齐威,性好隐语。”也就是说楚庄王、齐威王喜欢隐语,而不愿意听直截了当的忠言。战国后期出现了赋体隐语,其中以荀子的《附论篇》最具代表性。到了汉代出现了射覆活动,就是把东西放在器物下面让人猜。我们有时候也把猜谜语叫做射覆。到了宋代有了专业谜语和谜社组织,同时诞生了“灯谜”。元明两朝谜语盛行不衰。明朝还出现了一些研究谜语的论著和收录谜语的专集,其中有冯梦龙的《黄山谜》,黄周星的《廋词四十笺》及贺从善的《千文虎》等。到了清朝中期以后,谜语进入成熟期,人们追求谜语扣合的严谨,谜语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到了今天,全国各地的猜谜活动蓬勃发展,尤其是每年的正月十五猜灯谜活动成了节日的主要内容。谜语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如今作为国粹被国家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果谜语都像胡适举例的那样谁都猜不着,只有出谜的作者知道谜底,猜谜活动不但不能普及,而且早就偃旗息鼓了。

中国最早的文谜是南朝宋代刘义庆著的《世说新语·捷悟篇》中所载的曹娥碑离合体文迷: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虀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大意是:魏武帝曹操曾经从曹娥碑旁路过,杨修跟随着他,看见碑的背面写着“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个字。曹操就问杨修:“懂吗?”杨修回答说:“懂。”曹操说:“你不要说出来,等我想一想。”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说:“我已经想出来了。”他叫杨修把自己的理解另外写下来。杨修写道:”黄绢,是有颜色的丝,色丝合成绝字;幼妇,是少女的意思,少女合成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女子合成好字;虀臼,是承受辛辣东西的,受辛合成辞(辤)字:这就是‘绝妙好辞’。”曹操也把自己的理解写下了,结果和杨修的一样,于是感叹地说:“我的才力赶不上你,竟然相差三十里。”

在封建极权时代,文人们为了表达被统治者压制禁锢的思想感情,或者反抗统治者的压迫,有时候不得不采用隐语的方式为文。最著名的用隐语写成的文章是南宋遗民谢翱的《登西台恸哭记》。这篇文章的开篇就让人一头雾水:“始,故人唐宰相鲁公,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明年,别公漳水湄。后明年,公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今其诗具在,可考也。”大意是:“早先,我的老朋友唐宰相鲁郡公在南剑州地方设立办事机构,我以普通老百姓身份投军在他麾下。第二年,在漳江边上与他分手。又过了一年,鲁郡公因事路过张睢阳庙和颜杲卿驻军处常山一带,慷慨悲歌,终于没有辜负自己的诺言,追随诸先烈游于黄泉。如今他的遗诗都留在人间,可以为证。”

“唐宰相鲁公”指的是唐朝宰相颜真卿。颜真卿(709年-784年),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著名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 、司徒颜杲卿从弟。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颜真卿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颜真卿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谢翱是南宋末年人,他怎么会投在唐朝宰相颜真卿的麾下呢?这个“唐宰相鲁公”一定是假托之名,而且这个人一定在元朝是被禁止提起的。要想知道这个“唐宰相鲁公”隐写的是谁,就要根据谢翱的经历和在当时与“唐宰相鲁公”地位名声相似的人来“索隐”,如果不探赜索隐出文章背后的真相来,就不知道这篇文章的思想主旨。谢翱(1249-1295),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原籍长溪(今福建霞浦),徙建宁浦城(今属福建)。宋度宗咸淳年间应进士举不第。宋恭宗德佑二年(1276年)文天祥开府延平,谢翱率乡兵数百人投奔,任咨议参军。文天祥兵败,谢翱脱身避地浙东,往来于永嘉、括苍等地,与方凤、吴思齐、邓牧等结月泉吟社。《登西台恸哭记》写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时南宋丞相文天祥抗元失败被杀后八年。谢翱与友人登西台(今浙江桐庐西富春山)祭悼的这个“唐宰相鲁公”就是文天祥无疑。

文天祥(1236-1283),南宋爱国诗人,字宋瑞,又字履善,别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宝祐四年(1256)进士第一。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后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德祐二年(1276)五月,文天祥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文天祥于大都就义。终年47岁。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谢翱在文章中说“公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今其诗具在,可考也。”这是在隐写文天祥曾作《正气歌》,在这首诗中有这样的诗句:“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张睢阳(708年-757年):即张巡。据《旧唐书·张巡传》记载,安禄山叛乱,张巡固守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每次上阵督战,大声呼喊,牙齿都咬碎了。城破被俘,拒不投降,敌将问他:“闻君每战,皆目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张巡回答说:“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敌将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颜杲卿(692年-756年):颜真卿的从兄。据《新唐书·颜杲卿传》记载,安禄山叛乱时,他起兵讨伐,后城破被俘,当面大骂安禄山,被钩断舌头,仍不屈,被杀死。在文天祥的《正气歌》中,他愿像张巡、颜杲卿那样慷慨赴死。而在谢翱的祭悼文章中,“唐宰相鲁公”果然“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

谢翱在元人统治下哭悼一个反元的宋朝英雄,这是要冒着杀头危险的。他哭悼抗元殉国的民族英雄,也是在怀念已经灭亡的宋朝故国。元朝文网森严,谢翱在西台对文天祥进行哭悼时,“适有逻舟之过也”,可见形势之险恶。文章不能明言祭悼文天祥,只能托名唐朝宰相鲁国公颜真卿。与谢翱同往西台祭悼的友人他也不提姓名,而是以甲、乙、丙代替。文章也不能明说文天祥为国捐躯,而是以在安史之乱中张巡守卫睢阳、颜杲卿守卫常山,城陷而惨遭杀害,“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隐喻文天祥的英勇就义。谢翱在文章中说,他想模仿司马迁《秦楚之际月表》的体例作《季汉月表》,实际上他是说要撰写《季宋月表》,以悼念宋亡,从此中华正统已绝,表现了谢翱强烈的民族立场。《登西台恸哭记》通过对文天祥殉国的祭奠哭悼,表达了对文天祥的无比崇敬和悲恸之情。为避开元朝统治者的文网,文章托名汉唐,隐姓匿名,不书写元朝年号,而以甲子纪年称之,这种写作手法与《红楼梦》何其相似!如果我们不以“索隐”的方法破解这篇文章的“真事隐”,我们就会被表面的“假语存”所迷惑。

南宋遗民在蒙元统治者的高压文网下,为祭奠抗元英烈,表达怀念故国之情,不得已采用隐语的方式写作,与之类似的是明遗民也常采用这种方式为文。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尊称为南雷先生,晚年自称梨洲老人,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经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他学问渊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他的主要著作有《明夷待访录》等。他的父亲黄尊素为明万历进士,天启中的御史,是东林党人,因弹劾魏忠贤而被削职归籍,不久又下狱受酷刑而死。十九岁的黄宗羲进京讼冤,并在公堂上出锥击伤主谋,追杀凶手。明思宗叹其为“忠臣孤子”。清军入关后,黄宗羲召集里中子弟数百人组成“世忠营”,参加反清战斗达数年之久,失败后返乡闭门著述,清廷屡次诏征,皆辞免。

谢翱的《登西台恸哭记》在元、明之际广为流传,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为之笺注、索隐、题记序跋者不乏其人。明亡后,由于民族矛盾加剧,明遗民对故国怀念之情愈发深切,谢翱的《登西台恸哭记》又一次受到明遗民的高度重视。黄宗羲曾为之作注,以寄托其麦秀、黍离之悲,民族沦亡之痛。黄宗羲的儿子黄百家曾从学于王征南学内家拳法。王征南(1617-1669),名来咸,字征南。浙江宁波府奉化人。 早年从军,以“七矢破的,补临山把总”,由于屡立战功,官至于“都督佥事副总兵”。由于参与反清复明斗争,事败后隐居乡野,“终身菜食以明其志”。王征南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武当派拳师。同样参加过抗清的黄宗羲失败后返乡,在宁波城西的白云庄讲学,结识了王征南,两人成为好友。黄宗羲撰写了《王征南墓志铭》。其铭文开篇写道:“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而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峰。三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进,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

张三丰是元末明初人,曾出手相助朱元璋建立明朝。朱元璋登基后曾多次派人寻找张三丰。而黄宗羲却说张三丰是宋朝人,且写作“张三峰”,这很明显是为了避免提起明朝及开国皇帝朱元璋,也为后文用“徽宗召之”隐写“朱元璋召之”作伏笔。王征南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卒于清康熙八年(1669)。黄宗羲的铭文写王征南“生于某年丁巳三月五日,卒于某年己酉二月九日,年五十有三。以某年月日葬于同岙之阳。”不具帝王年号,而以干支纪年,其怀念旧朝蔑视新朝的民族感情表露无遗。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利侠教授在《王夫之<落花诗>政治意识浅论》一文中说:“身处在明清之际的知识分子,遭受着家国与民族的双重灾难,回天无力,报国无门。这种萧索、凄凉的景象,最能够契合他们的处境,是‘摇落深知宋玉悲’,所以也最容易激起他们内心深处真实强烈的情感。除此之外,一般还认为,花色红,红即‘朱’,与朱明王朝就有了某种婉转而密切的联系。百花盛开的春天,有王朝兴盛的象征意蕴;风飘万点、春意阑珊的暮春之景,是明王朝从没落逐渐走向败亡的最佳比喻。清初诗人喜咏落花,借对落花的诸多感叹来表达对故国旧君的哀思与凭吊,从而为落花打上了鲜明的政治烙印,同时赋予了这一主题更加深厚的情感内涵和独特的时代气息。”

我们吴氏红学的九峰真人在文章《红楼梦中一些风物的特殊寓意是解读思想内涵的关键》中说:“《红楼梦》的思想内涵是高度的民族主义,由于构思的巧妙和写作手法的隐蔽,自抄本传播以来,一些人看不懂她的思想内涵。清朝被推翻以后,尤其是受胡适红学的影响,广大读者更是失去了对本书思想内涵的敏感和认知,形成今天附庸风雅的胡适派官方红学。一些红学家钻进一个包衣奴才家族,牵强附会地考证与对应曹家事,把改朝换代国仇家恨的宏大主题与民族主义情结,狭隘猥琐地解读为一个家族的兴衰史。《红楼梦》既然是小说,他就不是天书,不管作者把主旨设计得多么隐蔽,我们可以看出,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传播明遗民思想。作者既然要传播明遗民思想,那么,对于小说中绝大多数隐藏的秘密,读者只要抓住特殊的写作手法就能准确破译。”他还把书中的风物按照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划分为两大阵营:一、作者憎恶的阵营有风、雪、金、水、秋等;二、作者喜爱的阵营有月、玉、红、朱、赤、香、春、梅花等。

《红楼梦》其实就是一部用一些有特定寓意的符号、意象、谜语、隐语等创作的“谜书”。作品开宗明义告诉我们用“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的写作手法。故意隐去了地域邦国、朝代年纪,国都用“长安”“中京”指代,作者假托“石头”下世造历然后撰写《石头记》,可见书中提到的“空空道人”、“吴玉峰”、“东鲁孔梅溪”和“曹雪芹”都应该是化名,本书的批书人“脂砚斋”、“畸笏叟”等也都是化名,他们的真实身份都要经过索隐和考证来确定。这部书借石兄之口说不干涉朝政,而却采用隐语来书写,其背面隐写的故实必然是干涉朝政的。而胡适及当今的红学家却把书中的化名当做真名,在曹家寻找“曹雪芹”,正像红友所嘲讽的那样:“在山东鲁家庄考证鲁迅”。这样的研究居然还打着科学的旗号,真是玷污了“科学”的神圣之意!

胡适及其追随者们以“考证派”自诩。他们以为只有“考证”才是科学的研究方法,而“索隐”则被他们贬斥为牵强附会。什么是考证?考,就是推求、研究;证,就是验证、证实。考证就是根据资料来推求研究、证实和说明文献或历史等问题。什么是索隐?索,就是寻求、探索;隐,就是隐藏的事物、事实;索隐就是探求隐微奥秘的道理。“索隐”语出《易经·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孔颖达疏:“索谓求索,隐谓隐藏。” 我们从上面谢翱的《登西台恸哭记》一文可知,不索隐就根本不知文章在写什么,其背后的真相只有通过索隐才能揭示出来。而《红楼梦》大量的采用具有特定指代的隐语,这些隐语跟明遗民诗文中常用的隐语含义是一样的,读懂了明遗民的诗文也就读懂了《红楼梦》。如果不对书中的隐语含义进行索隐,那么也就看看其表面的“假语存”故事,即便如此也看得云里雾里,因为书中一些表面文字的“坑”你就是打破脑袋也很难想明白。比如,诗书礼仪之家的林黛玉为啥骂刘姥姥“母蝗虫”?刘姥姥就在距离贾家不远的郊区居住却说她从千里之外而来?黛玉葬花时为啥说“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虎兕相逢”、“白骨如山”、“千红一哭”、“万艳同悲”都是什么意思?等等。

可以说《红楼梦》就是一部空前绝后的“谜书”,“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如果不采用“索隐”与“考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把书中的“隐语”全部破解出来,把书中涉及到的知识全部注解出来,从而揭开本书的奥秘,我们就真的辜负了作者的一片痴心,不解其中味。而胡适的研究美其名曰“考证”,但是胡适找到的资料并不可靠且自相矛盾,其实是牵强附会而已。胡适创立新红学将近一百年了,那些追随胡适的红学家们要么只研究书中的“假语存”而鄙视“真事隐”,要么一头扎在曹家挖掘史料,这样研究《红楼梦》必然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再研究一百年也摸不到红楼真相的大门!

———————————————————

校对:王华东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礼让行人作文 一件什么的事作文400字 开学500字作文 公开课作文300字 未来的科技作文 计划作文300字 我的梦想作文提纲 我爱祖国300字作文 2018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超能力 作文 友情作文结尾 爱我中华作文开头 天气变冷了作文 关于甘蔗的作文 我爱地球作文 写作文我的老师 游灵栖洞作文 榜样的力量作文 17高考作文 我对妈妈的爱300字作文 初遇作文600字初一新生 学习滑板作文 六年级小学英语作文 又见作文600字 守护作文800字 作文印记 追逐梦想作文 升入初中的感想作文 我的梦想作文150字 猫的特点作文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