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北京文博|用赤诚之心谱写奉献之歌——记“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2020-11-29 04:15:01
相关推荐

近日,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家文物局授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为此,北京市文物局与北京电视台合作,以“基建考古”和“科技考古与大遗址保护”为主题拍摄了上下两集微视频,让大家能以更直观的方式了解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集体的先进事迹。

03:27

▲微视频上集——基建考古

▲微视频下集——科技考古与大遗址保护

除了视频介绍,“北京文博”还为您带来了一篇来自“中国文物报”的文章,让我们借此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故事。

用赤诚之心谱写奉献之歌

——记“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作者:徐秀丽

“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不仅是颁发给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更是授予北京市文物系统1300多名文物工作者的,是对北京市文物考古工作的充分肯定。”在日前召开的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会议上,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所长白岩接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文物局授予的“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荣誉奖牌时激动地说。

▲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急难险重敢担当

八月的北京,虽已立秋,暑热依然没有消退。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考古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是历史性工程,为了体现城市精神、展现城市特色、提升城市魅力,党中央和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副中心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将考古工作列为所有建设的前置条件。

2016年2月至今,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各项工作不断推进,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负责的考古工作也从未停歇。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考古工作队的总指挥,白岩还清楚地记得,2016年春天,通州大地还没有从冬日的寒冷中完全苏醒过来,手持洛阳铲的探工们已经开始了对城市副中心预施工地块的全面勘探。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时间紧、任务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集中精兵强将,克服工作量大、人手紧张、工期急迫等困难,战严寒、冒酷暑,先后完成城市副中心考古勘探346万平方米;发掘面积9.2万平方米。

“工作成果是喜人的。”白岩说,“我们发掘保护古代墓葬2000余座,出土文物6700余件(套),而汉代路县故城遗址是最重要的发现,对研究北京特别是通州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仅2018年上半年已完成副中心考古勘探440429平方米,发掘面积8291平方米。考古发现墓葬400多座、灰坑窑址等遗迹68处。为配合500千伏顺通线路拆除工程,对路县故城遗址的西南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勘探面积1100平方米,已发掘汉代灰坑18座、房址1座。”白岩说。

▲ 通州路县故城遗址平面图

通过考古工作,深刻发掘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文化基因,丰富了文化内涵,提升了城市魅力。

“考古工地上,拉线布方、刮面找遗迹、写发掘记录、资料整理、文物修复、考古绘图等,用自己的双手挖出历史,广阔的考古世界也能让我展开丰富的想象。发现历史、解读历史、实证历史,惊喜、兴奋和满足是无法抗拒的。”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魏然道出了考古工作的苦与乐。

城市建设中的先行者

随着北京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基建考古方面的工作也不断增加。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世园会)项目建设中的考古工作是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最近两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戢征是这个项目考古工作的负责人。这两年,他常常奔波于大兴到延庆的路上,一天往返200多公里。当记者问到,在两年的工作中让他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时,首先进入戢征脑海的答案是冬天下高速开窗缴费的时候那一股寒风;其次就是妫河岸边一年四季美丽的风景。“可能有人会说,你忘记了考古工作的艰辛了吗?其实考古就是这样的一种工作,习惯了艰辛,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考古人。对我们来说,风餐露宿比起保护文化遗产带来的喜悦根本不算什么。”戢征说。

▲ 胡各庄村墓葬群航拍全景

2016年6月以来,世园会项目建设考古工作完成勘探274.45万平方米,发掘面积约8000平方米,发掘西汉至清代墓葬1160座墓葬及窑址、古井等,出土金、银、铜、陶、瓷等各类文物2000余件套,为研究北京地区历史地理提供了宝贵资料。

“配合基本建设重点工程的考古工作没有一个是容易的。”白岩说,“但我们都在顺利推进。”

2015年以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配合北京新机场建设开展了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已完成考古勘探90万平方米,发掘古代墓葬228座,发掘面积共计2600平方米,出土陶、瓷、银、铜各类器物200余件(套)。为研究北京地区清代墓葬的形制特点、丧葬习俗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状况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配合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馆、配套设施建设开展的考古调查、勘探工作也一直在继续,目前,已完成冬奥会文物保护项目2项,保护古代墓葬300余座,丰富了人文奥运的文化内涵。

白岩介绍,2014年《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积极贯彻文物工作方针,为配合北京城市基本建设开展了大量考古工作,先后完成考古勘探工作1157项,考古勘探面积13065万平方米;完成考古发掘350项,考古发掘面积27.3万平方米,保障了副中心、新机场、冬奥会、世园会、南水北调等重大项目的实施。

“无论是完成的项目数量,还是完成的考古面积,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白岩说,“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不少重要考古发现得到了有效保护,如房山刘济墓、清代庄亲王家族园寝、通州明代石桥、丰台辽代塔基、丽泽商务区唐代塔基、唐幽州潞县丞艾演墓等都得以原址保护。”

让考古走近公众

“通过考古发掘,才能探知圆明园的方方面面,才能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而要让更多人了解这一切,公众考古是最好的形式。”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圆明园考古队领队张中华说。

目前,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先后完成了圆明园山形水系、西北部景区的考古勘探工作,勘探面积150万平方米;完成大宫门、西洋楼养雀笼、海晏堂蓄水楼、如园、紫碧山房、远瀛观等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1.7万平方米,出土文物3万余件(套),探明了这些遗址的布局、形制和保存状况,为圆明园的保护、展示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今年,圆明园如园加大了对公众考古支持力度,更多文博爱好者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考古现场,同时,通过专家交流讲解、网络直播、模拟考古等多种方式,让公众“围观”圆明园遗址考古工作。

▲ 圆明园公众考古活动

张中华介绍,圆明园的公众考古活动有两个特点,一是每年持续时间长,大约有半年时间,每天全程向游客开放考古工地,二是游客量大。“其他省市做公众考古,很多重要遗址在郊区、野外,游客少,观众少,圆明园是有世界性影响的文化遗产,游客量每年有700万人左右,参与公众考古的观众每年约有200万人。”

为了让圆明园遗址考古工作走近公众,从2015年起,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联合圆明园管理处启动了圆明园遗址的公众考古活动,将考古工作全程对游客开放。

“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考古文化需求,充分发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优势,以圆明园遗址和城市副中心路县故城遗址考古工地为依托,积极服务学校师生、社区居民和游客,着力讲好北京考古故事。现在已经形成具有行业特点和实践特色的北京公众考古活动系列。”白岩说。

平凡岗位赤诚奉献

一个个急难险重的任务锻炼了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这支队伍,涌现出一大批敢于担当、精于业务、甘于奉献的年轻考古人。

张中华,圆明园考古队的领队,甘于坐冷板凳,一干好几年,如今圆明园公共考古已经成为北京考古的品牌;孙勐、尚珩、曾祥江、戢征、张智勇等都是初为人父,为了保障重点项目按期实施,在考古工地上没日没夜地工作,顾不上家。

无论烈日炎炎、寒风凛冽,还是大雨滂沱、缺水少电,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工作者们都像钉子一样钉在工地上,无怨无悔。

刘乃涛说,考古工作是我们职业的追求,更是责任的坚守。小行业,大责任,考古人的肩上担负着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重任。

张利芳说,为了文物安全,我们坚守考古工作现场。要成为一个出色的考古工作者,不仅手眼功夫要硬,更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曾祥江说,获得“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是一种荣誉,更是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会再接再厉,尽自己最大努力保护好北京的文化遗产。

张智勇说,我们承担着首都的地下文物保护工作,肩负历史文化传承重任,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王建东说,我们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队伍,大家在考古工作中都能舍小家顾大局,为大家点赞。

“正是以他们为代表的广大一线文物工作者的奋斗和坚持、奉献和担当,才形成了北京文物工作的良好局面,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文物考古事业蓬勃发展的动力。”白岩自豪地说。

资料来源:中国文物报

你 好 我 是 北 京 文 博

破 壳 于 北 京 市 文 物 局

我 正 在 招 募 心 灵 玩 伴

告 诉 我 那 会 是 你 吗

文 博 圈 的 资 讯 小 喇 叭

滴 滴 答 滴 答

宣 宣 小 朋 友

和 宣 宣 一 起 说 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快乐是什么作文 初中作文800字优秀作文 一年级作文看图写话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下雪作文300字 过春节英语作文 友情类作文 我不后悔作文 读书笔记作文 乡村美景的作文 仙人球的作文 周末计划英语作文 春节的故事作文 关于勇敢的作文 蝴蝶兰作文 西安旅游作文 四下作文 介绍中国的英语作文 陪伴作文500字 冰糖葫芦作文 童话故事作文三年级 关于乡村的作文 学校生活英语作文 真没想到作文 英语作文八年级上册 写饺子的作文 五下作文 换位思考作文 满分作文500 初一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