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不出名却写得很好的3首古诗 多年后令人刮目相看 越品越有滋味

2020-11-29 07:50:01
相关推荐

大家好,我是真游泳的猫。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众多好诗流传在人间。而除了那些有名的诗词,还有很多好诗被埋没,没有被普通百姓所了解。关注小编,一起来欣赏不出名却写得很好的3首古诗,多年后令人刮目相看,越品越有滋味。

第1首: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奇人王阳明。王阳明,也就是王守仁,是明代著名儒学家,也曾经平定宁王之乱,名留青史。他在小时候就已经十分聪明。在王阳明11岁的时候,他和父亲王华一起到金山寺游玩。王华和朋友一起喝酒畅谈,然后两个人想要吟诗助兴,但可能是醉醺醺了,一下子都写不出诗来。

就在尴尬的时候,王阳明在一旁直接吟诗一首:“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楼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王华的朋友大惊失色:“我的天,这娃儿小小年纪就这么厉害吗?”于是他又让王阳明以月亮遮住山为主题写一首诗。王阳明丝毫没有觉得困难,随口就吟了这首诗:“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对比,有一种换位思考的哲学。王阳明小小年纪,眼界已经不囿于所见,而是跳出所见,思接千载,绪连万端,所思所想已经颇有哲理意味,令人啧啧称奇。

第2首,《题凤浦方氏梧竹轩》:鸣凤当年此地过,至今梧竹满山阿。曾闻剪叶书周史,却恨翻枝入楚歌。金井月明秋影薄,玉坛风静夜凉多。中郎去后知音少,共负奇才奈老何。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丁鹤年,写的是梧桐和竹子。在古诗中,梧桐和竹子是比较常见的意象,一般情况下,梧桐和竹子都有高洁的意思。同时梧桐也有代表愁绪的意思,比如李煜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竹子也有代表愁绪的时候,比如刘禹锡的“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而上面这首诗则是利用典故,写出了梧桐和竹子的孤芳自赏。“曾闻剪叶书周史”用的剪桐封国的典故,见《史记·晋世家》:“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而“却恨翻枝入楚歌”用的是湘妃竹的典故,相传舜死后,娥皇女英十分伤心,血泪滴在竹子上,染成了斑竹。而“金井月明秋影薄,玉坛风静夜凉多。”这两句写景堪称绝唱,十分生动,令人拍案叫绝。

第3首:批鳞直夺比干志,苦节还同孤竹清。龙隐海天云万里,鹤归华表月三更。萧条棺外无余物,冷落灵前有菜羹。说与傍人浑不信,山人亲见泪如倾。

这首诗是明代清官海瑞死后,诗人表达哀痛之情,作者是明代苏州诗人朱良育。海瑞被百姓称为海青天,一生刚正,赢得了老百姓的赞誉。“批鳞直夺比干志”,是说海瑞上书嘉靖皇帝,言明“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嘉靖嘉靖,家家干净),类似于商代的比干劝谏商纣王。而“萧条棺外无余物,冷落灵前有菜羹。”则是形容海瑞的清贫,死后没有余财。

最后一句“山人亲见泪如倾”,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一个“亲见”不但将诗人悲痛之情推至高峰,更让千百年后的我们深有共鸣,对海瑞的清廉刮目相看,佩服不已。

朋友们,你们对上面这些诗词有什么看法呢?你们还知道哪些不知名的好诗好词呢?欢迎留言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知音者 作文 被打屁屁作文 旅行的英文作文 学会宽容300字作文 秋天的作文500字 作文六要素 他的故事作文 一位印象深刻的人作文 校园一景作文300字初中 我最喜欢什么作文300字 游不二门作文 四年级观察绿豆的作文 写人特点的作文600字 什么叫状物作文 我是最棒的作文500字 沙漠作文400字 提建议英语作文 我在故宫修文物作文 南京红山动物园作文 孔子我想对你说作文 读懂作文800字 读书使人进步作文 难忘的事作文600字初中 祖国作文800字 步入初中生活的作文 写景作文150字 我最喜欢的水果作文西瓜 我学会了叠衣服作文 2017专四作文 一个人的一件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