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孩子叛逆 染恶习 不爱学习?6岁之前家长一定要做好这几件事

2020-11-29 15:30:01
相关推荐

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也变得越来越发达,我们常常会在网络上看到有关孩子自杀、孩子青春期叛逆的报道:仅仅因为母亲对孩子上网的责骂,年仅12岁的孩子选择了自杀;仅仅因为老师的几句批评,学习优秀的女孩选择了跳楼;仅仅因为不允许带糖果到学校,10岁的女孩从三楼一跃而下……

类似的案例数不胜数,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那么多孩子的事故发生?又为什么有那么多无助的父母,每天都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呢?甚至有很多父母一夕之间发现辛苦养大的孩子变得非常陌生与可怕,而自己对孩子的管束却不起任何作用呢?

01、孩子的心理问题,在于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

前段时间一个“12岁孩子杀死母亲”的新闻,到今天还让众多网友热议:一个12岁的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在母亲制止时拿起刀砍向自己的母亲,当别人说他丧尽天良连自己母亲都杀时,他竟然理直气壮地回答:“我杀的是我自己妈,我又没杀别人!”

母亲被自己未成年的孩子杀害,这件事简直闻所未闻,我们在憎恨孩子无情、同情母亲无辜的同时,也不得不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使得一个这么小的孩子如此冷淡?

在了解了孩子的家庭情况之后,这个问题也都有了答案。

原来,母亲在孩子半岁多时就外出打工,孩子留在家让爷爷奶奶带,成了留守儿童。孩子虽然是母亲生的,可是母亲常年在外,母子日常并不相见,母亲也没有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犯错时纠正他、提醒他,这使得他们之间的感情缺少基本的磨合。

这个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都是被爷爷奶奶溺爱着长大的,他把最亲的人自然定义理解为“爷爷奶奶”。

多年不见孩子的母亲,回家见了孩子当然对孩子格外疼爱,但对于孩子来说,这种疼爱掺杂着“陌生”,爱的暖流只是单项流动,孩子那端并没有回应。

母亲始终认为无论如何母子之间都是最亲近的,但事实上,对孩子而言,此时的“母亲”只是一个称呼而已,他对母亲没有任何依恋感和亲情,甚至还因为母亲的管束把母亲当作“敌人”看待。但这时的母亲,看到变坏(孩子9岁就学会了吸烟,偷过爷爷的1000块钱等)了的儿子,心急如焚。

母亲的这种焦虑瞬间就点燃了孩子的怒气,使得孩子把刀伸向了母亲,还淡定地重置凶案现场,给人制造“自杀”的假象。

著名法学家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说过:幼儿时期是孩子多方面成长打基础的关键期,如果一个母亲生下孩子不能自己养,我建议就不要生!

一般而言,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或者心理问题,如:逃学、撒谎、沉迷网络、离家出走、动辄自杀等等情况,多在12岁前后至18岁之间,可是,这一年龄阶段的行为问题以及相关的心理问题,其实都源于孩子童年时候的性格培养,而且跟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02、0-3岁建立好孩子的安全感

由于社会压力的增大,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就把孩子交给家里老人带,自己到外面打工,等孩子上学之后再自己接管。

这类孩子,往往生活中都不缺钱,吃零食,打游戏,染恶习,不爱学习,是他们的常态表现。爷爷奶奶认为孩子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一面,觉得孩子很可怜,往往孩子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用钱让孩子获得物欲的满足和精神的快乐。

然而真正等到父母“接管”的时候,却发现孩子非但跟自己并不亲,而且还变得叛逆、难以管束、对自己一肚子的仇恨,这让父母开始不解和恐慌,开始寻找原因。其实,这种情况的出现,就在于孩子依恋形成期父母的缺席。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小猩猩放入一个大房间,房间内有两个铁架子,一个是光秃秃、没有任何装饰物;另一个铁架子上缠满了绒布,装扮成一个母猩猩的样子,而地上放着很多吃的、玩的物品。然后观察小猩猩是吃还是玩,还是有别的情况出现。

结果发现,小猩猩在面对陌生的房间时,先是恐惧地叫上几声,继而爬上了假的母猩猩的架子上,紧紧地抱住“母猩猩”。只有在饿的时候,它才会下来吃点东西,然后又迅速爬上去,继续紧紧抱住那只毛绒绒的母猩猩。

这一实验充分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幼小的动物虽然需要食物来保证基本的生存,但还需要对抚养者的依恋,这种依恋远远超过玩具的吸引。

心理学研究发现,若是人在生命早期长期没有得到这种依恋的满足,就容易产生不满足感,从而产生烦躁、敏感、神经质等性格障碍。

所以专家建议,0—3岁这个阶段,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父母一定要陪在孩子身边。如果这个时候孩子出现父母陪伴缺失,会导致孩子跟父母疏远不亲近并且是后天弥补不了的。

影响孩子最深的从来不是学校、社会而是父母,为了孩子父母要适当做出牺牲,既然把他带到这个世界就要为他负责。

03、6岁之前给孩子立好规矩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它简单明了地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从3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这句话虽然不是绝对的,但却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指从儿童三周岁时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

记得有位离家出走孩子的母亲曾发出这样的疑问:“昨天我们通电话他还好好的,怎么今天就离家出走了呢?”

其实,孩子在6岁之前,家长一起要学会给孩子立规矩,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都要划分一个明确的界限,比如孩子想要什么东西,如果是想要通过“哭闹”来达成目的,那一定要严厉地说“不”!尽管此时他会因为你的拒绝而感到短暂的痛苦,但却让他懂得了任何事情都要通过正确的、和平的沟通来达到想要的效果。

6岁前的孩子,各种意识还处于萌芽阶段,是教育孩子遵守规则的最佳时期。这段时间,爸爸妈妈可以减少一点对孩子的溺爱,给他们立下严格一点的规矩,并跟着孩子一起认真地遵守,从小就培养孩子遵守规则、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王安忆说过:

生命不过就是一场记忆。

人生很多事,是因为你记得,它才存在的。

童年失去的陪伴,是花千金万两也买不回的。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有的父母会说,我也很想陪孩子啊,可是,放下工作养不起孩子,拿起工作又陪不了孩子,你叫我怎么办?

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很多父母在说自己忙和累的同时,却拿着手机不停地刷朋友圈,其实孩子要的并不多,每天一会儿高质量的陪伴已经足矣。

我是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喜欢我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百家号或者微信公众帐号:陪宝宝写日记,共同探讨育儿问题。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消防安全作文 今天我当家作文 窗外作文600字 小作文给对象 梅花作文 我的好朋友作文 说明文作文 我的自画像作文 笑死人的高考零分作文 我的烦恼作文500字 700字作文 写给女朋友的小作文 关于坚持的作文 坚持作文 熟悉的陌生人作文 作文过年 关于学习的作文 作文怎么写 作文大赛 英语小作文 说明文作文600字 作文开头 那一刻我长大了作文300字 我想对你说作文 成长作文 在路上作文 旅途作文 英语春节作文 节日作文 作文集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