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读书改变命运 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高考奇迹”

2020-11-29 21:00:01
相关推荐

如何让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高考奇迹”

本报记者吉哲鹏、丁怡全、孙敏、江文耀

2020年高考,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6796名考生全部上线,其中600分以上考生703人,重点上线2039人,本科上线5317人,11名学生被北大、清华录取。

2010年以来,139名学生被北大、清华录取,其中贫困学生就有47人;13559名学生被全国重点大学录取,41281名学生被本科院校录取,其中30%是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大批贫困家庭的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这样的“高考奇迹”,与会泽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形成强烈对比。这个位于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如何在贫困重压之下为山里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让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贫困大县的“最牛高考班”

从昆明出发,驱车2个多小时,便进入群山环抱的会泽坝子。9月初,会泽县茚旺高中已经开学,校园里绿树掩映,穿着红色短袖的学生正排着方队军训,教室里传来授课声和琅琅书声。

2020年高考录取结果揭晓后,茚旺高中毕业生有9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其中6人集中在理A班。这个班的42人全部被“985”“211”高校录取,被称为贫困县的“最牛高考班”。

会泽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集深山区、石山区、冷凉地区、干热河谷地区及泥石流滑坡地区于一体,106.8万人中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17万,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属于全国52个未摘帽贫困县之一。

2017级理A班能够取得如此成绩,令人惊叹和不解。“除了学生努力、各种机制保障,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至关重要。”茚旺高中校长付飞给出答案。

在茚旺高中校园内,记者见到了2017级理A班班主任邹美灵。与“最牛高考班”的牛气相比,邹美灵温文尔雅,有谦谦君子之风。面对外界的赞美,他显得很平静。“班主任的工作很琐碎,主要都在忙着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一天下来常常觉得自己什么也没做,但又觉得时间不够用。”他说。

2008年建校的茚旺高中,2011年迎来了第一届毕业生,到今年刚好有10届毕业生,一共有99名毕业生被清华、北大录取。茚旺高中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邹美灵认为,关键就在一个“苦”字。

在茚旺高中,学生早上六点半起床,到晚上十一点半熄灯睡觉。邹美灵数年如一日,每天上午6点半以前到校,晚上11点半以后离校,在这期间都待在学校里,给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邹美灵的坚持让他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在会泽这样的贫困县,高中必须要吃苦,不吃苦就考不上好大学。”邹美灵说。

今年考上北京大学的张沁芳是邹美灵的学生。在会泽县迤车镇迤北村的家里,贴在墙上的建档立卡户明白卡显示:50岁的父亲身有残疾,家里属因残致贫户,家里有兄妹3人,哥哥外出务工,弟弟还在读高中。她的母亲除了种好家里的地,还帮一些外出务工的村民种地,总共有10多亩,种些玉米、辣椒等。张沁芳和弟弟读高中,每人每年都有2500元的补助。

说起这些年的求学经历,张沁芳感慨良多。她说:“我读小学时学校离家远,每天早上六点半就起床,冬天的时候打着手电筒去上学,很冷。父母很重视读书,甚至生病了都舍不得花钱去就医,省吃俭用咬着牙供我们上学。”

在学校里,邹美灵和其他老师还要排解学生心里的苦。为了摆脱贫困,会泽有很多人外出务工,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在茚旺高中,有的班级留守学生占到三分之一,老师要给他们排解思想问题,建立“亦师亦友亦亲人”的师生关系。

乌蒙山守望者

邹美灵是会泽1500多名高中教职工之一。“大家都在为我们的高考成绩自豪,我最自豪的是我们的教师队伍。”会泽县教育体育工委书记、县教育体育局局长张宏说。

在会泽县,一大批守望家乡的教师是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其中,付飞被称为“校长专业户”。他1996年开始工作,从村完小到乡镇中心学校,从乡镇初级中学到县直普通高中,在校长岗位工作了20多年。

不少教师认为,会泽县教育队伍的特点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从县教育体育局的局长、科长,到各学校的校长等,都当过十几二十年的老师,非常了解教学的问题在哪里、老师们需要什么。细到关乎教师队伍稳定的夫妻两地分居问题,都被纳入议事日程。目前,全县已解决乡(镇)间教师夫妻分居132对,使广大教师在乡镇、山村安心任教。

同时,“不讲资历讲能力”激发人们干事创业的信心。“在很多地方要论资排辈,会泽打破了这种惯例。只要老师们想干事、能干事,就给你提供机会。”付飞举例说,他的职业生涯中就有两次“空降”:2009年从大井镇中心学校“空降”金钟二中当校长;2014年“空降”茚旺高中当校长。

通过特岗教师招聘、定向招聘、政府购买服务等渠道,会泽县不断补充、优化教师队伍。2016年以来,全县共招聘新教师2569人,以满足易地扶贫搬迁学校和新建高中学校办学需求。

在会泽县,一项坚持了10多年的工作,被张宏视为提升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有效举措。“从2005年开始,我们每年都组织高中、初中教师参加模拟考试,单人单座,试卷统一批改,最终公布成绩。刚开始有些人有抵触情绪,但第一年考下来,个别老师连及格分都没达到,这就倒逼老师认真钻研教学。”张宏说。

邹美灵也参加模拟考试。“我已经参加了8年的化学模拟高考,其中有两年不是满分,这提醒我不能懈怠。”他说。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系主任、副教授杨斌认为,在贫困落后地区,教育改革能顺利推进,必须有一批本土培养的、愿意为家乡教育奉献的、有情怀的人士。

“一线老师过了40岁以后,学习的动力和激情都会下降。对此要有制度性的激励机制,要让教师看到教学研究的好处,才能和学生同步学习、在实践中进步。”杨斌认为。

尽管有情怀,但管理和激励必须两条腿走路。对此,会泽县财政每年投入600万元用于教育教学质量表彰奖励,实施普通高中优秀骨干教师政府特殊津贴,每年投入200万元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形成尊师重教的鲜明导向作用。

今年9月9日,会泽县对80个教育工作先进集体、100位教育工作先进个人、80位名校(园)长、100位名班主任、100位名教师、48位尊师重教先进个人、26个捐资助学先进集体以及6名捐资助学先进个人进行表彰,范围之广、人员之多,在贫困县并不多见。

“不掐尖、不办超级中学”

2020年高考成绩揭晓,办学仅三年的会泽东陆高中首届毕业生本科率居全县第一,2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成绩斐然。

会泽县原本有茚旺高中、会泽一中及实验高中,办学特色各有千秋,早已是远近闻名的名校。对于2017年秋季开始招生的东陆高中而言,要脱颖而出并非易事。

“要是大家不在生源质量均衡的起跑线上,没有良性竞争的环境,我们断然不能取得如此成绩。要成就一所学校,首先要有生源,然后才能谈师资和管理。”东陆高中校长邓余勇经历过无序的招生竞争,对此深有感触。

“不掐尖”是当地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共识。记者了解到,十多年来会泽教育部门一直对高中严格实施划片招录,“一碗水端平”成立高中教育集团(教育联合体),采取以茚旺高中为龙头、其他学校为成员的普通高中集团化办学模式,让各所高中齐头并进。

“我们取得的成绩不靠掐尖形成好生源,而是划片招生,划片范围也早在中考成绩公布前就划定,今年县里的中考状元就没有划在我们的招生范围,但这也影响不大,比如今年考上北大的李吉昕,当年中考成绩是全县200多名。”付飞说。

尽管各所高中成绩都不错,但会泽县内没有“超级中学”,连规模上万人的中学都没有,当地教育工作者对“超级中学”普遍持否定态度。

东陆高中副校长顾睿认为,会泽不过分突出某所学校,不把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倾斜,一所高中里有各个成绩梯次的学生,对老师的配置上也会通盘考虑。

“今年东陆高中的划片学校包括城区的金钟镇第一中学和乡镇上的大桥中学、马路中学、娜姑中学,想掐尖根本不可能。”顾睿说。

“各所高中实行滚动划片招生,避免‘择校热’,学校之间能够形成良性竞争格局,让广大学生均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张宏说,“一个县城就那么多尖子生,如果某一个学校掐尖,那么其他学校就办不好。”

“农村家庭和建档立卡户没有能力去找门路上好学校,更没有钱买学区房。县里各所高中教学质量都提升后,划片上学就能得到优质的师资力量。”付飞说。

杨斌认为,通过高中滚动划片招生的做法实现生源的合理分配,这实际上就是给各所学校以良性竞争,既避免学区房的固化,也避免了资源过度集中造成的大班额甚至关系户等问题。更重要的是,这对贫困地区的农村家庭子女尤其重要,教育资源的均衡意味着机会公平。

风起于青萍之末

一名学生从小学到高考要经历10余年的时间,会泽的“高考奇迹”也并非朝夕形成。多位教师回忆,2002年是会泽教育的“分水岭”。

当年,会泽县土木、砖木结构的校舍和D级危房大面积存在;有大量学生为接受优质教育而外出求学,全县高考上线仅623人,中考成绩也排在了曲靖市倒数第一。

“2002年,我开始当小学校长,对这些变化印象深刻。在2002年以前,学校没有财权,拨给乡镇学校的资金,也是划拨到财政所,而不是直接给学校。原来人事权在乡镇的党委政府,业务上归教育局管,甚至出现过有的校长被乡镇上撤换,但教育局却不知情。”付飞回忆。

10多年间,这个贫困大县的教育何以实现飞跃?

2002年以来,会泽教育改革启幕。先是在2003年前后,按“高中办学向县城集中”的原则将高、初中办学分离,到2008年底把原有的10所完中规划成会泽一中、会泽实验中学、会泽茚旺高中,这3所高中都在县城内。

“高中集中在县城办学,让学校之间没有地域上的差异。”邓余勇回忆,以前有的高中在城区,有的在乡镇,办学条件、交通条件等不一,学生就读、教师从教大多首选县城的中学,造成生源、师资差异。

高中集中到县城后,办学条件趋于一致,竞争环境更加公平,才使得集团化办学、划片招生等举措落实。与此同时,会泽打出了教育改革的组合拳,巩固“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

人事权收归教育局,取消所有学校的行政级别。时至今日,会泽县的高中校长、初中校长、中心学校校长全部由教育行政部门聘任,结束了教育行业人事任命多头多级交叉管理,切实做到了人权与事权的统一。

改革乡镇学校的隶属关系。2002年以后,会泽县率先在全市撤销乡(镇)教办,成立乡(镇)中心学校,取消乡(镇)中心学校和乡(镇)中学的隶属关系,乡(镇)中学和乡镇中心学校均直接由县教育行政部门管理,避免因管理层次多而导致的推诿扯皮和等、靠、要现象出现。

创新教育体制机制,成立了会泽县高中教育集团(教育联合体),整合现有的4所高中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成立了9个普通高中县级学科中心教研室,互通有无、合力攻关。

构建“校财局管”管理模式。2002年后,县教育局将中小学教师工资、公务费统一上收到县发放,并探索成立了会计核算中心,建立预结算一体化的财务工作管理,保证中小学教师工资、各种教育经费按时、足额地拨付。

“能有现在这样的成果,归根到底,还是县委、县政府历届领导班子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给教育系统放权,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张宏说。

今年,会泽将迎来脱贫摘帽,和全国其他地方一道共同迈进全面小康。展望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依然是任重道远。按照会泽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将达90%计算,未来几年内仅普通高中将有学生近30000人,需要新增学位9000个左右。

为此,会泽县积极争取普通高中建设资金9.1亿元,在县城新建致远高中、大成高中、文渊高中,增加180个教学班9000个学位,解决净增学生的就学问题。

张宏、付飞等认为,巩固脱贫攻坚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各级党委政府要更加重视县级教育的发展。县、乡是贫困群众最集中的地方,只有重视乡村学生的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才能稳定,成效才能长远。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300字写景 作文读书笔记 梨花作文 励志作文题目 去海边作文 经历作文600字 亮点作文 描写景的作文 牛人作文 关于游戏的作文 中考作文多少分 作文快乐的一天 快乐时光的作文 关于精神的作文 历险记作文 给我的启示作文 高中作文500字 写景400字作文 写景作文300 400字写景作文 语文满分作文 写人作文开头 初三作文题目 草原作文 600字写景作文 朋友作文500字 爆笑作文 曹操 作文 爱国作文题目 600字作文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