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9岁女孩跳楼身亡 遗书中一句话 让所有家长心碎

2020-11-30 03:50:02
相关推荐

我们总说,希望孩子能够快乐成长。

——鹿妈

作者 | 居潇潇

来源 | 女儿派(洞见旗下账号)

最近的一则新闻,让很多人心碎。

西安一名9岁女孩,因为没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家中跳楼,当场身亡。

当天下午四点,小女孩还发语音和妈妈说,老师布置的作文只剩25分钟了,自己完成不了。

而妈妈没太在意,只是让女儿尽快写完。

等到了六点,孩子爷爷进孙女卧室时,却发现窗户开着,空无一人。

悲痛欲绝的家人在书桌上看到了两封“遗书”:

一张写着“妈妈对不起,这是我的决定”;还有一张写着“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

年仅九岁的她,还没来得及体验人生的美好,就匆匆告别了这个世界。

是什么,让这么小的孩子宁可自尽,也不愿意继续活下去呢?

孩子的压力,比想象得更大

我们总以为孩子都是无忧无虑地成长,甚至先入为主地认为“小孩子会有什么压力”。

事实上,他们的烦恼和压力,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

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同。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那些尽情享受童年的孩子时,别忘了,有些孩子在阴影之中寸步难行。

在大人眼中微不足道的事,对孩子而言,可能比天塌了还可怕。

去年3月,南京一个9岁的小男孩跳楼自尽,在他的“遗书”上,稚嫩的笔迹解释着他选择跳楼的原因:

“把学校的玻璃撞碎了,知道要惩罚,所以我跳楼了。”

“闯祸”的自责和对惩罚的恐惧,让孩子走上了绝路。

我们无从得知,他在做出决定之前,有没有向身边最亲近的人求助,得到的又是怎样的回应。

但显然他成长在一个高压教育的环境之中。

在这种情形下,孩子不被允许犯错、不能调皮,甚至不能说出自己的需求和辩解。

一旦犯错,孩子就陷入了自我审判的怪圈之中,哪怕父母师长还没有否定,他们幼小的心灵已经被压力弄得遍体鳞伤。

看过另一则让人瞠目结舌的新闻。

上海有一对夫妻,发现自家两岁半的孩子严重脱发,孩子的枕头上每天都掉满了头发,半夜还会惊醒。

一开始,孩子爸妈以为是营养问题,给孩子又是补钙又是吃营养品,结果依然无济于事,孩子头顶不少地方已经脱发脱得看到头皮。

最后出于无奈,他们带着孩子去医院看诊,医生也惊呆了,因为孩子的症状明显是斑秃,但平时只会发生在生活压力巨大的成年人身上。

原来,这对父母为了让孩子能进最优秀的幼儿园,每天要给他安排各种课程,从数学英语到运动绘画钢琴,两岁半的孩子每天要上五个班。

巨大的压力硬生生把孩子逼成了秃头。

亲子关系之中,压力是最容易传导的。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无形之中给孩子带来压力,稍有疏忽,过大的压力就会导致悲剧发生。

压力背后是匮乏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率节节攀升,甚至出现了低龄化趋势。

据统计,中国每年有超过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这其中大多与极端情绪有关。

就像文章开头那个九岁小女孩,她在自尽之前,最后的哀叹是“我为什么干什么都不行”。

这句话读起来,简直字字泣血。

在生命中最后一次自我否定之前,她一定有过无数次同样的想法:

“我作业都做不完,我太笨了”“这么简单我都做不到,我是个坏学生”“别人能做我为什么做不到?我不行”

这些想法,一遍又一遍在脑海里回响。

虽然我们无意指责她的家人,但从这个孩子的离开可以看到,她的家庭教育和生活环境都存在严重的问题。

在巨大的焦虑和压力背后,其实是爱与教育的双重匮乏。

这种匮乏感是很致命的,它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肯定,不配被爱,不敢争取。

孩子没能从家庭和父母身上感受到足够的爱和重视,只接受到了单向的压力传导。

没人告诉她,应该如何疏导情绪、如何认识自己。

如果她在重压之下的情绪能被早一点察觉,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班上一位同学的父亲非常严格。

我们时常听到她说,自己如果不能考到班级前三,回家就会被狠狠骂一顿,不能吃晚饭,还要罚站。

在旁人看来,她明明已经很优秀了,但她却总是畏畏缩缩,一下课也是在埋头写作业,从不和同学玩耍。

有一回她发挥失常,只有第四名,拿到试卷之后她就开始大哭,还念叨着“完了爸爸要揍我了”。

第二天,她没来上学。

后来才知道,她回家之后太害怕了,发起了高烧,足足折腾了三天才恢复。

这种由父母人为制造的巨大压力,不仅让孩子过得压抑无比,也让他们成了名副其实的“玻璃心”。

一个温暖的家庭,应该是爱与约束同在。

如果只有惩罚、恐吓与威逼,孩子只会变得脆弱又敏感。

极端情况下,还会因为害怕面对惩罚而走上不归路。

别做那根压垮骆驼的稻草

很多父母信奉“鹰式教育”, 坚信“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他们总觉得,只要严格要求孩子,他们就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于是,原本应该温馨的家,成了冷冰冰的工厂,孩子就像是流水线上的产品。

看过《小欢喜》的人都会记得,里面的英子活得很辛苦,妈妈把所有的期许和对人生的规划,一股脑儿安排到了她的身上。

最后,英子严重失眠,整整34天没睡过整觉,几次想要跳海,不得不向爸妈哭喊“别再逼我了”。

虽然大多数人都会同情英子,但现实生活中,很多爸妈却不知不觉把自己活成了“宋倩”。

古人说,爱之深,责之切。

这句话其实是个伪命题。

为什么爱一定要通过责难来表达呢?

作为孩子成长路上最亲近的人,父母一旦对孩子恶语相加,那种伤害可能是成几何倍数增长的。

我们本来应该是最相信、最支持孩子的人啊!

却有多少父母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变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俞敏洪曾说,自己最常给孩子说的话,就是:

“不管是家庭背景不如人家,还是成绩不如人家,都不能决定你未来终生的命运和终生的幸福”。

在他看来,父母应该尽最大努力去缓解孩子的压力和情绪,保持孩子对于生命和未来的热情。

诗人纪伯伦在《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中写道: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无论性格如何,无论成绩好坏,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

只不过,有些种子落地生根,从一开始就开得绚烂无比,还有的种子,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才能破土而出。

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不是恶狠狠地催促、咒骂、嫌弃;

而是用耐心、关心和细心,去给这个幼嫩的小芽最好的呵护。

哪怕他们永远不开花,也要允许这颗种子选择成为一颗小草、一棵大树的自由。

愿孩子们能被真正“看见”,悲剧不再发生,每个家庭都能少一些压力,多一些爱与温暖。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追梦人作文 林黛玉作文 开学作文600字 冲浪作文 英语作文七上 作文我的家乡300字 江苏省作文 梦想主题作文 五年级300字作文 春天的英语作文 诚实守信作文 高中八百字作文 坚持梦想作文 生态文明作文 体育精神作文 新高考作文 我的精彩作文 元旦英语作文 作文冬天的景色 作文素材积累高中 熊出没作文 游记800字作文 沉淀作文 我和妈妈 作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作文 初一400字作文 捉鱼作文 全国一作文 温暖的家作文 励志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