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黄河边的城市之开封:超越历史性的苦难与辉煌

2020-11-30 08:35:01
相关推荐

文丨刘乐乐(方塘智库黄河文化研究中心实习研究员)

兴也黄河,败也黄河。或许只有像开封这样有着史书一般记忆和小说一样传奇的古都才能以自己的一次次掩埋托起自己的一次次新生,演绎出一座城与一条河跨越数千年生死攸关、牵扯不断的动荡故事。隔着泛黄的书页,我们寻觅这座古都曾经“夷门自古帝王州”的绝代风华,也感叹“东京梦华销尽”,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美人迟暮。

但在与时光的对视中,开封这座城市从来不乏知名度。1994年,《经济日报》推出《开封何时能“开封”》的系列报道,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开封立即成为全省、全国的舆论中心;2005年,纽约著名专栏作家克里斯托夫有感而发题为《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的文章,引起强烈反响,河南省委从执政能力的高度,提出了郑汴一体化的构想,这是省会搬迁后50年中最为利好的消息,再次把开封发展置于讨论的风口浪尖;2019年,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开封立足自身资源、区位和政策优势,深入挖掘古都向上生长的中原力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有学者说,从大梁城变废墟到大运河的开通,开封用了800年走向了辉煌,而从靖康之难到今天,开封又经历了800年风雨沧桑。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八百年一轮回,兴起、发展、鼎盛、没落,兴衰迭变。可以说作为“八朝古都”的开封拥有解读中国古代文明的话语权,无论是对于河南、对于中国乃至对于世界,开封都是一个无可替代的文化地标,研究开封城市对研究中国城市特别是黄河边城市的发展演变规律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1、开封之于黄河文化的独特价值和地标意义

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曾指出:“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处在经常不断的变化中,那么只想了解它的今天,而不过问它的‘昨天’和‘前天’,显然是不够的。”坐落于黄河岸边的开封,今城区北距黄河已有10公里之遥,黄河对其影响仅限于防洪、除涝、灌溉、城市生态用水等功能,但从历史上来看,没有哪座城市的命运,能像开封那样与水紧密相联。

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掘开鸿沟堤坝,水淹大梁,大水三月不退,大梁城成为一片废墟。自此,开封城走完了其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光辉历程,进入了长期的衰沉期。隋、唐之际乃至五代数百年间,开封的历史地位急骤上升,到北宋走向极盛,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黄河充足的水源,兴建了完备的水系网络,解决了城市饮水的问题。

然而,随着金元之后的黄河改道,河床一步步逼近开封,在黄河水的多次吞噬和黄河泥沙的不断淤积下,处于黄河北岸的开封城,屡遭洪水侵袭,一时之间开封城内几成汪洋大海,所有的盛世繁华就此消散。

虽然这座不屈的城市一次次顽强地在黄河冲积的泥沙中重新站起,无奈再也没有了昔日首都之地理优势,开始了属于自己的“后都城”时代。从此,开封城的命运便与黄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数百年里,黄河水曾多次涌入开封城内,对于开封城的兴衰几乎近于决定性的了。

与等待千百年后考古的庞贝古城不同,历经兵灾水祸、兴衰迭变的开封城两千年来虽名称时有变更,行政级别或升或降,城市规模屡有盈缩,但有一点亘古未变,即开封从来没有消失,开封的地方性文化也没有间断,开封作为一个具备城市众多属性而又具有自身特点的城市始终存在。

透过纵横交错的街巷、宗教文化建筑、古朴的城墙以及代代相传的祥符调我们看到的不仅仅只是残存在表面的沧桑历史,更深层次的还有属于开封这座城市的独特性格,这种性格包涵着诸如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个层面的历经千年而积淀下来的有益于城市向前发展的人文要素。

因此,开封民间有“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的谚语。但与西安、洛阳、北京等古都多有迁移不同,世居于此的开封人民在洪水战火退去之后,并未就此离开满目疮痍的城市,而是用勤劳的双手建设高大的城墙,气势恢宏的宗教、文化建筑,但其城市格局很少发生变化,城市中轴线一直沿用,城市核心区历代重建,城市框架代代传承,如此恪守旧规,实属罕见。

而在这建后毁灭,毁后重建的反复中,如今的开封城地下3~12米处,至少叠压6座城池,即魏大梁城、唐汴州城、北宋东京城、金汴京城、明开封城和清开封城。

城市的叠压其实就是文明的叠压。开封“城摞城”奇观是开封人长期与黄河泛滥灾害斗争与相互适应的产物,是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文化现象,渗透在大街小巷的民俗民风里,传承在世世代代开封人的血脉中,最能代表黄河精神、华夏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不畏困难的决心和生生不息的活力。

学者陈庆江说过:“政区治所在每一个时期的状貌都主要是地理和人文相互碰撞后结合的产物。”在我们看来,朝代的兴衰更替,黄河的改道决堤,这两个互为作用的因素数千年来构成开封发展演变的横纵坐标,或是辉煌、或是苦难,开封与黄河荣辱与共,休戚相关。

2、黄河在开封建设中的角色扮演和发展机遇

前尘往事尽是云烟,1000年前的开封盛世繁华璀璨夺目,1000年后的开封萧条落寞败落如斯,这巨大的落差无不在昭示着:世事无常,居安思危。而我们若想对一个城市进行全方位的剖析、透视性的研究,不仅要关注其鼎盛时期,更要探究其衰落的内在原因。

俗话说,交通与水利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命脉。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史,作为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城市大都与交通枢纽相共生,与便利的水利相依存。开封也不例外,每一次的兴盛无不与发达的交通、水利息息相关,战国鸿沟水系的开通促进了大梁城的兴起、汴河的开凿带动了汴州城的繁荣、四大嘈渠的形成促成了东京的鼎盛,一时风物堪魂断,汴京富丽天下无。

而每一次的衰落也无不受黄河频繁决溢、泛滥、改道的影响,北宋后期水利废弛,运河淤塞日益严重,赵构迁都杭州,从此开封失去了国家政治中心的地位。

到了元、明、清时期,漕运改由大运河承担,政治中心和交通枢纽均发生了改变, 开封逐渐由一个具有全国意义的城市,沦为一个地区性的政治、经济中心。

近代以来,中国陆续修建起了铁路,然而黄河的存在塑造了开封的地理形态,使其错过了成为中国铁路网心脏的机会,隔壁的郑州则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县城一跃成为日新月异的国家级中心城市。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外界时刻进行物资和人口的流通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我国古代大多数城市往往由于地处交通要道,加强了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联系,逐渐成为通都大邑。而像开封这样的城市,由于交通路线的改变、失去交通枢纽地位而衰落的城市,在人类历史上更是比比皆是。

老子有云: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两千年来,这座城市,有过繁华富庶的风流过往,也有过血雨腥风的刀光剑影,更有着悲壮仓惶的兵败如山倒。如今所有的这些均已被深深地尘封在了厚厚的黄土之下,变成了远去的遗址。

但黄河对开封城市演变的影响既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也是一个整体对部分的影响。因此,要使开封经济在新时代得到快速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对黄河的现代化治理,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立足开封文化资源优势、红色基因转化优势、郑汴一体化先发优势和黄河研学资源优势,兼顾生产、生活和生态三方面,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强力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作,深入打造沿黄生态廊道,郑汴港生态绿心建设,推动生态一体化,夯实生态文化有形载体,进一步丰富生态文化内涵,精心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生态文化品牌,实现黄河沿岸的文化复兴、产业繁荣、乡村振兴,推动开封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

历史的轨迹并不像通常所说的“一事成功百事顺”,西方学者将此称为“受到阻滞的领先法则”。该法则认为,最具适应性、最成功的社会要在转变时期改变和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是极为困难的。相反,不太成功的落后社会更有可能适应变化,突飞猛进。

我们认为,拥有五座帝王城作为根基的开封同样适用于这一法则。或许对于开封,未来最好的发展是收藏好这些遗迹,在历史的托举上,盘活文化建设的棋局,在政策的支持下,推动开封生态保护,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让每一个寻声而来的人都能找到心中所许。

参考文献:

1、席明旺. 交通、水利与城市的兴衰[D].四川大学,2007.

2、李志恒,丁圣彦. 黄河对开封影响的整合分析[C].中国地理学会,2004.

3、陈平原,王德威,关爱和.开封: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信的作文 事情的作文 作文150 未来的作文 作文《梦》 奶奶作文 作文游记 我喜欢 作文 英语高中作文 信 作文 信 作文 作文 幸福 作文 梦想 作文 春节 摘抄作文素材 学校作文 作文二年级 美丽作文 100作文 中国作文 和谐之美美在友善作文600字 初中记叙文优秀作文600字 初中亲情作文800字优秀作文 令我难忘的一件事作文300字 写事的作文450字六年级 那一刻我长大了的作文600字 七年级下册语文作文600字 二年级作文200字左右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作文 二年级劳动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