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好文笔真的可以读出来的吗

2020-11-30 12:35:01
相关推荐

昨天,有伙伴微信里面问我:

老师,我想提高写作能力,应该从什么地方下手呢?

大概是新年不约而同设置了关于写作的目标吧,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有五六个朋友问过我这个问题了。

写作的开始一定是写吗?

有人一说起如何提高写作能力,往往就是一个字——写。如果说再详细一点的话,可能增加一点的就是刻意练习,反复练习等等。总而言之,好文章在他们眼中是写出来的,因此笔耕不辍,反复练习是最重要的。正如卖油翁的观点——无他,唯手熟尔。正如吃饭就要关注吃,正如跑步就要关注跑,正如聚会就要关注聚。

写作,一开始就要关注“写”本身。这个观点对吗?一开始我倒是感觉没有什么问题。一提到关于写作的各种课程、训练营——这些在互联网上几乎随处可见——人们往往联想到通过这种很多人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大量的写作练习,逐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有人在简书上日更,有人在微信头条上发文。不过呢,一个不会水的人,想要学会游泳,一开始一定要被推到水里呛水吗?只怕未必吧。

《寿司之神》里面,小野二郎的儿子学习如何做寿司,首先开始学的不是怎么蒸米饭,怎么切生鱼片,而是做玉子烧这样好吃的鸡蛋,一做就做了十年。同样的,学习打拳的时候,不是一开始给你一个沙袋或者一个肉盾让你嗷嗷的上去踢打,而是教你蹲马步,学步法,练习躲闪防御。学习游泳的时候,先在岸上练习呼气换气。

豆瓣写作教练舒明月,推出一本教人写作的书籍叫做《大师们的写作课》,副标题就阐明自己的观点——好文笔是读出来的。这个看起来略有点颠覆的观点,倒是极大的丰富了“如何写好文章”这个话题。

好文笔从读书中来

古人说的好: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舒明月在这本《大师们的写作课》中强调,阅读,本身就是提升写作的刻意练习手段,找到真正大师的相关写作风格。去阅读,去体会,去拆解,去仿造,这样才能更好的去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对于这个观点,我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又似曾相识:在当下很多人开始重视写作,但往往说自己写的不好,就是因为缺少练习,因此反复的进行低水平的日更,因为重复写作就是提升写作的秘笈。但不幸的是,如果没有反思,没有对比,也只能是简单的自我重复,谈不上提升。舒明月提倡好文章是读出来的,无疑是一股清流。提出这个观点的人一定要有非常大的勇气,敢于直面别人的嘲讽和不服气。这本书是畅销书作家萧秋水推荐的,之前在阳志平老师认知写作学课程中,也发现她本人非常提倡大家从优秀的作者那里学习写作。

从大师那里偷师

写作是读出来的,在苏明月眼中,读谁比读什么更加重要。也许是因为作者是个豆瓣文艺女青年的缘故,我认为他所选择的阅读材料,并不算太多,无非就是那几个:鲁迅,严歌苓,张爱玲,汪曾祺等等有限的几位。其他人,即便是获得诺贝尔奖的莫言,也难以入他法眼。这是一种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品味。这是一种睡在18层床垫上的豌豆公主那样尊贵。

一对于文风文气,对于写作的品味来说,作者是极其挑剔的。也许这种挑剔本身,带给我们的东西就非常有意义——如果我唯一想要仿造的人都是这种文坛巨匠,我对自己的文笔一定不会那么随意。当然可能也有缺点,这个缺点就是心智不够强大的人往往会因此会妄自菲薄。《大师们的写作课》一共用了28个章节,从内容上的活色生香,到写作技能中的收放自如,再从语言文字角度,对于景物、对于食物进行各种各样的描写。都是截取了名家名篇的精彩片段,并用各种各样的手法修辞,比如她谈美食的写作,实在是妙不可言。饮食男女,在写作领域往往会反复出现。

当下各种美食餐饮行业的文案数不胜数,文案写手对于食物的描写,其实已经写的非常精彩,构建出了非常丰富的画面感觉,配上各种滤镜下的相片和动图,恨不得直接把食物杵在你面前,诱惑你流口水。这本《大师的写作课》中截取的片段,都是作者认为最生动、最容易勾引起别人食欲的描写。

鸭脖子用手撕着一条条吃是最好吃的。吃完可以撕的肉以后,再把骨头一节节分开,仔细吃缝里面的肉,啃到只剩白骨,最后一口吃白骨上的软骨,才最美。吃鸭脖子应该持续地吃下去,以免要洗手擦手,由于麻烦而扫兴。我曾经独自连续四小时不动弹地吃鸭脖子,在一个正在装修地面满是灰尘的空房间里,坐在唯一一张能坐的小板凳上。真乃奇女子。——《各种普通的食物最好吃的时刻》

我几乎立刻感受到从周黑鸭的风味辣鸭脖上,撕下来的一条条带着辣椒的鸭肉丝,以及进嘴以后被辣的发麻的舌头忽闪忽闪的样子。

两株枣树带来的魅力

过去人说小学生有三怕:

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这里的周树人,就是鲁迅先生了,他的文章,背起来总是有些拗口,而且往往阅读理解的时候特别复杂,动则匕首,大声呐喊,燃起野火,烧到彷徨。其中,我之前最不可理解的就是《秋夜》里的那句: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我靠!为啥我们如果在作文里面写:“我家楼下有两棵树,一棵是银杏,另一个也是银杏”,一定会被老师批作“废话连篇”,而中学教材上说“这是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指出赞颂对象,使读者有一个突出而强烈的印象。”,甚至还有学者附会道,这表现了鲁迅对当时兄弟(与周作人)反目所感到的悲凉和无奈。同样都是枣树,却合不到一起,一株与另一株在形式上是对立的。……凭什么大师的文字就是一片赞颂,别人仿写就是啰嗦废话呢!《大师的写作课》引用小说奇才张大春的说法解释:

(如果将鲁迅的原句)修剪成“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枣树”这样的两个句子,乃至于“我的后园有两株枣树”这样的一个句子……一旦修剪下来,读者将无法体会那种站在后园里缓慢转移目光、逐一审视两株枣树的况味。修剪之后的句子也将使《秋夜》的首段变成描写“枣树的准备;然而鲁迅根本没准备描写枣树呢——或者应该这么说:枣树只是鲁迅为了铺陈秋夜天空所伏下的引子,前面那四个“奇怪而冗赘”的句子竟是写来为读者安顿一种缓慢的观察情境,以便进入接下来的五个句子:“这(按:指枣树)上面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

并不是强调背后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而是简简单单的从视觉引导的角度带着读者在过了一遍文章的开头,让我感觉顿时豁然开朗,也真正的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功底不凡。

好文章需要读也需要写

从这里我可以看出来,一方面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另一方面好文章更是写出来的。所谓好文章更是写出来的,是是指自己在学会了如何去鉴赏经典作品的能力以后,也要有意识的进行模仿和练习,这种练习并不会局限在日更或者一天多少万字的输出。而是真正的刻意练习,这不是让你学会三分钟一道快手菜,而是从切丝、选材、用火的角度,真正的把写作技巧,拆分成一个个的零件,一点点精心打磨。有人曾经说过:任何艺术一开始的时候都是技术。

作为技术,就可以拆分,可以模仿,也可以批量制作出来。这句话看起来有一点点的机械论。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任何绿色都是可以用黄色和蓝色颜料混合在一起产生的。如果已经调出了一片鲜艳欲滴的绿,我们却无法分离回多少黄色颜料多少蓝色颜料来。

这种情况下其实是无法拆分的。我们只能在欣赏的过程中自己去探索,这个探索,就需要试错,写作中有人也强调“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已经凝结成艺术珍品的文章,也许是那一片鲜艳欲滴的绿叶,我们需要的,不是机械的模仿调色。

不如自己学会欣赏,充分向往,然后种下一粒种子,辛勤浇灌,直到生出一片片嫩绿的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3)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2-03-19 07:16赏心难人[天津市网友]IP:3413037666
    我觉得好文笔就像音乐样读出候可以感受到种美妙旋律。
    顶0踩0
  2. 2021-02-26 07:42附点[内蒙古网友]IP:1999054553
    @窗边的向日葵文笔是可以通过文字读出这篇文章就是好证明。
    顶3踩0
  3. 2020-02-06 08:08窗边的向日葵[西藏网友]IP:1728138230
    这篇文章文笔确实很吸引人让人有种沉浸中感觉。
    顶6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学考语文作文 我的担当作文 学游泳作文 六一儿童节作文500字 写我长大了的作文 远去的背影作文 骑自行车的作文500字 红军长征作文500字 白城沙滩作文 有的作文 春节遐想作文 我和父母之间作文600字 写环卫工人的作文 人物描写作文100 最美的人作文450字 秋天的快乐三年级作文 这儿真美作文500字 我与手机作文600字 书信文化作文 关于革命英雄的作文 写秋天作文题目 走出我的小天地作文 冬天的校园作文 童年趣事的作文300 关于春天的作文一百字 作文那一刻我真幸福 河南家乡作文 我的偶像作文600字 多肉的作文 传承诗词文化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