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从古诗中看古人的童年生活是多么美好

2020-11-30 13:25:01
相关推荐

童年像一片宁静的池塘,像一个炫彩的花园,孩子们可以河边垂钓,可以花丛追蝶,可以田野放牧,可以池塘采莲,可以肆意撒欢,可以天真嬉戏,可以无忧大笑,可以烂漫想象......古代诗歌里这么多的童年趣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吧~

1

池 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呢。可是小舟划过水面,原来平铺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一道明显的水线,一下子泄露了他的小秘密。

诗中叙述了一个小孩的一桩童年小事,准确地捕捉住小孩子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充满童趣的采莲图。

短短几句,写出了池塘的美景,填满了画面的色彩,有小孩采莲的动作描写,还有小孩采莲之后的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又富有情趣的诗歌,一个调皮天真,活泼可爱的小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昨天下了场大雨,公园里荷花也快开了吧,周末何不结伴同去游玩一番呢。

2

幼女词

【唐】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注:拜新月起源于远古对月亮的崇拜,但在唐代才正式形成风俗。拜新月的时间是在七夕(农历七月初七)或中秋节之夜。古代妇女拜新月是为了祈求夫妻团圆、幸福长寿。)

小女儿才六岁,还分不清灵巧与笨拙。七夕那天,夜晚来临的时候,她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在堂前拜起了新月。

小女孩拜月,形式是成年的,内容却是儿童化的,小女孩越是弄“巧”学人,便越发不能藏“拙”。这个“小大人”的形象既逗人又有趣,纯真可爱,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3

《回乡偶书》(其一)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年少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如今已是迟暮之年,才回到自己的家乡。我的乡音虽然还没有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稀少。家乡的小孩看到我都不认识我,还笑着问:客人,你是从哪里来呀?

诗人离开家乡五十多年,仍刻意保持着自己的口音,来维系自己与家乡的联系。

第三句,诗人没有继续表达自己的感慨,而是从平直的叙事切换到一个戏剧性的情景中,转入一个儿童知问的生活场景。诗人重回家乡后,小孩都不认识他,还把他当客人,问他从哪来的。

虽然是平淡的一问,但一个“客”字却深深击中了诗人的内心,诗人本是家乡之主,如今却成了家乡之客,儿童嬉戏的场景虽然热闹,诗人的内心却无限凄凉。

4

观游鱼

【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诗人闲来无事,在池塘边看着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动,遇到了小孩在船上垂钓。同样是喜欢池塘中游鱼的心情,我用喂食来表达,你们却来钓走它们。

平时去公园,遇到美丽的小花小草,你是会好好保护它们还是摘下来带回家呢?有人会给它们提供良好的环境,盼他成长,有些人却会摘取他们,为图己乐。同样的心情,不同的做法,这是多么不同的心境!诗中如此强烈的对比,于平凡事物中见新奇,引人深思。

下次去公园看到好看的花,你还会去采摘它们吗?或许你还可以观察一下其他游人是什么表现呢。

5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首

【宋】杨万里

其一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其二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百般无赖,闲来无事看着儿童在抓空中飘飞的柳絮。

松阴之下长着半弓的草苔,想看书可又懒得去翻开。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那淅沥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还以为骤然下起雨来了呢。

因为刚刚醒来,吃了个梅子,让诗人的牙齿酸软不已。抬头一看,芭蕉与窗纱相互照应,很有生活情趣之感。初读这首诗,就感受到悠闲的感受。而且杨万里在这首诗里所表现出的“童心”萌动的样子——看孩子们“捉柳花”,十分可爱。

两首诗保持了杨万里一贯的清新秀丽的风格,每一首都是一幅生动活泼的田园农家画面。

6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外面凉风嗖嗖,也不妨碍孩子在外面抓蟋蟀的心情。兴致勃动,忘记了瑟瑟秋风、阵阵寒意,忽略了落木纷纷、秋江冷冷,深更半夜了,还津津有味地抓蟋蟀。

这幅图景令作者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诗作的后句用儿童的快乐和无忧无虑,反衬出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

7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一叶小船上有两个小孩,收起了竹篙,停下来了船桨,坐在船中。诗人看见了,很奇怪:天上也没下雨为什么要打伞?他看着看着,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诗歌的语言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充满童稚的行为,其行为中透出了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与聪明,体现了两个小孩的可爱与思维的敏捷。

你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有很多奇思妙想呢,说出来和小爱分享一下吧~

8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大人们白天出去耕田,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男的女的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表现出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就像很多小朋友会模仿着爸妈穿着和工作的样子,虽然不知道爸妈在做什么,但是跟着爸爸妈妈做一样的事情好像总会特别开心。所以家长们在家里要起好带头作用哦~

9

所 见

【明】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奇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同学们自己去体会、去想象吧。

10

村 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他们趁着春风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同学们,不如趁着这个周末好好出去玩一玩,和爸妈一起享受这美好的周末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描写体育委员的作文 我在李白的引领下作文 作文二十年后的故乡 作文信任600字 快乐的六一儿童节300字作文 关于鼓掌的作文 乐园作文600字 一蓑烟雨任平生作文 带上猫的眼睛作文150字 对梦想的理解英语作文 找准自己的定位作文 熟悉的人作文500字 什么的怀念作文 聆听的重要性英语作文 共度好时光的作文600字 初三作文《追寻》 写景开头作文 我学会了珍惜作文 说明文作文200字 中国汉字的作文 走向深处作文600字 第一次座飞机作文 写校园的作文350字 初中英语作文怎么写好 话题作文500字 母亲关爱我的作文 描写蔷薇的作文 有朋友真好作文600字 关于文明礼仪作文 有关生命意义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