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孩子不爱劳动 都是孩子的错吗?不!学校 父母也该打板子!

2020-11-30 13:55:01
相关推荐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社会财富不断增加,现在的儿童、青少年生活在物质条件比较富裕的环境里,有些孩子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逐渐养成了好逸恶劳、不爱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性,并且受到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贪图享乐、期望不劳而获。

对一个家庭来说,坐吃山空富不过三代,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劳动致富、富民强国,这是一个必要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其他的什么也谈不上。

2018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既然劳动教育如此重要,那么新时代该如何开展劳动教育?

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安徽省教育厅厅长李和平,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柳夕浪做客中国教育报“两会E政录”融媒体访谈,就此话题阐述了他们的观点并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

劳动教育弱化,板子不该都打在孩子身上

记者:近年来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情况如何?为什么在一些学校存在劳动教育弱化甚至缺位的现象?

李和平:现在的劳动教育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开展得不尽如人意。就我对学校一线工作的了解,大概有5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没有树立劳动教育的价值目标导向,过去的教育方针里没有这句话,我们在教学大纲、课程体系的设计里面没有这个环节,相应的资源也保障不了。学校、家长还有学生都没有这个意识,加上受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影响,大家都想做劳心者,不想做劳力者,对于劳动在一个人才成长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客观上忽视了劳动教育。

第二是应试教育挤占了劳动教育的空间。现在的孩子学习负担太重,应试教育压得他们喘不过气,虽然我们一再强调体育、美育,包括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大家还是追求分数,还是把智育放在最重要、最优先的位置,劳动教育就只能“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了”。

第三,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目标存在错位。因为家长更看重的是考试成绩排名,而不是孩子的全面成长。当然这也不能怪家长,现实情况就是这样,考分高就能上好学校,考分低就不行。这样家长唯恐因为劳动而耽误了孩子的学习时间,不让孩子参加劳动,更何况有些家长从内心就不愿意让孩子干体力活、手工活,生怕孩子将来胸无大志。

第四,我们在整个设计上,没有把劳动教育作为青少年成长必须要经历的过程。我认为劳动应该是人生存的一种基本手段,应该像读书一样的,成为一种基本生活习惯,但是现在的学校教育没有做这种设计。

第五,没有相应的评价导向体系,也就是说,缺乏一个评价引导的指挥棒。如果将来能建立起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学生的劳动情况能对其升学、就业等各方面产生实质性的影响,那必将大大促进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

开展劳动教育,如何突破客观条件的制约

记者: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来自四川成都的一名小学老师提问,作为城市的学校,该如何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开展劳动教育呢?

李和平:这位网友反映的情况非常现实,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劳动教育,因此劳动教育相关的教学设计包括硬件条件的准备跟不上了。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不是简单地扩充地盘,也不意味着要围绕劳动教育专门设计一些场景,比如什么工作室或者设计制作室之类的。劳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说中小学生打扫卫生、学生值日、帮助老师做实验室的准备、参加公益活动等,都是劳动。我们要善于开发这个场景,学校里面各种各样的环境和条件都可以利用。

根据劳动教育目标的要求,有些特殊的环境条件,学校应该适当增加投入进行配备。我们把现有的这些可能利用的东西,根据劳动教育的目标进行重新优化设计,也会变成劳动教育的场景。这样的劳动更自然,学生会更喜欢。

柳夕浪:要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劳动机会,利用好身边劳动教育的资源。每天的衣食住行、卧室的收拾、庭院的美化等,这些都是开展劳动教育的机会,只不过我们把这些机会剥夺了,成人抢着把家庭的活都干了,孩子没有劳动机会了。现在学校尤其是城市的学校都雇了不少的清洁工,其实这些活有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做。

此外,我们还需要建立一种资源共享的机制,比如普通的中小学可以考虑和职业学校合作,充分利用职业学校的资源开展相关的劳动教育。再比方说各行各业都有一些资源,应该打通制度壁垒,让各个行业的劳动教育资源向中小学生、向大学生开放。

加强劳动教育,需要学校与全社会共同努力

记者: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还需要补齐哪些短板?

李和平:我觉得首要的就是真正把劳动教育纳入整个教育体系,作为教育切切实实的价值追求。从实际操作来说,必须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还有教育者自身四位一体的互动模式,在教学计划上要有总体设计,课程体系上有具体要求,教学资源有保障,教师有指导能力,评价体系跟得上,然后要按照既定的目标,德智体美劳同步地在教育过程中实施。

记者:具体从学校课程建设的角度看,该如何做呢?

柳夕浪: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我觉得首先要有一个课程设计,必须把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的课程方案,作为必修的课程纳入进去。

李和平:要从法理上给予保障。

柳夕浪:对,首先得有它的位置。我们主张要有专门集中进行劳动教育的课程,但是不能仅仅依靠这门课程,在其他学科课程中都应该渗透劳动教育的理念,并且这种设计要小学、中学、大学贯通起来,进行系统化的设计。

另外在课程设置上还要明确课内外劳动时间,因为劳动教育不能仅仅在课堂上讲,要让学生有劳动实践的经历,这就需要一定课内外时间做保障。

具体在课程建设上,要从目标、内容、实施方式、评价等方面做一个比较完整的规划,特别是在教育目标上,定位要准确,要全面,围绕劳动素养,加强对学生劳动观念的教育,加强对学生劳动能力、劳动品质、劳动习惯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尊重普通劳动者。

我发现很多中小学校园的墙上,贴着许多各种各样的了不起的人物,却很少有普通劳动者。我们应该时时、处处营造尊重劳动者的文化环境,这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内容上应统筹安排,兼顾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还要注意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体现新时代的特点。劳动内容的变化要与学生的年龄阶段相适应,还要注意跟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相匹配,要有可选择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不能一刀切。

在方式上要突破传统,更多地引导学生从事探究性的劳动、综合性的劳动、项目化的劳动。

李和平:还要完善相应的评价方式,这个也非常重要。

柳夕浪:对,在评价方式上,应强调对劳动经历的写实记录,把学生劳动经历实事求是地记录下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做评价,并把评价的结果与某些东西适当挂钩,比方说跟升学挂钩等,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加强劳动教育,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同时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努力,形成合力,才能让劳动教育发挥出应有的育人价值。

(中国教育报记者 汪瑞林 通讯员 赵黎明 编辑 欧媚)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英语作文关于旅行 我家的小鸡作文 海边风景作文 最想告诉你作文 我收获了幸福作文600字 周末作文450字 我又长大了作文 温暖作文350 故乡的作文500字 作文百搭开头结尾 有意义的周末作文 中华文化作文开头 初三生活作文800字 仿写春作文300字 开学之初作文 迎难而上作文600字 属于自己的光芒作文 猫的样子作文 微作文200字 被同学打屁股的作文 初中作文运动会 以年为主题的作文 今天的我作文 读什么有感作文600字 粉笔作文 被老公打屁股的作文 盲人摸象游戏作文 小学五年级作文变化 湖北高考作文题 有关文化的作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