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开启进军地铁运营领域的新时代!写在昆明地铁4号线开通运营之际

2020-11-30 14:30:01
相关推荐

06:36

▲ 点击视频,了解昆明4号线建设

彩云之南,世界花都,春城美誉,魅力无穷。

今天,在万众瞩目中,全长43.42公里、昆明目前里程数最长的地铁——昆明地铁4号线开通运营,昆明也由此迈进了网络化运营的崭新征程。

从此,昆明南北一线牵,全城互通联。

上午8:30,随着开通启动杆推下,首列车从车库缓缓开出,驶向昆明火车南站。电客列车司机袁云龙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很荣幸驾驶首列车打头阵,身为一名北京城建人,我感到十分骄傲!”

这是一场梦想的接力。城建设计勇创新模式,北京城建集团首条集“投资、建设、运营”于一体的地铁终于开门迎客。

这是一份特殊的礼物。历时四年,数千名建设者用汗水和智慧演绎地铁情,向祖国母亲送上最美的生日祝福。

这是一个新的动力源。政企携手共绘春城“米”字型轨道交通网络,承载着600多万市民的美好期待,驶向更加美好的新未来……

跨越之路:高瞻远瞩开启地铁运营新时代

43.42公里,是昆明地铁4号线全程距离,浓缩了北京城建集团不懈探索的智与梦。

岁月流金,见证新的历史时刻。1958年,北京城建集团就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1号线。六十二年后,第一条完全自主运营的地铁诞生,标志着集团开启了地铁运营新时代。

高屋建瓴,布局谋篇。昆明地铁4号线采用“A+B”双PPP模式。2016年,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牵头合作方中标B部分工程,以社会资本方身份全生命周期主导项目实施。

四年前,这种模式在轨道交通领域兴起,成功案例也不多见。

走别人未走过的路,才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对于设计发展集团来说,这条线路为进军地铁运营市场提供了机遇,在推动“成为以设计为引领的城市建设综合服务商”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实施伊始,集团领导明确提出“自主运营”新理念。在这一战略指引下,项目团队全力推动工作落地。

“自主运营”四个字,说易行难,既要迈过人才鸿沟,跨过专业限制,还要突破技术壁垒。

“压力也是动力,既然承担了这份使命,就必须往前冲,唯有勇于担当,大胆摸索,才能在轨道交通运营市场趟出一条路。”项目总负责人夏秀江说。

没有自己的运营队伍,谈不上真正的自主运营。

近年来,全国轨道交通行业迅猛发展,轨道交通行业人才缺口越来越大,现已达20万。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比,西南地区人才竞争处于劣势。

4号线初期总定员2400多人,人才困境下,要在短时间内组建一支庞大的运营队伍,难度可想而知。

一种办法是委托第三方招聘,可节省时间,但存在人岗不适、培训成本高的问题。

另一种办法是自己“招兵买马”,通过分析昆明地铁行业人才现状,项目打出了“引进+合作+自培”的人才组合拳。2018年初,一场不见硝烟的人才战打响了。

23场招聘会,10000多个电话,面试4000余人次,1000余人招聘到位。10个月,人力资源部熊昌红带领团队交出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博采众长,引凤筑巢。核心人才、骨干人员则在全国范围内“海选”,甚至做到了“点对点”精准招聘。骨干人员800多人,占全部人员的30%,均来自铁路、轨道交通领域、合作商的精兵强将,他们成为4号线强大的人才基石。

地铁运营对人员上岗有严格要求,必须经过培训取证后才能上岗。面对繁重的培训任务,项目团队创新培训方式,自主编制了430多万字的培训教材,由内部讲师授课,实操培训送到昆明地铁公司。整个培训涉及178项,累计12411人次、20637学时,人员100%持证上岗。这种方式实战强,还节约了数千万培训费用。

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不到两年,平均年龄25岁、近2000人的团队日渐磨炼成熟。大专以上学历1800多人,占比96%,远超同行平均学历水平。一支年轻化、规模化、高素质的运营队伍搭建完成,如今他们已奋战在各自岗位,成为集团第一支地铁运营人。

自主运营从理念到实践,从实践到成果初现,每一步都走得艰辛,每一步也都走得扎实。

众所周知,地铁运营是一个技术标准严、专业化程度高、人员密集、成本高的行业。传统运营模式下,运营单位一般受政府委托运营,主要承担公共安全责任。自主运营模式下,既要承担公共安全责任,也要承受巨大的成本压力,还要保证服务质量。设计发展集团选择后者,显示了行业引领者的风范、推动行业升级发展的决心。

2018年11月29日,在昆明轨道集团的支持下,设计发展集团以社会资本方身份获得项目30年自主运营权。

“随着对地铁运营行业的深入了解,发现其复杂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想,但笨鸟先飞,早在两年前,我们就开始介入筹备运营工作。”项目总负责人夏秀江说。

机构组建、人员培训、文本编制,每一项工作都做到事无巨细。仅自主编制的规章制度,就有648册960余万字,投入12000余人次。费时费力,但效果显著。

有备而战,战则能胜。运营筹备是专业、严谨、复杂、庞大的系统性工程,调试是最重要的一环。在调试中,项目团队加强组织,采取化整为零思路,分解调试任务。

调试按照级别由小到大划分,要依次进行单系统调试、车站设备或系统间的就地级调试、车站级联调、中央级联调,而且只有前一个级别调试完成,才能进行下一个级别调试,工作量极大。

以设备调试为例,通信系统要调试1758台,信号系统要调试1810台和29个车站的IBP盘,综合监控系统8400套,供电系统814台,自动售检票系统931台,电扶梯361台,仅仅这六大系统调试设备近2万台套。设备调试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有的要反复10多次,直到参数达标。

对于调试来说,设备调试只是“冰山一角”,任务最重、时间最紧、难度最大的就是综合联调。

所谓综合联调,就是在各专业系统单体调试后,对关联设备系统进行接口调试和综合性验证,以确保各系统接口关系、系统间的联动功能满足设计要求。

“综合联调涉及60个子系统,有38个大项、1222个小项、近2万个接口。”项目建设总指挥董伟说,接口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接口不通畅,整个联调都受影响。

今年2月至7月的综合联调,设计、安装、设备厂商、监理单位均全程参与,他们白天调试,晚上开会,各类联调会议加起来近300次,7万余人次参与调试,累计50多万小时。

“非常快,29个车站只用了5个月就完成综合联调,在国内很少见。”项目运营负责人何雄说。

在摸索中前进,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思想上的重视,前期充分的准备,过程中的反复实践,为后期运营积累了宝贵经验。

“坐上自己参与建设的列车,一种无比强烈的自豪感瞬间涌上心头。”车辆中心罗曦春激动地说。

发展之势:协同理念催生产业百花齐放

一条地铁线,一个产业链,孕育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B部分总投资额63亿元,PPP运作模式在实操中的优势十分明显,“投资、建设、运营”同为一个实施主体,打破了工作界面限制,资源调度更高效,沟通成本更低。

作为集团第一个全要素、全周期、多板块主导实施的地铁线路,这种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企业在设计、投资、建设、运营、文创等方面的全产业优势,可为政府提供一条龙服务。

树立一盘棋思想。在项目实施中,项目团队贯彻产业协同理念,采取扁平化管理,将内部单位纳入统一管理,形成资源共享、协同运作、运行高效的管理机制,合力推动项目实施。

投资驱动,产业“唱戏”,充分释放内部产能。一方面依托集团品牌和资源,为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人才支撑和强大的管理后盾;一方面为集团成员企业提供展示实力的机会,旗下多家成员企业承担了通信、信号等最关键的设计、安装任务,形成齐头并进之势,成为4号线最有战斗力的建设力量。与此同时,各业务板块通过承担任务,促进各自发展,推动管理提升,为寻找发展机会提供了广阔空间。

设计引领,助力项目高质量建设。设计发展集团主要承担了通信、信号、综合监控、电扶梯、站台门等设计任务,设计的合理性、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后续安装进度、施工质量,甚至影响今后30年的运营维护管理。

“以超前思维开展设计工作,考虑了维护的便利性、运营成本。”设计负责人说,2017年初,设计全面介入,从设计方案,到接口文件,再到用户需求书,一年时间,17类、高达到150万字的用户需求书高水平编制完成。

设计引领,不仅为施工争取时间,实际运用也得到了检验。比如,车站的一体机替代了传统的服务器、交换机、存储等设备,统一了数据接口标准,方便后续升级改造更换。每个车站可节省至少三分之一的机房空间及相应的建设成本。再如站台门端门采用统一标准尺寸,安装简单,维护更方便。

把脉行业痛点,培育新兴产业。近年来,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但自动化系统发展尤其是弱电自动化系统研发成为行业“短板”,系统建设标准不完善、自动化专业多、运营效率不高等问题并存。

作为轨道交通行业引领者,设计发展集团以行业发展为己任,始终走在技术创新最前列,以新理念、新技术、新标准推动行业变革。

“黑科技”——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荣获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金龙云系统”在4号线成功落地,这也是在国内首次应用。该系统是基于云平台的轨道交通综合自动化系统,解决了传统轨道交通弱电系统分立建设、接口繁杂、运营维护成本高等难题,在绿色节能、减员增效、智慧运维等方面优势显著。以4号线为例,人员配置标准仅为每公里56人,比《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标准》规定的80-100人减少了三分之一。

在肥沃的创新土壤、充满活力的创新氛围里,一项项科技成果应运而生,目前4号线已取得38项软件著作权,申报发明专利17项,主导和参与了多项标准编制。

“在4号线有至少5项自有产品实现首次供货,促进了产业板块发展。”产业化板块负责人说。

城建智慧,助力打造内涵地铁。昆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地铁文化可以追溯到100年前的“米轨”。2012年昆明首条地铁开通,城市与地铁开始交融发展。北京城建集团有着深厚的地铁情缘,一直致力于探寻城市文化与地铁文化的有机结合,努力让二者相得益彰。

做就要做好,做到与众不同。设计发展集团创新4号线资源开发模式,投入资金,发力文创,打造以文化为内涵的特色地铁线。

“我们开放思维,汇聚全国业界协会、业界人士之智,创作昆明独有的K4 CATS瓦猫家族文化。”资源开发部部长赵红介绍。这是国内地铁首个公共文化IP的大规模应用,传统文化焕发了新机。

车站的“3分钟博物馆”,可根据室外天气作出不同变化,带给乘客美妙的数字艺术体验,展现了项目团队丰富的想象力,这种艺术形式在国内地铁也属首创。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4号线,设计发展集团高点站位,各业务板块各展其长,犹如十指弹琴,密切协作,共同谱写出一曲和美乐章,将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板。

从此,设计发展集团在地铁领域拥有了更多的身份,领先的设计者、设备集成商、供应商、运营商,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

文化之力:国企使命造福春城人民

2222公里,是从北京到昆明的飞行距离。2016年12月13日,带着企业的信任和重托,刘润平等先期14人的项目团队飞抵昆明。

时间飞逝,转眼就是四个春秋。位于西山区海润路的采莲湾2号楼——项目团队“作战指挥部”,见证了项目团队一路走来的曲折与收获。

4号线是昆明市的重点项目,政府重视,各方支持,市民期盼,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019年3月26日的“保工期,保开通”动员大会吹响了项目大会战的号角,拉开了决战决胜的序幕。

“我们深感使命崇高、责任重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优势,打造典范工程、精品工程,向春城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设计发展集团总经理王汉军在会上说。

一路艰辛,一路攻坚。随着项目全面推进,建设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也接踵而至,都在城建人不畏难的精神下逐一克服。

“电通”是项目的第一个关键节点。根据要求,要新建两个变电所,外线横跨昆明六个区,全长33.2公里,面临征地拆迁、绿化迁移、机动车道路开挖及穿越500米昆东铁路枢纽(53股道)等困难,需要10多个政府部门协调,涉及产权单位20余家。

一边是线路长、工期短、协调量大的现实问题,另一边是没有电,后续各专业设备单机调试、热滑、动车调试及综合联调无法开展的燃眉之急。

急难险重敢担当,铁军本色永不改。通过见缝插针、找缝插针式施工,严格卡控进度,从开始施工到主所正式具备向35kV环网送电条件,“电通”仅用了9个月,以常规经验,同样的线路可能要一年半才能完工。“电通”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充足了“电”。

关键时候站出来,严峻时刻顶得住。2020年春节,按照原计划,项目春节期间不停工,全体领导班子也都驻守项目,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计划。疫情“大考”中,项目团队没有犹豫,主动出击,成为昆明市第一个复工的地铁项目。只用了10天,55名管理人员、1200多名运营筹备人员全部到岗,1700多名作业人员迅速集结,在确保所有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前提下,抢回了时间,赢得了属地管理单位的信任。

今年3月中旬,调试迫在眉睫,但隧道内还留存大量施工垃圾。400多名职工带着口罩,到光线昏暗、闷热潮湿、粉尘弥漫的隧道里清理垃圾,用责任和担当,为全线开通抢出了宝贵时间。

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但在项目团队看来,为了4号线能够早日开通,兑现自己的承诺,这些坚持和付出是责任所在,也是值得的。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远,往前走总能到达。

在一脉相传的企业文化指引下,每个人都“泡”在现场,速度与激情的场景接力上演。建设和运营同步推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确保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建设和运营筹备任务。

管线敷设超1万公里;首列车下线到昆仅10个月,刷新了制造商中车株机公司的造车历史;5月30日开始为期3个月的空载试运行;7月21日开始连续20天“跑图”,指标全部一次达标;8月27日完成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价;9月4日顺利通过竣工验收;9月18日取得初期运营安全评估报告。

一个个节点如期而至,胜利最终定格在开通那一刻。

成绩来之不易,每个数据、每个时点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长期伏案导致脊椎变形双手失控的孙明英、开胸手术前两天还在赶方案的王林、孩子出生未能陪产的郑志伟……

城建文化以无形之力,塑造着年轻一代地铁运营人,精神底色已融入每个人的血脉,化为前行的无穷力量。传承军旅文化,从精神意志的磨砺到日常工作的落实都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所有的运营人员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军事训练。履行社会责任,不只是干好项目本身,直接投资数十亿元支持项目建设,还提供了数千个长期稳定的就业岗位,为做好“六稳”、落实“六保”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4年,1400多个日夜,2000多名城建人,只为一件事,只为一个目标,有热情洋溢的站务员、有24小时在岗的调度员、有重任如山的列车司机、有“列车医生”检修员……他们或在台前或在幕后,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他们用朴实的行动诠释使命必达,兑现了向昆明市政府作出的承诺,为春城市民打通了一条安全地铁、智慧地铁、文化地铁。

一座城市的地铁,承载着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梦想。

4号线的开通,为昆明市民送来了福音。开通的前几天,数百名职工忙着对站厅进行保洁,一遍又一遍擦拭车厢座椅,准备迎接期待已久的客人。

家住呈贡区的张先生上班在昆明西山区,开车上下班要穿越六个区,路上经常堵车。4号线开通后,他每天便可乘坐地铁上下班,他激动地说:“太好了,4号线终于开通了”!

“4号线和其它线路换乘,整个城市都活了起来。”“4号线科技味十足,服务很贴心。列车全车搭载可多元化设计的高清大屏显示动态地图,支持客室内温度调节,还提供漂流伞这样的暖心服务。”……谈起乘车体验,市民们赞口不绝。

从试运行开始,昆明市各级领导前后30次到4号线检查指导,对运营团队良好的精神面貌、热情的服务给予高度表扬。

建设春城、服务春城。昆明地铁4号线的开通只是运营迈出的第一步, 30年运营权,意味着承担更重的社会责任。使命未完,探索无止境。在北京城建集团的领导下,设计发展集团将以“国匠”之心,践行首善标准,奋力为春城人民提供安全优质的运营服务,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30运营路,履行承诺的初心不改,服务昆明的衷情不变,站在运营新起点,设计发展集团扬帆再起航。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团队合作的英语作文 2021高考满分作文 我的乐园作文 小学四年级想象作文 初二英语作文70词左右 我的行囊作文800字 关于课外活动的英语作文 两操比赛作文 作文星空 英语四级的作文 我的一周作文 输与赢作文 秋天到了作文50字 繁忙的周末作文 关于爷爷的作文 和好朋友的一件事作文 自然的呼唤作文 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作文600字 近几年高考作文题目 描写事的作文600字 日常作文300字 古代人物作文素材 仪容仪表作文 二年级作文香蕉 游戏危害作文 作文感谢父母 去上海迪士尼游玩作文 老鹰捉小鸡四百字作文 聆听什么作文 外面的世界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