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女大学生翼装飞行意外死亡的背后 还有那个为孩子被熊杀死的农妇

2020-11-30 15:30:01
相关推荐

最近,两则新闻突然同时地占据了版面。

一个女大学生因为翼装飞行失败而失去了生命,而与此同时,在偏远山村一个劳作半生的农村妇女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被黑熊活活咬死。

同样的生命逝去,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社会评价,一好一坏。

虽然不可忽视,生命都有着同样的宝贵与意义。但是如果将女大学生因为翼装飞行的死和那个为了保护孩子而死的农村妇女放在一起,似乎也就形成了在这高速发展的时代下一组分外鲜明的对比。

女大学生大学四年足迹遍布世界各地,18岁滑雪、19岁潜水、20岁冲浪、21岁风洞、22岁翼装飞行……她的人生履历不可谓不精彩,如果她的生命没有因为意外戛然而止,她未来可能还会抒写出更多的东西,放纵的青春、挥霍的爱好,一切都是那样的闪闪发光。

而反过来说那个农村的妇女呢?她可能没有读过几本书、没有正儿八经的上过学,一生除了偶尔去到县城之外都未曾迈出过那个小小的山村,她的日常也可能仅仅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斤斤计较。或许从物质的意义上来说农村妇女的一生是暗淡的,而如果没有这场意外,她人生轨道可能依旧是纠葛在柴米油盐几毛几分钱的差价中平凡的度过一生。

此刻,突如其来的意外夺走了他们的生命,于是把她们的故事以另外一种形式展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自然而然的他们的人生就形成了一组对比样本。

或许每个人都对这组样本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事实上它也可以被架构在大量的主题上,可以被人用来写进高考的作文、也可以被人当作公考申论的材料,还可以被人当成某向数据调查的背景资料。

然而我今天想站在共情能力上说说这个事情。

或许对我而言一个不太恰当的评价是,作为一个从小在小镇出生,直到高三才拥有第一台智能手机的90后的,我很难对因为翼装飞行的死产生共情,即使我可以给她贴上诸如“梦想”、“勇敢”、“尝试”等诸多的标签,但是在这一系列的言语的背后,事实上,是情感的极度匮乏,我无法因为这样的死而动容而流泪,哪怕媒体用出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就此凋零”这样煽情的字眼。

事实上,我想大部分的人也是如此,女大学生翼装飞行的视频里我不仅一次地看到了后浪一词的出现,事实上,自五四青年节全网推送后浪视频之后,所谓后浪早已成为了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词语。

虽然此后后浪视频的发起者紧接着推出了一曲入海,来缓解争议与压力。但是后浪一词也将注定的随着它所代表的社会的割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被人们铭记。而如今给女大学生贴上后浪的标签,也足以证明大部分被后浪视频激怒的青年也无法对女大学生的死产生共情。

毕竟,几乎大多数看到这条新闻的年轻人都清醒的直到,自己的生命与那个因为翼装飞行而死的女大学生是截然不同,事实上,毫不夸张的说也没有丝毫的相似之处。

在某问答网站,一位网友就这样写到:

我们大一的时候,又是军训又是高数还有英语基础课程,真的是最忙的时候。然而那个时候人家(女大学生)为了滑雪在崇礼住了半年。我们大二大三忙着考研,忙着规划未来,人家又在海边住了几个月,又是潜水又是打鱼。而到了大四,我们忙着论文、忙着答辩,担心因为学分不够留级挂科,她为了极限运动选择休学一年。而到了毕业一年之后,我们加班累成一条死狗,她却过着俄罗斯迪拜两点一线的生活。

是啊,我们无法从她的身上找到任何的映射,所以我们无法共情,大多数年轻人的人生都是走过了想要在这个社会的身上索取,最终却被社会彻底的磨平的阶段,并开始变得中规中矩,根本没有那么多丰富多彩的人生选择。

所以无论她身上的一切可以被贴上“梦想”、“年轻”之类的诸多标签,但是却无法在大多数看到这条新闻的中国年轻人心中产生哪怕一丝一毫的共鸣情绪。毕竟就像一条被点赞极高却又不那么恰当的评论说的,“可能人家的墓地,都贵过不少人的住房”

然而,另外一份死亡,却足以让这部分被别人口诛笔伐“冷漠”、“无情”的人动容。

事实上,我想我们大多数人对那位为了保护孩子而死的母亲的死是有共情的能力的,因为无论我们生活在哪个城市,处于什么阶级,我们都知道,当我们的生命遇到了危险,我们的父母很有可能做出同样的选择,于是我们能从那并不煽情的字里行间找到一种映射,并为此潸然泪下。

然而讽刺的是,在新闻一波又一波的轰炸下,大部分都记住了那个因为翼装飞行而死的女大学生,而忽视了那个为了孩子而死的母亲。这便是新闻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下,彻底的倒下娱乐化的新闻题材选择。

曾经被一个从事网络媒体工作的朋友告知,如今在国内的互联网上高点击的新闻关键词常常是“大学生”、“女”、“外国人”等等,而不幸的是“女大学生因为翼装飞行意外身亡”恰恰便满足了其中要素。所以便成功地在舆论的拥簇下在各大网络平台掀起了惊涛骇浪。

记得在女大学生的相关视频里,有人认为后浪的评论是对生命的不敬,是一种愚昧的仇富心理铸就的行为。然而事实上,并没有人针对女大学神的死拍手称快,他们只是无法共情,无法理解,无法感动而已。

而或许延展一点来讲,我觉得有所谓仇富心理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古往今来,所有为生民立命的能者、达者,我们民族的那些优秀者无比有着这一相同的属性。

大部分中国人似乎也依旧坚信着“为富不仁”逻辑,古往今来就是如此。就像杜甫曾经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不足百年后,又有“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部分富裕的背后往往的巨大的割裂。而事实上,被忽视的被冷漠的往往也不是那些富者。

就像翼装飞行的女大学生和那个农村妇女一样,被忽视的恰恰是那些无法发出声音的人。正因为我们清楚所以那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才会流传千古。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父爱如山的作文 演讲稿作文格式 我心中的太阳作文 童话故事作文400字 难忘的教训作文 第一次干什么作文 关于环境的英语作文 古尔邦节作文 本手妙手俗手作文 高考议论文满分作文 关于学习的英语作文 我的烦恼作文600 打屁股女生作文 放慢脚步作文 网上购物英语作文 创建文明城市作文 小学生作文选 一件后悔的事作文 我的书桌作文 科幻作文500字 人与自然的作文 小学六年级英语作文 六年级作文变形记 可爱的家乡作文 三年级童话故事作文 关于秋的作文 欣赏自己作文 自然景物作文 家乡的秋天作文 听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