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小学生办入泮礼真的合宜吗?什么是入泮礼?古代小学教育的真相?

2020-11-30 19:30:01
相关推荐

#小学生行古时入泮礼#

经历了大半年的“修养生息”,终于迎来了开学季。前几天正值全国百万中小学开学之际,西安的一所小学因为重新举办了古代入泮礼被大家推上热搜。

视频中看到小学生们身着汉服,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正衣冠、敬茶、点朱砂、家长赠书等环节,仪式感十足。

一时间网上激起千层浪,大家褒贬不一,有的说纯属形式,有的说太浪费了,也有说好的。

对于此次事件我个人觉得形式是好的,可以让孩子从小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尊敬老师,孝敬父母,了解我们国家的渊源历史,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同时让孩子从小就建立起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的情怀。

但是我有一点儿觉得不大合适,就是小学入学真的应该举行“入泮礼”吗?什么是“入泮礼”呢?古代的教育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来聊一下。

01

那究竟入泮礼是指的哪些人入学呢?

入泮,是我国古代学生的要举行的入学仪式。在科举制度时代,凡是新入学的生员,都需进行称为“入冸”的入学仪式。《礼记·王制》中有记载:“学童首先换上学服,拜笔、入泮池、跨壁桥,然后上大成殿,拜孔子,行入学礼。

我们先看一下,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需要了解一下,一个是新入学,一个是生员。为了让大家能看得更明白,我先普及一下几个概念。

入学:

与现在的入学概念不同,古代科举制度的入学,叫进学。也就是我们经常从书上或者电视上看到的某某中秀才,中举人,中进士。也就是考试通过,由原来的一个等级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等级。

下一个概念,生员:

生员不是我们普通的学生,刚入学的小学生。在古代生员就是秀才的另一种称呼。

那怎样才能入学成为生员呢?

需要通过科举考试,古代习举业的人,先要通过知县主持的童试,及格的称为“童生”。参加童试的人至少是已经学了几年的知识了。童生再通过院试开始的都被称为生员,俗称秀才。

所以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入泮礼是给古代的新晋的秀才举行的一种仪式。之所以有这么隆重的仪式,是因为考取秀才以后,就说明这个人已经一只脚踏进了士大夫阶层,有了功名了。

秀才身份有哪些好处呢?

在古代,一旦考取秀才以后,就会在当地的儒学机关登记,成为有身份的人了。可以享受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相当于考取了公务员,有了铁饭碗了。

秀才分三等,按照考试成绩进行资格分类。最优的是“廪膳生员”,简称,廪生,次为“增广生员”简称“增生”,都有一定的数量,再次的就是“附学生员”简称“附生”,没有定额。

廪生,每月可以从儒学领到六斗米,叫做“食廪”,相当于吃公粮了。折合成现在的单位,10升米为一斗,一斗重12.5斤,六斗米是75斤。这个数量差不多够一家子伙食了。除此之外,在儒学名册上,也就是在资历方面,廪生名次居前,又可以优先被选为“岁贡”,也就是可以不用参加考试就能直接升入国子监。到了国子监,那出来就是当官了。

即便不能当官,在当地那别人也都会敬你几分,秀才见知县都不用下跪,至于工作,找个教书先生,官府的幕僚等等都是可以的,即便是犯了罪进了大牢,那有这个身份在也是保命的。

《儒林外史》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个叫姓杨的秀才,在一家盐店做管事先生。这个人平时就喜欢看书,跟别人谈诗论道。对店里的生意不太上心,一切账目,都交给伙计去做。这个伙计在店里胡乱做账,偷偷挪用店里的钱。后来这个店的房东过来盘账,才发现亏空了700多银子。

房东一怒把姓杨的秀才送到官府,告他贪污盐店的钱财。大家都知道自古以来盐业是国家的产业,如果在这上面出现问题,那都是要重判的。

于是姓杨的被收进监狱,等待判决。这时候发生什么事情了呢?他们查到这个姓杨的是一个秀才出身,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对于生员以上的人员如果要判刑的话需要上报先去革掉他的生员身份。由于上边一直没有反馈,一年半下来,他们也只能是把姓杨的搁置在监狱里不敢判决。

入泮不易

可见能够进学在当时有多大的好处,这也导致了很多人穷其一生要考取功名。但是可能是时运不济,可能是自己的能力有限,一直也没有进学,从而潦倒终身的也大有人在。

《曾国藩家书》中有一篇写道,“得悉丹阁叔入泮,且堂上各大人健康,不胜欣幸。”

曾国藩写这封家书的时间是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十七日,那时候他应该有30岁了,他的叔叔岁数应该也不小了,这么大年纪入泮曾国藩都要在家书中特地道贺,可见当时入泮是很难的,很多人都是苦读了很多年才考进秀才的。

02

给刚入学的小学生办入泮礼并不合适

《中国通史》中吕思勉先生,这样写到:学校初兴时,还有所谓奖励。大学毕业视为进士,大学预科、高等学堂视为举人,中等学校视为贡生,中等以下视为附生等。

由此可见,考中秀才的人从学历上应该明显高于小学毕业甚至达到中学学历了,而从知识储备上可能更高。由于古代所学的知识与我们现在的不同,暂时不作比较。

因此给刚入学的小学生办入泮礼不并合适!

对于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来说,是刚开始要学习知识的阶段。也就是说要从一个蒙昧无知的小孩开始接受知识的洗礼,按照科举制度时代的叫法,只能算作“开蒙”。因此如果真的想要给孩子一个特殊的仪式,又想效仿古代的做法,给刚入小学的孩子举行一个“开蒙礼”会更合适。

什么是开蒙礼呢?

开蒙礼也叫开笔礼,是古代启蒙教育之初举行的“拜师礼”。

开蒙礼既是我国传统的礼仪习俗,礼仪文化,又是当今对孩子一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开篇之笔。

“开笔破蒙,人生始立”

现在很多小学校为孩子举行“开蒙礼”,这里面的意义很大。作为一个刚刚进入小学的学生来说,可以让他们通过亲身经历感受先人留下来的传统习俗,了解尊师孝亲、崇德立志、仁爱处世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从而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03

那古代小学如何受教育呢?

很多也许会疑惑,既然入泮礼是成为秀才举办的。只有成为秀才以后才能算是国家承认的读书人。那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去哪里上学?他们怎么学习呢?他们都学啥呢?

我们现在的小朋友,不论户籍,不论贫富,不论民族,只要到法定年龄就可以去当地的小学校上学,而且是免费的。开学时间,所学的内容也基本上是全国统一。然而在我国的古代,却是不可能的。

古代由于有着严重的阶级制度限制,贵族的小孩和平民的小孩不可能在一起上学,所学的内容,上学时间也是不同的。

《礼记 · 学记》说:“古之教者家有塾。” 塾,就是古代门旁边的屋子。

富贵人家:

王公贵族们自己家里都是深宅大院,几进几出,自然私宅大门会有堂屋,这个堂屋就是塾。自家的子弟平时就是来这里读书。所以一般富贵人家的孩子小学教育是在家塾里完成的。给孩子上课的老师是贵族人家请来的。

平民人家:

在古代,平民的房子是聚在一起的,叫做邑。九方里的居民,算作一邑,大概有72家。在这一个邑中,街的两头都有门,门旁边的屋子叫做塾。整条街的孩子都来这里读书,所以对于平民的孩子来说小学教育在社区街道掌握中,因此也叫村塾或者私塾。给孩子上课的老师可能是从本村中选择年长的有智慧的老者。

那他们学习的内容呢?

对于贵族来说,主要包括三德三行以及六艺六仪。

三德包括至德、敏德、孝德。三行包括孝行,以亲父母,友行,以尊贤良,顺行,以事师长。六艺指礼,礼节即德育教育;乐,音乐;射,射箭的技术;御,驾驶马车的技术;书,书写,识字,作文;数,技术、方法、技巧等。六仪指祭祀之容,宾客之容;朝廷之容;丧纪之容;军旅之容;车马之容。

那对于平民来说,他们主要学习什么呢?

平民兴学的基础是要先解决温饱问题,再去考虑学习,《王制》中说:“食节事时,民咸安其居,乐事劝功,尊君亲上,然后兴学。”

儒家认为作为农民,不要脱离了自己的工作,主要工作是种地。当农民都有固定居所各安其业以后,教化问题就属于必要的了。

作为平民的子弟主要是偏重道德教育,由村内的长者把传统的见解传给学生,而不教授较高的知识。平民只要照着传统的道理做人,不需要研究是否正确。

可见在这种阶级划分严重的时代,平民的出头之日很难。

04

写在最后

西安小学的入泮礼,本意应该是好的,通过这样的活动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孩子们珍惜学习机会。让他们知道能够有机会享受到平等的教育,公平的入学机会,是多么的可贵。在新时代,只要你足够优秀,只要你足够努力,就会有机会鲤鱼跳龙门,改变命运。

提倡大家效仿古代,了解古代的历史和文化,重要的从中发现很多事物的发展规律,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规律,叫做追本溯源。使我们看待事情能够更明晰,更清楚。

帮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中华文明的发展。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或者学校机构,应该秉着更审慎,更认真的态度,了解清楚这个仪式的受众,以及是否合宜。既然要效仿,那就要保证准确,而不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最美不过什么作文 我最喜欢的运动作文 描写彩虹的作文 家为话题的作文 剪窗花作文 描写景物的作文800 老师关爱学生的作文 我流泪了作文450字 二年级家乡的美景作文 关于志趣的作文 冲破束缚作文 难忘的经历作文600字 一句什么什么的话作文 起因经过结果作文 描写物体的作文 目光长远的作文 国宝大熊猫作文三年级 牛的作文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作文 八年级下册英语作文大全 孝心作文300字 阅读的好处作文600字 埋怨作文800高中 初三作文范文 香港夜景作文 观察蚯蚓的作文 胆小的老虎作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单元作文 作文美丽的校园600字 我错过了机会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