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创新思维能力提升训练

2020-11-30 22:05:01
相关推荐

1.8 创新思维能力提升训练

白云飘逸

1.8.1方法金指

[要义] 培养创新意识,学会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技能。

重点:1、学会创新思维方法,2、掌握创新思维技巧。

一、导引

“我在孕育作品的过程中,一是考虑我所要写的素材能不能从中捏出一点能超出周围一般人认识的东西;二是构思作品时,尽可能把我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区别开来,尽可能写那些别的作者还没有涉及到的、没有考虑到的东西,人家已经涉及到的,我尽量不写。”这是著名作家刘心武的创作经验与体会。这就是写作创新,作家需要,学生要想拿到作文高分,更是应该追求的。

那么,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在习见的生活现象、文学题材上作深入的挖掘获得独到的发现;或者在习用的表现形式、表现角度上有所探索、有所通变。

也正像罗丹所说:“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也就是歌德所说的独创性:“独创性的一个最好标志,就在于选择题材之后,能把它加以充分的发挥,从而使得大家承认压根儿想不到会在这个题材里发现那么多的东西。”

二、常见创新技巧

(一)总体策略

就创新的总体策略可以概括如下:

1、有“人所未发”的全新的思想认识;

2、有“人所未抒”的真实的思想感情;

3、有“人所未引”的新鲜的时代材料”;

4、有“人所未构”的精巧的行文思路;

5、有“人所未言”的生动的表述语言;

6、有“人所未想”的独到的想象推理;

7、有“人所未显”的独特的鲜明个性。

(二)具体策略

1、创新思想求异方法

⑴打破常规求异:老马并非都能识途;

⑵联想想象求异:礼尚往来导致人情风、关系网;

⑶质疑解疑求异:人力一定能胜天吗?

⑷否定批判求异:人多力量大,人多的后果是人口膨胀——一场灾难;

⑸假设推论求异:忠言如果“顺耳”更利于行;

⑹引申发挥求异:铁杵磨针,重复劳动,效率低下。

2、作文见解新颖方法

⑴ 逆视法:就是在思考问题时,运用逆向思维,反弹琵琶,从相反的角度思考,勇敢地打破认识常规,得出全新的见解。

⑵ 侧视法:就是运用发散思维,另辟蹊径,变换角度思考问题,往往会引发新的认识,得出不同的结果,产生新的见解。

⑶ 透视法:即在人们普遍认同的认知习惯或传统观念基础上,继续深入挖掘,就象做x光透视一样,揭示出事物的本质,从而形成全新的见解。

⑷ 统览法:即在思考问题时,不能执于一端,非此即彼,而应统览全局,全盘考虑,善于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抓住主要矛盾,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形成新颖独特的见解。

3、立意求新方法

常言道:“奇思深处能穷理,异想尽头可开天。”求异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沿着与众不同的方向和途径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常见方式有:

⑴避俗就新:避开雷同的思路,求得新思路;

⑵推陈创新:除去陈旧的形象,创造新形象 。

窍门:拓展思路,启迪联想。

材料⑴针对“滥竽充数”的寻常思维:

南郭先生(贩假者)——①滥竽岂能充数?②不学无术者戒;③人贵有自知之明,④浪子回头金不换。

针对“滥竽充数”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A:齐宣王(守旧者)——①滥竽为何能充数?②合奏(大锅饭)的弊端;③古代大锅饭的教训。

求异思维B:齐湣王(改革者)——①滥竽为何不能充数了?②独奏的妙处;③精兵简政;④改革用人机制;⑤古代岗位责任制的先例。

材料⑵ 有人对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说:“你发现了新大陆,我可看不出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去发现,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

哥伦布略一沉思,取来一个鸡蛋,对在座的人说:“先生们,你们当中有谁可以使这个鸡蛋竖立起来?”人们呆住了,没有人能竖起来,哥伦布接过鸡蛋,轻轻地敲破了一点鸡蛋底部的壳,鸡蛋就稳稳的竖立在桌子上,接着他用平静的语气说:“先生们,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了,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在有人做过之后。”这就是“打破常规”的创新做法。

4、创新结构方法

常见的创新构思七式:⑴镜头式镜头式作文是最常见的创新构思之一。它借助电影蒙太奇的表现手法,抓拍若干个生活气息浓郁的典型镜头,选用新奇灵动的组合形式,将最曲折动人的情节一目了然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恰似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自然流动,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如在画中游”的奇妙美感。

⑵电影放映式 有些镜头并不新鲜,但一些聪明的考生却通过镜头组合、画面切换以及画外音的形式来展现文章丰富的内涵。⑶日记连缀式 将若干篇日记连缀起来,既可以迅速勾起我们对精彩生活画面的回忆,又可以避免内容空洞、结构混乱的现象出现。⑷网页浏览式 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已经如约而至,我们不妨大胆地上网浏览一番。

⑸诗词串联式 深谙古典诗词内蕴的同学还可用诗词名句作为串联词,初试身手,一展才华。

⑹剧本章节式 采用多幕剧的形式,随着时间、地点、人物的转换……奇特的想象,曲折的情节,洗练的语言,令诸多阅卷老师击节叫好。 ⑺奇思妙想式 展开你丰富的想象,还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校园几何》以“点”、“线”、“面”、“体”连缀全篇,讲述了刚进校门的“我”以“点”的形式存在,是孤独无助的;结识朋友后,组成了欢快无比的“线”;运动会上我班获胜,构成了成长中的“面”;我班代表全校出征,其他班为我班服务时,意味着已经合成了成熟的“体”,达到了最高境界,真是一部奇妙无比的“校园几何人际说”啊!

5、创新语言的基本特点

⑴整散结合;⑵繁简结合;⑶文白结合;⑷雅俗结合;⑸长短结合。

6、标题创新方法

标题“别出心裁,独树一帜”,往往能给文章增色不少。常见标题创新方法有:⑴巧借数学公式法;⑵巧引歌词、诗句、名言法;⑶巧用修辞法;⑷巧学章回小说法;⑸反弹琵琶法。

1.8.2示范分析

能写出真情实感,文章就有可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创新色彩,就已成功了一大半。好文章正是因为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创新的色彩才显得分外有价值。如舒婷的《我儿子一家》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三口之家的和睦轻松的家庭生活,作者身为母亲,却用儿子的口吻叙述生活点滴琐事,读来亲切活泼,引人入胜。 创新作文与八股应试文相对,与模仿抄袭文相悖,与弄巧成拙文相离。它生动活泼,不墨守程式;陈情达意,不生吞活剥;自然流畅,不艰涩难解。

创新作文典型示范

1、立意求异森林中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大海上没有两朵毫厘不差的浪花,人海中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创新作文,重在思维的独特个性。个性思维,体现在立意新颖,而不是人云亦云,鹦鹉学舌,更不是按图索骥,依葫芦画瓢。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事物总是多侧面存在的,大家对生活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我们对生活一定要从多角度、多侧面去展开联想、思考。比如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完全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认识:

对《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思考

①从齐王悬赏纳谏的角度:纳谏(接受意见)需要胆识和气度,更要和实际行动。

②从邹忌窥镜的角度:人贵有自知之明。

③从邹忌讽谏的角度:提意见要讲究方法和技巧。

④从妻妾客赞美邹忌的角度:对讨好恭维的言辞必须警惕 。

再看一例:宋代诗人杨万里《小池》

对《小池》中的名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也可以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

①可以说是“平凡的景物充满了生机。”

②可以从荷叶的角度看,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默默奉献精神。

③可以从蜻蜓的角度看,则有求新求美,充分展现自己的内涵。

2、语言求活生动活泼的语言会让作文穿上一件美丽的旗袍,是思维、情感、自我流露的外在载体。这种语言,首先它是生活的,平易自然,如行云流水,飘然无序,舒卷自如。其次它是新鲜的,方言,流行语,外来词,或典雅,或俚俗,都可口、可耳、可心。它还是美丽的,不脏,不乱;不恶,不涩;不伪,不空。

3、文体求变现在中考高考对作文的文体要求比较宽松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创新作文的发展。传统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大类已经满足不了学生个性和作文个性的发展要求。童话、寓言、散文诗,杂文、诗歌、短小说,甚至文言文、就诊报告等都登上了大雅之堂,给学生张扬作文的个性提供了日益广阔的舞台。是考生之幸,也是作文个性化之幸!

那么如何才能写好创新作文呢?

1、注意观察

学生写作文感到无话可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对生活进行有意识的观察。注意观察周围的生活,要明白观察什么,知道怎么观察。观察人的形貌、语言、动作、个性等;观察事的起因、发展、经过、结局等;观察物的结构、质地、空间关系等,观察景的形态、色泽、变化等;都要细致。观察有定点观察和动点观察,都应当有一定的顺序,有侧重点,有参照物,有层次感。

2、训练思维

思维是世间最美丽的花朵,如果不经浇灌也开不出来。思维有几个品质,在平时的读写实践中,要有意识的循序渐进的培养。思维的周密性可通过逻辑推理来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可以通过刨根究底来训练。思维的流畅性可以通过口头交流、作业与测试来训练。思维的异质性可以通过抬杠、多角度立意来训练。

巧妙得体的构思常见的有:1、巧用想象,影射现实;2、善用联想,路广旨深;3、物人互换,角度新颖。

3、驾驭语言首先是清晰简明、流畅连贯、大方得体的口头表达。 当然,作文更多的是书面表达。个性化的语言,不是程式化的,而是摇曳多姿的的;也不是僵硬干瘪的,而是生动活泼的。创新语言层次较高,对于少部分学生可以大胆创新语言。

使用个性化的语言还要尽量注意:首先,让课文语言为你的文章增加亲切感;其次,让歌词为你的文章增光添彩 。

4、谋篇布局在写作文时,在恰当选材的同时,还要重视拟题、开头、结尾、过渡的个性化。题目有如眼睛,要明亮。可以修辞拟题,如《父爱是一座山》;可以符号入题,如《成功在于“?”》;可以回环往复,如《给回扣不要,要回扣不给》,可以立体命题,主标题与副标题结合,大标题与小标题结合。开头宜快,不宜云遮雾罩,不宜废话套话;宜凸,可设置悬念,可突兀勾人。结尾要紧,嘎然而止;要余,回味无穷。过渡有关联全文、推进层次、结构情节之用,不能小视。

常用技巧

⑴写一段引人入胜的开头:①先声夺人,直入话题;②排比铺陈,词采丰富。

⑵写一个完整有意蕴的结尾:①意味深长,余音绕梁;②照应开头,卒章点题;③正语反说,设疑作答;④巧妙利用,妙笔生花。

⑶“五个一”记叙文创新作文法:①拟一个新颖别致的标题;②把标题演泽成一个故事;③在故事中蕴含一种思想(感情……);④把思想表现在一段描写中;⑤在描写后引发一段议论(抒情)。

⑷“五个一”议论文创新作文法:①确立一个鲜明独特的论点;②拟定一个一针见血的标题;③选择一个恰到好处的结构(递进、并列、总分……);④使用一个生动形象的论证(比喻、类比、对比……);⑤进行一段辨证严密的分析。

1.8.3训练仿真

1、创新思维训练示例

题目:秋

点拨:

关于秋,许多人只是想到他是结束,如果换种角度,自然别有洞天。

示例:

秋天也是一种开始

天气一天天转凉了,当耳旁的蝉鸣声被瑟瑟秋风吹得烟消云散时,才意识到凉爽的秋天已经到了。我喜欢秋天里夹杂着甜甜香果的凉风,喜欢秋天里金灿灿的丰收的麦地,喜欢秋天的田地里人们忙碌的身影——秋天不仅代表成熟,更多的是喜悦。

一切在春天撒播的种子,都会在秋天结出应有的果实,是一种收获,但也预示着生命的终结。秋天在带给人们丰收的喜悦时,也悄悄给人们一个凄清的空白。秋天的果实对于春天的花蕾来说是一种圆满,而秋天的落叶对于春天的芬芳来说,却是一种终结。没有哪个季节比得上秋天,更能让人感到生命的璀璨与枯萎竟会这样紧密相连。

秋天不会给我们一个永恒的完美和充实,但秋天却是更高意义上的开始,一个全新的开始。我们毕竟不能停滞和等待春天温和的阳光,那只会令我们在严寒的冬天像那只爱等待的寒号鸟一样,被冷酷的冬天夺走一切。相反,只要我们立志向上,敢于拼搏,用实际行动与困难作斗争,就算面对严冬的考验,我们也会在风雪中练就一身好筋骨。

秋天对我们也是一种开始,让我们全副武装从零开始,从秋天开始,去迎接新的挑战。

分析:

此文由秋想到“收获、成熟”乃至“喜悦”,更重要的是作者能创新的想到“奋斗、耕耘”; 由秋想到“枯草、败叶” 乃至“伤感”, 更重要的是作者能创新的想到“自然与心理”,更为重要的是作者得到了“人生思索——秋天也是开始”。

2、发散思维训练仿真

材料:

我们读文章时有过这样的经历,初读不甚明白,再读明朗起来,三读明晰清楚。我们的人生阅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读山、读水、读人、读事……在反复的阅读中,我们由无知走向了有知,由愚笨走向了聪慧,由幼稚走向了成熟……

请在山、水、人、事这几者中,找一个你感受最深的具体的人或物,从对生活的感受上升到对生活的思考,抒写自己独到的见解,以“默读”为话题,自定主题,自选文体,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思路点拨:

1、读人:父母亲、祖父母、兄弟姐妹、老师、同学、邻居、亲戚朋友……

2、读山:山、峰、岭、天山、昆仑山、珠穆朗玛峰、瑶华山……

3、读水:长江、黄河、资水、慈溪、水流、水滴、矿泉水、自来水、清洁水、肮脏水……

4、读事:批评、表扬、犯错、成功、尴尬、欢快……

1.8.4迷雾导航

1、迷雾

⑴畏首畏脚,不敢创造。⑵胆大包天,随意滥造。⑶不通情理,不做辨证思考。

2、导航

一、注重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㈠要用心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轰轰烈烈、惊险奇特的大事,也有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事。大事当然要关心,但毕竟为数较少,且引人注目;小事细小琐碎,为数很多,并不引人注意,我们更要关心。要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平平常常的事,用细腻的心灵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

例如起床后照镜穿衣,这几乎是同学们每天都要做的生活小事,但浙江东阳中学的包婺平却能从中悟出了镜子的哲学:“你给予什么,他回报什么,得到与奉献是等价的。”“你付出了多少,就会有多少回报。”

㈡在用心观察的基础上,对生活要“多思”,在“多思”的过程中学会“深思”,然后在“深思”中掌握一些思想方法,做到“善思”。

1、培养感悟能力:多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事物总是多侧面存在的,大家对生活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我们对生活一定要从多角度、多侧面去展开联想、思考。

2、培养感悟能力:深思

就要“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

西谚说:第一个把美人比成鲜花的人是个天才,第二个把美人比成鲜花的人是个庸才,第三个把美人比成鲜花的人则是个蠢才。

怎样才能做到创新呢?重要的就是你比一般人思考得深,琢磨得透,才能从普通的事物中洞见其本质意义。古人说得好:“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语也,方可用之。”这三番意思代表了认识逐步深化、文章渐次深刻的一个过程。

要做到深思,就必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

⑴由此及彼 :就是将眼前的所见所想通过联想想到其它的事物,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⑵由表及里 :事物本身是很复杂的,要找出事物的本质是很困难的。所以由表及里就是要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去把握他的本质。

文章是因为其蕴含的内容的丰富而显得深刻隽永,由浅入深就是要把你所看到的生活现象或材料和你所积累的知识联结起来,一步步将思路纵深发展。这样由一想到二,由二想到三,逐步挖掘,思维也就自然会深入下去。

3、培养感悟能力:善思

善思就是要学会一定的思维方法。

常用的思维方法,从性质上分有同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从时间上分有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从逻辑上分有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善思就要既重视“同向思维”,还要重视应用“发散思维”,同时,还要注重“逆向思维”的应用。

二、注重运用创新策略:

1、社会性策略:向课外要素材。

2、思维性策略:向发散要观点。

3、激励性策略:向评语要热情。

4、指导性策略:向“十个一”要技巧。⑴通览全篇,抓住一点——揪一个好话题(或材料的主题);⑵注重真情实感——抒一种真情感;⑶渗透话题(或材料)中的思想——表一种精神;⑷要由此及彼——引一个联系点;⑸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关——写一段真生活;⑹思考多个主题,找最佳主题——立一个深主题;⑺多想几个题目,择优录用——出一个好题目;⑻写出矛盾冲突点——突一个闪光点;⑼学会反思自己——揭一次短痛处;⑽在心中有个谱——找一种好模式。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3)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2-05-29 06:31℡.苏联红军抗铁道。[山西省网友]IP:1744332696
    对于我这种思维惯性比较强的人来说,这个训练真的很有帮助!
    顶9踩0
  2. 2021-06-23 18:31阳光雨爱[北京市网友]IP:979734963
    创新思维对于现代社会太重要了,希望通过训练可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顶9踩0
  3. 2020-07-19 06:31╰つ苏格拉り没有底╮[广西网友]IP:1969793457
    这个训练真的很有用,让我开始尝试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顶1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摘抄作文200字 小学3年级作文 未来的科技作文 想象作文500 丑小鸭作文 跌倒作文 为鼓掌作文 一年级上册作文 历年中考作文 纸飞机作文 中国美食作文 记叙作文500字 浪花作文 写生活的作文 作文400字写事 家人作文600字 400字作文写事 制作美食作文 砥砺前行作文 我的家乡三年级作文 春天作文800字 四年级作文素材 鼓浪屿 作文 3百字作文 生活类作文 作文的技巧和方法 介绍学校英语作文 旅行作文结尾 a级英语作文 猫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