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8000万空巢青年 和父母越走越远|百家故事

2020-12-01 00:00:01
相关推荐

本篇文章收录于百家号精品栏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题将聚集全平台的优质故事内容。读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你是否对父母有很多「刻板」印象?比如,总是觉得你「不懂事」?总是自作主张地对你好?几天前,《人物》发布了一次征集:父母的哪些举动让你重新认识他们?近200个故事出现在问卷里。

有人捕捉到了父母苍老的痕迹,发现父母从「走在前面的人」变成了「走在后面的人」;有人看到了父母作为长辈、权威之外的另一面,他们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或是不再自作主张地「为你好」;有人解除身份的束缚,看到父母作为独立个体的世界,他们浪漫、赤诚、贪玩、爱美……

为什么我们要重新发现父母?

民政部发布的《201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国内的单身成年人规模超过2亿,其中有超过7700万独居成年人,这个群体被媒体称为「空巢青年」。中青报2019年10月对1993名18到35周岁青年进行的调查则显示,76.5%的受访青年称自己过着「倍速生活」,其中一线城市青年比例最高,达78.9%。

他们生活在原子化的都市,远离父母,面对高速运转的时代和生活,压力和心事往往诉诸朋友,或是独自消化;他们有相对独立的人格和相对独立的生活,但在情感上,很多时候依然和父母捆绑在一起,如何处理和父母的关系,没有导师,也没有教材可以参考,因而常常陷入到互相「报喜不报忧」的困境,或是默默承担「自作主张为你好」的压力。

那些「重新认识父母」的瞬间,让他们学会与父母更从容地相处,更能被接纳地付出;同时也以抽离的姿态重新打量「原生家庭」中的不完满,并在互相调适中获得正向的补给与滋养。

文|王唯

图|视觉中国

理解「变老」也理解「长大」

语嫣有个严格的爸爸,这种严格,辐射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光是吃饭:夹那么多菜干吗?不要翻菜!不知道怎么拿筷子吗?脚不要放在台阶上……从吃相到坐姿,很多细节都会被纠正。看电视也不被允许。家里的电视似乎永远在播《海峡两岸》或者《新闻联播》,遥控器握在爸爸手里,就算是广告时间,语嫣想看自己喜欢的节目,也会被父亲拒绝:「看什么看。」

她记得,爸爸经常摆出一副很凶的样子,生气时用方言骂人,「一个把你敲晕」。好像语嫣总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更让语嫣恐惧的是爸爸的眼睛,「他觉得这件事情我做得不好,就会瞪我一下,很凶地瞪着。」直到上初中,只要爸爸一瞪眼睛,语嫣还是会刷刷刷地掉眼泪。

后来语嫣去外地读书、工作,发微信时,她会写「亲亲爸比」,但从未真的说出口。有时候语嫣会嫉妒姐姐,小时候曾经被父亲骑自行车载过,等语嫣出生后,家里已经不用自行车了。

严厉、唠叨、不通人情的形象横亘在和爸爸有关的记忆里,直到这月初,因为爸爸觉得心慌、失眠,她带他到长沙的医院检查心脑血管。没有发现异常,医生听完爸爸的描述,建议他去看精神科,爸爸最终被诊断为轻微抑郁。语嫣这才知道,父亲经常「胡思乱想」:抽了30年烟,担心自己得肺癌;语嫣的男朋友是四川人,担心女儿会远嫁……

她让爸爸先排队,自己去楼下拿另外科室的检查结果。但爸爸没有听清,他问了一句:「啊?」声音很小,像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小孩。

语嫣只好加大声音重复了一遍,语气有点急。那一刻,爸爸「像被针扎了的气球」,有气无力地回复说:「好。」

一瞬间,语嫣又生气又难过。岁月催人老,身高一米七的爸爸在语嫣印象里很高很高,「小时候他不会抱我,所以总是一种仰望他的状态,带着我走路也很快,我需要小跑才能跟得上。」 但这一次在医院,她发现,走着走着,父亲就落在后面了。不再是那个威严高大的爸爸,他开始衰老,也变得温和,有时家里人调侃他「贪生怕死」,他也只是不好意思地笑一笑。她开始尝试理解他的感受,尝试关心,爸爸离开长沙回老家时,她一口气给爸爸买了八件衣服。

和语嫣一样,23岁的男孩李力也是在医院突然意识到了父母的衰老。两年前,得知妈妈急性脑充血,李力坐了三百多公里大巴赶回老家,在病床前喊「妈」,没听见回复。直到两周后,妈妈的病情才稳定下来。回学校那天,爸爸送他进电梯,转身时,他看到爸爸抬手擦泪,一瞬间,他意识到「老」终归落到自己父母身上了。

「更清楚地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我的责任已不同往日。」 在这些重新认识父母的时刻,他们重新理解了「老」,也重新定义了「长大」。

敞开,其实他们懂得

温迪对父母的印象,是催她相亲的「狂人」。24岁,她毕业回国,爸爸发动一切关系,甚至「不认识的或者打听到的」,但凡是在北京工作的单身男士,就会被介绍给温迪。她相亲许多回。经历过会24小时发消息给她的名校博士,张嘴闭嘴「你们地方」怎样怎样的北京公务员。温迪反复告诉父母「不喜欢也不合适」,但父母觉得,下次找个靠谱的,就好了。

直到温迪自己谈了男朋友,她以为父母的「催相亲」可以终止了,却发现「催婚」紧接着到来。「妈妈甚至给我算好了,现在这个年纪结婚已经不早了,多少岁生孩子,多少岁生二胎……还说什么,再晚妈妈就看不到了……」奶奶姑姑也打电话来催。在这些「暗示」下,男友提出结婚。

但温迪感到焦虑。他们依然处在为琐事吵架的磨合阶段,而婚期已经定在夏天。一个周末的晚上,她跟爸爸说起, 「我其实没有想好要不要结婚,都是你们的期望而已。你说,我要是不跟他结婚了,会怎样?」

温迪一直是那种「乖孩子」,按部就班长大,考名校,出国,毕业后在北京找一份不错的工作。「懂事」「有出息」是她听过最多的表扬。被夸得多了,温迪觉得,自己慢慢形成了讨好型人格,只要父母开心,她的真实想法和负面情绪都会被掩藏起来。这一次疑问,是她生命中为数不多的坦白。婚礼一切都已安排妥当,她以为,爸爸会说,「别矫情,别捣乱。」

爸爸愣了一会儿,说,不结就不结吧。

那天,爸爸和温迪说了很多很多。他见过自己朋友不幸的婚姻,有的因为离婚闹到了法院,有的为了孩子的抚养权撕破脸皮,还有的互相算计,「不体面的太多了。」爸爸说,「如果和他结婚不如单身来得高兴,那就不结婚,我能理解你。」

后来,温迪和男友关系改善,她还是决定结婚。但直到很久之后,她依然会在想到爸爸的回答时觉得高兴。「我以前觉得父母对我的爱,建立在我懂事、成绩好、听话、在别人眼里很有面子的基础上。」温迪说,「那次爸爸的话,让我有勇气相信,父母爱我,不是因为那些因素,他们只是希望我开心。」

18岁女孩Ryandme有过和温迪一样的青春期,把所有的情绪藏起来自己消化。高中时,Ryandme早恋分手,深夜里憋着声音掉眼泪,整个身体都在颤抖。半梦半醒间,妈妈叫醒了她,Ryandme大哭起来,把恋情从头到尾讲给了妈妈,意料之外,妈妈聆听她,劝慰她。第二天,妈妈拿出一个纸盒,让她把关于他的东西全部放进去,「真的挺有效,看不到那些东西我心情很快就恢复平常了。」

在很多个与妈妈长谈的深夜,Ryandme释放掉了青春期埋在心里的压力。重新发现父母,发现父母的理解与包容,其实,我们都需要这样的敞开。

不麻烦,不怕麻烦

赵宣很忙,她在广告行业,「随时随地online」。工作日经常晚上十点后下班,双休日至少一天加班,每个月基本两次通宵写方案。了解到女儿的工作节奏,父母开始以「不打扰女儿工作」为原则,曾经亲密的家人,变得越来越「客气」。

跳槽到北京后,赵宣计划将父母接过来玩几天,可是父母不愿意,「觉得过来就是给我添麻烦」,她急了,打电话,「我都安排好了,你们就过来,要是不来,就永远都别来了!」

这是赵宣的自作主张,却不知道,自己真的给父母添了麻烦。不会网络订票,妈妈小心翼翼地问她:「能不能帮我们订个票?等你有空的时候。」可是赵宣在忙,直到第二天临出发,妈妈又问,赵宣这才想起。票订好后,她立刻收到了妈妈的红包,和一句「谢谢」。

她带父母出门吃饭,又要开电话会,她一边接电话一边拿地图找路,父母默默跟在十米开外的后面,「我往前走一下,他们往前走一下;我往左边拐一下,他们往左边拐一下。」回过头,赵宣看到父母茫然的样子。他们走了很久,才吃上饭。

曾经,子女会被嫌弃赖床、被唠叨吃早饭,这是一种虽嫌絮叨回味起来却温暖的负担。但长大后,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就变成了不麻烦、不打扰、不影响。在赵宣的故事里,父母开始习惯不在白天给女儿打电话,而是等到晚上八点之后;后来发现八点后女儿也有可能在工作,就事先发个微信:「现在有空吗?」

通电话的频率越来越低,赵宣的爸爸养成了写「800字小作文」的习惯——在QQ或者微信上给女儿大段大段地留言,「逗号和句号都清清楚楚,就差分段了」。一次,赵宣换个头像,爸爸觉得照片里的她瘦了,写了很多话,比如,人总是要遇到挫折,比如,要多吃饭……赵宣直接删了,还把爸爸拉黑了。

那是赵宣「不懂事」的时光。为了工作的世界不被家庭的世界打扰,她拉黑过所有亲戚的联系方式;工作忙的时候,会直接挂掉父母打来的电话,那段时间,短信里全是电话未接通的提示。

后来,赵宣听一位同事说起,自己妈妈性格孤僻,没有什么社交圈,又因为害怕耽误子女工作不敢给孩子打电话,「一个人傻傻地在家里,特别特别孤独」,渐渐有了抑郁倾向,会无缘无故大哭。

慢慢地,赵宣开始学着在家庭大群里发红包活跃气氛,主动抽时间给父母打电话「说些废话」,她觉得,这可能是「成熟」的标志。

重新打量父母,让赵宣发现了他们的「客气」和小心翼翼,以及藏在背后的关心与情感需求。她开始忙里偷闲地和父母聊天,不希望他们那些「自作主张的为你好」,成为亲子关系中的芥蒂,也不希望自己的「不成熟」,让自己和父母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Zincion有过同样的经历。妈妈担心影响他面试,生病、住院、手术都瞒着,直到回家他才发现,曾经心目中「强势的女性」,正虚弱地躺在病床上。

和妈妈一样,Zincion也很要强,遇到问题总是一个人解决,直到在病房外看到妈妈柔弱的一面,才突然意识到,这也是和家人沟通的契机。他开始尝试和家人表达自己,有一次打电话,他说起自己的压力,说着说着就哭了。「我都觉得诧异。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会合理地传达情感,这也算是我迈出的一大步吧。」

西西也是位在一线城市工作的「社畜」,妈妈到北京来照顾她的生活。工作不顺心,回到家,她把脾气全都撒在了妈妈身上,一怒之下,妈妈回了老家。可是忍不住还是给妈妈打电话,说了句「生活好难啊」,就忍不住哭了,边哭边说:「领导和同事真的不是父母,父母不会放弃我。」

妈妈在电话那头很认真地回答:「当然,谁会放弃自己的孩子?不放弃,你等着,我过去给你做饭。」

那一刻,西西觉得,自己所有的要强,都得到了滋养。临近中秋,一部微电影《背后》上线,打破亲子关系中的「自作主张」,重新发现父母,重新发现爱与理解。

05:15

那些分居两地的父母和孩子们,在这支5分钟的短片里,都能或多或少地看到自己的影子:故乡的父母小心翼翼打探着子女的生活,想尽办法「为你好」;为工作焦头烂额的年轻人总想把疲惫和脆弱留给自己,把要强呈现给家人。而中秋回家,是一次团圆,也是一个拉近彼此的契机。

2019年10月,探探发布《2019都市异乡青年调查报告》,对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武汉、成都、重庆、西安10座城市的18岁~35岁异乡青年进行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有六成以上的受访青年每年陪伴父母的时间少于10天;「得知家人遇到问题」排在「最想家的时刻」首位。

离开家漂泊异乡的日子里,他们再次面对家庭关系的话题,通过重新发现父母来重新梳理亲密关系:「要强」的一面可以放下,「不懂事」的过往可以抹除,父母「自作主张的为你好」也不再以「负担」的面貌出现,而变成更温和的接纳和安抚。于是,最熟悉的两方,在成长带来的陌生后,变得更熟悉,更亲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开学见闻感受作文 建筑作文600字 窗外作文素材 微笑作文100字 100字小作文 作文我的书屋我的梦 我变了200字作文 一次开心的事作文 作文我的学校 作文善意的谎言 小学生生日作文 昙花作文 爷爷打太极拳的作文 描写文具的作文 普通话考试作文题目 以语文为话题的作文 心灵的屋檐作文 与鲁迅相遇作文 军训一件事作文 感激妈妈的作文 小学作文感谢 夸夸我妈妈的作文 难忘中秋作文 写荷花的作文200字 用小草借物喻人的作文 作文开心的一件事 诚信议论作文 介绍周杰伦的英语作文 满分作文网 热闹的街道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