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优良家风对周恩来的影响

2020-12-01 03:20:01
相关推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步形成的被家庭、家族成员认可并共同遵循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思想作风、审美观点、价值取向、精神追求等方面的总和。“家风”是精神、文化层面的东西,属于意识形态范畴,还可称为“家庭文化”。不论贫穷与富有,也不论社会地位高低,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特定的家风。良好的家风可以使家人朝积极的方向发展,不良的家风会引导家人走向歧路。

周恩来曾说过“一个人的幼年所受的影响,往往在他的思想上、生活作风上长期存在。”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曾制定了十条家规。这十条家规,从周恩来进北京城开始,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在青少年读书时代,就在家中大立镜旁贴着他手书的警句:“面必净、发必理、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正;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每天早晚他都要走到大立镜前照一照。

之所以他的品德会如此高尚,除了他从小立志高远、立身严谨外,追根溯源,与周家的祖训密不可分。周家先祖就是“出污泥而不染”的宋代大理学家--周敦颐。由周氏后人总结出治家报国的《周氏家训》,虽各地字句长短不一,但其基本内容皆为尊先祖祖训,“出污泥而不染”,其中的“规行矩步”“立身厚道”“尊老爱幼”以及“出仕为宦,官清吏瘦;摄职从政,报国为民”等体现了爱莲文化的精髓并教化了历代后人,使后人中为民者“积德、行善、慈爱”;为官者“兴农事、重教化、救良民”。

从远祖周敦颐的《爱莲说》到周氏家训,再到周恩来同志的十条家规,显而易见,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周敦颐在其千古名篇《爱莲说》中以莲喻“廉”,把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度概括为官之德与为人之品,使廉洁文化从此以一种独立的文化形式得以发扬光大,并且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为官从政者。《周氏家训》教导子孙,人要行善,不贪不义之财。曾担任清朝邮传部郎中,掌路政司的周嵩尧一生见过“货悖而入,货悖而出”的事太多,钱从不正当处来,自然也花在不正当之处。周家的治家格言是:孔子儿孙不知骂,曾子儿孙不曾怒,周家儿孙不知求(求名求利)。要求晚辈们勤俭、奋进、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刻苦学习、助人为乐。周恩来的四伯父周贻赓家主堂屋当中挂着一副“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的对联,这是周敦颐“人极”的延续。后来,周恩来去东北、天津等地求学,他的生活基本都由大伯父照顾,因此受这两句话的影响很深。

“诚”“俭”“忍”三字,是《周氏家训》最有意义的地方,也是传承周氏爱莲家风的三要诀。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给少年周恩来乃至周家后代带来了深刻影响。周恩来继承祖训,不仅将勤俭视为“治躬”(自省)第一要义,治家第一要义,更重要的是将勤俭作为治国的法宝,他的一生可说是执行“勤俭治家,勤俭建国”的楷模。他对亲属,特别是晚辈要求甚严,几乎每次会见亲属都要反复强调勤俭节约。为此,他给家人制定了十条家规,就是希望家人及后人一定要把握好勤俭这个法宝,即使将来以强国站立于世界之林,也不能丢弃勤俭这个法宝。周恩来的嗣母陈氏的教育以及她身上体现出的中国妇女贤淑文静的美德对幼年周恩来的性格形成和文化修养,其影响也是非常深刻的。周恩来的好学、仁慈、谦让,可以说其源头在嗣母的言传身教。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写的《射阳忆旧》一文中,记载了嗣母当年给他讲了一个“忠仆”的故事,使他铭刻在心,并加了一段令人深思、令人感动,甚至令人震憾的议论:“某仆安在,吾将公之天下,使四万万人共得而仆之,必不负所托也。”“因特书之,以风天下之公仆。”他认为国家的领导者应当是全国人民的公仆,并表明自己要追求这种高尚精神的志向。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周恩来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甘为人民的公仆,一直保持着精忠报国、廉洁奉公和高风亮节,现在看来当年嗣母的教诲是多么重要。

抗战时期的美国外交官谢伟思在重庆美国驻华大使馆工作时,与周恩来接触较多,他这样描述:“我未见过周恩来发怒、发火,或心烦意乱,他总是那么平静、镇定,我没有见过他克制不住自己的时候。”发人深思的是,1949年后,北京中南海西花厅成为周恩来的办公室和住所。厅前有水榭,三面临水,夏季池中莲花盛开,水榭东侧为不染亭,亭榭之间以短廊相接。周恩来进出西花厅,都要穿过不染亭,仿佛天天都在净化自己,品格随之而升华。的确,忍辱负重,忍中求进,是周恩来作为一个政治家显著的特征之一。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为了民族的利益,他宁愿自己受委屈也要忍。这就是周恩来的“忍”,也是《周氏家训》立“忍”字为修身之德、为处家之宜的意义所在。

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一个不朽的名字。在他的身上,凝铸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格。他寓刚于柔,容韧于忍,柔在外,刚藏内,勇于所当勇,退于所当退。他的崇高精神和人格,感召和哺育着一代一代共产党人,已经成为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一种巨大精神力量。今天,我们研究家风对周恩来的影响,学习借鉴其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就是要启发大家充分认识到家庭和睦、家教得法、家风优良对儿童成长的极端重要性。这也就是为什么年仅13岁的周恩来喊出了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震古铄今的口号的根本原因及它的历史必然性。

(作者系淮安市纪委驻市卫生计生委纪检组组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未来的什么作文500字 历年湖北高考作文 童年乐趣作文300字 我想对你说作文350字 七年级优秀作文500字 我的心爱之物作文600字 你温暖了我的岁月作文 无限风光在险峰作文 作文开头的方法与技巧 我好想遨游太空作文 我敬佩的人作文300字 国庆游玩作文300字 那一次我真的很棒作文 去动物园的作文300字 最好的时光作文800字 我生活在幸福中作文 以志向为话题的作文 让我成长 半命题作文 奋斗是青春的底色作文 过春节的作文200字 迎新年作文500字 有意义的事作文400字 社会热点作文600字 有意义的事作文300字 关于写事的作文400字 关于读书的作文300字 可爱的小动物作文300字 预防地方病作文 难忘的什么作文400字 我的妈妈作文400字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