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北宋诗僧的一首禅诗 禅意深远 颈联尤其发人深省

2020-12-01 05:25:01
相关推荐

生活充满艰辛,人生是一场跋涉。每一次挫折都是痛苦的蜕变,每一种心情都是难得的体验。珍惜身边遇见的每一个人,认真对待让我们悲喜交加的每一件事。陶渊明曾说,“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许多失意,经历多了,就看得淡泊了;李白也道,“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很多郁闷,遭遇多了,也变得豁达了。下面分享北宋诗僧的一首禅诗,禅意深远,颈联尤其发人深省。

居天柱山

北宋:释赞宁

四野豁家庭,柴门夜不扃。水边成半偈,月下了残经。虽逐诸尘转,终归一念醒。未知斯旨者,万役尽劳形。

赞宁,五代、北宋之际的僧人,俗姓高,出家于杭州龙兴寺,精于南山律法。宋太宗时受诏汴京居天寿寺,赐号“通慧大师”。该诗主要描写了诗人在天柱山参禅悟佛时的情景,同时抒发了诗人的禅悟感受。

这是一首居山感怀诗,天柱山在安徽省潜山县西北,主峰为天柱峰。首联写精舍的空旷与宁静,没有尘世的纷扰。“四野豁家庭,柴门夜不扃”,诗人站在寺院里,四周一片宽阔,远处群峦叠嶂、近处鸟语花香,庭院与四周环境融为一体,高僧无忧无虑、与世无争,夜里睡觉时柴门也无需上锁。豁,此处为开阔的意思;扃,关锁的意思。

高僧心境平和坦然,一心向佛,“水边成半偈,月下了残经。”颔联说明修禅念经的辛苦,大师经常在溪边、月下驻留修禅,不时地吟诵偈颂和经卷。简单的10个字,描绘出大师毫无杂念的清静生活。作者用“水、月”两种柔和、清淡的意象,表现其修禅念经的生活。

传说有一个信徒要到恒河南岸去听法,他问摆渡的船夫,河水深不深。船夫说水很浅,差不多到膝盖。信徒听了很开心,就从河面上走了过去。南岸听法的人惊奇地看到他从河面走过来,因为河水有好几丈深,他们就问释迦牟尼,那人是不是菩萨的化身。

释迦牟尼否定了大家的看法,“他只不过对我说的办法有绝对的信心,才能从河面上走过来。不要被困难吓倒,事情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难,难的是你如何突破自己的内心。”

高僧当然也懂得这个道理,虽然修行的生活虽然清苦,也很单调,但高僧却似乎乐在其中,也很有信心和心得,甚至还觉得很悠闲。接下来抒发自己的感怀,“虽逐诸尘转,终归一念醒。”大师辗转多年,却庆幸终于皈依佛门,最后也顿然清醒。

尾联抒写高僧对禅修的认识,“未知斯旨者,万役尽劳形”,这两句大意是,不知道这种旨趣的人,只能四处奔波劳累终生。作者曾四海为家,到处游荡,最后选择礼佛参禅,也是因为厌倦了红尘,更为了醒悟心法,所谓一念醒来万事空。

细味颈联的两句话,“虽逐诸尘转,终归一念醒”,真是寓意深刻。每个人在尘世间都不容易,从孩提时代的稚嫩无知,到青年时代的莽撞和冲动,再到中年时的稳重与保守,也不知走了多少弯路,栽过多少跟头。及至晚年,终于明白事理、悟透人生,但前路短暂,变幻无常,令人唏嘘感慨。但是高僧没有因为这些而落落寡欢,更没有踟蹰不前,依然“水边成半偈,月下了残经”,最后悟得禅理,才不会如常人那般觉得“万役尽劳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读书作文600字初中 一件小事作文500字 高考英语作文多少字 熟悉的人作文400字 关于勇气的作文素材 初中作文万能开头结尾 日记作文250字 成考语文作文范文 我的学校日语作文 我学会了滑冰作文 贴春联英语作文 肩膀作文600字 写动物的作文200字 五年级下册二单元作文 英语作文200字左右 最好的奖赏作文 关于学习的作文题目 描写秋天的作文300字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作文 英语一大作文模板 关于传承的作文素材 写人作文300字左右 关于母爱的作文题目 骑自行车作文300字 付出与收获的作文 写西湖美景的作文 我很感激他作文 五年级下册读后感作文 跌倒作文600字 收获作文600字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