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楚水荷塘半船灯 散文两篇诗一首 一 天塔

2020-12-01 05:30:02
相关推荐

--百万富翁蒲素平和他的《一个人的工地》

这是一本干净的书,没有前言,没有序言,甚至一开始看不出究竟是散文,还是小说;这是一本纯粹的的书,尽管后记无可奈何地刊有统一的官样文章,似乎是在钦命为文,却没有半点敷衍差事的味道--一拿到蒲素平兄这本《一个人的工地》,第一感觉就是老蒲这家伙发大财了,富的流油,绝非一般二般的阔绰,用宋丹丹小品的话说,那是相当绝对的有"钱",绝对相当地有"货"......

阿平也就是老蒲同志即素平先生,是我的老朋友中的老朋友,好兄弟当中的好弟兄,朴素厚道,拙真讷言,是一位典型中国式好人中的老好人。相识于1989年,当时我在石家庄郊区的一所小学,他在附近的省送变电公司,与大名鼎鼎的中学生诗人吉春一个宿舍。距我大概半个多小时的自行车车程。当时鼎鼎大名女诗人苏婷在河北供销学校,彼此相距类似一个三角形的角度,也偶有相聚,彼此谈诗。吉春的根据地在《春笋报》,影响却在东北三省,这一点,后来从姜红卫编的那本中学生文学社团书上,得到了印证,确实果然名不虚传。苏婷的地盘在《诗神》,主编戴砚田对其厚爱有加,自然有那种居高声远的身段,不是一般二般的傲气。楚某不才,素无作品铅字于省报或省刊,却侥幸混迹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第二届北戴河夏令营的行列,所以,也多了点自命不凡的资本。大凡相聚,老蒲从不夸夸其谈,那聆听的神态,让人能够感到一种被承认的尊重。我知道他写诗,从来也没有见过一首,却不像另外一位当邮递员诗人凡音即孟胜利同志,几乎每天都有几首新作。只记得老蒲写得一首好字,工整而规范,是一坐办公室,当干部的料子。

已经记不清楚是怎么失去联系的了。总而言之,在那个第一要著是要吃饭,弄个饭碗,先有囗饭吃的年代,失去联系是最正常不过的事了,更何况三十年前,最主要的联系方式是书信,一封书信石沉大海,一个人也就开始茫无音迅。也记不清又是什么时候又联系上了,那时候,他已经出版诗集《大风吹动的钢铁》、《唐诗的另一种写法》,已经和胡茗茗一样列入著名作家行列了,只是模样没怎么改变,厚道亦如从前。好像那时我也勉强凑合了两本诗集,冰心先生题写书名,季羡林先生作序,又让我自觉好像略胜老蒲那么少半分儿,然而,果然如此么?恐怕未必,但却错过了对老蒲刮目相看的又一次机会。

近日在朋友圈里看到他的新作《一个人的工地》,让我倒吸一口凉气。再百度搜索,忽然发现今日之老蒲已决非昨日之素平,现在的阿平已洋洋洒酒数百万字矣。楚某自觉勤奋,经常枕戈待旦,每日必有微言偶语,恐怕认真统计下来,不一定在老蒲数字之上。所以说,至少是百万富翁的阿平老蒲,绝对让人羡慕,是一个绝对富的流油的大款。再细续《一个人的工地》,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情真,语真,经历之真切,文字踏实而美丽,特别是卷首《触摸一根角铁》,并以角铁自喻,让人震撼,读之颇有鲁迅先生《一件小事》:

“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那种感觉,原来阿平的世界如此壮美,岂是寸光之如我辈而能小窥,真的自愧弗如。我不知道我们的蒲素平同志参加了唐古拉山脉国道上国家电网的铺设工程建设了没有?那是类青藏铁路天路一样的天塔工程,旷高而危险,艰难险阻,玉?于成,是中国电网的标志性工程。但总能感受到他的心始终与一线的工人的心在一起跳动,始终在天塔的顶端。唯有挚爱自己的事业,才能有从心里流淌出来的音符,这就是蒲素平笔下《一个人的工地》。

又有几年没见到老蒲了,据说是他来北京次数不少,却从来不让我知道,以至于到现在,我还不知道他的酒量,这岂有点遗憾。我想尽管已经百万富翁的老蒲,肯定初心如昨,依旧憨然,何不近日一醉,为了我们那三十年前的春秋大梦,也要一醉方休。坚持,唯有坚持,才是最后的胜利,难道不是么?

二 等待,抑或面对

这几天,特别是换上网络电视以后,看电影或电视剧方便了许多。上午调出来《暴风骤雨》,午休前看了一半,睡梦里看了一半,没有感觉到那种骤雨暴风的急切。一会准备调出《今夜有暴风雪》看看,今夜有暴风雪的夜晚,该是怎样的急风骤雨?可偏偏调了半天,竟搜而不得之。于是乎,也就在没有暴风雪的情况下,酣然入梦了。

改革开放四十年,应该几乎所有大概都能随人心意,唯独最让人无法接受的就是人情事故潜移默化地改变,而且不可逆转或回溯。为什么本来就应该属于自己的不忘初心,留住乡愁,显得格外弥足珍重呢?人与人之间,仿佛隔了一层厚厚的防火墙,可以窥得身影,却难以窥得心灵,又怎么去谈推心置腹,这是一种文化发展的悲哀,一种戴上面具的无奈,难道每个人都必然会成为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么?记得过去老家翻修的时候,翻到了几本高中时期的日记本,这大概是我唯一一点留下的在老家阜平的回忆,岂只是视若珍宝可以形容?!里面有唯一一张合影照片,可能是毕业时特意到照相馆照的,但另外两位同学,毕竟三十多年了,无论如何也想不起姓氏名谁,只有大概的印象。于是乎,微信给现在尚联系的同学,总算找到了一个人的电话,据说已是某市某个部门的副处级大领导了,先短信过去,不见回复,后电话拨打,不见人接,加其微信,见头像模样没变多少,估计没有联系错人,却仍不见通过。差不多一个星期后,始见回复与通过。因为,毕竟人家已是七品之上的"大干部"了吗,怎会轻易理会一个破落江湖的无名小辈。那种感觉与作派,就是深怕你给他添什么麻烦,因为,你好不容易找到他,事必有什么事而求之。而我期许的也许就是一个电话,一段三十年经历的回忆。人情变故如此,让人心寒,这样不愉快的人,不愉快的回忆,没有也罢。

在北京,美其名曰的朝阳群众是越来越多了。路见不平,仗义执言,举报或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绝属于向上一路的正能量。然而,毕竟也多了许多多事者如吹毛求疵之流,眼睛总是盯着别人其实并不违规,却有欠缺的地方,整天以此为能事,而乐此不疲。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对社会环境的另一种污染,经常让人感到从来以厚德载物的中华民族,怎么一下子变得这么不厚道了吗?由此看来,德化风尚,远非仓廪实而知礼节这么简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诚如鲁迅先生所言:"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其实现在物质上富裕起来的国民,如果精神也没有跟着富裕起来,亦类似鲁迅先生《呐喊》的时候。仅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就能改变一个社会的精神状况吗?我想一个缺少了温情的社会,至少不能算是理想的社会。

我不知道孔子老先生崇尚的周礼,该是怎样一种大同社会?总觉得在强调以法治国,特别法律越来越细化的同时,人情似乎越来越淡了,如果将来有一天父亲到儿子家,或儿子到父亲家吃饭,也开始AA制的时候,那中国还有底气称作中国吗?厚德与厚道,操守与操行,是中华民族文化最基本的概念,是等待逐渐湮灭,还是正确面对?这是一个大问题,需要勇气,需要担当。

三 边城之边

--楚水

一树树

岸的这边

一只船以及船上的揽绳

岸的那边

盐帮的驼队

右也驼着茶叶

左边驼着海盐

有风吹过的茶马古道

星移斗转

不知道 那块云彩

忽然落雨

骤雨初歇的驼峰

有泥巴的味道

也有海风的腥味

要渡过这条河去

在边城之边

要将揽绳

系在那根树上吗?

在岸这边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期待作文 半命题作文 发现作文 初一的作文 变形记作文500字六年级 关于梅花的作文 作文大全400字 感恩父母 作文 新年英语作文 足迹作文 拔河作文 高一作文 趣事作文 春节作文600字初二 推窗风来作文 在尝试中成长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200字 小学三年级作文题目 中考作文题目大全 关于母亲的作文 初一作文500字 小学六年级作文 青春作文素材 我爱读书作文 我的爱好作文 开学典礼作文 晚霞作文 改变作文 我的梦作文 初三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