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安全的刘慈欣 危险的郑渊洁:童话故事里有什么“理所当然”?

2020-12-01 16:30:01
相关推荐

记者 | 董子琪编辑 | 黄月1

刘慈欣的童话绘本《烧火工》日前由后浪出版公司出版,这也是这位雨果奖得主、中国知名科幻作家的首部科幻童话作品。在《烧火工》的故事中,少年萨沙为了挽救身患绝症的心爱姑娘,来到世界尽头的极东岛,那里只有一位年迈的烧火工每天辛苦而孤独地劳作。相传,地上的每个人都对应着天上的一颗星,萨沙央求烧火工带他上天去擦亮属于姑娘的那颗蒙尘的星星,作为交换条件,萨沙答应帮助烧火工工作——烧火工的职责是每天点燃海中的太阳,使得太阳如同热气球一样升起,为人间带来又一个白昼。在一个夜晚,萨沙和烧火工用鲸骨火箭将变成上弦月的月亮锚住,再沿着线攀登上月亮的弯钩,然后以月亮为船,在天空划行,寻找属于姑娘的那颗星星。终于,他们找到了那颗暗淡得几乎看不到的小星星,萨沙用海绵和清水仔细地擦拭,使其变得晶莹剔透,如同一片雪花。

《烧火工》刘慈欣 著 BUTU 绘后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年5月《烧火工》的情节非常简单——少年为了拯救姑娘前往世界尽头,最终得偿所愿——而从这篇简单的童话中,我们又可以看到它与传统的民间童话或文人童话之间的联系。在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此前刊出的《“保险箱效应”与完美家庭幻想:中国本土儿童故事是如何讲述的?》一文中,我们分析了国产童话的一些问题,比如“保险箱效应”以及完美家庭的偏见,并指出儿童更应该接触到具有文学性、更体现真实人性的童话。借着刘慈欣的《烧火工》,我们可以串联起一些经典童话类型,比如创世童话、穷人童话等等,并在重读这些经典童话和传说的过程中,重新发现其中值得珍视的元素。

创世童话:太阳、月亮和星星是怎么来的?

《烧火工》这则童话中的主要元素有太阳、月亮和星星:在世界尽头采集鲸油燃烧太阳的烧火工解释了人间白昼的由来;借助变成上弦月的月牙儿在天际划行,主角看到了浩瀚的银河,也找到了属于姑娘的星星。这样的情节安排类似于一种创世类的童话,向读者揭示的是太阳、月亮、星辰运行的规则。

BUTU绘,来源:《烧火工》许多童话都会解释太阳、月亮、星星的来历以及白天黑夜如何轮转——暂且不说人们最熟悉的希腊阿波罗或中国羲和的传说,《爱沙尼亚童话》中对于太阳、月亮、星辰的来历也有一个有趣的解释。故事说,以前的天幕很低,穷人总是在天幕上剪剪裁裁,用天幕的材料来做衣服,后来老天爷决定把天幕调高,并要来修复这些缺口,但苦于找不到同样的材料,后来打出的补丁便是现在可见的太阳、月亮和星辰了。

《聊斋》之中也有着对于凡人遇见天空星辰瑰奇画面的描写。比如《雷曹》就写到,主角偶然与雷神相交,登上了天空,看到星星镶嵌在天幕上,如同莲子镶嵌于莲蓬之中,而那些星星有大有小,大的如瓮,小的如坛,再小则如杯,大的不可撼动,小的倒是可以晃动的样子,主角摘了一颗,藏进了袖中。

细视星嵌天上,如老莲实之在蓬也,大者如瓮,次如瓿,小如盎盂。以手撼之,大者坚不可动,小者动摇,似可摘而下者。遂摘其一,藏袖中。拨云下视,则银海苍茫,见城郭如豆。

蒲松龄的这番描绘,在某种程度上与刘慈欣所写的少年萨沙在空中见到的星星景象与摘星情节相似,但与《雷曹》里主角所见的“莲蓬天空”不同,刘慈欣笔下的星辰是会移动的,“无数的星星缓缓移过。星星大小不一,最大的有西瓜大,但一般都是苹果大小,都发出晶莹的银光……近处的星星看上去比较稀疏,但前方的渐渐变密,直到无法分辨出单个星体,形成发光的雾状浩瀚的银河,”刘慈欣在《烧火工》中写道。

刘慈欣这篇童话与创世童话或传奇小说最为显著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科学性或者说科学幻想性——鲸骨做成的火箭飞上天空将月亮锚住、涂满鲸油的太阳滚在海中会被点燃等情节安排,在大的虚幻框架里遵循着一定的科学原理。尤其是发射鲸骨火箭的段落:火箭发射了三次,前两次都失败了,最后一次才锚住了月亮,如同一次科学实验的三次尝试。

BUTU绘,来源:《烧火工》将科学或者科幻的元素渗透入童话,也是以科学观念来引导儿童的一种教育方式。早在上世纪,周作人就思考了童话对儿童的教育问题,他以丹麦作家卡尔·爱华尔德的童话《两条腿》为例,批评中国的儿童读物缺少科学性,教给儿童的要么是儒家教条,要么就是实用世务,这两者之间的科学童话是稀缺的。“倘若有人问儿童应具的基本常识是些什么,除了生理以外我就要举出这个来。中国人的小学教育,两极端的是在那里讲忠孝节义或是教怎样写借票甘结……”周作人说,“中间的总算说是要给予他们人生的知识了,但是天文地理的弄上好些年,结果连自己是怎么活着的这事实仍是弄不明白。”对比之下,《烧火工》讲的既非仁义道德,也不是经纶世务,作者认真描述了鲸骨火箭勾住月亮的操作,还将被固定住的月亮形容为一个“银色的大风筝”,保留着几分童真童趣。

穷人主角:从前有个穷人……

刘慈欣对烧火工的描述颇值得我们注意,他写的烧火工并不是生活在虚无缥缈的仙境中的、有着超能力的神仙——虽然涂满鲸油点燃太阳、借助月亮在空中穿行的奇特经历非普通人所能实现——而是一位勤恳劳作的体力劳动者。出场时,他是一位在矿井推车的工人,正沿着破旧的木头轨道把堆满煤块的小车缓慢推出矿井,他的形象被描述为“干瘦黝黑,像一段从煤层中挖出来的枯树根”;他的工作后来被年轻人看作是极其繁重的,即便是身强力壮的青年也累得筋疲力尽。在故事中,烧火工是一个无人接班、没有选择的劳动者,这样一个潦倒的矿工形象与他所从事的伟大浪漫的事业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点也不禁令人联想起另一种类型的童话——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穷人童话。

BUTU绘,来源:《烧火工》由这一点延伸开来看,事实上,许多民间童话都并不是以王子公主的宫廷故事为主线的,农夫、小丫鬟或老年人这样容易陷入挨饿受冻境地的弱势角色才是故事的主人公,摆脱困境是他们的动力,激励着他们做出一系列行动,就像烧火工最初接受萨沙只是因为他需要人来分担工作,也如前文引用的《爱沙尼亚童话》,穷人从天幕上挖取布料,也只是为了缝补衣服。在卡尔维诺收集的《意大利童话》中,许多童话故事都有着现实主义的开端,往往以贫困、饥饿和事业作为故事的出发点,比如“从前有个穷人”(《狐狸乔万奴沙》),“从前一位母亲,她很穷”(《朱法》),而解决贫困或者克服困境就成了人物行动和故事发展的动力。在《意大利童话》的前言中,卡尔维诺写道,意大利有大量的童话特别是南方地区的童话都属于一种“挖卷心菜”类型,这种类型是指,一家人实在揭不开锅了,于是爸爸、妈妈带着女儿去乡下挖点东西来做汤,他们挖到了一颗卷心菜,而这棵卷心菜将会引导他们进入一次魔幻旅程。其中一篇《鸡舍里的王子》就属这种类型。故事说的是修鞋匠每天辛苦劳作还是挣不到钱,于是一家人来到田地里摘野菜做汤吃,结果发现了一大蔟茴香,茴香后来变成了一个美少年,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帮助,修鞋匠每天都有鸡和小牛肉吃了。

请注意这些穷人有钱以后的细节——在《鸡舍里的王子》里,穷人每天都有鸡和小牛肉吃了;在爱沙尼亚童话《幸运的牧童》里,穷人买了新的马匹和铁耙(更有名的应该是《渔夫和他的妻子》里的不同阶段的物质升级),这或许可以看作童话替穷人着想的完满终局。单从穷人的结局安排来看,《安徒生童话》里的故事显然就不那么完美了——无论是卖火柴的小女孩、被称为“废物”的洗衣妇,还是卧在铜猪身上的流浪儿,都没有获助于什么神异力量以改变贫穷的处境——还没吃上鸡和小牛肉,就黯然死去了。只不过,这些死亡不全然是残酷的,希望飘渺却仍留存:毕竟,卖火柴的小女孩看见了天国,流浪儿出身的青年艺术家曾在铜猪身上梦见辉煌的美术画廊。

安全与不安全:突破“保险箱”的局限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提到,刘慈欣观察认为,中国儿童文学写作中的“保险箱效应”十分常见,强调安全感,缺少对于实际问题的关照,他更称赞的是一种能够突破这种安稳“保险箱”套路的儿童文学——能够解释世界的复杂与残酷之处,触及一些深刻的问题,比如真实世界与虚幻世界的关系、人工智能的伦理,而且在深刻认识之后仍为儿童保留童心与好奇。

如果我们仔细阅读童话《烧火工》就会发现,实际上它也没有突破“保险箱”——为了拯救女孩,萨沙前往极东岛并决定留下来帮烧火工干活,虽然他攀上了月亮,也摘下了星辰,但故事并未突破或颠覆常见的以拯救为主题、以“爱”为核心的故事模式。举例来说,萨沙跟烧火工说自己是为了爱才要这么做的,烧火工虽然对男孩对女孩的“爱”心存怀疑,“略带嘲讽地笑着”,但并没有将嘲讽讲出口或者展开。结合故事后半程的发展来看,烧火工只是原封不动地接受了这种“没有她我活不下去”(故事中萨沙所说)、流行文化言情小说中“爱”的常见模样,并没有将“爱”剖解开来或是真正发起挑战。可贵的是,故事最后并没有让主角因“爱”迎来大团聚结局,这也使得《烧火工》同那些预设光明完满未来的儿童故事保持了差异。

BUTU绘,来源:《烧火工》如果说刘慈欣所作的科幻童话没有突破“保险箱效应”,那么突破保险箱的故事是什么样的?从以上的分析就可以看出,突破保险箱并不仅仅在于题材的创新,在于讲述多么科学或多么荒诞离奇的题材,而是在于故事的观念有没有能够穿透保险箱的力量——保险箱更接近于一些人们习以为常的陈词滥调。要突破“保险箱”,《烧火工》可能需要横向展开或纵向深入烧火工对男孩之“爱”的怀疑,杨红樱《笑猫日记》里“想变成人的猴子”就需要展现出猴子变人的最主要冲突,缺少了这些内容,故事立意再新,也还是乖巧地待在安全的保险箱中。

我们不妨将郑渊洁的童话与刘慈欣的童话进行对比论证。(需要补充的是,刘慈欣或杨红樱的童话都是作者创作童话,不同于民间童话,所以在谈论“保险箱效应”的时候也应当区别开来。因为很多民间童话本身就是混杂的、血腥的,甚至是色情的,比如《安吉拉·卡特精怪故事集》,总之它们是不安全的。所以可以与刘慈欣和杨红樱童话作品相对比的,也应当是同样类型的、由作者创作的童话。)

郑渊洁的《魔方大厦》是一系列以讽喻色彩著称的童话,童话以小男孩进入魔方世界冒险的故事为线索,展现了魔方世界26个方国的奇妙现象。其中一个方国的故事叫做“装在罐头里的爸爸妈妈”,在那个世界里,大人和孩子的规则逆转,孩子掌管了权力,成为这座城市的市长、校长和院长,“这座城市的所有大人都归孩子管”。“在家里,爸爸妈妈听儿女的;在社会上,所有领导职务都有孩子来担任。市长每天换一个,由全市不同年龄的孩子轮流当。”这些倒霉的大人最后被糊涂的一日市长——也就是故事的主角——装进了罐头里。当爸爸妈妈被装进罐头里时,故事写道,孩子们觉得好玩极了,“他们手拉手,围着大罐头又唱又跳,很开心。”而推行此罐头政策的当日市长的心理活动是“真想把自己的爸爸妈妈找来装进罐头,让他们也尝尝这种滋味儿”。

《魔方大厦》郑渊洁 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4年“让他们也尝尝这种滋味儿”其实是故事的题眼。郑渊洁之所以设置大人和小孩权力颠倒的情形,并不只是为让孩子感到好笑好玩、拍手称快,而是让大人和孩子交换位置,尝到被禁闭和被控制的滋味儿。他向读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说孩子这种举动令人不安,那么大人对孩子的日常约束和控制就是理所当然的吗?在故事中,孩子不仅将父母关进了罐头,还对爸爸妈妈的关系提出了建设性的要求,一个将爸妈关进罐头的孩子在罐头标签上写道,“爸爸妈妈爱吵架,关在里面不说话。你们将来再吵架,我就永远不开它。”郑渊洁另一方面也写出了小孩子自私与短视的一面。爸妈被装进罐头,他们起先非常开心,过了一会又开始要求市长把爸妈放出来,这与通常意义上童话传递的乖孩子、好孩子的教化信息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故事借由小朋友把爸爸妈妈关在罐头里的极端举动,对孩子短视、骄矜、破坏力强等特点的承认,让故事的世界和人物均处于危险和动荡之中,并未向读者提供一个保险的确定的结局。

回看《烧火工》,故事最大的危机只出现在开头——萨沙心爱的女孩得了绝症,这个看似异常严重的问题却被萨沙和烧火工顺利化解了;在故事的结尾,萨沙尽管非常爱女孩,没有她活不下去,却还是毅然抛却了个人的幸福,接任了烧火工的工作,承担起了为人间带去光明的职责,萨沙这一举动也被烧火工称为“懂得爱”。也就是说,主角在寻求小爱的道路上最终获得了大爱,收获了更大的幸福, 整个故事建立在集体主义对个人主义的胜利的基底之上,显得非常确定,顺理成章。而事实上,许多童话的有趣之处正建立在不确定和危险之中,就像《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里所写的那样,爱丽丝进入奇境后,经过一番变大变小,觉得很难解释自己是谁,因为她已经不是原先的“她自己”了,主角连自己究竟是谁都无法确认,又如何能对成人习以为常的事情——比如爱与奉献——感到理所应当呢?也许只有“不理所当然”,童话才能更富童趣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五一的作文怎么写 中考作文离题扣多少分 南京一日游作文 介绍作家的英语作文 即席发言作文 故乡的景色作文 假如我是一朵荷花作文 5g改变生活作文 广场乐园作文 我的一家人作文200字 高中语文作文题目大全 牵动内心的声音作文 三年级作文暑假生活 家乡的春节作文 快乐的一天作文五百字 饼状图英语作文模板 参观中国科技馆作文 往后一小步作文 书给了我力量作文 描写景物的作文350字 亲切的怀恋作文500字 开学第一天五百字作文 四百五十字作文 考研作文预测 捕鱼作文600字 你让我的世界作文 洗碗作文400字 军训有感600字作文 可爱动物作文 我要感谢你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