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王金法:坚守乡音50年 成就织里上空“永不消逝的电波”

2020-12-01 22:15:01
相关推荐

50年,18300多天,两个简单的数字,在常人眼里是一段漫长岁月,但对于吴兴区织里镇广播宣讲员王金法来说,却是每天早、中、晚向农民群众开展广播宣讲的弹指一挥间。走在织里的大街小巷,只要提到“王金法广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那50年从未间断的广播,被亲切地称为织里上空“永不消逝的电波”。

50余年风雨无阻广播路

1969年,年仅22岁的王金法是原织里公社的一名机关干部,他看到农民缺乏科技知识,对党和政府的政策不了解,就主动申请担任业余广播宣讲员。虽然经历了从一般干部到乡镇主要领导再到退休返聘的工作变化,但是他热爱广播宣讲的热情不减,五十年如一日,始终利用覆盖全镇各自然村的广播,向农民宣讲党的政策方针路线、乡镇党委政府决策、法律法规、农技知识,帮助周边邻里解疑释惑、多办实事。

这么多年来,是什么信念和力量支撑王金法满腔热忱地投入到广播宣讲工作中去?用王金法自己的话说:“我是土生土长的织里人,是农民的儿子,是人民的公仆,为织里人民做些有益的事是我一生的追求。”

时代在变,“王金法广播”受欢迎程度不变。王金法用乡音土语、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宣讲党的大政方针,宣讲“织里之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用心、用情、用汗水”,深受全镇干部群众欢迎。

此外,王金法还以“带徒弟”形式精心传道授业,把大学生村官们培养成未来基层宣讲的主力军。

自创田间地头宣讲“四式”法

王金法说:“做好农村宣讲员,不仅要有一张能说会道的‘黄鹂嘴’,更要有两条不辞辛劳的‘蚂蚁腿’。”扎根于田间地头的宣讲,使“王金法广播”极具大众吸引力。

向农民群众开展宣讲,难在如何能够用群众语言把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大政方针等理论性强的东西讲到群众心坎里去。王金法同志深有体会。除了每天坚持阅读报刊杂志、收看时事新闻之外,王金法从几十年的农村工作经验中提炼出了一套做好宣讲工作的“四式”法。

“走马观花漫游式”——每天至少花两三个小时到田间地头向农民了解情况,并围绕织里百姓的实际事例来讲政策、说道理、授技术,他甚至能在宣讲时列举出当天某村某户某一亩田的现状,使宣讲鲜活、群众听了亲切。

“串门入户暗访式”——对听到的群众思想问题、矛盾纠纷等不和谐因素,不直接寻找局内人了解情况,而是到周边群众家中串门唠嗑、拉家常,旁敲侧击地明查暗访,客观了解农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在宣讲评论时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贴近实际又不失公正。

“重点突破攻坚式”——不是孤立片面地通过广播宣讲理论化的政策,而是把来自一线的第一手信息结合到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中去,以宣讲为手段来重点突破一定时期群众思想之症结、重点攻克不同形势下群众工作之难关。

“广播总结宣讲式”——善于总结、灵活归纳,把各种各样的问题、道理、知识编撰成方言俚语、顺口溜、乃至带有科学性的谚语来讲,通俗易懂,让老百姓容易掌握。

装着“三颗心”,讲到群众心坎里

王金法说,“我制作的广播节目,好比是‘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的‘百搭’。”凝聚着心血和智慧的宣讲,使“王金法广播”富有真切感染力。

王金法同志对事业的热忱让人敬佩不已,许多人说老王镇长装着“三颗心”——“感情上付出真心、工作上保持恒心、宣讲上让人贴心”。

感情上付出真心。他常说,基层宣讲工作要打动人心,必须把群众当兄弟,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他除了不贪不拿、自身过硬外,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始终热情接待,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他还善于在广播宣讲时从有血有肉、群众感兴趣的小道理中讲出大政策来,在一个个举例子、“打算盘”的过程中让群众理解政策、感受到亲切和温暖。

工作上保持恒心。50年来,“王金法广播”每天三个时段播出,雷打不动。清晨当织里镇还在梦乡时,王金法同志已早早地赶往镇政府,7:00准时在全镇广播“第一声”;下午16:00,临近下班回家,“王金法广播”又开播了;晚上19:00,晚饭时间,王金法同志还要进行一次广播。刚退休的时候,老王也曾打算回家陪老伴、抱孙子、过清闲日子。但是,“王金法广播”停播的第7天,上百名村民联名写信,要求恢复“王金法广播”。一封村民们的联名信,坚定了老王继续广播,并力所能及为群众服务的决心。第8天,老王又回到了广播室,“王金法广播”再次响了起来。如今,73岁的老王依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意志坚定,继续坚守在基层宣讲工作战线上!

宣讲上让人贴心。王金法同志注重从细节中把握群众脉搏,总结了转移法、不为法、换位法、缓冲法、糊涂法、模糊法等六种方法。在广播宣讲中,以贴心表达关心,特别关注与农民收成息息相关的天气状况,每有变化总是在宣讲前温馨提示农民保重身体、注意农作物管理,并在多年的宣讲中形成了一大批朗朗上口的“老王农谚”。春夏季节,王金法提醒农民:“化肥毋施多,施多换秕谷:割割软疲疲、挑挑轻飘飘、吹吹飞出去、轧轧半粒稀、烧饭烧毋起”;入秋了,他又提醒大家关注天气:“稻看八月八,三八(八月初八、十八、廿八)晴,好收成”;气候变冷了,他又说:“重阳无雨一冬晴”、“九月十三落(雨),皮匠阿毛吃块肉”等等,他总结出的富有经验、符合规律的农谚被农民群众广为传播。

把握大局,符合群众胃口

王金法说:“宣讲必须要正确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让他们支持、参与到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中去。”既体现大局又符合群众胃口的宣讲,使“王金法广播”具有旺盛生命力。

王金法同志善于从利益这个“源头”来把握群众思想脉搏,把讲政策、讲道理同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推动各项中心工作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调动环境整治积极性。在织里镇示范村创建和村庄环境整治中,涉及到46个行政村近2万只露天粪坑的整治,王金法同志主动请缨,利用广播进行宣讲动员,大力宣传讲解这项整治工程的益处和镇党委政府的坚强决心,调动了一批原本不想参与的农户自觉参与到环境整治中去,为顺利推进全镇示范村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提供舆论支持。

带动拆迁稳定化。在织里镇城镇化与功能区建设过程中,涉及到近2万个坟墓的搬迁,工作难度可想而知。王金法同志在宣讲中编了一些能打动群众心理的顺口溜,反复给广大农户讲解政策,设身处地的为群众解开心结;讲明推进城镇化、加快经济发展对造福百姓的重要意义,“搬发搬发,越搬越发,不搬不发”……带动了大批农户支持搬迁工作顺利完成。

绷紧童装业主安全弦。在织里镇开展童装类企业“三合一”整治过程中,王金法同志通过广播向10000多家童装类企业、3255户农民安置户和659户在建户细致地讲解“三合一”整治的意义、方法、步骤等。针对部分业主存在的不理解情绪,他一方面耐心讲解党委政府的政策和意图,一方面也细心地听取他们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并尽可能给予帮助,有力推进了织里镇童装类企业“三合一”整治工作顺利完成,“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得到了中央有关专家领导的肯定。

俗话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但做一辈子好事难”。好多人问王金法:“为什么这么钟情于基层宣讲工作呢?”每次面对这个问题,他总是淡淡的回答“只是想为老百姓做点事”。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50年弹指一挥间,王金法同志坚守在基层宣讲工作战线上,书写了一名基层宣传思想工作者的执着与坚守!

(原标题《最美诚信浙江人丨王金法:坚守乡音50年》,原作者管佳佳。编辑邢彬)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乡下风景的作文 我的家乡在青海作文 描写东西的作文 长大作文600字 就这样长大作文 大连的变化作文 高考优秀作文片段 小学生法制作文 趣味运动会作文450字 作文教训 做个妈妈不容易作文 家乡的草原作文 英语作文朋友 长城作文怎么写 旅行游记作文 长城的特点作文 小人物作文500字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亲情最珍贵作文400字 冰箱的自述作文 美好作文 合作的事例作文素材 五年级作文历险记 课余生活的作文三年级 作文精选片段 富贵竹作文600字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作文 用智慧解决问题的作文 六一快乐的节日作文 写学校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