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旧约.民数记》:困难可以击倒一个人 也可以让人变得更坚强

2020-12-01 22:50:01
相关推荐

《民数记》是《摩西五经》的第四卷书,上承《利未记》,下接《申命记》,记叙了两代以色列人在旷野流浪的故事,作者是摩西。

这卷书在所有《圣经》故事中显得文学性较弱,但体裁多种多样,例如故事、诗歌、预言书、祷告、祝福、讽刺诗、律法、神谕、人口普查表,都是这卷书的体裁。《圣经》学者通常称之为“教导式历史书”(这是《圣经》“历史书”的普遍特点),其中既包含历史故事,又包含律法训导。

许多人认为,这是很普通、平淡的一卷书,因为书卷的标题上比较简易——数点以色列人,通常所说的“人口普查”。

《民数记》的历史背景是旷野流浪,以色列百姓走出埃及后,在摩西带领下,遵循上帝引导,朝迦南福地进发。

这段流浪历史的神学意义是,在上帝引领下,以色列人一旦迈出生活的第一步,就不要回头看,应当坚定内心的信仰,自信、勇敢地追求新生活。

书中阐述的道理用在普通人身上同样合适,即一个人一旦选择了人生之路,就应抛弃顾虑,坚持理想,追求自己的目标;当处于困境时,应当正视困难,迎接挑战,信念坚定,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和目标。

反言之,如果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甚至怨天尤人,灰心丧气,将无法到达理想的彼岸。中国有句古语——行百里者半九十(半途而废),就是这个意思。

《民数记》篇幅较长,从结构上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章至25章18节,讲述第一代上帝子民走出埃及,进入旷野。

其中的故事包括:以色列百姓为征途所做的准备工作和征途; 以色列百姓之背叛、死亡、赎罪、获救是这一段故事的的主题。

这部分内容的最后结果是,第一代以色列百姓几乎全部死亡,他们无法进入应许之地——迦南。

第二部分:26章至36章13节,讲述新的第二代以色列子民准备进入应许之地。

这部分内容包含两个主题:一,新的圣洁子民为进入迦南做的准备;二,第二代子民对上帝的信心如何?他们能够进入迦南吗,或者还是像第一代子民那样以失败而告终?

此外,还有《圣经》学者从地理意义上把《民数记》分为三部分:

一,以色列百姓在西奈旷野流浪;二,以色列人抵达加低斯地区;三,以色列人从加低斯向摩押地区挺进。

归纳《民数记》的主题思想,可以概括为:在以色列救赎史上,旷野流浪是一段极其重要的历史,随着第一代以色列人的离去,更加圣洁的第二代人能否进到迦南福地?

《民数记》故事结尾没有回答上面的疑问,这个疑问的答案在后面的《申命记》和《约书亚记》中才能看到。

从表面线索看,《民数记》记叙了针对以色列百姓的两次人口普查事件,即“第一次数点以色列人”(1至25章,第一代以色列百姓普查),“第二次数点以色列人”(26章至结尾,第二代以色列百姓普查)。

第一次人口普查包含“罪和审判”主题;第二次人口普查代表“更新和希望”主题。

比如第二次人口普查背景:他们(摩西和祭司以利亚撒)在摩押平原和以利哥相对的约旦河边数点以色列人。但被数的人中,没有一个是摩西和祭司亚伦从前在西奈旷野所数的以色列人,因为耶和华论到他们说,“他们比要死在旷野”。

这段故事的背景是说,除了伽勒和约书亚之外,第一代以色列百姓没有一个人存留下来。

《民数记》第一部分讲述了第一代以色列百姓的犯罪和上帝审判。

比如,以色列百姓在西奈旷野发牢骚,他们抱怨摩西或上帝,埋怨食物供应不足。

那些贪欲很强的人说,他们在旷野只能吃“吗哪”(上帝赐予的一种面食),而原来在埃及居住时可以有肉吃,有黄瓜、西瓜、韭菜等各种蔬菜。

上帝听到以色列人的抱怨“怒气便大发作”,此时的摩西也有些不耐烦,他认为自己身上担子太重,希望选立七十个长老分担负担。《圣经》学者认为,摩西的某些态度最终使得这位上帝仆人也没能进入迦南。这是一件颇令人费解的事。

此时,《圣经》的救赎主题马上显现:尽管以色列百姓背叛上帝,犯下罪过,但上帝并没有抛弃他们,而是设法满足他们的愿望——把鹌鹑赐给他们作食物。

请读者注意,这个“罪和救赎”的主题在《民数记》及《圣经》中不断出现:虽然以色列人有罪,但上帝一直遵循和以色列人所立的约——引导以色列人走出旷野,到应许之地。这是上帝承诺的契约之爱。

最终导致上帝审判以色列人的事件是“十二个探子”故事。

进入迦南之前,摩西打发十二个探子去“窥探”,结果是有探子报告“恶信”,说迦南之地的敌人非常强大,危险重重,以色列人非常恐惧。

以色列百姓又开始抱怨,他们后悔听从上帝引导走出埃及,他们说,“我们不如立一个首领,回埃及去吧”。

于是上帝发怒,要用瘟疫击杀以色列人,但经过约书亚的解释以及摩西祷告,上帝决定赦免以色列人,但对他们实施审判:除了信心坚定的伽勒和约书亚外,其他以色列人不得进入应许之地,其中包括摩西。这就意味着,第一代以色列人注定要死在流浪的旷野中。

《民数记》还讲述了第一代以色列人对上帝的多次背叛事件。

如可拉、大坍、亚比兰的叛变;“在加低斯发生的事件”;“铜制的蛇”的故事。

可拉、大坍、亚比兰攻击摩西的地位,这是罪过,因为摩西是上帝拣选的以色列领袖。

“加底斯事件”起因于以色列人对缺水问题的不满,这件事反映了以色列人意志脆弱,缺乏耐受困苦的勇气。

“铜制的蛇”源于以色列人抱怨道路崎岖难行,这件事说明,以色列人对上帝的信心不足。

从这些背叛事件可以看出,自从出埃及后,以色列百姓对于上帝的承诺缺乏信心,对于未来的生活态度消极;他们一旦遇到或大或小的困难,便牢骚满腹,怨天尤人,甚至想走回头路。

在上帝看来,这些选民意志软弱,信心不够强大,需要接受审判或继续严格锤炼。

虽然如此,上帝还是尽力满足以色列人的愿望,维持他们在旷野中的生计,这体现了上帝对于选民之爱。

《民数记》还专门讲述了先知巴兰的故事。

巴兰是非以色列裔先知,在以色列人逼近摩押王统治区时,摩押王巴勒召唤巴兰诅咒以色列人,但由于上帝的介入,巴兰反而祝福以色列人。

这个故事的神学启示是,以色列人是上帝拣选的子民,尽管他们经常背叛上帝,顽固地和上帝作对,但上帝始终照顾、关爱他们,并没抛弃之。这也是整部《圣经》的核心主题。这一神学启示在《民数记》第二部分得到显现。

《民数记》第二部分内容简要,主要讲述第二代以色列人的迦南征途。

摩西第二次数点以色列人时,第一代百姓已全部死亡,第二代百姓更加圣洁,他们在上帝引领下继续奔向迦南。

这部分内容包含四个主题:一,领袖摩西不得进入迦南(如因为“加低斯事件”),约书亚代替摩西;二,上帝为以色列人颁布献祭条例,为未来的迦南生活作准备;三,以色列人打败米甸人,扫除前进之路上的障碍;四,新一代以色列人做好进入迦南的各项准备。

同前面的“罪与审判”主题相比,后面的主题显得积极和乐观许多,以色列人对于未来的美好期许也成了主旋律。

正如《圣经》学者所说的那样:尽管第二代以色列人的盼望还没经过考验,尽管他们的信心也将面临严峻挑战(如《约书亚记》),但第二代人的态度是积极的,他们的未来是有希望的。

《民数记》在充满盼望的期待中结束,至于第二代以色列人如何回应,将在《约书亚记》中见分晓。

《民数记》和《新约》的关系是,上帝始终参与人的救赎,中间没有中断,让人看到生活的希望和意义。这是整部《圣经》的主题。

比如以色列人虽多次背叛上帝,但上帝并没有抛弃他们,而是维持他们的生计,引领以色列人一步步奔向应许之地。

《新约》延续了这一主题。虽然亚当及其后裔犯了罪,但上帝并没有抛弃他们,而是派遣自己的儿子耶稣基督来到世间;但人们却残暴地对待上帝之子。

总之,《民数记》是“摩西五经”的重要部分,虽然这卷书的文学性不强,体裁散乱,但无论对于以色列人还是基督教,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值得学者们进一步研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不再胆小作文 防侵性作文 春节英语作文80词 以遇见为题的作文 心里话作文400字 元宵节作文初中 感恩作文800字高中 三年级作文下雪了 关于孝道的作文 学校打屁股作文 我与社会作文 感恩作文600字初中 我喜欢画画作文 我的好朋友400字作文 优秀中考作文600字 学习的意义作文 学滑雪作文 传统节日作文300字 在阳光下成长作文 我战胜了困难作文 四年级作文我的自画像 记事的作文400字 圆作文600字 我的梦想日语作文 日语作文我的一天 周记作文500字 我最爱的食物作文 我的阅读故事作文 新年活动作文 你是我的榜样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