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现代文阅读训练:汪曾祺《安乐居》

2020-12-01 23:20:01
相关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安乐居(节选)

汪曾祺

安乐居是一家小饭馆,挨着安乐林。

安乐林围墙上开了个月亮门,门头砖额上刻着三个经石峪体的大字,像那么回事。走进去,只有巴掌大的一块地方,有几十棵杨树。当中种了两棵丁香花,一棵白丁香,一棵紫丁香,这就是仅有的观赏植物了。这个林是没有什么逛头的,在林子里走一圈,五分钟就够了。附近一带养鸟的爱到这里来挂鸟。他们养的都是小鸟,红子居多,也有黄雀。大个的鸟,画眉、百灵是极少的。他们不像那些以养鸟为生活中第一大事的行家,照他们的说法是“瞎玩儿”。他们不养大鸟,觉得那太费事,“是它玩我,还是我玩它呀?”把鸟一挂,他们就蹲在地下说话儿,——也有自己带个马扎儿来坐着的。

安乐居其实叫个小酒铺更合适些。到这来喝酒的比吃饭的多。这家的酒只有一毛三分一两的。一毛三他们喝“服”了,觉得喝起来“顺”。

酒菜不少。煮花生豆、炸花生豆。暴腌鸡子。拌粉皮。猪头肉,——单要耳朵也成,都是熟人了!猪蹄,偶有猪尾巴,一忽的工夫就卖完了。也有时卖烧鸡、酱鸭,切块。最受欢迎的是兔头。一个酱兔头,三四毛钱,至大也就是五毛多钱,喝二两酒,够了。——这还是一年多以前的事,现在如果还有兔头也该涨价了。这些酒客们吃兔头是有一定章法的,先掰哪儿,后掰哪儿,最后磕开脑绷骨,把兔脑掏出来吃掉。没有抓起来乱啃的,吃得非常干净,连一丝肉都不剩。安乐居每年卖出的兔头真不老少。这个小饭馆大可另挂一块招牌:“兔头酒家”。

酒客进门,都有准时候。

头一个进来的总是老吕。安乐居十点半开门。一开门,老吕就进来。他总是坐在靠窗户一张桌子的东头的座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这成了他的专座。他不是像一般人似的“垂足而坐”,而是一条腿盘着,一条腿曲着,像老太太坐炕似的踞坐在一张方凳上,——脱了鞋。他不喝安乐居的一毛三,总是自己带了酒来,用一个扁长的瓶子,一瓶子装三两。酒杯也是自备的。他是喝慢酒的,三两酒从十点半一直喝到十二点差一刻:“我喝不来急酒。

有人结婚,他们闹酒,我就一口也不喝,——回家自己再喝!”一边喝酒,吃兔头,一边慢条斯理地抽关东烟。这人整个儿是个慢性子。说话也慢。他也爱说话,但是他说一个什么事都只是客观地叙述,不大参加自己的意见,不动感情。一块喝酒的买了兔头,常要发一点感慨:“那会儿,兔头,五分钱一个,还带俩耳朵!”老吕说:“那是多会儿?——说那个,没用!有兔头,就不错。”

西头有一家姓屠的,一家子都很浑愣,爱打架。屠老头儿到永春饭馆去喝酒,和服务员吵起来了,伸手就揪人家脖领子。服务员一胳臂把他搡开了。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去跟儿子一说。他儿子二话没说,捡了块砖头,到了永春,一砖头就把服务员脑袋开了!结果:儿子抓进去了,屠老头还得负责人家的医药费。这件事老吕目睹。一块喝酒的问起,他详详细细叙述了全过程。坐在他对面的老聂听了,说:“该!”

坐在里面犄角的老王说:“这是什么买卖!”

老吕只是很平静地说:“这回大概得老实两天。”

老聂原是做小买卖的。现在退休在家。电话局看中他家所在的“点”,在他家安公用电话,每月贴给他三十块钱。老聂的日子比过去“滋润”了,但是他每顿还是只喝一两半酒,多一口也不喝。

画家来了。画家风度翩翩,梳着长长的背发,永远一丝不乱。衣着入时而且合体。春秋天人造革猎服,冬天羽绒服。——他从来不戴帽子。这样的一表人才,安乐居少见。他在文化馆工作,算个知识分子,但对人很客气,彬彬有礼。他这喝酒真是别具一格:二两酒,一扬脖子,一口气,下去了。这种喝法,叫作“大车酒”,过去赶大车的这么喝。西直门外还管这叫“骆驼酒”,赶骆驼的这么喝。文墨人,这样喝法的,少有。他和老王过去是街坊。喝了酒,总要走过去说几句话。“我给您添点儿?”老王摆摆手,画家直起身来,向在座的酒友又都点了点头,走了。

他的画怎么样?没见过。

这天,安乐居来了三个小伙子:长头发,小胡子、大花衬衫、苹果牌牛仔裤、尖头高跟大盖鞋,变色眼镜。进门一看:“嗨,有兔头!”——他们是冲着兔头来了。这三位要了十个兔头、三个猪蹄、一只鸭子、三盘包子,自己带来八瓶青岛啤酒,一边抽着“万宝路”,一边吃喝起来。安乐林喝酒的老酒座都瞟了他们一眼。三位吃喝了一阵,把筷子一挥,走了。都骑的是亚马哈。嘟嘟嘟……桌子上一堆碎骨头、咬了一口的包子皮,还有一盘没动过的包子。

老王看着那盘包子,撇了撇嘴:“这是什么买卖!”

安乐居已经没有了。房子翻盖过了。现在那儿是一个什么贸易中心。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繁笔舒缓,结尾交代了安乐居消失的结局,以简笔收束全文,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B. 小说塑造了形形色色的老酒客,画家作为文化人却用“大车酒”的方式喝酒,这样写不仅在反差中塑造人物,也表现了安乐居酒水的物美价廉。

C. 倒数第三段出现的三个小伙子年轻人的言行举止,透露出一种时髦、喧嚣与浪费的生活方式,为后文写安乐居在时代变迁中消失作了铺垫。

D. 小说的语言京味浓,口语化,贴近生活。“很浑愣”“一砖头就把服务员脑袋开了”等京味口语的运用很地道。

2. 文章的标题为安乐居,第二自然段却用大量笔墨描写了“安乐林”,试分析其作用。

3. 本文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试探究这种写法的好处。

【答案】

【小题1】B

【小题2】①暗示着故事活动的背景。安乐居作为一个小饭店,紧挨安乐林,可见,安乐居并不处于繁华的商业中心,安乐林悠闲自在地自然风景和生活场景的描写,是故事活动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环境角度)

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人们在安乐林中挂鸟,在这里聊天,小林子成了他们悠闲谈天之地,这里较浓厚的市井氛围,也推动了安乐居“老酒客们”的出场,有利于展开他们更浓厚的市井生活场景。(情节角度)

③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安乐林与安乐居一样,不仅是一处环境或一处场所,也是人们精神的栖息之地,写安乐林与安乐居不仅追忆与缅怀了民俗风情与市井人生,也暗示了传统文明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退让,表达了隐隐失落之感。(主旨角度)

【小题3】①叙述舒缓,有助于表现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用舒缓的叙述表现一种有别于现代商业文化的舒心悠闲、富有人情味的传统生活方式。(环境角度)

②没有太强的故事性,有助于刻画老酒客这一人物群像。淡化矛盾,淡化情节,不强调情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刻画了市井生活中这群老酒客行事从容、简省,有着老派的闲适与淡定的群体形象。(形象角度)

③叙述者舒缓的笔调,故事情节的淡化,更能展示在时代变迁的背景下,人们对安闲、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与对传统文化、传统气息消失的感伤之情。(主旨角度)

【小题1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B项,“画家作为文化人却用‘大车酒’的方式喝酒,……也表现了安乐居酒水的物美价廉”错误,结合全文来看,这篇文章所写的安乐居中的氛围是闲适自在的,是无拘无束的,所以写画家作为文化人却用“大车酒”的方式喝酒目的是表现安乐居舒适自在、没有拘束的氛围。

故选B。

【小题2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段落作用的能力。分析语段的作用,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本题环境角度,“安乐林围墙上开了个月亮门,门头砖额上刻着三个经石峪体的大字,像那么回事。走进去,只有巴掌大的一块地方,有几十棵杨树。当中种了两棵丁香花,一棵白丁香,一棵紫丁香,这就是仅有的观赏植物了。这个林是没有什么逛头的,在林子里走一圈,五分钟就够了”,可知暗示着故事活动的背景。安乐居作为一个小饭店,紧挨安乐林,可见,安乐居并不处于繁华的商业中心,安乐林悠闲自在地自然风景和生活场景的描写,是故事活动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情节角度,“附近一带养鸟的爱到这里来挂鸟。他们养的都是小鸟,红子居多,也有黄雀。大个的鸟,画眉、百灵是极少的。他们不像那些以养鸟为生活中第一大事的行家,照他们的说法是‘附近一带养鸟的爱到这里来挂鸟。他们养的都是小鸟,红子居多,也有黄雀。大个的鸟,画眉、百灵是极少的。他们不像那些以养鸟为生活中第一大事的行家,照他们的说法是“瞎玩儿”’”,可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人们在安乐林中挂鸟,在这里聊天,小林子成了他们悠闲谈天之地,这里较浓厚的市井氛围,也推动了安乐居“老酒客们”的出场,有利于展开他们更浓厚的市井生活场景。主旨角度,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安乐林不仅是一处环境或一处场所,也是人们精神的栖息之地,写安乐林与安乐居不仅追忆与缅怀了民俗风情与市井人生,也暗示着一种生活方式或一个时代的消失。

【小题3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文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试探究这种写法的好处”,然后理解“叙述舒缓”“没有太强故事性”所指的是什么,再结合文本具体分析。所谓“舒缓”应是指从容缓和,宽松平缓;就文本来说,主要展现在人物形象特点以及生活方式的特点上,如文中写到安乐林和安乐居,写了安乐林中的养鸟之人,写了安乐居中老酒客,养鸟之人“他们养的都是小鸟,红子居多,也有黄雀。大个的鸟,画眉、百灵是极少的。他们不像那些以养鸟为生活中第一大事的行家,……他们不养大鸟,觉得那太费事,……把鸟一挂,他们就蹲在地下说话儿,——也有自己带个马扎儿来坐着的”,老酒客们有老吕、老聂、画家等人,无论养鸟之人,还是这帮老酒客,他们的生活都是从容闲适的,舒缓的叙述笔调与这些人的特点是相合的,“叙述舒缓”有助于刻画这些人物,同时通过这些人的生活状态可以看出当时那种悠闲、有人情味的生活氛围,这与现代社会的状态是不同的,这种舒缓的叙述方式更有助于表现这种生活方式。所谓“没有太强故事性”指的是淡化小说情节,一般的小说都有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有开端,有高潮,但本文从写养鸟人到写老酒客,从老吕写到屠夫一家,又写到画家的喝酒方式,最后还提到三个年轻人的喝酒方式,没有高潮,没有太强的故事性,淡化了小说的情节,却强化了抒情性,尤其在小说的结尾“安乐居已经没有了。房子翻盖过了。现在那儿是一个什么贸易中心”,这看似平淡的陈述中却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内心的伤感,安乐居没有了意味着那种舒心悠闲富有人情味的传统生活的远去,而贸易中心的出现则是展现现代商品文化的冲击,作者淡化情节,强化抒情,更能凸显这一切。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

【点睛】

关于小说阅读需要: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小题大做:选择题组天天练(成语+病句+衔接+标点)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古诗鉴赏解析示范

现代文阅读训练:《三棵树》

现代文阅读训练:《画匠》

李子柒红的背后:以时代甘泉育文化之莲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家庭分波作文 文学类作文 付出总会有回报作文 以满足为题写一篇作文 以波折为话题的作文 改变的作文素材 关于九月份的作文 难忘的那一刻作文350字 开学第一天作文600 小学三年级作文关爱 推荐一篇文章作文 传统文化的作文好标题 浮生若梦作文 黄冈优秀作文 运动员作文 茉莉作文 海滩之旅作文 我的朋友乐于助人作文 作文春游 观影感作文 军训团结作文 中考常考作文 她感动了我作文500字 六级作文要写题目吗 那件事感动了我作文 青春的味道作文800字 我敬佩的人500字作文 不虚此行作文 关于旅游的英语作文 写大自然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