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一个人所有行为的背后 都有“自私自利”的动机吗?

2020-12-02 00:50:01
相关推荐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分享《道德哲学》这本书,我们来聊一个有趣的话题: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为什么会发展出无私的道德感?

在人性的本性问题上,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都有过精彩的论述,在大卫·休谟的《道德原则研究》中说到:

“问一个人为什么锻炼,他会回答,因为他希望保持健康。如果你再问,为什么想要健康,他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生病太痛苦了。如果你再进一步追问,想要一个原因,为什么不喜欢痛苦,他就再没法给出任何回答了。这是终极的终点,再也无法被转到别的任何事物上。”

自私自利是人的本性,我们的大部分行为都是出于自私自利的目的,关于人的自私自利有两种理论:一种是“心理利己主义”,也就是追求满足自己的私利,目的是让自己过得更好,心理利己主义来说,自私自利是一种人性的本能,换句话说,人性就是自私自利的。

另外一种称之为“伦理利己主义”,这种观点是从道德的角度来看的,认为追求自利是正确的,人类有权力甚至有义务不顾他人的利益而追求自己的利益,这在道德是上被允许的。

但如果追求自私自利是人的天然本性,那么其实道德似乎不应该存在,因为如果你别无选择,只能追求自利,那还怎么做出符合道德的行为?毕竟,道德时常需要真正的自我牺牲。

关于人类无法做出道德行为的论证:

前提1:人类的天性是注定只会追求自利的前提2:道德通常需要自我牺牲结论:人无法做出道德的行为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其实人类做出道德行为,其实有点多余,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伪善。但这个论证其实并不完美,因为道德通常需求自我牺牲,而并不是所有情况都需要自我牺牲,因此当一些道德行为和自利的行为相符合的时候,人类是可以做出道德行为的,至少按照上面的论证是这样的。

比如,假设你答应帮忙照看一天邻居的狗,那你现在就有道德责任去那么做。但假设照看这只狗很有意思,是你最喜欢做的事之一,那在这种情况下,道德和自利似乎是吻合的。因此,出于自利的行为可以与道德兼容,虽然也可能发生冲突,比如,可能你还答应照顾邻居的猫,而你觉得这很麻烦。

但上面的论证其实更有问题的是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人类的行为都是比如出于自利”吗?换句话说,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自私自利的吗?关于这个结论,其实哲学上有很多的争论,但是对于“人都是自私自利的”观点,其实很难驳斥,至少比我们想象的要难。

比如你待人诚恳、对人谦逊,背后有希望别人也这么对你,或者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的动机;比如你无私帮助同事解决问题,或者帮忙他成长,背后有希望同事能感激你,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也提供帮助的动机;甚至是那些品德高尚的人,比如捐赠金钱和物资给慈善机构,他们背后也可能存在,从捐赠中获得好的名誉,或者让自己更有满足感的动机。总之,日常生活中,我们似乎在所有的行为的背后,都可以找到“自利”的动机。

对于“自利”观点的支持,进化生物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自私的基因”理论,这是进化物理学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的,这个理论指出,过去关于自利的理论都太粗糙了,自私的其实不是人类,而是我们的基因。我们牺牲自己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前提是这有可能更好地延续我们的基因。自私的基因理论很有说服力,因为它能很好地解释父母对于子女的无私。和自私基因理论相关的有一个“亲缘利他主义”的理论,说的是,亲缘利他理论认为,你自私的基因会让你无私地对那些与你有亲缘关系的人。你和这些人的亲缘关系越紧,你就越无私,而亲缘关系远,无私就会少一点。

和自私基因相对的,还有两种进化理论,一种是“互惠利他论”;一种是“群体选择理论”,也就是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的进化理论,不仅仅在个体层面有效,在群体层面也是有效的,但是要获得群体的竞争力,群里的无私的人越多,竞争力就越大,关于这个理论,有一本书《利他主义》就详细论述了“群体选择”是如何让利他的基因保留下来的。

好了,上面我们讨论的心理利己主义,接下来,我们继续讨论第二种利己理论“伦理利己主义”。

这种观点认为,追求自利从道德角度是正确的,没有什么不对。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有一句著名的话,他说“我们能吃上晚餐,指望的不是肉贩子、酿酒师或面包师悲天悯人,而是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注。”。

亚当斯密说,在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受自利驱动,但是最终双方都能获得最大的好处。一位荷兰裔英国思想家伯纳德·曼德维尔说:“私人的恶行”带来了“公共的美德”。

伦理利己主义还有几种理论,但是这些理论都是非常反直觉的,因为道德和自利我们直觉是看是对立的,而伦理利己主要并非仅仅是某种便宜的道德屏风,而是反应了一个深刻的人生事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要过,而且有责任让自己的人生过得好一些,从这角度来看,自利至少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尊重和负责。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我们讲了“自利”和“道德”的关系,一方面自利是人的天性和本能,我们很难避免,这是心理利己主义,而还有一种对自利的辩护是“伦理利己主义”,说的是利己其实和道德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比如市场经济里面,每个人的自私自利,最终成就了整体的进步。

所以,利己和道德虽然直觉是是对立的,但是在某些方面其实是可以共存的,它并非道德的敌人。但是这还不足以说明,利己可以发展出道德,那道德是如何产生的呢?有一种理论称之为“社会契约理论”,他们认为,道德应该是一种折中协议,这个我们下一篇文章继续分享,敬请期待。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中考满分英语作文 作文背景图 春节作文初中 人物作文300字 播种作文 放学路上作文 我错了作文 面对困难作文 叶圣陶作文 介绍春节作文 团圆的作文 迪士尼作文 关于运动的作文 银杏树作文 足球比赛作文 我的榜样作文 六年级作文题目 向日葵的作文 中国精神作文 勇敢作文 过节作文 跨年作文 的故事作文600字 作文万能开头 灯笼作文 友情的作文 高中作文600字 李白作文 小草 作文 作文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