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么一个花木兰

2020-12-02 06:25:01
相关推荐

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这是一个为数不多的巾帼传奇,即便我们只能从短短几行诗里去想象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奇女子?就像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完全不同的花木兰。就是基于这点,国内的电视、电影都向我们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甚至不同性格的花木兰形象,但在我看来,大多万变不离其宗。而最令我动心的,却是美国迪士尼1998年上演的动画片《花木兰》,我想这才是我心中的那个花木兰。

迪士尼版的动画《花木兰》其实是一部动画改编作品,值得一提的是,花木兰是中国传统民间故事里的人物,也算属于传统文化了,虽然如今国内影视都将目光放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上,古装片可以说彻底泛滥,改编续作什么都有。可动画却发展缓慢,甚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其实最令我们当代青年可气的是国内动画片仅是针对低年龄层的孩子,教育意义倒是不缺,可深度和广度却与国外相差甚远。反观迪士尼选定这样一个中国特定的文化作为影片的载体,不仅没有误读或偏离它本身的意义,反而在形式上加以突破,是它能别于国内的花木兰动画在全球流行。

就算不讨论中西文化的差异我们也知道,任何文化共有其共同之处,文化的交流,就是求同存异(周总理说的总没错)。而这部《花木兰》正是很好抓走了中西方都想弘扬的忠孝节义,而在细节上,发扬了西方一向爱搞怪的幽默文化。改编在影片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原本木兰诗中只出现木兰父母、弟弟和木兰本人,天子等人物,而动画片中却增加了尧、 宁、金宝三个和木兰一起从军的活宝角色,还多了慈爱的奶奶,与木兰相知相爱的将军,花家的老祖宗们和那条自称为龙的守护神外加一只蟋蟀等个性鲜明的形象,可以说大大丰富了故事的情节。其中还融入很多夸张和幻想,比如原本木兰出走从军的过程都是一个人,但动画里增添了小龙、蟋蟀这些动物角色帮助她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其中也闹出一个又一个误会(笑点)。

一部动画好与坏,很大程度归结于主题是否新颖和立意是否有深度,动画艺术由于其虚拟性和夸张性的特点,虽然表现的对象往往是动物和非生物,但是它关注的核心仍然是人,主控思想仍在于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人的思想情感和人性的历史演变。《花木兰》就讲述了一个女子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在现在看来这立意太普通了,不就是女扮男装吗?不说电视剧里播得多了,现在的人标新立异,男变女,女变男都不稀奇了。可我们欣赏好作品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看才行,在封建时代, 战争之于女人仿佛那样遥远,而女扮男装更是离经叛道。但是此刻战争离木兰的亲人和木兰的家乡却又是那样的近,近的仿佛能够听得见那来犯者铁骑的嘶鸣,近的仿佛能够看得见那被北风吹起的狼头旗。木兰还有别的选择吗?没有。但故事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就成悲剧了,不过这是动画片,由于动画的接受群体大多是儿童,因此,其主控思想的设置大都体现为追求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所以动画便成了木兰被迫踏上从军路遭遇了一系列艰难与困境最后找回自我找到真爱的美好故事。

一开始听说迪士尼把花木兰改编成动画我就在想,不会花木兰变成了洋妞吧,这倒是挺新鲜的,不过一看画面,瞬间以为自己搞错了,这横看竖看都像中国拍的吧,迪士尼会有这么中国风的作品,要不是那一句句英文对白把我打回现实,我还以为自己穿越了。确实,迪士尼在拍花木兰花了很大功夫,参考了很多中国元素,比如音乐风格、山水画的背景、口语习惯等等,也是迪士尼对中国文化的尊重了,但同时西方元素的渗入也不少,可以说是中西结合的成品,这是不是也在预示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才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呢?那就另当别论了。

不得不说动画《花木兰》的情节设计的很巧妙,木兰辞里把笔墨都放在木兰从军前和从军后发生的事,而她的从军生涯只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寥寥几句,但学过诗的都知道,汉字博大精深,从中我们不难想象木兰的处境。动画恰恰将大多篇幅放到了木兰在军营里发生的事,那样的一波三折,那样的惊险万分。情节的起承转合,节奏的把握都非常合理,令我时时忘记动画与现实的区别而沉醉在了人物的紧张关系中。大部分动画都是遵循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推进剧情,开端朝廷招兵,但木兰父亲伤病在身又膝下无儿,于是木兰萌生替父从军的念头,发展便是木兰在军中生活和训练发生的事,从而推动高潮也就是矛盾的产生,但由于电影动画受时间限制,不能制造多个矛盾冲突,往往是通过冲突的不断深化,有意将动作和事件引导到某一个具爆发力的情境之中,从而将矛盾推向最高潮,用冲突造成的紧张和快节奏去吸引观众,激发观众的情绪,单于继雪崩后又一次出现在京城又绑架了皇帝便是如此。结局就不多说了,动画片嘛,每个人都希望是happy ending啦,皆大欢喜,不能说没有意外的结局就不是好结局,这仅仅体现了我们对幸福的一种渴望罢了。

塑造一个成功的人物无疑会让一部动画乃至所有的艺术作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甚至只记得人物,而淡忘了故事本身,蜡笔小新如此,多啦A梦也如此。而迪士尼倒捡了个大便宜,花木兰的经典形象在中国甚至国外都是家喻户晓的,迪士尼只需对其用一种动画式的夸张放大,赋予木兰独特的情感与性格,用各种艺术手段刻画人物性格,使人物活起来。比如动画开头木兰偷偷在手上写小抄,用骨头让小狗撒谷喂鸡,帮老人下棋等细节都体现了木兰的聪慧机灵,而相亲这一小的冲突矛盾更表明了木兰不同于寻常女孩,不会一味因循守旧,也为后面替父从军打下铺垫。片中还用到歌曲来抒情,如木兰趁着父母睡后穿上了父亲的铠甲骑马而走这段的背景音乐实在令我震撼,那是一种视死如归的豪情,同时夹杂着丝丝不舍,可谓且看身前身后事,莫问归去来时语。

音乐的渲染既可以减少大量的笔墨,还起到烘托人物心情的重大作用,动画不仅是视觉艺术,同时也是听觉艺术。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动画改编也有其合理性,如果木兰要出走真像木兰辞那样“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父母又怎能不知道?又怎会不去阻拦?这可是欺君犯上的死罪啊,木兰的父母又如何能让她走呢?想来想去,还是动画改编的那样比较合理,可见照搬有时候不是个好方法。说到主角,就不能不说配角了。木须龙和那只蟋蟀出场不多,却总能出现调节气氛,煽动情节高潮的发生,开头奶奶一口认定蟋蟀代表幸运,却令木兰相亲失败,但最后还是给木兰带来了幸运,木须龙的形象则更鲜明,可以说它根本没什么能力,却一次又一次帮主角化险为夷,在主角得到真爱的同时,它也找回了自我的价值。同时配角的存在或多或少让木兰在军中顺利掩饰身份提供几分合理性,也增添几分趣味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小狗作文题目 美丽的牡丹花作文400字 国庆演出作文 快乐的童年450字作文 美好事物作文 写人记事作文600字初中 关于红楼梦人物的作文 与我同行作文600字 我喜欢游泳的英语作文 妈妈感谢你作文 那次我后悔了作文 小狗睡觉的样子作文 我爱仙人掌作文 别样的什么作文 东风为我来作文1000字 小学二年级作文我的同桌 我和书包作文 描述小白兔的作文 只要有梦想作文500字 国庆趣事英语作文 小花猫二年级作文 成长的痕迹 作文 一次运动会作文 过年放烟花作文 原始人的生活作文 我的小天地800字作文 警察的作文 我最喜欢的衣服英语作文 自己过生日作文 读书的乐趣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