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东坡肉只是一道菜吗 它还是你心中的一本书

2020-12-02 11:20:01
相关推荐

苏轼被贬黄州写了许多诗文,其中一首类似打油诗,就是《猪肉颂》: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yǎn掩盖,掩覆)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首诗的字面意思,就是怎么样煮食猪肉:

锅要净,水要少,柴火不可猛。慢慢炖煮成美味。黄州这地方,猪肉又好,价钱又便宜。富贵人家却不肯吃,贫穷人家又不懂得怎么煮。我自己一早起来煮两碗吃,自己吃饱,别人一点管不着。

这是一首通篇托物(猪)寓意的诗歌,托物寓意乃苏轼常用手法。如《定风波》,写风雨,写芒鞋,都是一语双关,暗示人生的风雨来袭,自己复归于简单,淡泊一切,自然“也无风雨也无晴” ,内心宁静不起波澜,人生随处自在。

那么这首诗所寓之意究竟指什么?什么东西是“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个人认为这个东西非书籍莫属。

首先,从苏轼的人生处境可知。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做了一个团练副使的官,这几乎可以算作是一个闲官,有职无权。再加上他被监视居住,许多人都避之而恐不及。

这样一来,他就有了大把的私人时间。这从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角度来看,是一种不得意;但从遵从自己内心的喜好,潜心读书写作,这又未尝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就表达这种不如意中寻出如意的自得之情。

苏轼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又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还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说起他的诗文,史称“浑涵光芒,雄视百代”。

这当然不是天生的,而是与其一生好读书和善读书是密不可分的。

他从小就有这样的志向:“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他曾这样介绍自己读《汉书》:“吾尝读《汉书》矣,盖数过而始尽之,如治道、人物、官制、兵法、财货之类,每一过求一事。不待数过,而事已精窍矣。”

他还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另外,他还写过一首《读书歌》:

读得书多胜大丘,不须耕种自然收。

东家有酒东家醉,到处逢人到处留。

日里不怕人来借,夜晚不怕赆硗怠。

水旱蝗虫无伤损,快活风流到白头。

从以上的资料,可以看出,苏轼这位大家是一位嗜书如命之人。他每天早晨先读两卷书,真是自得其乐,旁人难以体会。

其次,从“富者”与“贫者”两个词可知。

读书人,古代叫做“士”。

上层社会是由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组成,“士”是上层社会的最下层,往往出身于没落的贵族,靠自己的一技之长依附于贵族,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他们一般具有较高文化素养、从事精神文化活动,后来成为知识分子的代名词。

下层社会主由士、农、工、商构成,也就是指: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士”处在一种不上不下、不尴不尬的地位。若找到了依附的权贵,那就挤到上流社会;若生不逢时,不遇其主,就可能潦倒穷愁,跌落到下层社会。如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合纵家苏秦,失意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他得意时“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所以从原诗“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我们可以推知,这又肯吃,又善煮的,只能是介于富者与贫者之间的读书人了。

书籍,虽说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按理说,应该人人爱读才对,但是世上真正爱读书的有几人?

那些纨绔子弟有几个醉心读书的?他们每天“臂鹰走狗,骋马斗鸡”,哪里有时间和心思去读书呢?况且他们也没有读书求生存的内在动力。

而贫寒人家,因生活所迫,又很难有读书的机会,像明代宋濂那样“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又有几人?

就算是“士”这个阶层的人,很多人读书也是为稻粱谋,一旦成功跨入上流社会,曾经的敲门砖往往就弃而不用。真正醉心于读书,像孔子“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又有几人?

所以苏轼说“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士”,典籍古来有,但是沉醉没几人。

再次,从诗意可知。

读书,首先是自净其心,不需要那么多的私心杂念。

然后从精读开始,不要贪多嚼不烂,变成囫囵吞枣,得不消化的毛病。

第三步,小火慢炖,不能急于求成,只有假以时日,才可以功到自然成。所谓细流成江海,滴水穿磐石。

除了这三步外,还要明白,读书是自己的事,不是用来炫耀的资本。只要内心欢悦,心满意足,不必在意别人的冷嘲热讽和赞美推崇。

苏轼是美食家,但更是文学大家。他一生不是以他的美食去影响别人,而是用他的学识与思想引领他人。

他有著名的“苏门四学士”。

他在儋州三年,设立东坡书院,开设讲坛、推行文教。海南学子大都跟他学习,姜唐佐成为海南第一位考中举人者。苏轼曾在姜唐佐的扇面题字说: “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

苏轼的“东坡肉”留传了下来,他的诗文更是滋养着历代读书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一件让我难忘的事作文 国庆趣闻作文600字 以恒为题的作文 走向远方的作文 拼装玩具的作文 新疆的作文 启示的作文400字 植物的奥秘作文 写女朋友的作文 挫折是人生必修课作文 羽毛球作文300字 奶奶学英语作文 学会倾听作文600字 关于科学家的英语作文 写梁山的作文 读书的作文800 与你相遇好幸运作文 梦想作文500字初中 一篇作文三百字 用于写作文的优美句子 心中的声音作文 尊重人的作文 新朋友作文500字 误会法作文 诚信作文开头 什么什么温暖了我作文 作文认识自我 保卫黄河作文 我家的小狗作文 谎言带给我的痛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