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迁新居了!彝族阿妈心里那个乐啊……(乡情村貌)

2020-12-02 20:15:01
相关推荐

吉好也求在三河村务工挣钱。俄底科日摄

火普村新貌。俄底科日摄

2018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和解放乡火普村看望贫困群众。现在,这些彝族群众过得怎么样?这些地方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近日,记者来到三河村和火普村,看到三河村的贫困户搬进了新房,而火普村也在规划乡村旅游,彝族群众对美好生活充满憧憬。

“习总书记,卡莎莎!(彝语:谢谢)”

“精准扶贫‘瓦吉瓦’(彝语:好得很)!”

这样的声音,记者在大凉山的采访中,到处都能听到。

吉木子洛老阿妈的日子不用愁了

初冬的上午,三河村70岁的彝族老阿妈吉木子洛,和老伴一起在老屋附近喂猪、养鸡,他们还烧了一个火盆,就着火烤土豆,看见记者来了,热情地招呼记者尝一尝大凉山的土豆。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吉木子洛家,亲切地跟她交谈,还同村民代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围坐在她家的火塘边,一起分析当地贫困发生的原因,谋划精准脱贫之策。

提起当时的情形,老阿妈的脸上直放出光来:

“习总书记惦记着我们彝族乡亲,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卡莎莎!”

这几间土坯房,只是吉木子洛的老房子,一年多来,村里给吉木子洛等贫困户在下面一块平坝地上建好了新房,只是老阿妈老房里还养着些猪和鸡,所以才时不时地上来看看。

如今,吉木子洛的孙女在村上的幼教点上班,每个月除了工资还有助残金可以领,孙子到绵阳上中学,日子过的是不用愁了。

从吉木子洛家里出来,顺着路向下走一小段路,便是村里新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幢幢青瓦黄墙的新居干净整洁。

要说这一年多来,最让三河村村民们高兴的,便是搬进新房子。

不过,最近村里的路还不太好走,因为村里正在修一条新路,“等施工完成后,平坦的大道将通向各家各户。”三岔河乡党委书记宋仕伟说。

宋仕伟告诉记者,三河村的搬迁是根据村情实际、群众意愿,按照方便群众就学、就医的原则来进行的,全村的安全住房建设一共选了9个安置点,2018年4月27日集中开工。

吉好也求的新家也在其中,他的房子有100多平方米,包括1间客厅和4间卧室,还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客厅里的沙发、桌子都是新买的。

客厅桌子上有一座奖杯,这是他女儿吉好有果赴俄罗斯得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吉好也求家时,小有果大方地唱了一首《国旗国旗真美丽》。

现在,吉好有果变得更开朗了,她不仅亮相县、州、央视各类舞台,还去俄罗斯莫斯科市参加了公益活动。

三河村的村容村貌、村民生活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村里的工地上,村民勒伍土莫正在干点砌砖的零工,在家门口就业让她既能获得收入,还能照顾家里。

再说,搬进新居后,勒伍土莫早上起来再也不用生柴火了,她学会了使用电磁炉,新房再也不会被熏得到处黑乎乎的,家里还用上了洗衣机,院子里还立起了晒衣架。

“过去就是把洗完的衣服在树上一搭,现在干净多了。屋子里摆得整整齐齐,经常扫扫地,屋里屋外都干净。”

“不种土豆改种羊肚菌,一亩地增收1万多”

披着一件外衣,火普村村民吉地尔子,挥着铲子在路边干活,他在给村里修路,一天总能挣个百十来块钱。收入有了保证,他现在的日子过得挺踏实。

吉地尔子的家在山坡上,门上虚搭着一把锁,门口的小块田地里,种着金银花的小苗。

火普村第一书记马天,领着我们在小院门口看了看,地面整洁,透过窗户往里看,电视、衣柜、茶几一应俱全。

吉地尔子最珍视的记忆,是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村里,走进了他的新居。

吉地尔子从小就在火普村生活,在他看来,现在的生活比小时候强太多了,“小时候太穷了嘛,我七八岁的时候,连衣服都穿不起,现在衣服都穿不完了。”

和吉地尔子一样,火普村村民都搬到了地势平缓的山坡上,放眼望去,白色砖墙,黑瓦屋顶,一幢幢漂亮的小洋房拔地而起。

马天告诉记者,2016年,当地政府在距离原村几百米处的开阔地带新建了房屋,并为贫困户免费配置了桌、椅、沙发、床、电视等家具、家电以及家庭用品。

为了帮助火普村脱贫致富,马天想了很多办法。

首先是移风易俗。

火普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通过修订村规民约等形式,从村干部带头,推进厚养薄葬,治理高价彩礼,逐渐获得了村民支持。

村里又开始搞卫生,从扫地、清除牛粪鸡粪这样的小事开始抓起,采用打分制,根据家家户户的卫生情况打分,村民参加村里打扫卫生、体育活动等都能积分,得分可以存进村里的“道德银行”,定期能换点米面油。

思想变了,致富还得靠产业。

过去,火普村种地就靠土豆、荞麦。一次走村入户时,马天发现了几株长在路边的羊肚菌和草莓,“我就想,既然这有野生菌和野草莓,我们能不能自己种?”

马天买来种子,在村委会旁的空地上种植了一小片高山草莓和羊肚菌。

一年下来,试验地丰收了,乡亲们服气了:

土豆才卖几毛钱一斤,改种羊肚菌,能卖到上百元一斤,同样一亩土地,扣除成本后可以增收1万多块钱。

村民纷纷加入合作社,采取“党支部 合作社 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大棚羊肚菌和高山草莓。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为村民提供大棚、种子和技术指导。

马天还谋划着在村里种金银花、蓝莓,要是种好了,也能增增收。

村里搞起了农家乐,贫困户莫色尔火专门将家里辟出几间房来作为招待客人的饭厅,她还负责照顾村里的电商物流服务点和雄鹰基金超市,收发快递、代购代销、话费充值,各样收入加起来,也好过多了。

“日子好起来了,我们要稳固脱贫成果,下一步,我们还想着搞种植养殖,发展乡村旅游,让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生活变得更好。”马天说。

“我学会了种草莓,在园区里打点零工,现在都能存点钱了”

在昭觉县四开乡,虹谷拉达现代农业产业园一片繁忙:

6000平方米的智能玻璃温室大棚里,草莓、蒜薹、各种水培蔬菜等,整整齐齐地排列着。

“我们这个智能玻璃温室大棚,是由绵阳市涪城区帮扶建成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可以通过联网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各种内部环境数据,自动控制保温、通风、供暖等设施,保证作物良好生长。”项目负责人赵继飞介绍。

如今,这个项目不仅提高了种植效应,还让农户通过4个方面获得收益:获得土地流转分红、参加园区务工挣工资、入股园区分红、参加园区培训学种植,帮助众多农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村民某色阿呷从园区一开建就来务工,每个月能挣1000多元。

“过去种土豆,亩产很低,也就够自家吃的。现在除了入园打工,还把家里两三亩地都流转了收租金,日子比以前好多了。”某色阿呷笑着说,以后一定会在园区好好干,早日脱贫致富。

“在自己的家门口打点小工,工作也不累,既能挣到钱,又能照顾家里,还能学技术。以前,我都没种过草莓,也没见过水培蔬菜,现在都学会了!”马海阿作说,她住在好谷村,平时在园区里打点零工,现在都能存点钱了。

“要让群众稳定脱贫,就要增强他们自身发展能力。”昭觉县副县长廖宇超说,昭觉县通过引进和推广“青薯9号”、西门塔尔牛等良种良品,帮助贫困群众提高种养单产,实现快速增收;利用荒山荒坡和房前屋后土地,加快核桃、花椒等特色经济林发展,种植核桃81万亩、华山松15万亩、花椒8.14万亩,有效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此外,昭觉还引进龙头企业,建成涪昭智慧产业园、天屹农业产业园等产业基地,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惠及本地大量群众;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推进“谷克德”湿地公园、悬崖村两个3A级旅游风景区创建,实现农民不用离乡离土的创业。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自然现象的作文 学生运动会作文 青岛栈桥作文 爱如潮水作文 大自然的声音作文350字 珍惜粮食作文 作文说明方法 教师节的作文开头 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九单元作文 雨作文400字 满分作文中考 周末的早晨作文 美女拉肚子作文 观察蚕的作文300字 艺术人生作文 我的演员梦作文 考试中的作文 我有一个想法300作文 作文有妈妈真好 四年级第三单元写作文 学校介绍作文 秋800字作文 用书信的格式写一篇作文 象征意义的作文 高职高考作文 描写班主任作文 静的魅力作文800字 一事一议作文600字 戴帽子的鱼作文 丝绸之路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