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书房给猫留猫洞 老舍也是爱猫的“铲屎官”

2020-12-03 05:55:01
相关推荐

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这里曾经是著名文学家老舍的家。从1950年4月搬入,直至1966年8月去世,老舍在这个院子里总共生活了16年。这里是他平生居住时间最久的一处住宅,也是生前最后居住过的地方。在这里,老舍完成了他后期创作的几乎所有作品,也在这里接待过周恩来总理、末代皇帝溥仪的来访。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老舍故居开放以前的老舍书房。

因为院中老舍亲手种下的两棵柿子树,在他去世以后,这座小院被冠以“丹柿小院”的美名,成为一座北京人心目中的“平民圣殿”,承载了老舍这位人民艺术家16年的悲欢离合、感人过往,诉说着北京人的生活智慧和居住文化,也蕴含着北京城的许多故事。

老舍当初为何会选择定居在这里?丹柿小院所处的地理环境有什么特殊的意味?他买下这处院子究竟花了多少钱?一生在追寻理想家庭的老舍,是否在丹柿小院实现了终生的夙愿呢?在近日与角楼图书馆举办的“北京的符号——老舍与丹柿小院”主题讲座中,青年文化学者、中国老舍研究会副秘书长史宁带领大家走进丹柿小院,发掘老舍不同寻常的过往。

研究作家住宅是重构文学现场

研究一个作家的住宅能够得到哪些收获?在史宁看来,作家的住宅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可以与作家本人的生活相联系,更有助于我们回到作家创作的文学现场之中,达到一种跨时空对话,“观看他们的住宅,就是观看他们发射生命强光的所在。文学是感性的,文学家在创作时,会不经意地把所处环境的气氛渗透到字里行间。一个作家在写作的时候,受环境的影响很大。”与此同时,作家住宅的选择造型和布置,往往也是一种很有趣味的生态展示,“能够客观折射出作家内心的偏好,反映出他的思想情感。”

广为流传的老舍在丹柿小院书房写作的照片。

史宁表示,想要研究一位作家和他的作品,对作家本人的研究同样重要。从这个角度来看,回到作家的故居,正是重构文学现场。从1950年4月到1966年8月,老舍都居住在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原乃兹府丰盛胡同十号),这也是他一生当中住得最久的一个地方——整整居住了十六年零四个月,他后期创作的所有作品,几乎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中国人往往讲的是安土重迁,欧美等西方人则习惯于四海为家,反映到老舍身上,其实正是这两个词语的结合。史宁提道,在老舍年轻的时候,因为生计、社会环境等原因,他一直处在不停迁徙的生活状态之中:从北京到英国,从英国回到北京,又去了济南、青岛、武汉、重庆等地,后来还去了美国,晚年时候叶落归根回到北京。北京是老舍一生的起点,也是终点。

因为老舍特殊的生活经历,在很多城市都建立有老舍纪念馆。比如山东济南有老舍故居,青岛有骆驼祥子博物馆,重庆北碚有四世同堂纪念馆。这其中,位于青岛市市南区黄县路12号的骆驼祥子博物馆,也是国内首个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名字来命名的博物馆。

位于济南市历下区南新街58号(原南新街54号)的济南老舍故居。老舍与胡絜青在北京结婚后不久,夫妇二人一同返回济南居住,在这里住了三年 , 生下了大女儿舒济。

除此之外,老舍还有几个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比如英国伦敦圣詹姆斯花园街31号,这是老舍在伦敦居住过的四个地方中租住时间最久的一处,门口挂着写有“英格兰遗产”字样的蓝牌。

英国伦敦圣詹姆斯花园街31号老舍故居,门口悬挂有“英格兰遗产”蓝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蓝牌由英国遗产委员会授予,能够得以悬挂蓝牌的名人故居必须符合一系列严苛的条件,比如该名人在其所处领域是公认的杰出人物、为人类进步和福祉作出过重要贡献等,迄今为止,老舍是迄今为止唯一在英国获此殊荣的中国人。蓝牌的上半部分写着老舍的生卒年月(1899-1966),下半部分写着老舍在这里的居住时间(1925-1928)。

悬挂在伦敦老舍故居门口的写有“英格兰遗产”字样的蓝牌。

1946年3月,老舍与曹禺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和访问。此后的半年时间里,二人先后访问了华盛顿、纽约、科罗拉多、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亚等地。1946年年底,曹禺按原计划回国,老舍则在纽约24大道83西街118号租下两间公寓房,在这里继续《四世同堂》的写作。史宁提道,这栋楼是一个大公寓,居住的人员非常复杂,完全是一栋“大杂楼”。从1947年到1949年,老舍在这里居住了两年多。回国之后,老舍在北京饭店暂居了一段时间,房间号已无从考证,只能知道是三楼的某一个房间。

图片翻拍自老照片,照片上的白楼即为纽约24大道83西街118号,老舍在这栋楼中租下了两间公寓房,并在这里居住了两年多。

离开过的住所,老舍就再也不会回去

从老舍对住宅的选择上,史宁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偏好或者规律:那就是一旦离开居住过的地方,老舍就再也不会回去。“老舍出生在小羊圈胡同5号(今小杨家胡同8号),从1913年开始上师范学校以后,他就很少回家去住。他的住址一直在变。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干脆整个西城区都不考虑了,搬到了东城区。”史宁还注意到,老舍身上有着一种平民化的标签,他出生在一个非常窄小的胡同,最终还是要回到一个非常窄小的胡同去居住,这也是老舍为什么后来会选择在丰富胡同定居的原因,“从胡同中走来,终要回归胡同中去。而且,一定是顶小顶小的胡同。”

北京四合院有几种宅门?“从高到底,大致分为四种。”史宁指出,最为高级的宅门,被称为广亮大门。接下来,从高到低,依次是金柱大门、蛮子门和如意门。这些门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越高级的大门越宽,越低级的大门越窄。开门的位置也不尽相同,一般越高级的大门越靠里,越低级的大门越靠外。当然,它们也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门占据了一间房的位置,都属于屋宇式门。但老舍家的大门,并不在这个行列之中。

北京四合院四种常见的大门之——屋宇式门。

史宁讲道,老舍家的门,严格来讲,应该被称为随墙门,也就是俗称的小门楼,这是一种平民化的小宅门,连接的是两边单独的墙,而不是屋子。这种门在大门的等级中很低。“自宋代起官方有一个规定,叫做‘非品官毋得起门屋’,也就是说,没有品级的老百姓住的房子,门是不能占据一间房屋的。”史宁说,这种小门楼,还有一个俗称,叫做“鹰不落”(读烙音)。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鸟喜欢落在高处,而老舍家大门这个高度,好多鸟是不会落在上面的,“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

不过,老舍居住的宅子的大门也并非最低等级的门,在随墙门下面,还有一种花墙子门,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在大门的上方,会用瓦片砌成的串串铜钱式样作为装饰。老舍出生时的院子其实用的就是这种门,这在他的《小人物自述》里有记载:

“我们的街门门楼是用瓦摆成了一些古钱的,到我能记事的时候,那些古钱已然都歪七扭八的,在钱眼里探出些不十分绿的草叶来。” (老舍《小人物自述》)

通过大门,可以看出屋主所处的阶级不同,门墩儿同样可以。史宁说,老北京宅门的门墩儿基本上有两种主要造型:一种圆形的,一种方形的,也就是鼓形和箱形,其中圆形的门墩儿更高级一些,老舍家的大门前门墩儿显然不属于这两种。

北京宅门前的门墩儿。

史宁表示,老舍家门口所放置的并不属于门墩儿,应该被称为门枕石。但是门枕石本身也有高低之分,上面有雕花的更为高级一些,最为低级的是门枕木,“现在很多大家所熟悉的胡同里还能看到(门枕木),完全是一个木头制成。”

老舍纪念馆门口的门枕石。

三进院是理想化的标准北京四合院,但在北京的胡同里,这种院子其实很是难得。老舍家的院子,就不属于四合院。“它的建筑学名称应该叫二进三合院。是四合院的一个低配版。现在我经常在这个院子里听到一些游客说,老舍先生住的院子好大,现在要是有这么一个院子就牛了。第二句话是句实话,第一句话就不太准确了。”史宁表示这种院子在过去的北京胡同里并不算大。

老舍纪念馆的格局——二进三合院。

在书房给猫留猫洞,老舍也是爱猫的“铲屎官”

走进老舍纪念馆,进门之后,就是天井院的影壁。史宁介绍说,影壁背后,原本有一棵太平花。据资料显示,在庭院之中栽植太平花,起自宋仁宗时期。在故宫御花园中所栽植的太平花,相传为明朝遗物,而老舍院中的太平花,移植自故宫。“这个栽植的位置,就是现在香椿树所在的位置,香椿树栽植于1976年以后,在老舍生前是没有这棵树的。”史宁说。

影壁上方正是花墙子门惯用的铜钱形装饰,在当时,这是小户人家的一个标志。

熟悉老舍作品的人,应该在《养花》一文中阅读过这样一段文字,“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史宁说,这里有一个玄机,这个“好香”,其实就是因为这棵太平花,“太平花长得很分散,会长过影壁墙,而这会让整个前面的院子都很香。所以送牛奶的同志一进门就会感觉好香,可能大家会误以为,里边院子里种植的花香味儿蹿到了门口,其实传不了那么远。很多人不知道,是因为这花儿现在已经没有了。”

在老舍纪念馆的前院,门房的尽西头有个小门,进去之后是一个有两间正房的小院,这里便是老舍的儿子舒乙曾经的住所,“后来舒乙先生去苏联留学,这个房子就成为了临时客房。也就是现在管理办公室所在的位置。”史宁提道,这个小院其实还有一个重要作用,那就是老舍的花卉培养基地,主要种植菊秧和大丽花,“等于是一个花畦。”在《养花》一文中,老舍提到1956年的夏天,有一天下大暴雨,和邻居两家共用的界墙倒塌,压死了很多菊秧,特别伤心,所以他用文章记录下来,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个院子里。当然,现在前院已经不是这种格局了。

前院为正房两间,曾是儿子的住房,后来为临时客房,现在为管理办公室。

“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三百株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下了暴雨。邻家的墙倒了下来,菊秧被砸死者约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老舍《养花》)

正院之中,老舍家正房的耳房位置极为特殊,一般而言,耳房都在正房的两侧跟正房平齐,不过老舍家的耳房跟正房并非同一朝向。其中西耳房是老舍的书房兼卧室,老舍那张广为流传的写作照片,就在这个房间拍摄。史宁介绍,老舍的书桌就放在这间书房的门口,这样一来便于采光,二来在创作时,抬头就可以看到满园的花草。

丹柿小院中加设了天窗的老舍书房。

对于书房的格局,老舍曾经进行过改造,既增加了面积,又改善了房间原本潮湿阴暗的状况。在这里,老舍还有一个在当时颇为少见的创举,在书房上面加了一个天窗,“以前只有欧洲建筑才有这种天窗,在清末民国时期才传到中国,而且在上海这样比较西洋化的城市才会逐渐看到,当时的北京很少见。”史宁认为,这完全是洋为中用,也可以看出老舍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以及他的胆识。当然,这也是迫于环境的改造。

老舍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反映在房屋改造上还不止如此,老舍还在家中安装了抽水马桶,“他在英美国家待时间长了之后,觉得这种设施很完备,很方便。传统四合院里有这些是弊端,所以回国以后,老舍做了一个改造,把西方的优点融入到东方的传统民居建筑当中,很前卫。”史宁补充,老舍的书房门口附近,还有一个猫洞,方便猫自由出入,这样会让整个房间的保暖性比较差,但即使这样,老舍也坚持留着这猫洞,因为他们家太喜欢猫了,“用现在的话来说,老舍也是一个铲屎官。”

老舍纪念馆的正院和正房。

生前这里不叫丹柿小院,老舍成新中国作家购房第一人

“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这是老北京的一句民间俚语,也反映出北京四合院人家的惬意生活场景。这其中,石榴树就是经常会出现在四合院中的树。一般来说,丁香、海棠和石榴树是经常出现在四合院里的三种树,但往往只会出现在大户人家。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三种树都非常占地,“小户人家会种些果树,柿子树、核桃树和枣树都比较常见。这几种树属于乔木,长得比较高,树冠都在屋顶之上,非常节省院中的空间。”史宁说,老舍家种植的便是柿子树,“北京人特别喜欢柿子,柿子侧面很讨巧,看起来像吉祥的‘吉’字,因此柿子树寓意着吉祥如意。”

在北京,院子里种植柿子树的人家可不少,像梅兰芳故居、徐志摩故居里都有柿子树。老舍故居更是因为院中的两棵柿子树而得名——丹柿小院。据说,这两棵树是老舍特意托人从西山林场移植回来的。老舍的女儿舒济曾经回忆说:“柿子树种的时候只有拇指粗,不到10年,树干直径已超过海碗。春天柿花开时,招来蜜蜂数千只,全院一片嗡嗡声,重如轰炸机。秋天满树硕果,非常壮观。”不过,史宁特意强调,需要注意的是,老舍生前并没有丹柿小院这个名字,一直到“文革”以后,这个名字才被叫开来。

四时不谢之花,八节长春之草常被用来形容大户人家的宅院,史宁说,老舍家的院子虽然不大,但一年四季也都满是花草,“当然我们现在去老舍纪念馆,已经没有办法恢复成老舍生前院子里满园花草的时候,只能通过一些老照片,来看一看当时的情景。”在这里,史宁说,需要给大家补充一个硬核知识,那就是去故居、景点参观,眼见也未必为实,“我们现在看到院子里的地面全是砖地,但老舍先生生前并不是这样。它只有院子中间是方砖墁地,四角都是土地。”之所以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为了方便参观者参观,“院子里土地和方砖面积的比例,是判断院子等级的一个标准,一般来说,院子中土地占的越多,这个院子的等级就越低,土地越少,方砖越多,院子的等级就越高。”史宁补充说。

史宁还原了老舍的买房故事:1949年年底,老舍回国之后向周恩来提出申请,能否不去政府分配的宿舍楼居住,而是自己掏钱买一处房子。周恩来十分理解老舍,欣然同意。老舍也因此成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作家花钱自购房屋的第一人。

希望购买独门独院的住宅,这可能是受从小生活环境的影响,也跟他当时在美国居住在“大杂楼”中有一定的关系,老舍不止一次在和朋友的信件中提到自己对“大杂楼”的不满,很嘈杂,特别吵,他受够了这样的楼房居住环境。因此在有条件以后,老舍希望可以花钱买一个可心的住宅——传统北京人的独门独院。

破解老舍购房价格之谜,五千多元较为合理

关于老舍购买住宅一事,有许多谬传,其一就是不少资料记载,老舍回国后委托两位朋友卢松庵和张良辰帮忙找房,其中卢松庵是老舍在北京师范学校的同班同学,张良辰是老舍的好友,二人在东城乃兹府看中一处院落,老舍当即委托二人购买,连看也没看就搬了进去。史宁表示,有硬核文本史料为证,这段往事绝非事实:

“早十一时到东来顺,与松厂,乐山同饭,饭后到乃兹府看房。”(老舍1950年1月6日日记)

那么,老舍购买这栋房子到底花了多少钱呢?这其中也是众说纷纭。史宁尝试破解了这个秘密,“当时的说法是他用一百匹布购买了这个院子。”在1950年前后,物价极为不稳定,一些比较保值的物品就受到很多人亲睐,比如布在当时就经常被拿来充当临时货币。这样,史宁就需要去查找资料,找到1950年一匹布的价格究竟是多少,但没有查到,这条路走不通。

史宁在老舍的日记中找到另外两条线索,一条来自于1950年1月7日,他这样写道:午后到赵英达处,取50万元,并托代筹300万元,以便交房定金。然后在2月20日和21日的日记中,也提到到财政局缴纳房屋购置契税共计303万。“这两条线索是可以用的,尤其是第二条。”史宁提道,在1950年,有一个契税暂行条例,其中分了三种情况:一种是买契税,一种是典契税,一种是赠与契税。老舍购买住宅,就需要买契税,征收的比例是6%。按照这个比例计算,老舍购买住宅的价格加上定金应为5353万元,相当于货币改革之后的5353元(1955年人民币货币改革,新老货币面值比率为1:10000)。

契税税率之规定如下:一、买契税,按买价征收百分之六。二、典契税,按典价征收百分之三。三、赠与契税,按现值价格征收百分之六。(1950年4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的《契税暂行条例》)

史宁提道,这其中有一个经常被人误读的情况,即老舍从美国回国以后,给著作代理人劳埃德写信,要求寄500美元用于购房,并以此为线索,证明老舍的住宅价值500美元。“1950年的500美元相当于1375元,用于购房并不足够,最后可能是老舍本来就从美国带回来一些钱,想要购买院子时发现不够,又写信给著作代理人让其寄钱,以补齐不足的部分。”

“我的家眷将要从重庆回到北京,我得给他们准备房子。北京现在又成了首都,想找一处合适的房子既贵又困难。如果您能给我寄五百美元到香港,再由侯博士(香港大学病理系侯宝璋博士)转寄给我,我将非常高兴。”(1950年2月27日老舍给其在美国的著作代理人大卫·劳埃德的信中如此写道。)

史宁说,他还找到了另一个侧面例证。在《写在房契上的历史》这本书中,作者宗绪盛收录了这样一个字据:

“1951年6月,北京市城区房地产交易所‘卖产字据’记载,坐落第四区高井胡同24号房6间,价五福布60匹,折合人民币1692万元。”

《写在房契上的历史》,宗绪盛 著,北京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

根据这个记录,史宁认为老舍的住宅价格在五千多元较为合理,因为记录中的宅院只有“房6间”,而老舍购买的住宅为“房19间”。

与老舍故居这个名字相比,史宁更愿意将其称之为“老舍的家”:“我们应该首先把它定位为老舍的家,然后才是故居。老舍先生是一个很爱家的人。”史宁提道,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老舍每天中午都要回家吃饭,每天晚上都要回家住,从来不在单位吃饭,或者因为开会而住招待所,“他非常重视这个家,他觉得这就是他的理想家庭。”

史宁认为,丹柿小院是老舍的平民乐园,“丹柿小院中的老舍是一个十分热爱生活的人,他诸多爱好无不体现出强烈的生活情趣。这一方面来自老北京人对四合院的钟爱,总是想方设法地美化和装点庭院;另一方面,则是老舍继承了满人祖先创造生活艺术的基因。京城旗人把天然场景、自然情趣尽可能引到自己的身边来。养鸟、养鸽子、养虫儿,以及各自房前屋后种花、植树,全是他们一辈儿又一辈儿人乐此不疲的营生。同时也体现出中西文化交融的深刻影响。”

“其他的地方就都种着花草——没有一种珍贵费事的,只求昌茂多花。屋中至少有一只花猫,院中至少也有一两盆金鱼;小树上悬着小笼,二三绿蝈蝈随意地鸣着。”(老舍《我的理想家庭》)

这里,是老舍的家。

(除图书封面外,文中所有图片均由史宁提供。)

作者:新京报记者 何安安

编辑:徐悦东 校对:翟永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那次我陶醉了作文 与人为善作文600字 小学作文我的朋友 没有水的日子作文 消防演练作文 菊花的样子作文 快乐的星期天作文200字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作文 我的读书生涯作文 英语作文提建议 二年级关于玩具的作文 我心爱的物品作文 我正开启未来作文600字 诗歌形式作文 什么的力量的作文 无锡南禅寺作文 自由与规则作文 小学生写信作文 诚实最珍贵作文 大学英语作文怎么写 写人作文方法 作文我眼中的 考研英语作文看谁的 人与自然作文300字 关于运动会的作文怎么写 消防安全作文350字 守护生命之源作文 作文校园里的桂花树 我的经历作文600字 四年级作文写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