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文案“创作身份” 一项少数人灵活运用进阶技能

2020-12-03 15:15:01
相关推荐

文案小灶开讲 004期

《小灶》来到第4期。这里选题都是文案人的日常小菜,它记录的过程思考,比书面经验更接近项目实操。

这期内容很关键,写拿到项目在动笔前,如何做破题开篇思考?《小灶》观点结合案例,内容依然贴近实战。

按惯例先下一条brief吧:有一款澳洲红酒,它家葡萄庄园有100多年历史,这瓶酒售价近4000RMB一瓶,属于品类中高端形象的那款。客户有了大体宣传方向,想打时间概念。

拿到这个项目,你会怎么思考?

不需多言,接到新任务后人们大脑往往会一片空白,短期进入木然状态。这种异常煎熬,是文案人每天都在经历的常态。面对deadline压顶,绝大多数人无意识中滑向了最糟糕的选项,任自己深陷其中,被恐慌、无助、沮丧、焦虑的情绪包裹吞噬。你对这些状态,一定不陌生。

极限压力下,你靠什么写文案?靠经验吗?靠文案方法论吗?靠灵感吗?不,我不靠这些外部协助写文案。因为它们靠不住。

经验和方法不具备普遍性,灵感又不常有。什么才是写作过程中稳定依靠?我把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用到的文案思考写下来与你分享。以下答案极具个人化特征。

如果你已有了驱动文案创作的成熟认知模型,就不必贪恋他人的工具;如果你还在寻找答案,不妨把下面这段对话记心里,多品品。

这4行自问自答,记录了我在写文案时最重仰仗的认知驱动——“创作身份”。

说开后,这套文案认知很容易理解。我之前写过它的认知基础——作为一名文案,我是品牌故事讲述人,我是在替品牌发声,代替它与用户沟通。(见《小灶》第1期)

既然是在为品牌发声,那我想的不是怎么写文案,用什么方式表达。我想的是这个品牌是什么样的人格?我该调取怎样的情绪和创作身份来发声?

接到项目一起讨论时,多数人在寻找方法、模型、思路……我是少数派,我想最多的是,我要扮演的这一发声主体,它调性、性格、心态是什么?我更像一个文字演员,在细细琢磨即将扮演的角色个性。

如果你觉知体内同时存在着“本我”和“非我”,就很容易理解这套文案写作认知。

我的“创作身份”是什么?我用什么口吻状态对外发声?思考得越多就越偏离“本我”主体!“本我”和“非我”是相互牵引、此消彼长、互相抑制的关系。人们常说写什么像什么,而我作为文案人要做到“写什么是什么”。我最倚重的文案写作方式,不是经验、方法,而是“身份模拟”。

我可以扮演一块石头、一只猫、一个钢笔、一个笔记本、一本书、一瓶酒……我常常轻易抹掉“本我”的存在,让另一个“非我”身份占据我的身体和脑子!我可以轻易出让自己肉壳,让外来意识来引导我写出它该写的话,它想说的事。这是我经年累月下形成的自觉意识。

当遇到开篇所提到的思路空白、头脑木然时,我没法靠“本我”营救。关注自我,只会让人沉入焦虑、无助、茫然的创作状态,越想陷越深。此时,我通常靠“非我”来抹杀“本我”。只有把“本我”格式化,让它暂时从大脑里请出去,我才能暂时回到文案思考正轨上。忘掉本我,才能打开全部创作知觉。写文案时的“我”,不再是“本我”,是“非我”在掌控一切。

我要替谁写发声,就去扮演它的身份。执笔写文案的不是我本人,文案是“非我”的意志表达。比如,我们文案交流群里有成员提到她手边工作,全国最大工程机械交易、交流平台的传播项目。我下意识想到,此刻我就是一位工地挖机师傅,也是一位有几台机子的小老板。跟挖机师傅做交流,我得先体会他们的生活视角和营生状态。

“我”现在已经变身,“我”想到自己是一位挖机师傅,每天坐在摇晃的机子上,这个位子不平坦、还灰头土脸,这个位子迎着太阳,工位上有工友们的哈啤酒,聊家常。这个工位是“我”生活的来源,是好日子的希望。我在网上找到一张工友图,很好还原了“我”理解的挖机师傅生活视角。夕阳、下工回家的路、高起的挖斗、汗水腌渍的一天,他们常年坐在机器工位上,每天10个小时养成了他们是透过机器,从高处向下看工地和世界的特有视角。要跟挖机工友们交流,写文字的人起码要把自己的电脑“搬”到这个视角和位子上。这样才有共同语言。

当我看清我要写的人,我就能看到他们的心事。只有先成为他们,才能站在他们的视角写出他们听得进去的内容。这是我长期坚持的观点。

我写文案没有固定的创作方法,只不过习惯比别人花更多时间和精力琢磨、理解此时我的“创作身份”。我理解的创作身份、扮演的品牌角色,它们拿着我的笔敲打心门,引导我发声。

以上是我最惯用、也最顺手的文案写作认知模型——我靠一个“非我身份”写文案。这不是什么独创秘籍,很多搞文字创作的人都会这样驱动思考。不过,他们更多用“移情”、“同理心”来形容这种创作状态。

文章最后,回到开篇那瓶红瓶。它是我们微信群里另一位同学发起的项目讨论。群里同学在一起贡献了很多idea,以下是大家在一起讨论时提到的关键词。

“回望世纪百年”

“品味百年时间”

“相信时间的力量”

“时间能证明一切”

“1908年,百年老藤”

“向时间致敬”

文案要围着“时间”写,大家就以“时间”为关键字,组一句短话。这些是主流文案创作方式推导出的文案结果。我觉得扣着时间方向的讨论,都没离题。不过,我是文案认知思考群体中的少数派。

在跟着大家思考项目细节时,我不自觉化身成了一瓶酒,任“非我身份”悄悄占满大脑。我觉得,我写的每一句话,都是这酒在宣示自我身份。文案讲时间,是酒在讲述它对时间的理解。广告宣传是酒自己在说话,而不是靠人给它贴时间标签。渐渐的,我在心里琢磨和刻画这瓶酒的身份、形象和调性。我在想,这是一瓶什么调子的红酒?

当绝大多数人都把百年作为终身荣耀、徽章挂嘴边,“我”能不能反过来?去说100年只是每一个日常的自然组合,百年时间没那么重要。100年小意思啦,日常操作罢了。低调才是高调的外衣和底气。我来做一瓶自夸、又不自张的酒。整个是风轻云淡,不自张的状态。“我”大概就是这种调调!

“我”想到,很多企业都想做百年老店,马云不也说阿里巴巴要做百年企业嘛。很多奢侈品喜欢讲故事、讲传承,100多年的奢侈珍贵好物比比皆是。人家求之不得的东西,在这瓶酒这里只是最日常的坚持。100年是珍贵好物的入门起点。不是时间赋予了“我”尊荣,而是“我”作为一瓶酒,“我”百年如一的坚守,才让时间有了意义。

时间是“我”价值最稳定的标签,而不是价格。百年只是一瓶老藤酒的起点。有了这一身份认识,一个清晰的声音从小至大在“我”脑中和瓶中回响。“我”想到了一个创作发声方向:

# 百年起点 起点百年 #

这瓶老酒把百年看作是自己的一个小台阶、“小小的起点”,而这个起点是别人一生的百年追求。有了这一“创作身份”做基础认知,再去写文案,就有了明确方向,而不是盲目去找与时间有关的文字组合。于我来说,整个身份模拟过程,已经是一种自觉意识。我习惯了先定身份、形象调性,再发声。

一条文案、一段话吸引人的绝对不是技巧、方法和文采、修辞,而是文字背后那个形象丰满、个性明确的人。所以,起笔前我最最重要的写作习惯是去勾勒此刻的“创作身份”,去理解这个品牌的主体形象。

《文案小灶5分谈》记录一线文案人对一线项目理解和思考。它不是标准,不是答案。更准确地说,它只是一名职业文案接到工作项目时,大脑的思考涟漪。不尽不详处请在交流中交换观点。

最后,欢迎带着文案困惑、工作项目和思考加入我们的创作成长社区。回复“入群”,找到文案觉醒的思考大本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300字写景 作文读书笔记 梨花作文 励志作文题目 去海边作文 经历作文600字 亮点作文 描写景的作文 牛人作文 关于游戏的作文 中考作文多少分 作文快乐的一天 快乐时光的作文 关于精神的作文 历险记作文 给我的启示作文 高中作文500字 写景400字作文 写景作文300 400字写景作文 语文满分作文 写人作文开头 初三作文题目 草原作文 600字写景作文 朋友作文500字 爆笑作文 曹操 作文 爱国作文题目 600字作文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