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让丰收的喜悦写满笑脸——甘肃省各地喜迎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

2020-12-03 20:30:01
相关推荐

让丰收的喜悦写满笑脸

——我省各地喜迎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

崇信:田野处处丰收景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朝霞 通讯员 赵富生

9月22日,崇信县庆祝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演出现场。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赵富生

崇信县黄寨塬上谷子香。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姚崇均

初秋时节,走进平凉市崇信县,金灿灿的庄稼,红彤彤的苹果,把田野装扮成美丽的“花毯”。

沉甸甸的谷穗随风摇曳,裹挟着农民的欢声笑语。“今年谷粒熟得很饱满。”黄寨镇白新庄村村民张强生加快谷子收割进度。他今年种了60亩谷子、20亩黄豆,合计着赶在中秋节、国庆节前把新鲜的小米送到顾客手中。

搭上了电商快车,张强生的小杂粮生意一路走俏。“网上1斤小米能卖9元。今年8月以来,每天网上下单100多单。”张强生在淘宝商城注册了“黄寨塬”电商品牌,依托农业银行扶贫商城和工商联“易田易家”等平台,使崇信县荞面、小米、熊猫豆等小杂粮走上“云”端,年均纯收入在30万元左右。

在张强生的带动下,白新庄村成立了黄寨强盛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会员81名,全村种植荞麦、谷子、黄豆等小杂粮700多亩,产量预计在175吨左右。

崇信县稳定粮食生产,扶持建办了龙祥公司、新丰园公司、庆丰公司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300余家,种植荞麦、谷子、黄豆等小杂粮6.7万亩,产量预计在8400多吨。

眼下,正是饲草玉米收割季,一台台大型青贮收获机在田野里穿梭,“吃进”青绿的秸秆,“吐出”清香软嫩的饲料。

“今年种了22亩饲草玉米,加上分散种植的紫花苜蓿有近40亩饲草。”眼看着红牛“口粮”有了保障,黄花乡高年村村民马小龙干起活来浑身是劲,去年以来,他家牛存栏量从7头增加到11头。

棚里有“粮”,养牛不慌。“饲草问题解决了,养牛的成本也就降了一大半。”崇信县畜牧兽医中心主任秦好书介绍,县里大力推进粮改饲,引导养殖企业、规模大户种植饲用玉米、紫花苜蓿等优质饲草5万多亩,今年预计收贮优质饲草料20.4万吨,为持续壮大红牛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北塬面,山台洼地,处处透着苹果成熟的香甜。“12亩丰产园预计纯收入在10万元上下。”黄寨镇北沟村苹果种植大户张长学站在果树下,红彤彤的苹果映红了他的笑脸。

“预计今年苹果产量将达3万吨,产值9000万元。”崇信县果业局局长陈永龙介绍,全县苹果种植面积达4.14万亩,小苹果成为群众的致富果。

9月22日,崇信县庆祝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在柏树苹果小镇开幕,喜悦的农民用秋收的硕果庆祝自己的节日。

甘谷:辣椒映红了日子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通讯员 安建文

甘谷县当地合作社工人正在精选优质辣椒。 甘谷县委宣传部供图

“这是咱农民自己的节日,辛苦一年了,给自己鼓个劲。”金秋九月,甘谷县礼辛镇尉坪新村里近千名当地农民欢聚一堂,“庆丰收 迎小康”2020中国·甘谷农民丰收节如期举办。

阳光下,金黄的玉米、火红的辣椒,映衬着大伙儿丰收的喜悦。尉坪新村村民尉小平带着自家产的辣椒,一边给外来客商推介,一边和其他种植户聊起今年的收成。“一举两得!”谈起丰收节,尉小平满脸喜色,“不仅能在家门口销售辣椒,还能学到很多种植经验。”

礼辛镇尉坪村地处甘谷县西北山区,近年来借助脱贫攻坚的好政策,兴修道路梯田、开展易地搬迁、发展富民产业。2019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500元,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脱贫致富,主要靠种植辣椒,这是老祖宗留给甘谷农家人的宝贝。”尉小平盛情邀请大家去他家的辣椒种植园共享丰收的场面。今年年初,他和镇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了订购合同,地里的辣椒不愁销路。

“今年辣椒长势好,一株辣椒苗平均可以采摘80多根红辣椒。按照合同保底价每斤2元算,这片地能有3万多元的收入。”尉小平说。

过去,尉坪村种植结构单一,近年来,村里组织种植大户外出参观学习,请来种植专家把脉会诊,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设施农业,新建设施大棚260多座,种植以辣椒为主的各类应季蔬菜。

“思路一变天地宽。”尉坪村党支部书记贾小贞介绍说,辣椒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已经成为尉坪村老百姓的主要经济来源,2019年为全村群众增收近百万元。

素有“辣椒之乡”美誉的甘谷县,是一个把辣椒爱到骨子里的地方,农民个个都是种辣椒的“好把式”。如何发展壮大辣椒特色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一直是甘谷县委、县政府努力的方向。

甘谷县把产业培育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和长久之计,立足资源优势扶持发展蔬菜、果椒、养殖、劳务等主导产业。目前,全县辣椒种植达3万多亩,年产6万余吨,产值2亿元以上。目前,全县扶贫产业总产值达60亿元以上,电商交易额2.3亿元,助推了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渭源:喜迎佳节话丰年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通讯员 何春喜

渭源县会川镇半阴坡村曹文学一家庆祝丰收节。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何春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渭源大地处处荡漾着丰收的喜悦。

“今天下雨,没法下地,让媳妇捞点儿油饼,我们趁着雨天过个丰收节。”走进会川镇半阴坡村上梁社村民曹文学的家,房屋宽敞明亮,干净整洁,院中果树上结满啤特果。

手捧着屋内收好的麦粒,40岁的曹文学说:“今年麦子收了1400多斤,去年种的当归卖了4万多元,这些年地里的收入越来越好,越来越能感受到丰收的实惠。”

“现在,半阴坡村的村民日子都过得很红火,大家通过高原夏菜、中药材、马铃薯种植和外出务工,收入都很稳定。”半阴坡村包村领导赵学武介绍,2019年底,全村实现整村脱贫,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

在祁家庙镇的田园生态农业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内,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不时有车辆运来刚采摘的香菇,村民们正忙着对收购的香菇进行筛选、入库、烘干。“从7月份开始,我每天都来给合作社交香菇,最多的一天交了2800多斤。”忙着交货的村民秦文忠说。

第一个加入合作社并带头种植香菇的孙瑞平,今年种了3万棒香菇,已经卖出15万元的鲜香菇。“到10月底估计还能卖5万多元,今年预计净赚7万元左右,正儿八经算丰收。”孙瑞平说。

“今年虽然是我们第一年生产菌棒和种植香菇,但是菌棒的成活率和出菇率都超出了预期,平均每个菌棒出菇都在1.8斤左右。”合作社理事长焦胜说,截至目前,合作社共售出400多万元的鲜香菇、40多万元的烘干香菇。

丰收的喜悦跨越田间地头。“锹峪村的辣椒丰收了!”走进位于锹峪镇锹峪村的峪川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只见蔬菜大棚内摆满一袋袋刚摘好的辣椒。“今年,我在合作社务工,最近采摘量大,我每天能挣100元。”村民杨全海说。

为了迎接丰收节,渭源县鸿裕达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干了一件事——给在合作社务工的村民们提前支付9月的工资。“正值丰收节,又快要到中秋和国庆,提前把工资发了,让大伙高高兴兴过个节。”合作社理事长柴永林说,今年合作社种植了4800亩中药材,带动800多户农户增收。

康乐:赶着牛儿奔小康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通讯员 牟瑞仕 牛童

康乐县赛牛相牛大会上,获胜选手不光拿了荣誉,还有丰厚的奖金。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冯海红

9月的康乐秋高气爽,22日下午,康乐县庆祝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第十二届赛牛相牛大会在康乐县牛羊交易市场举行。

比赛现场人头攒动,有选手、有裁判,还有前来学习“取经”的养殖户。经过层层选拔,“牛王”“牛后”“青年母牛冠军”等一系列荣誉花落各家,赢得比赛的养殖户分别获得3000元到10000元不等的奖励。

养牛不但能脱贫致富,养得好还能参加比赛拿丰厚奖金!对于康乐这样有养殖传统地方的群众来说,在赛牛相牛比赛中斩获奖项是莫大的荣誉,这也是苏集镇半坡村村民马全山年年都来参加赛牛相牛比赛的动力。

“以前传统养殖都是粗放型管理,只要牛吃饱喝足不生病就行了。”马全山告诉记者,“这些年,我们养牛开始讲究品质。饲料、防疫、管护等各方面都进行科学管理。你看,今年我家这头牛就得了‘牛王’称号。”马全山这几年一心扑在牛身上,在苏集镇办起了半坡母牛专业合作社,养殖了200多头牛,成了小有名气的养牛大户。

与赛牛不同,相牛比赛考验的是肉牛收购的“眼力劲儿”,要求参赛选手肉眼估算3头肉牛的重量,误差最小的获胜。在相牛赛场里扎堆的,都是多年从事肉牛行业经验老到的土专家。

“我贩牛整整6个年头了,眼前过秤的肉牛数不过来。看一头牛的大小、肥瘦,我就能估算出它的体重。”附城镇磨羌村村民马永海为大家展示了他多年贩牛练就的“看家本领”,也顺利摘得了相牛比赛的一等奖。

近年来,康乐县通过饲草开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工营销、市场培育、安全保障、产品开发、科技支撑、社会化服务等全产业链建设,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养牛模式,推动肉牛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县建成百头以上肉牛规模养殖场17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现代化畜牧产业初具规模,成为全省18个肉牛产业示范县之一。

“如今全县肉牛饲养量达13.8万头,预计年出栏8.4万头。”康乐县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同志介绍,肉牛产业已成为康乐人民增收致富、实现小康的支柱产业,累计带动1.21万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瓜州:农民节日农民乐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通讯员 贠凯玲

瓜州县枸杞挂满枝头。瓜州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瓜州县举办2020年“庆丰收 迎小康”农民篮球赛,为观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文体大餐。

赛场上,来自各乡镇的农民联队和瓜州县农业农村系统机关队展开激烈的攻守,大家同台竞技,切磋技艺,既增进情谊,又展示出新时代农民群众拼搏向上的精神风貌。经过激烈角逐,农民联队斩获桂冠。

“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全社会的幸福小康紧密相关,将体育活动纳入节庆,既延续了自古至今以技能表演为节日助兴的文化习俗,又满足了农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文化生活需求,使喜爱体育、重视健身成为新农村的风气和新农民的时尚。”农民联队教练张春杰说。

瓜州县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整合利用各类资源,完善文化馆分馆、乡镇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等设施建设,已建成岷州村、新堡村等46个“村史馆”、115个道德讲堂。已开展50多场次道德讲座、100多场次实践活动,农民群众参与其中,坚定了发展信心,增强了致富发展能力。

秋收时节,瓜州县的15万亩枸杞、10万亩蜜瓜、1万亩设施种植、1万亩特色林果喜获丰收,140万只存栏肉羊也膘肥体壮。今年上半年,全县农业增加值达到2.24亿元,同比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81元,同比增长6.1%。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精彩的篮球比赛作文 综合应用能力c类作文 我最喜欢的动物作文300字 跳格子游戏作文 描写秋景的作文300字 小黄鸭的作文 猎物喻人的作文 信作文 关于学骑自行车的作文 关于作业的作文600字 游西安作文500字 英语学位考试作文 参观自来水厂作文 我是书包初一作文 以读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维护世界和平作文 暑假的安排英语作文 走好每一步作文 暑假的生活作文100字 以礼物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介绍砀山的作文 我遇见了谁作文 出发和到达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父爱 熊猫作文英语 亲嘴作文 我的妈妈三年级的作文 为你好作文800字 环境作文400字 四年级秋天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