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告别纯手工制作 走上特色产业路

2020-12-04 00:00:01
相关推荐

近期持续炎热的高温天气容易让人胃口不佳,一碗白粥便成了解救食欲的上佳之选。此时,若再搭配几口简单爽口的咸菜,原本平淡的白粥不仅变得活色生香,味蕾也得到满足,成为不少人的心头好。

在广东,把咸菜做得精致且丰富的当属潮汕人。而在汕头市潮南区,有着近百年手工制作历史的“廷顺咸菜”,素以酸甜酥脆、香醇爽口、风味独特著称,令人垂涎。去年,“咸菜制作技艺”入选该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展现出独特的社会文化价值。

近年来,廷顺咸菜逐渐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经营模式,走出一条生产加工流程自动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特色产业路。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张伟炜 通讯员 郑扬扬 吴晓玲

“饭中鱼肉不如一口咸菜”

道路平坦开阔,路旁菜地绿油油,房屋错落有致,村民笑脸盈盈……驱车行驶在潮南区井都镇神山社区,所见尽是和谐幸福的乡村图景。经过井都神山学校,继续行驶5分钟就来到“廷顺咸菜”的生产基地——汕头廷顺食品厂。刚下车,一股咸香酸甜的气味便扑鼻而来。

“饭中鱼肉不如一口咸菜,咸菜常常被认为是潮汕杂咸的代表。”谈及咸菜,郑仕廷神采奕奕。他今年56岁,是潮南区非遗代表性项目“咸菜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对于咸菜,他再熟悉不过。

郑仕廷说,上世纪70年代,物资紧张是潮汕人普遍的生活状态,咸菜成为人们家中的珍藏,“食糜配咸菜”更是家家户户一日三餐的真实写照,“在潮汕,日常家中最常见的是除了咸菜,还有菜脯、冬菜、南姜橄榄、橄榄菜、乌榄等,这都是可以自己做的”。

郑仕廷回忆说,他至今仍忘不了爷爷郑家顺、父亲郑海术两人腌制的咸菜香味。在他看来,咸菜最香之时属打开咸菜瓮或咸菜缸一刻。因此,每天放学回家后,他一见到父亲要开瓮取咸菜,就会凑过去闻咸菜发酵后的独特香味,迅速抓取一口咸菜放入嘴里细细咀嚼。

“这是儿时的乐趣,咸菜也是我孩童时吃得最多的‘零食’了,至今还保留这样的习惯爱好。”郑仕廷称。

由于家庭贫困,郑仕廷读完初中就辍学到外地建筑工地打零工,每日工钱大概5元。实际上,在读初中那几年,父亲已手把手教过他咸菜腌制技术,对于这项技艺,他已了然于胸。郑仕廷坦言,之所以去外面打工,是想闯出一番天地。不过,在外闯荡一年后,他就选择回到家乡接手家业了。

从26岁起,郑仕廷就开始协助父亲经营家里的咸菜生意,他腌制的咸菜渐渐成为方圆几百里口味最好、最受欢迎的咸菜。加上父亲已把咸菜生意做出了规模,家里的咸菜瓮越来越多,父子俩一边腌制一边售卖,忙得不亦乐乎,“每天平均有五六十元收入,在当时算是挺不错的”。

小咸菜藏大学问

“咸菜事业”步入正轨后,郑仕廷开始琢磨怎样将这项事业变成村民共同的事业。于是他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招收村民进厂做工人,并发动村民及周边农户种大芥菜为他供货。据悉,目前当地大芥菜的种植规模已达200多亩。

采访中,郑仕廷直抒己见:“别小看咸菜腌制技术,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哩。”

据介绍,每年大芥菜收成之后,工厂的女工会将芥菜的外瓣剥去,清洗干净,再切成两半,摊开在太阳下晒一天,然后用食盐在菜身上揉搓,再平整地放入咸菜瓮或咸菜缸中,放一层菜撒一层盐,最后用大石头压实。盐和菜在古朴的瓦缸之中相遇,彼此交融反应,成就了简简单单的咸菜。30天左右,金黄晶莹、咸脆爽口的咸菜也就制成了。

那么,做这一行需要怎样的条件?“毅力。”郑仕廷认为,无论干哪一行,毅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咸菜虽不是珍贵的食材,看似简单易做,实则需要一定的毅力与坚持。

熬过了贫苦的日子,如今,郑仕廷放心地把工厂交到儿子郑少松手里。目前,他仍负责把控咸菜的质量关,力求产品卫生、安全。郑少松则多在外跑业务,维持与老客户的关系,同时开拓新客户,多渠道推广咸菜这道美味。

新技术也能产出老味道

“我们通常称呼咸菜、菜脯和鱼露为‘潮汕三宝’。咸菜是用大芥菜做成的,通常取肉厚质脆、菜柄柔软的来做。咸菜始终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味。”说起咸菜,郑少松也是头头是道。

作为第四代传承人、廷顺食品厂负责人,“80后”郑少松从10多岁起就跟在父亲身边学习腌制咸菜的基本要领。与父亲的经历类似,22岁时,他也曾经与朋友合伙到深圳做点小生意,做了两年之后才回到家里帮忙。

自从回到家里帮忙,他先后走访了汕头周边多个城市作市场调查,发现自家的咸菜在产品包装上比较单一,例如仅有“家庭装”这一款常见的塑料瓶装,难以适应各类消费群体。

“我们从2013年起推出玻璃瓶包装,此外,还开发出大桶、大瓶、中瓶、小瓶等多种规格包装,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郑少松说。

车间外,一个个干净的玻璃瓶整齐地码放在木架上静候工人前来搬运;车间内,一个个工人在机器旁忙碌,有分拣的,有加汤的,有包装的,各司其职。据郑少松介绍,为节省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廷顺食品厂近年来陆续购进一批机器进行机械化生产,目前已有3条生产线同时运作。

虽然进入机械化生产时代,但廷顺食品厂始终坚守最原始的味道和口感,用郑少松的话来说“新技术也能产出老味道”。他们坚守“原味”这一口味,让人吃起来能够回味起小时候咸菜的鲜香。2013年,廷顺食品厂成功注册商标;2019年4月,廷顺食品厂由个人独资企业转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期待作文 半命题作文 发现作文 初一的作文 变形记作文500字六年级 关于梅花的作文 作文大全400字 感恩父母 作文 新年英语作文 足迹作文 拔河作文 高一作文 趣事作文 春节作文600字初二 推窗风来作文 在尝试中成长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200字 小学三年级作文题目 中考作文题目大全 关于母亲的作文 初一作文500字 小学六年级作文 青春作文素材 我爱读书作文 我的爱好作文 开学典礼作文 晚霞作文 改变作文 我的梦作文 初三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