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重庆老人的“漆”彩人生:手工制作《兰亭集序》有人开价50万收藏

2020-12-04 00:35:01
相关推荐

01:16

一条兴竹路仿佛隔开了两个时空,一边是川流不息的渝澳大道,一边是藏身于民居天台上传承千年的非遗技艺漆器髹饰作坊。71岁的程天德在这里和漆器打了40多年的交道。

重庆漆器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时代,它的工艺复杂精细,以研磨彩绘、金银粉分光罩漆、彩色蛋壳镶嵌等髹饰技艺著称。2008年,重庆漆器髹饰技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前不久,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发布了《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383项传统工艺入选《目录》,重庆共有8项入选,其中一项就是漆器髹饰技艺。

鸡蛋壳制作的《兰亭集序》

走进江北区兴竹路风清苑小区,不到20平方米的屋顶天台被各种绿色植被覆盖,宛如一个小花园,通道上依次摆放着各种漆器作品,稍微走近仅能摆放两张桌子的工作间,甚至能闻到生漆的味道。

漆器制作大师程天德在自己的工作室

“再有一个月,这些葡萄就熟了,到时候欢迎你们来吃。”程天德拿起一块毛巾把手上沾染的生漆擦掉,然后招呼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参观。记者想走近些观察案台上尚未完成的作品,不小心蹭到作品的边缘,程老立刻叫住:“小心小心。”然后立马用手轻轻摸了下有没有掉色。

桌上放着一块类似于匾额的漆器作品,一米多长的《兰亭集序》,每一个字都是用鸡蛋壳做成。“要先把鸡蛋壳弄成小碎块,比芝麻略大。然后再根据每个字的笔锋挑选合适的鸡蛋壳粘上去。”程天德说,这个作品从春节过后开始做的,已经半年多时间,用了上百个鸡蛋。目前完成了大部分的工艺,就差最后的打磨、抛光。

漆器髹饰使用的材料都是天然材料,鸡蛋壳就是其中比较常用的材料。桌上有个专门放鸡蛋壳的盒子,小碟子里的则是蛋壳碎片。“为了收集鸡蛋壳,我和爱人每天都要吃鸡蛋,有时候上街遇到蛋糕店,看到人家丢了的蛋壳,我们也要捡回来。”程天德说。

程老师做漆器要用到的蛋壳

程天德很爱惜这幅作品,还专门留下“古稀之年制”的字样,就连装裱的材料也备好,不放心交给外面的人,每一个工序都要亲自完成。作品还没有完成,就有人开价50万元收藏。

制作时不能说话温度不超25℃

“平如镜清如油”是重庆漆器的一句行话,指漆器表面要打磨得如镜子一样平整光滑,表层的漆要研磨得如清油一般透亮。一件漆器髹饰技艺作品从制漆、底胎、装饰、打磨、抛光,要经过几十道工序。

展示台上有一个星盘样子的作品叫“宇宙之星”,黑色、蓝色、红色、黄色、金色等色彩不规则的渲染在底盘上,最中间的地方托起一颗明珠,仿佛浩瀚宇宙。而且表面光滑如镜。“不要以为这个作品,看上去挺简单,只是单纯的使用了各种颜色。我整整花费了1年半时间制作,中间重做了6次。”程天德说,漆器髹饰制作过程中,不能说话,因为担心口水、泡沫会溅在上面,影响效果。

每涂一层漆都要等上几天,彻底干了之后才能上第二层,温度不能超过25℃,所以在重庆的夏天,就只能在空调房里制作。上完色后,用6种不同型号的砂纸打磨,直到表面光滑。

一件漆器作品的完成,需要结合彩绘、镶嵌、雕填、遍涂、堆漆、拼贴等多种传统工艺技法并配以各种宝石、螺钿、蛋壳、银箔(丝)、金箔(丝)等特殊材料,经过制漆、制胎、髹漆、装饰、打磨、推光等几十道工艺精心制作而成。手指一握、笔尖一落、手腕一动,各种流畅灵动的画面,与现代机械化喷涂出来的相比,传统技艺创作出来的作品就更具有生动感。

程老师介绍用作漆器制作的不同材

与漆器结缘40余年

孩童时期的苦处,程老不愿多谈,两三句就把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的提问打发了。他是綦江人,1974年考入川美学习漆器髹饰工艺,1978年毕业进入重庆漆器厂工作。从那之后,程天德便与漆器结下了不解之缘。

随着时代变化,漆器厂的旧体制与新时代的变化不适应,生产出来的漆器销售不出去,普通老百姓也无法承受几千上万元的价格,导致漆器生产线一度停工。不生产漆器后,被安排制作过乒乓球、收音机。甚至有段时间,漆器生产线仅剩一人坚守。

1998年,漆器厂全面停产。当年掌握漆器髹饰技艺的手艺人或退休,或被其他单位聘走,或开起自己的工作室。技艺人员分散了,这门技艺也随之散落。不忍这门手艺就这样消失,程天德开始思考重庆漆器的出路。

就在这小小的天地,程天德经过反复试验,创造了“幻彩漆画”这一新画种。将调制好的生漆稀释后,倒入水面成膜,经搅拌、推拉等手法,把画板迅速放入水中端提出变化无穷的色彩肌理,然后再在画板之上进行进一步的细节处理。

2011年,凭借这一技艺的创新,程天德获得了“中国时代改革创新漆艺制品创新先锋人物”、“中国时代改革创新十大领军人物”等称号。他创作的幻彩漆画《川江号子》获得了第十三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铜奖。

程天德和自己的漆器作品

全情投入耳朵失聪不自知

尽管年过7旬,但程天德的视力仍然很好,他说这都得益于他的“小天地”。每天呆在这个小空间里创作,睁开眼就是绿色。漆器髹饰那么精细的制作过程,需要好的视力。为了保护好眼睛,程天德才在工作间种满植物。

不过,程老的听力却不好,只能带着助听器与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交流。

63岁时,程老受邀用漆器工艺制作两幅大型国画,高9米,宽4.5米。“当时我每天都在构思怎么把三峡、嘉陵江等等代表重庆形象的元素融入进去,思想和精神高度集中,完全没有意识到耳朵出现了轰鸣声。”

连续全身心投入创作一个多月,程天德丝毫没有察觉,耳朵突然出现的异常,直到有一天在回家的公交车上,完全听不到声音,他才赶紧到医院检查。医生说很遗憾,已经错过了治疗时间,听力无法恢复了。

“只要是关于漆器,程老师一定是全情投入,耳朵虽然听不见了,但是程老师精神不减,创作时他常常不戴助听器,他说耳根清净能更投入。”程天德的爱人潘琪也是一位匠人,当初就是跟着程老师学习,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走到了一起,工作室的两张桌子一人一张,各自创作各自的作品,彼此鉴赏提意见。

潘琦拉开抽屉,全是程老的工具,最老的一把刮子,跟了他40多年,断了都没舍得扔掉,用胶布缠着继续用。

跟随程天德老师42年的漆器制作工具

程天德最新的制作工具也用了好几年

“一生只做一事是幸运的”

如今,程老除了自己创作,还带出过10位市级工艺大师。现在不少川美的学生也定期来跟程老学习。年龄最大的学生比程老还大一岁,是他楼下的邻居。“我退休前是工人,受到程老师的熏陶也来学习漆器髹饰技艺,程老师完全是倾囊相授。”

“漆器髹饰这样的传统技艺,要想传承下去,有更多人喜欢,就要主动向现代艺术靠拢。这样的靠拢不是指不要传统做法,而是在创作上、审美上有所创新。我已年过古稀,仍还在不断创作,一来,不想这门传统技艺丢失;二来,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也是幸运的。”程天德说。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 吴娟 文 钱波 图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银杏树作文 足球比赛作文 我的榜样作文 六年级作文题目 向日葵的作文 中国精神作文 勇敢作文 过节作文 跨年作文 的故事作文600字 作文万能开头 灯笼作文 友情的作文 高中作文600字 李白作文 小草 作文 作文300字左右 龙作文 事物作文 英语中考作文 红色作文 作文1000字 旅行 作文 文化 作文 作文 成长 作文三年级 保护环境英语作文80词带翻译 春天的作文100个字 我的英语老师 英语作文 西红柿炒鸡蛋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