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美蒙了!游西厢 看铁牛 登鹳雀楼 上五老峰 逛水峪囗 探蒲州城 黄河在此悠闲浪漫

2020-12-04 01:00:01
相关推荐

02:42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永济市委书记徐志英的邀请函

永济地处晋陕豫三省交会的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祖国版图之腹地。全市国土总面积1208平方公里,辖7镇3个街道,265个行政村,23个社区,人口46万。

永济,是山西南部一座美丽的旅游城市,这里有大家熟悉的人、熟悉的事、熟悉的中国记忆。

永济,是最早叫中国的地方!西临黄河水,南屏中条山,是尧的旧都,舜的都城,尧舜禅让的尧王台遗址尚存。《虞乡崇圣祠碑记》中说:“中国之名始于尧舜禹,中条五老授其河图九书而治于天下,初竖疆都,依中条而竖其国,谓之中国。”《史记》记载:天下明德自虞舜始。从舜都蒲坂到大唐蒲州,从宋元河东到清朝以后的永济,都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

永济,有一座楼,叫鹳雀楼。大唐诗人王之涣在此写下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不朽诗篇,鹳雀楼由此成为华夏儿女追求理想、勇攀高峰的精神坐标。永济唐代多诗人,代表人物有王维、柳宗元、卢纶、聂夷中、司空图等30多位,《全唐诗》中有关永济的诗篇多达2118首,灿若星河,名贯古今!

永济,有一个寺,叫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永济普救寺。这里是《西厢记》爱情故事的发生地。张生和崔莺莺冲破封建枷锁,追求爱情自由,让历朝历代青年男女为之向往。在这里,我们也衷心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永济,有一座山,叫五老峰。国家级森林公园、北方道教名山五老峰,层峦叠嶂,景色宜人,每年这里都会举办全国性的登山节。山下的伍姓湖,以舜帝后裔五大姓氏而命名,湖光山色,鸟飞鱼跃,能承办国家级自行车赛事。山、水、林、城融为一体,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

永济,有一个国宝,叫黄河大铁牛。唐开元年间,为保证秦晋要道畅通和长安食盐供应,唐玄宗下令“新作蒲津桥”,动用全国五分之四的铁,铸造了八尊铁牛,它既是系锁的桥墩,又是镇河的天神。沿着蒲津桥,永济美女杨玉环走进了长安城,一朝选在君王侧,六宫粉黛无颜色;沿着蒲津桥,颜真卿赴任蒲州刺史,写下了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永济,有一张国家名片,叫“中国速度”。中车永济电机自主研发的电传动系统是高铁的核心技术,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为全球轨道交通发展贡献着“永济智慧”,展示了永济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精彩人生!全市工业企业已达330余家,形成了以中车永济电机为龙头的机电装备制造,以中铝华圣铝业为依托的铝深加工,以粟海、忠民为龙头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三大产业集群,现代工业格局基本形成。

朋友们,来永济吧!北京就有直达永济的高铁,我带大家游西厢、看铁牛、登鹳雀楼、上五老峰!

给我三五天,还您五千年!

黄河永济段

黄河从临猗县至张营镇北阳村流入永济,沿该市西界流经张营、栲栳、蒲州、韩阳4镇42个行政村、80个自然村,南流进入芮城县,全长48.6公里,平均河宽11.59公里,最宽处18.8公里,最窄处7公里。黄河永济段为切入黄土塬的谷内式河流,具有典型的游荡型河道特点,河床宽浅,水流散乱,主流摆动不定,素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称。新中国成立后,治理不辍,河道相对稳定,东岸基本控制在蒲州城西3.3公里,东西摆动范围约3公里,滩涂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建有两座引黄电灌站,经不懈开发,已成为农业生产基地。

永济自古水运便利,有渡口多处,如蒲州渡、黄龙渡、薛家崖渡、双店渡、首阳渡,以蒲州渡最为知名。其位于永济市区西约20公里,古称蒲津关,也是蒲津浮桥所在地,为秦晋主要通道,时为桥,时为渡。元代以后,浮桥废弃,于是用木船摆渡,清朝时称为蒲津渡,后因黄河摆移,地址不定。1987年,建固定性水泥结构码头,定名为蒲州渡。2001年,黄河主流西移,暂停使用。

行吟大唐诗

登鹳雀楼观黄河水奔流入海

坐听西厢记

临普救寺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11月29日,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采访团一行来到了第十五站——永济市。

永济,古称蒲坂、蒲州。当年,唐朝定都长安,以洛阳为陪都、太原为北都,蒲州则因“三晋之门户、陕洛之要枢”的军事战略地位,在公元721年被定为“中都河中府”,这让蒲州成为公元八世纪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

现在来到永济,历史遗存很多,你可以站在鹳雀楼上,体会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壮阔心胸,也可以在黄河大铁牛前,感知大唐中都的繁荣盛景;抑或是站在蒲州故城遗址的斑驳城墙下,仰望历史之苍茫。

四尊大铁牛,见证大唐之荣耀

11月30日,采访团沿着黄河走访。

永济是一个因黄河而生的城池,那一座黄河铁浮桥,更和古蒲州城息息相关。来永济,一定要先去看看黄河大铁牛,那是代表着一个辉煌时代的荣耀之作。

黄河大铁牛和相伴它们左右的铁人。

回到千年以前,黄河之上,一直有浮桥连接着西安与蒲州,只是波涛汹涌的黄河,怎能轻易被人“驯服”,它总会闹点“小脾气”,那浮桥可就遭了殃。唐开元十二年,竹板做成的浮桥毁于黄河水患之中,唐玄宗就命中书令张说修筑新的浮桥。自那以后,作为连接蒲州和西安之间最重要的通道,浮桥一直使用到金末元初。

黄河大铁牛代表着古代铸造技术的最高水平,见证了大唐盛世的繁荣,浮桥最终毁于战火。之后,黄河几次改道,泥沙逐渐堆积,蒲津这个古渡口逐渐变成了河滩地,黄河大铁牛也被深埋于黄沙,直到1989年才重见天日。

今日的蒲津渡已经成为了遗址博物馆,四尊大铁牛和相伴它们左右的铁人们,在原址上抬高了12米,成为众人回望历史的证物。时下虽是冬季,但前来蒲津渡遗址参观的游客不少,大家摸着眼前的铁牛,听着讲解员口中描述的蒲州盛景,无人不为之称赞。

一座蒲州城,回想大唐繁华

除了黄河大铁牛外,在蒲津渡遗址还有一个重要发现,那就是蒲州城的城墙。这段城墙位于黄河大铁牛的东侧,也就是说只有过了黄河铁索浮桥,才算到达了蒲州城的城墙根下。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段城墙原本高12米,后因泥沙堆积的缘故,现只露出地面3米左右。这一发现,被评为2016年全省的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2017年,河津的固镇窑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它的出现,就得益于蒲州城考古发掘工作。当时,考古工作者在蒲州城发现了一批高等级的细白瓷,于是顺藤摸瓜找到了河津。学者们推测,能使用如此高规格瓷器的人,显然不会是一般人,他们所居的城池,也不是一座普通的城。

蒲州古城西门遗址残存的瓮城

蒲州城的西门旧址在蒲津渡遗址的东南角,现存的城墙是明朝时修建的,一些城砖还保留了下来,上面刻有“蒲郡城”的字样。从外观上看,你并不觉得有任何特殊,但走进其中就会发现,这是一座完整的“瓮城”,如果敌人不明就里,贸然闯进来,城门一关就会被“瓮中捉鳖”。

“蒲州城最早建于北魏,唐代两次建中都,最为繁华。”蒲州城文管处工作人员赵蕊告诉山西晚报记者。2016年在对蒲州城进行考古发掘时,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一段不晚于唐代的夯土城墙,说明明朝的“蒲郡城”也是在唐代城池上修建的。

站在西门瓮城的城墙上,看着残存的城墙,看着斑驳的包砖,想着久远的历史,内心不免有些感喟——隋朝末年,李渊驻守太原,兼管蒲州,夺得天下后对曾经驻扎的蒲州也有偏爱;李世民率军征战九年,每次都是从蒲州出兵,登基称帝后,免去蒲州两年的赋税。有父子两代帝王的重视,蒲州迅速繁荣起来。当时,想必这里曾经也是广厦华屋、车水马龙,巍巍然黄河岸边一座雄城。

在永济,还有一个地标性的建筑,名为栖岩寺,位于韩阳镇下寺村东南的中条山上,相传,栖岩寺是唐玄宗李隆基的避暑胜地,每到夏天来临的时候,他就带着杨玉环来此地避暑,这里和五公里之外的贵妃池遥相呼应——据传,杨玉环就是永济市韩阳镇独头村人,人们也叫那里杨妃村。

五绝鹳雀诗,唱出大唐气象

因为一首诗,鹳雀楼名垂千古。

鹳雀楼景区全景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矗立在黄河岸边。当时大将军宇文护镇守蒲州,为观察对岸敌情,下令修建此楼。唐朝一统天下,这座“望敌楼”的功能发生了变化,成为文人墨客竞相登临咏叹的名胜,并纷纷留下名篇,当然,其中最有名的还是王之涣的五绝《登鹳雀楼》,几乎中国人都能背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语言并不华丽,但平实中透露着大唐雄浑的盛世气象。

金元交战时期,鹳雀楼毁于战火中。2002年,新鹳雀楼落成,按照王之涣那首诗的意境,古建专家们确定了鹳雀楼的建筑形制和高度,以此来确保大众能在登高远眺之时,尽览平静、细腻的黄河,感受《登鹳雀楼》的大气和磅礴。讲解员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如今的鹳雀楼依然是文人吟诗作赋的绝佳场所,每年鹳雀楼诗歌文化节暨“鹳雀楼杯”诗歌大赛等赛诗会就在这里举行,永济市也由此被授予“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华诗词之乡”“中国诗人之家”等称号。

普救寺莺莺塔。

在永济,因为文学作品而被世人皆知的景点还有一个,那就是普救寺。这座始建于武则天时期的佛教禅院,因元代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说的“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莺莺”的爱情故事而知名。崔莺莺崇尚自由,敢于追求爱情的形象,虽是艺术家的虚构,某种程度上也是唐人奔放气质的反映。

阔别了普救寺,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采访团一行来到了黄河边上,那里波光粼粼,芦苇荡漾。永济道情非遗传承人,已经70岁高龄的张两省先生为我们准备了一台名为《古中国美蒲坂》的好戏,唱词里是这样写的“古中国,美蒲坂,5000年文明看山西……”就是这样一句通俗的话,在这支平均年龄68岁的民间艺人表演团体的演绎下,显得格外厚重起来,老艺人们时而敲着竹板跳跃,时而拉着胡琴高吼,吼出的是蒲州昔日的光荣和对未来的憧憬。

水峪口古镇问美食

凉粉炒馍美得太太

尧王台景区说开发

山梁老院故事多多

行至永济,一路所见,感觉旅游资源之丰富无出其右者。

四天的行程满满当当,尚不能将其全部走马观花一遍。永济有山、有水、有河、有湖、有峰、有谷、有楼、有园、有寺、有庙、有城、有镇……自然景观得天独厚,人文荟萃历史悠久。也正因为如此丰富的文旅资源,让永济不少人靠着旅游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还有不少人相中了这里的人文资源,正在打造更吸引人的旅游地。

尧王三台之真武庙。庙前残存建筑有欧式柱子造型。

水峪口 小吃店店主跳起欢乐的舞蹈

11月29日下午,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采访团的第一站是永济市水峪口古镇。这是一座已有千年的古村,原名水谷,有古盐道穿村而过,是过去贩卖私盐的一条通道,也是黄河金三角重要的商贸通道。

古镇背靠神潭大峡谷,相传武圣关羽曾在此铸刀习武;八仙之吕洞宾曾闭关修炼多年;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也曾夜宿于此,留下了“高河泻长空,势落九州外”的千古佳句;峡谷中还有宋代的摩崖石刻……

2013年的“五一”,神潭大峡谷风景区正式向游客开放,水峪口古镇的开发则是在神潭大峡谷开放之后一年多运营起来的。现在的古镇准确说是一处以地方小吃为主的休闲区,与以风光取胜的神潭大峡谷形成互补。几年时间,古镇不仅让水峪口村民脱贫致富,还吸引了不少在外打工的永济人回乡创业。

水峪口古镇。

古镇只有短短两条街,120多家商铺,多数经营美食,各家店面外都悬挂了木牌,介绍着店家情况。这会儿是旅游淡季,有些铺面并不开张,一家兜售辣椒面的店面便是如此。不过在店面外的小木牌上,我们得知这是一家网红店,经营辣椒面的老板是“90后”,在上海打拼几年后,回乡创业的,她通过“互联网+”的模式,销售石碾辣椒面、手工辣椒酱等产品,线上线下同时出击,年收入达到50万元。

碰上一家卖凉粉炒馍的,老板娘十分热情,招揽我们尝尝她家的炒馍——运城地区的特色小吃。老板娘说,卖炒馍一年收入有个七八十万元,即便没人来的时候,一天也有200元钱的收入。说话都带着笑声,满脸掩饰不住的幸福。

水峪口古镇的广场上,鸽子一点都不怕人。

卖空心挂面的张素妙是个腼腆的姑娘。高考失利之后,她在西安、河北等地打工,水峪口古镇招商时,便回到镇上开始卖空心挂面。她说,祖奶奶辈儿就开始做空心挂面了,这是永济的特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增加了新品种,有了杂粮面、蔬菜面。说话中间,有来此地旅游的泰国人指着空心挂面要买。

转上另一条街,穿着大红绸子中式袄的中年女人甚是惹眼。门前木牌显示店主人叫谢爱琴,2000年从化肥厂下岗后,她到处打工,2014年入驻小吃街,开了一家工艺品店,日子也红火起来。带队的当地人说谢爱琴特别喜欢跳舞,还上过《魅力中国城》的舞台。热情的谢爱琴便在自家店门前热情地跳起了自编自演的舞蹈,虽然身材发福,表情和舞姿却非常到位,一曲舞罢又一曲。

水峪口的商铺店主常常扮上跳着吸引游客,已经有好几个玩成了网红。

行至街口,一家卖荞面碗托的店前,戴着瓜壳帽、举着旱烟袋随着激烈舞曲摇来摆去的摊主引人注意。经人介绍才知,摊主裴世峰原来是水峪口村的书记,2014年辞职后,来到小吃街开了店。裴世峰说,以前村里特别穷,景区建起来之后,村里人有了打工的地方,有人搞绿化、有人打扫卫生,后来又开店铺,老百姓挣了钱,房子盖起来了,腰包也鼓起来了。以前在村里当干部别说跳舞,看都不会多看,开了店之后,自己表演是为了拉动人气,活跃气氛,和游客增加互动。

听到音乐,古镇上的摊户们转身进店里拿出了不同的演出服,套在外面,随着节奏开始舞蹈起来,不一会儿,聚起了十多人的表演队伍,感觉像是元宵节的街头。水峪口镇作为“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以及“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还真不是徒有虚名。

水峪口古镇除了小吃街,还正在建设一处民俗文化街,铺面已经全部招商完毕,元旦就要对外营业了,古镇的民宿区也正在装修改造中,不久之后就可以留宿了。

五老峰 讲解员张秋霞熟悉这里一草一木

到永济,很多地方一定要去,其中就有五老峰。

12月1日,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采访团上了五老峰。

五老峰

山中有9泉、12洞、36峰,还有一处被称为“山中沙漠”的自然景观红砂峪,甚为奇特。人文积淀也甚为丰富,鼎盛时曾有64观庵庙宇,从众多的碑石上看,北周时就是北方道教的发源地;宋代杨业曾在此屯兵练武;传说中兵围普救寺的孙飞虎在此安营扎寨;明代皇帝朱翊均曾带妃子朝山求子……若是讲传说故事,更是一不小心就能跟人类的起源有了瓜葛,据说棋盘山上的两位仙子便是人类的始祖。

五老峰最著名的传说,当是指五老曾在此为帝王传授《河图》《洛书》,所以被誉为中国河洛文化的早期传播地,由此也成为道教名山,与道教有关的故事历代皆有,八仙中的张果老和吕洞宾也曾在此修道。

带我们走访五老峰的导游张秋霞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传说故事尽数皆知。她已经在五老峰做了10年讲解员,讲解的次数少说也有上千次了。她说,游客只要拍了五老峰的照片,看一眼,她就知道这张照片拍摄的位置。

她说,每年从正月开始基本就进入旺季,四五月踏青的人多,七八月暑假学生多,秋天中老年游客多,六月、九月游客略少,旺季时每天至少会陪着游客上一次山。十二月是五老峰旅游最冷清的时候,大多数导游这个时候会休息,到了一月中旬就又开始忙了,因为要筹备正月里的各种活动。

张秋霞从五老峰的地质年代、草木植被、历史遗迹、传说故事,点点滴滴都会详尽介绍。太乙峰上,玉柱峰下,曾是明神宗朱翊均携郑妃朝山进香之处,只是当年山峰陡峭,无缘登临,只能抱憾而归,不过求子之愿倒是未落空。神宗后赐银重修五老峰,于是登临玉柱峰便有了一条铁索天梯,甚为险峻,如今这条铁索天梯被钢栈道代替了。

自明神宗朝拜五老峰之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至十五有了朝峰庙会,兴盛达500年之久。现存明万历年木刻《条山玉柱晴峰图》,民国初年印制的《新绘山西虞乡县西南五老峰胜景全图》,都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繁荣景象。直到日军入侵前,从山下的虞乡西关到山上的玉柱峰顶,沿途开设的茶馆、饭肆多达四十余处,如今从索道上山,依然有当年茶舍遗存可见,只是早已破败坍塌,但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一至七月初七的朝峰庙会,依然是人山人海。

尧王台 孙英杰收购旧院复现古蒲州

12月2日,在永济采访的最后一站,我们选择了一处没啥名气却非常重要的地点。

永济市城西的中条山上有一处从山间伸出来的山梁,被称为“尧王台”。这里正在忙忙碌碌地施工的景区,计划要在明年五月开业。

尧王台景区明清街

尧王台,自然与尧有关,据说是尧舜禅让的所在。目前尧王台主要保留有尧台三庙,庙宇均采用土石结构搭建,专家考证三庙均建于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1500年左右的历史,后来损毁严重,在明朝万历年间重新修缮延续至今。三座庙宇建筑都有八卦悬顶,砖雕图纹别致,古禽古兽,人物花草,活灵活现,文物价值极高。

孙英杰看中了这里,计划把尧王台开发成为景区。他本是永济市的一名企业家,闲时喜欢骑车穿梭在永济感受这里的人文气息,2014年他到介峪口村转悠时,转到了尧王台。看到这里荒草满坡,没有一条像样的路,突然就有了开发这座山的想法。

下了这个决定后,孙英杰到处搜罗各种古建,将一些已经破败残损的院落,异地整体搬迁到景区,他收了9座从各县市搜罗到的老院子,经过修缮,有6座已经完整地呈现在景区古建筑核心游览区。孙英杰说,古建筑游览区计划复原古蒲州文化风貌,能让游客体验一下古蒲州的生活情境。

孙英杰说,收购这些院子花了3年多时间。最初是看到别人家要拆老院子,他觉得拆了可惜,就收了一座,异地搬迁到了山上。搬了一座院子后,觉得它有点孤单,然后就变成了两座、三座……每一座院子都充满了故事,孙英杰指着一座戏台告诉山西晚报采访团记者,这是一座收于山东一带的明朝后期建筑,双龙戏珠镂空花板是这个戏台的最大亮点,有意思的是修复组装的时候,发现戏台的砖雕背后刻有西开张大队的字样,疑似永济西开张的戏台,一度被私人收藏,没想到几番折腾,竟然又回归故里了。

他把一座老院子修缮完后,会请原主人来看看。有一次,一位老太太看完就流了泪,说没想到他把它修得这么好。

孙英杰说,一开始收购这些旧院子只是觉得热闹,现在觉得这成了一份责任。

葫芦园里

畅想永济旅游纪念品的明天

到永济,鹳雀楼和普救寺非去不可。

2002年,消失近800年的鹳雀楼重新亮相,海内外为之雀跃——谁不想去看看从小就背诵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那座楼呢?普救寺名气也大得很,从元代王实甫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开始,一句“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让普救寺成为无数青年男女向往的爱情圣地。

普救寺全景

11月30日上午,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采访团来到这两处久负盛名的景区。冬日景区淡季,游客不太多,所以景区旅游品售卖的摊位、店铺半开不开。鹳雀楼下,摊位大姐的买卖在10点左右才开张,一位来自河南老年旅游团的大妈搞了搞价,花二十多元钱买了两把扇子和一个木制梳妆小盒,山西晚报记者则花了6元钱买了一本《话说鹳雀楼》的小册子。之后,又有些老人过来,买得最多的还是扇子——那上面是鹳雀楼还有《登鹳雀楼》那首诗。

摊位大姐说,平日卖得最多的就是这种扇子,她一年能卖七八千把,既价格便宜又有纪念意义。其次就是那个梳妆小盒了,盒面上写着“鹳雀楼留念”,一年卖二三千个。还有种鹳雀楼模型的水晶球,稍微贵一些,一年能卖几百个。

普救寺门口的店铺,门面一般,里面除了旅游纪念品,看上去主要靠烟酒、饮料、零食谋利。山西晚报记者花15元钱买了个据说是用永济当地桃木车出来的珠串。店主介绍,他这里还有《西厢记》的连环画和明信片,都是著名画家王叔晖在上世纪80年代所绘的作品。明信片当年运城地区印了30万套,一直卖到现在,连环画倒是不断重印,原先定价6毛,现在要价5块,不过两个东西一年都卖不出去多少,也就几百上下吧。店主一再推介王叔晖工笔人物的精彩,对现在人们不能领略妙处而遗憾,“现在人们不重视文化,欣赏不了了”。

我嘴上附和着,心里却不以为然。这种旅游纪念品的市场可不小。比如说,故宫文创产品去年销售额突破了10亿元,各类“萌萌哒”的文创产品吸足了眼球,到故宫的游客不买上一两件不甘心,就算不去故宫,官方网店上也会特意淘一淘。苏州博物院一年文创收入有1400多万元,爆款产品说起来简单之极——一盒25元的紫藤种子,每年还要限量卖,下手一晚就没了。

吃住行,游购娱,这是旅游全部内容。如果把旅游视为一种仪式的话,那么,购就是仪式的最后一个程序。非如此,不算圆满。人们去了一个地方,吃的喝的,很快化为舌尖上停留不住的感觉;逛的看的,最多也是手机相册里的一张图片,能够物化和凝聚记忆的最好方式,一定是带有鲜明的景区或者地方特色的纪念品,什么时候看到它,所有关于那个地方的记忆就会浮上心头。

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大型采访活动,已经到过十四个县市,到过许多景区,也欣赏过许多的美景。但是一路走来,景点也好,景区也好,竟然无甚可买,想来对于这些县市的旅游产业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遗憾。到了永济,终于见到了旅游纪念品售卖的商店,却只有扇子、梳妆盒算是“特色”,换个图案在别的景区也这样卖。甚至,当你知道,那个小梳妆盒是浙江义乌生产的,而扇子来自山东——它们为大半个中国的景区生产这类“旅游纪念品”时,你还会有种上当的感觉。你以为买回去的是当地特色,然而它既不“当地”,更非“特色”,全部的作用仅仅能标志“到此一游”而已。

其实,人们对旅游纪念品的要求并不高,一要方便携带,行李箱里的空间毕竟是有限的;二是价格适中,不要给旅行消费带来更多负担。满足了这两点,才希望纪念品带有地方特色,带有文化含量,带有创意成分,要是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那就更完美了。为什么鹳雀楼图案的扇子一个摊点一年就能卖出去七八千把,就是因为它在最低层次上满足了以上所有的要求。

普救寺前,永济市蒲剧团的绝活帽翅功、水袖表演。

但是拥有鹳雀楼、大铁牛、西厢记等许多大“IP”的永济,如果就是靠扇子来填充旅游纪念品市场,那真叫“暴殄天物”。这要放到心思活络的人手上,不知道有多少花样可玩。我曾经在成都锦里古街上,买过一个戏剧脸谱玩偶,它半个手掌大小,融合了川剧的变脸艺术,一晃就变个脸,从成都回来好久,还时不时拿到手上晃一晃。除了这个,因为靠着武侯祠的缘故,在锦里古街上,满大街都是三国人物的小雕像,卖得最好的,除了诸葛亮,就是关羽——那可是山西人啊。所以我就想着,即使来个最简单的,把大铁牛或者西厢记人物等比例缩小,做成玩偶,也要比卖扇子更好啊。

当天下午,采访团参观了一个文创园区——太宁葫芦园,又让我对永济的旅游纪念品有了更多的惊喜。这是一个集葫芦种植和葫芦文化创意、工美研发的科技创新企业。

文创园区大宁葫芦园

去年3月,种下第一颗葫芦种子,去年12月,收获了第一颗葫芦,并有了第一件葫芦文化的产品,到现在,销售额已经突破了百万元。企业的工作人员说,葫芦,也叫蒲卢,听名字也和古称蒲州的永济有着莫大关系——在古河东地区最早种植和雕刻,他们恢复了这个传统的种植项目,并挖掘、整理、创新葫芦雕刻技艺。如今河东葫芦民间制作技艺已经是永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产品在各种博览会屡获大奖。

在葫芦园不大的展厅内,山西晚报记者见到了大大小小许多葫芦,大的有四五十厘米高,小的一只手就能握住,大部分像中型口杯一样大小。葫芦上工匠们尽情展示着堆锦、掐丝、烙画、彩绘、雕刻等诸般工艺,图案既有传统的“福禄”(葫芦谐音),也有极具运城特色的关羽、鹳雀楼等。不仅如此,工作人员说,卖得最好的,是葫芦雕刻出来的台灯、葫芦制作出来的茶罐等实用具,去年一家大型超市一下子就和他们订三千个茶罐,可惜他们刚起步,没有那么大的生产能力。而且,他们对市场做了充分调研,几十元一百元左右的产品是需求最多的。

参观了这个葫芦园,我觉得,这简直是为永济市旅游量身打造的纪念品,要特色有特色,要传统有传统,要创意有创意,大小价格也合适。下一步,就是看怎么和永济的旅游充分融合,让所有的游客都能期待满满而来,收获满满而去。

永济浆水面

不一样的酸来不一样的爽

说到永济的美食,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便是永济的牛肉水饺,曾经的地位堪比沙县小吃,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其招牌,让永济牛肉饺子一度名声在外。不过,既然是寻访美食,那就说点不常见的,当地却甚为常见的独特滋味。

水峪口古镇的小吃街上,地方特色不少,一道浆水面引人好奇。浆水面入口的第一味就是“微酸”,这种酸不同于陈醋、酸菜的酸,是一种更为复杂的酸,跟老北京喜欢的豆汁有几分接近。很多人因为它口感微酸,喜欢说它像酸汤面。其实,完全是两种东西。跟老板娘打听具体做法,面自然是再普通不过的扯面,关键就是这浆水,用的是豆制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水,人们俗称酸浆水。对很多年轻人而言,豆腐是知道的,酸浆水却很陌生。

酸浆水由豆腐水发酵形成,不含任何化学成分,并且保留了豆腐的原汁原味。浆水面制作起来并不复杂,把葱花过油到焦黄时将浆水倒入,炝到微沸即可舀出,待手工面煮熟后浇上浆水。调上炒过的韭菜、油泼辣子、细盐后即可食用。入口微酸,葱香袭人。在西北地区有很多地方也制作浆水面,但是几乎都是用腌制酸菜之后的浆水来制作,像永济这样用豆制品加工中的副产品——浆水来制作的并不多。

将浆水做成食物最早可以追溯到何时,并无明确记录,不过与浆水产生紧密相关的豆腐起源是可以追溯到汉代的。农民种豆、煮豆、磨豆、吃豆,积累了各种经验。人们从豆浆久放变质凝结这一现象得到启发,创制了最早的豆腐。挤压豆腐成型的过程中,又产生了浆水。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述,浆水有“调中行气,宣和强力,通关开胃,止渴消食,利小便、白肌肤、止呕吐、治泻痢”的功效,中医讲究药食同源,可见浆水面以及用浆水制作的其它食物,不仅仅是果腹所用,还是一道具有养生效果的健康食品。

目前,在我省用浆水制作食物的,除了永济一带的浆水面,还有吕梁汾阳市的粉浆,同样是用浆水加入各种食材加工而成的。饮食是一种文化,在其产生、流变的过程中往往隐含着人类迁徙的历史,浆水面如何流传也颇值得研究。

黄河在这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11月30日,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采访团整个一天的行程都在黄河边。

颧雀楼—大铁牛—蒲州故城—普救寺……全是闻名天下的名胜,但我们没看到想像中的黄河。

鹳雀楼边的黄河汊流,河滩中是成片成片的芦苇荡

不是因为大雾,大雾只挡住了我们登上颧雀楼后欲穷千里目的视线;不是因为时间,时间再紧,我们的报道重点也会安排在黄河边,这一天还特意请了永济道情的传人们来录《唱响黄河》。

当采访团急匆匆的脚步停在黄河边时,看到的是无边无际的芦苇荡和滩地间的黄河汊流。

永济段的黄河处于它流经的最后两段峡谷——晋陕峡谷和中条山崤山峡谷之间的冲积平原上,它上游有汾河入黄,下游有渭河入黄,河床最宽处18.8公里,平均宽度11.59公里。

这段是黄河天然的滞沙处,大河流上若干年,泥沙沉积河床抬高,主流就自然摆动,形成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独特奇观。

2001年,黄河河道西移。所以,今天站在河东,我们不仅看不到主流,连航拍机都飞不到那么远的地方,能给我们拍一张照片回来。

目之所及,河道内多是滩地,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的蒹葭,在《诗经》里被用来寻找心中思慕的人。所谓伊人,在水之跻,在水之坻,在水之(氵止),说的都是水中的沙滩高地。这蒹葭,就是芦苇,永济人管它叫蒲草。我怀疑三千年前,吟诗的人就是站在几十里开外的河对岸,望着这无边无际的芦苇荡,无限神往。

而引发我神往之情的,是黄河大铁牛,摸到它的一刻,大唐蒲州瞬间扑面而来。

这里是大唐帝国的中都,一度是唐王朝的全国文化中心;

这里是尧的旧都,是舜的都城,尧舜禅让的尧王台遗址就在城西。这里是最早叫中国的地方。有史料记载:中国之名始于尧舜禹……依中条而立其国,谓之中国。“给我三五天,还你五千年!”

这是永济市委书记邀请函的最后一句。

永济是我们走访的第十五站,也是旅游意识从官方到民间最强的一站。

书记市长亲自带队到北京,去央视参加《魅力中国城》竞演。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采访团采访期间,走过的大街小巷都在说这个节目。

水峪口古镇的直播,美食街上的老板们看到镜头就主动地舞动起来,还把采访团“拉下了水”,一起开心摇摆,生生地把一场地方美食直播拐成了尬舞大会。

黄河边的永济道情表演,平均年龄68岁的艺人们双脚离地跳起来。

普救寺莺莺塔下,蒲剧绝活水袖舞长天,帽翅绕不停,风从黄河来,吹得人微醺。

尧王台遗址上,居然有人默默地把一座座的古院搬了过来,造出原汁原味的一条古街。

这块土地上,简直随便抓一把泥土,都能攥出文化来!

浸透的,是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对它无限的爱和骄傲。

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系列

美烫了!!!黄河入晋第一湾全景呈现丨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大型采访活动首站——飞越偏关

美翻了!!!千里一曲,黄河在这里拐了个大弯丨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大型采访活动一一行走河曲

美萌了!!!城保于德,景奇于河。黄河在这里比了个剪刀手丨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大型釆访活动一一领略保德

美红了!!!拜谒晋绥边区,黄河在这里染上“红色”丨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大型釆访活动一一放歌兴县

美亮了!!!古事多多,古韵悠悠。黄河在碛口"造"了个镇丨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大型采访活动一一鸟瞰临县

美震了!!!云飞浪卷三交镇,黄河在这里可以"触摸"丨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大型采访活动一一遇见柳林

美醉了!!!石叠如楼,河美如绣。黄河在这里画了个"金葫芦"丨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大型釆访活动一一舞动石楼

美疯了!!!蛇曲龙行,折转回旋。黄河在这里一口气拐了七个弯丨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大型釆访活动一一一情动永和

美大了!!!大吉大宁,美不胜收。黄河在这里遇见女神!丨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大型采访活动一一漫步大宁

美惊了!!!飞流直下,黄水沸腾,惊涛拍岸,云雾排空!天下黄河收壶口丨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大型釆访活动一一放歌吉县

美飞了!!!师家滩:文脉厚重地,宁静温柔乡!大禹治水从这里开始丨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大型釆访活动一一感悟乡宁

美嗨了!挟昆仑之神威,荡峡谷之绝响!黄河在这里跃出龙门丨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大型釆访活动一一行吟河津

美哈了!!!看汾河入黄,听万荣笑话。黄河岸唱黄河调,秋风楼吟秋风辞,黄河在这里笑起来丨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大型釆访活动一一巡礼万荣

美炸了!!!眉户剧缠绵,桌子戏粗犷,猗顿墓肃穆,果树园豪壮!黄河在这里宽得一望无际丨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大型采访活动一一解码临猗

采写: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谢燕李雅丽

李遇 孙轶琼

摄影: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立明 胡续光

王晋飞

航拍: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晋飞 马立明

视频制作: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李永江 赵亮

拍摄: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永江 赵亮

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闫婷

美蒙了!游西厢 看铁牛 登鹳雀楼 上五老峰 逛水峪囗 探蒲州城 黄河在此悠闲浪漫丨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大型釆访活动一一顾盼永济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3)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2-05-19 07:17silence__[火星网友]IP:3701103787
    @天井湖畔这个行程不错,黄河在此的景色一定很美。
    顶0踩0
  2. 2021-06-07 16:45天井湖畔[澳门网友]IP:736334348
    看起来很有意思,尤其是登鹳雀楼和逛水峪囗。
    顶0踩0
  3. 2020-06-27 02:13欣晴[天津市网友]IP:3406591734
    这个行程太丰富了,一定要去亲身体验一下!
    顶4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公益活动作文300字 关于成长的作文450字 开心的一天作文450字 成长因挫折而精彩作文 今天我当家作文400字 与什么相遇作文600字 假盲人作文400字 心存感激作文600字 一件开心的事作文600字 我学会了什么作文四百字 以爱为主题的作文600字 从此改变作文600字 与春节有关的英语作文 抽打阴部作文 动物园一日游作文400字 总有属于我的春天作文 为六一做准备 作文 大爱无声作文600字 珍贵的礼物作文450字 成长中的美丽作文 一件有趣的事600字作文 今年高考安徽作文题目 以礼物为题写一篇作文 我的引路人作文600字 关于写事的作文300字 题目自拟的作文500字 我最尊敬的人作文400字 文明城市从我做起作文 关于孤独的作文800字 妈妈真辛苦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