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经受今生《回望》|王六一:贵阳英语自学小组四十年记

2020-12-04 09:00:01
相关推荐

《回望》第2期|编委会主任:何京/编委会场务副主任:李勇/编委:王碧蓉、严立、罗静、李玉龙|

左起:石军 杨民生 陈常锦 王方矩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文革"的阴霾犹存,但政治形势略有松动,我母亲得以重上教坛。出于对原任教职的学校有抹不掉的痛苦记忆,调到了贵阳十四中。她去报到那天,恰巧遇到从前教过的学生陈常锦,才知他代课两年因知青身份暴露被解聘。交谈后,母亲便约他到家,让他与我兄弟见见。几个月后,常锦正式当了工人才到我家住处,就此我们相交至今。1976年春夏之交,我们搬进学校分配的新房三居室,朋友们来往更加密切,由此诞生了我们这个英语自学小组。

自认识常锦后,我们非常投缘。他是老高中生,"文革"中上山下乡,生活动荡,但他仍坚持自学,爱好广泛,喜欢读书、体育、戏剧,有一帮爱好学习的朋友。随后他将当过代课老师(后在十三中任教)的老同学杨民生介绍给我。民生兄一副书生面貌,精力充沛,家中挂有自制的飞机模型,十分精美。他多年醉心航空事业,收藏多年的《航空知识》,原志向是做名科学家。他在无法深造的情况下,自学英语,用力甚勤。从他现今保留的手抄日记本和用破的英语词典足可见其下的功夫。为练习翻译能力,他将苏联文学(英文版)所载中篇小说《第四十一》译成中文,抄整后装订成册,让我们大开眼界。

我学习英语有家庭影响,另外也受到陈明飞的影响。我们两家是世交,我称明飞为大熊哥。他1965年高中毕业后下乡落户,未受困于一隅之限,存有远大抱负和理想。他对任何事都保持强烈的好奇心,有极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无论是当知青,还是在郊区工厂做技术工作,以及后来上大学,出国读研读博,都干得有声有色。通过我的引见,他认识了民生、常锦,他又将何光沪带入我们这一朋友圈子。

左一 石军 左二 何光沪(七十年代)

初识光沪,他从农村回城后在十二中代课。他长相清秀,额高鼻大,双目有神,虽过着清教徒般的生活,精神世界很丰富。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做事认真,还喜一展歌喉,能唱许多首中外歌曲。光沪曾从我家借去一本《圣经》,认真阅读,在书上标满音标和中文,一丝不苟,可见其后来成为著名教授,学者的认真劲头。

通过老邻居的关系,我结识了在花溪平桥中学教书的王方矩。我曾见过他在花溪河中健游的英姿。他知识全面,身材魁梧,爱好广泛,他在练习小提琴的同时学习英语。我们一见如故,交往频繁。多年之后我们才得知他是抗战将领的后人。

石军设计的封面(英语学习小组自己刻印的教材)

石军是我们这群人中最风流倜傥的一位。据他本人回忆"我入组系通过光沪 。我与之认识在1975市教育局暑期英语代课老师短训班。"他曾指挥贵阳一中及市教育局交响乐队、合唱队……很出风头。此君多才多艺,活力四射,但由于家庭原因,直到1976年底才顶替母亲退休进厂从医数年。

前排左一 石军 左二 杨民生 后排左一 王六一 左二 陈常锦(七十年代)

我们这几位就这样常聚在一起,开始也仅是有共同的爱好,相互交流一下对时事、文学、人生的看法。陈明飞首先提出在一起学习英语的建议,得到各位的响应后,我们就规定每周六集中自学,地点就在我与弟弟王六二的一小间住房里。

当时我们几人虽都在自学英语,但基础不一,方法有异,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例如,明飞说民生是靠背词典来学英语的,而民生答道:"明飞兄说对了一半。当时所谓背词典并不确实,应是通读。当时惜无英英和双解词典,记得是向六一借的英华大词典,做了许多摘录,不但学了英语,还借英汉词典学到或解决了许多汉语方面的问题,把词典当百科全书来读,扩大了知识面,可谓一举两得,也许是记忆力还不错,说是背也无甚差池吧。我父亲原是贵大法律系的,但有许多英语书籍和词典,其至还有英文小说,等等。这对我有影响,还有我伯父,方言(京海粤语)和外语(英日)均很好,对我的影响还更大些。

我从小就抱定语言是交流工具的宗旨,有意无意间均以拓展为本,以类为多为好,也是继前辈之志,广开一面,只是做得不够,甚惜。"杨兄在语言学习上甚下苦功,求学留学,编书译书均有成效,至今仍温习日语、俄语,宝刀不老。常锦兄近翻出70年代摘抄的《英语成语词典》几千条,字迹清秀工整,完好如初。睹后令我等惊赞不巳。他回忆抄书原因为"当年代课买不起,只能借来抄"。我们几个人自学道路上,哪个不是靠勤读勤抄,积累下自己倍感珍惜的笔记本。

陈常锦手抄本

杨民生手抄本

在一起学习,首先碰到的难题是缺乏统一的教材。明飞和民生自告奋勇从能弄到手的英语老教材中选出十几篇文章,然后大家分别用钢板刻写,最后油印,装订成册。石军设计的封面上有一艘待发的大船,象征我们乘风破浪去远航。后来我们又先后在外文书店购到《英语九百句》《灵格风高级英语》等教材和唱片,都试用过一段时间。

每周六,大家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到我家。明飞、方矩在郊区上班,回家后得匆匆忙忙赶来。在交通不便宜的情况下,到解放桥附近的十四中是很费时费力的。民生、常锦、光沪都是步行来去,只有石军戴白手套骑自行车而至。大家到后也只是白开水相待,偶尔有人带点小吃让每位品尝。我们在开始学习前,总会议论一下时事,消息灵通的明飞总会提及点敏感的话题。我们这些年青人(每位都未到30岁)总是很关心局势。我们还议论一下最近读到的书籍。石军时不时讲些笑话来活跃气氛。冬天一到,上我家行路更难。有次天降大雪,恶劣的气候仍未能阻止大家的到来,由此可见学习小组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除按步就班学习英语语法,口语外,我们曾尝试做一些翻译。我们曾将到手的一本英文版《动词词典》译成中文,每人分别承担所译词条,最后讨论,集思广益。明飞将部分译稿寄到商务印书馆,收到了肯定的评价。惜后来大家都投入高考复习中,没有完成这部译作,但通过锻练,我们都提高了翻译能力。

我们还在一起做了件较有意义的事,就是将借来的英文版《古拉格群岛》部分章节译成中文。当时书必须归还,只能分头手抄英文,用复写纸多录几份。40年过去了,我还保存我弟弟王六二部分抄写的英文和中译本。这些巳发黄的稿件,记录了我们逝去的青春岁月。

王六二手抄古拉格群島中译

我们在一起学习,相聚的时间大约有一年半。恢复高考后,我们觉得有了改变命运和深造的机会,大家纷纷投入了备考,学习小组基本上停止了活动。除常锦家中有老父需照料,放弃了高考外,我们中六人先后考入省内外大专院校,两人学理工科,一人学经济,三人学外语。

在过去的四十年中,我们虽因命运的安排各奔东西,读书,成家,工作,使我们不可能再经常见面,但一旦有机会总会相聚或合作。1982年我毕业后在中学任教,与常锦合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犹太作家辛格的自传体小说《肖莎》,明飞从四川毕业归来,加入了我们的翻译,该书因各种变故未能出版;1988年我又与常锦、何克勇合译小说《喋血佳人》终获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责任编辑为杨民生,印数为10万册。之后,我又与民生、常锦等友人又译了一本《科西嘉人的复仇》,因时运不济未顺利出版,至今译稿还保留在常锦的书房。何光沪在京更是译著不断。他所著译的《多元化的上帝观》、《宗教哲学》、《现代基督教思想》等学术著作,好评如潮。在他任主编的《宗教与世界》丛书中,其中一本《基督教与文化》(艾略特著),由杨民生译出,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我到京工作后,引进了一套《加拿大儿童电影丛书》中文版版权,在贵州教育出版社出版,民生、常锦均参与这套丛书的翻译。

往事悠悠,岁月如流。在过去的40年中,我们这一英语学习小组的朋友,各自在生活、工作中,经风雨、见世面,从年青步入了老年。回顾当年在一起学习的缘由也许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不甘平庸,寻求志趣相投的朋友,在前景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奋力前行。正如明飞所言,我们这群朋友,不是由于分配而在一起读书的同学,而是经过自己的选择结为学习的同伴,大家几十年都保持着联系和友谊,实为难得。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所学的外语对各自的职业生涯起了很大的作用。明飞负笈留学美国,获机械工程硕士、核工程愽士。在退休前,作为中美合作产品研发项目的美方总工程师,指导中国设计团队进行新产品研发,将中国制造的产品销往全世界。民生后考上中山大学研究生,主攻英美文学,毕业后在贵州人民出版社任高级编辑,编辑之余,笔耕不辍,有多部译著问世。常锦80年代调出工厂后,自学成才,从事老年教育工作,工作、读书、写作,翻译三不误,被朋友们誉为"为书籍的一生"。光沪在中国社科院读硕、博后先在宗教研究所任研究员,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任博导,著述、译作等身,成为海内外知名的宗教专家、教授。方矩到北京大学读研究生后,又到加拿大深造,至今在加拿大圭尔夫大学执教,可谓桃李满天下。石军在北京师范大学求学期间,风度依然,任该校交响乐队、合唱队指挥,后赴美习电脑、工商管理,毕业后从事IT咨询,为跨国企业设计应用网络系统并负责其全球实施。我则先后在中学执教、到海外当翻译,开展国际贸易。回国后不久到京从事国际版权、中外动漫文化交流及出版等工作。

左起 王六一 陈明飞 何光沪(2018年)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40年一晃而过,我们7人在贵阳一别后还未整齐地聚在一起。尽管我们之间在国内外都有见面之机,但至今还未凑齐叙旧述新,实为憾事。2017年8月,借我在贵州举办中国荔波国际儿童动漫节之际,力邀诸君一聚。明飞、方矩在国外因工作未能参加聚会,其余5位当年学习小组的成员在荔波这一著名风景地实现了聚会,留下了又一段美好的回忆。

来日方长,我们期待着大家欢聚一堂,演奏人生的交响!

最后我想以杨民生的一首题为《英语小组四十载感怀》作为本文的结尾,我以为此诗表达了我们的心境。

富贵荣华渺如尘,

苍天有意助英才。

历经劫难君健在,

相逢笑吟续前畴。

(此文得到陈明飞、杨民生、陈常锦、石军、王方矩等学长审阅并更正,润色,特表感谢!)

———————————————————————————————————

王六一

国际多媒体文化协会秘书长、亚太动漫协会秘书长、中国荔波国际儿童动漫节组委会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客座教授、三辰出版社总编辑,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国际版权业务及动画产业与会展的策划和经营。

(独家授权来源:“经受今生”平台 |运营编辑:伊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坚持作文开头 记事的作文500字以上 关于长辈的作文 谜语作文 畅想十年后的自己作文 属予作文以记之的作 集体的温暖作文 四年级游览顺序作文 爱国抒情作文 成功的要素作文 关于漫画的作文400字 用游览顺序写一篇作文 割稻谷的作文 关于和谐的作文素材 我的老师作文250字 溺水的作文500字 白云山风景作文 宝塔山作文 假如我是孙悟空作文500字 慢下来会更精彩作文 写四川的作文 北京印象作文 优秀高中作文 以励志为主题的作文 我的梦想大学生作文 包粽子500字作文 九年级英语各单元作文范文 下雨蚂蚁搬家作文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英语作文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