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SaaS企业文化:“营销”者衰 “共生”者兴

2020-12-04 09:25:01
相关推荐

从第一张Excel表格制造出来,数据便有了更多融入企业业务流程的节点,软件产品与理念发展至今,利用云技术提供高度匹配的软件,成为时下的企业选择。

国外市场,Salesforce、Slack、Zoom等新进厂商与老牌的Oracle、SAP以及转型专业户IBM等,形成了相对成熟的SaaS厂商环境。

国内的市场发展比较晚,但厮杀的惨烈程度远甚于国外市场,而在经过多次行业的筛选,现在已经形成和国外成镜像的现状。

即云计算厂商、传统软件公司、新型SaaS企业三者斗地主,构成了满足企业业务需求的闭环链条。同时,“客户成功”的理念在国内环境中扎根,结出了略显不同的果。

土壤略有差异,理念基础一样扎根

基于国内市场而言,有以下的几个逻辑能成为支撑客户成功理念的落地:

1,中国企业的数据庞大复杂、价值潜力却未曾全面发掘,在服务形态没有质变的前提下,科技的发展必然让拥有核心资源的客户成为行业圆点。

2,头部客户提供了企业营收的最大来源,而在按需付费的逻辑下,云上软件的快速交付、快速实施,让企业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

3,服务周期长,大客户与小企业都有升级业务或系统的需求,精工细作的决定了双方是长期的合作伙伴,沟通交流成了必然的选择。

所以SaaS企业不需要讨论是否要做客户成功,而是考虑如何根据客户和业务的情况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成功经营方法。

能够存活、并且成长的SaaS服务商,就必须拥有行业内的数据、视角,这催生了其与客户的“同进化”“共成长”的基础:

持续迭代的要求,吸取经验与产品优化是双方互相作用的结果;产业上下游的联系紧密,数字化平台之下易产生泛行业的新理念,SaaS服务商也是其中的一环。

“共生”关系正在形成初代的模样。

三方斗地主

阿里与腾讯是国内最具代表性的云计算厂商,作为在IaaS、PaaS、SaaS领域都拥有呼风唤雨能力的大厂,两者是现实意义上的“裁判+运动员”,但“共生”理念是正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隐形源头。

与腾讯在即时通讯、音视频连通等领域自己做产品不同,阿里号称不做SaaS,但是在两者构建的生态中,通过“做”与“合作”等方式,其对于整个生态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感知的触角。

而通过建立的云社区、百千的合作伙伴以及各类的营销大会,阿里与腾讯给人的感觉是“大家乖乖坐好,我给你们上上课”。

事实上,不论是将SaaS的整块“肉”分出去的阿里,跟我合作有肉吃的腾讯,他们的认知是建立在认真倾听整个行业的脉搏基础上的。

根据赛迪顾问最新的中国SaaS市场调研报告,凭借传统业务的延伸、转型以及累积的资本、品牌的加持下,用友网络、金山软件等巨头在SaaS市场跑马圈地,占据了领导者的地位。

但是转型企业要面对营收报告的压力,面对市场的变化,他们能提供紧跟理念变化的产品已经算是提交了优秀的答卷。

以销售易、微盟、百望云等新型的SaaS入局者,是真正在第一线感知变化,及时调整的企业。

以百望云为例,作为提供税务智慧管理方案的SaaS公司,其服务的集团性企业拥有庞大的业务线,基于业务需求给出符合客户当下发展的服务方案。

而随着服务时间的延长,对于客户业务的进一步理解,通过升级现有服务,以及提供新的服务方案,可以实现精耕细作模式的落地。

同时,头部用户的系统梳理获取的是最先进的经验,面对不成熟的客户,可以输出业内最为先进的方案,也可以为高频次的使用场景建立平台化的标准产品。

同样,行业内那些较为灵活的轻量级用户,其多变的创新性理念也可以启发新的需求。

在这样一个上下游持续响应、不断反馈的过程中,行业最新的经验可以成为平台化的知识分享,随着快速的方案落地,优化成为了客户与百望云的共振。

“共生”关系

自从阿里归纳出行业需要建立“大中台、小应用”的架构,志在SaaS市场一展身手的各家都在尽力打磨自家技术,而市场也证明这样的一种能力集成的理念的确是行业成长的必须。

加之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体系建设,让SaaS服务商有了针对不同业务需求,快速落地完整系列产品的能力。

一方面是个性化要求高,需要深入理解企业产品体系的定制化业务;一方面是本身就需标准与流程矫正、且是高频需求的平台化业务。

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与上下游的伙伴公司协同发展、构建生态,形成生态链竞争力。

这样集合核心能力,旨在面向产业链条生成产品,赋能核心企业与合作伙伴的数字化商业平台便是一种前沿的理念。

贯彻这样的理念,就需要SaaS服务商将自己融入到产业链条中,与用户建立“同成长”“共进步”的关系。

To B领域不需要光怪陆离的口号,营销浪潮的“跑马圈地”成不了它的指导思想。

如何找对痛点,又该如何在技术与运营的不断深化下,为企业带来持续的升级服务,这是To B领域的公司能够活下来或是长大的关键。

现在,这种与客户这种“共生”的关系,也许能成为一种行业的共识。

就如克里斯·迪克森曾经用“为工具而来,为网络而留下”,形容网络为互联网产品带来的效应。在企业服务领域,这就话就可以改成“因产品而来,因服务而留下,因共生而进化”。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英语作文如何提高英语 作文网app 大自然的声音作文600字 关于科幻的作文300字 爱与溺爱作文 难忘的一件事作文250字 你是我的好朋友作文 预防网络诈骗作文 实践活动作文200字 孙悟空作文结尾 感悟中秋作文 小学作文有趣的游戏 端午节作文300字左右三年级 关于自我的作文 关于春天的作文300字 难忘的中秋节作文500字 清明踏青作文 写雪作文300字 小学生作文100字大全 递进式作文 侧面描写人物的作文 我喜欢写作文 葱作文 校园的美作文400字 初中生作文600字 崇拜的偶像作文 如何与老师相处作文 作文10000字 油纸伞作文 家乡的黄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