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道德经》:上善若水任方圆 知行合一近于道

2020-12-04 13:25:01
相关推荐

上学时,老师都说《论语》是入世之学,《道德经》是出世之学。而读《道德经》的次数越多,越觉得《论语》是入世之术,《道德经》是入世之道。

上善若水任方圆,知行合一近于道。无为而治拂功名,修身养性趋复然。

《道德经》

看完《道德经》,这四句诗句便很自然地浮现在脑海中。对于这类古典,初读总是一知半解,需久久品读寻思。

书中前半部分,老子便用大部分篇章,通过认识天地、刍狗、风箱、山谷、水、土、容器、锐器、车轮、房屋等具体的东西去发现抽象的道理。善与恶、有与无,这两对辩证统一的关系便联结成了道之道,也能映射出当代社会的许多事态。

老子似乎一直在强调不要将“事物的对立面”当成是“对立的事物”。“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红楼梦》这句话从某种程度上讲也莫不是深受老子的思想影响。“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通过一体两面,两面互补相生,向我们传达“道”的真谛。

事物常在对立的关系中产生,诸如书中第二十二章里也曾提及: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

世间万物皆归于自然,相生相成互为辩证统一的关系,并无绝对。老子常常以“无为、不争”而立意,个人愚见是认为老子想表明的只是过犹不及的概念。有人也曾说修道就是帮助人去掉不自然的私心妄欲,使人符合自然之道,即人心退位,道性当家。道之性,法于自然,“常清常静,无为而无不为。”

毫无疑问,人类都是有着欲求的生物,也正是基于此,才繁衍更迭到这一代——一个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若是像庄子讲的,使民众都头脑简单、无所欲求,只是和顺知足的满足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即可。那么即便这个社会是和平的,也依旧愚昧落后。这是过犹不及的另一侧秤砣。同样地,如果什么都你争我抢、尔虞我诈,甚至为谋私利不惜大动干戈,也是过犹不及的恶劣。

但正因为所处时代的不同,所以生活态度的选择也往往不一样。那时处于政治动荡的春秋末年,面对这样的社会状况,庄子提出众人都应朴素自然,继而返璞归真,无战事,也无家破人亡的生活愿景与理念也让人深感佩服。

上善若水

老子认为水是智慧象征,是万物之至柔,它惠泽万物,却不争夺名利。老子的不争,是通过平和,维持精神均衡的超然力量。正如水,它寻向低处,谦卑地生活着,自然地过好生活中的每一天。

有时候柔情和谦卑也是一种力量和智慧,有个成语叫以柔克刚,就是这个道理。水是非常能够适应生活的,因为它是不断流动的,不管它的道路,是宽是窄,是深是浅,是弯曲还是笔直,它总是能够沿着上天所给予它的那条路,而不断地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一路向前。

水最后的归途会去哪里并不重要,它或许流入了河溪,汇入了大海,或许滋润着田地,使谷物茁壮成长……但更重要的是,它都找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所在。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有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计较太多,只追求内心的那份平静。即使你走过的路有再多的曲折,你也能找到它的价值所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综述全文,老子将“道之意”浸润文章的每一处脉络,包括了生活与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那我自己的道是什么呢?想了想,用一句话总结——人生苦短,行乐须尽时。慎独律己,修身方养性。

大道自然

作者:龚天伦

本文为原创文章,首发于百家号“知书达影”,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初中作文字数要求 关于文化传承的作文 我爱森林作文 秋天作文900字 社会核心主义价值观作文 当家的滋味作文400字 双节日作文 游公园作文100字 以孝为话题作文 有关祖国的作文 手机的优点和缺点作文 小学四年级作文我的梦想 怎么写小猫作文 猜猜她是谁作文300字 我骄傲我是一个自信的人作文 作文缓冲 如何列作文提纲 酷作文600字 我的理想作文500字 我是五年级学生作文 寻找答案作文 挫折类作文 六年级考场作文 家乡的味道作文开头 观钱塘江大潮作文 夏天的云作文 写给朋友的英语作文 五年级英语作文四季 介绍上海的作文 什么的军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