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真正让孩子拉开差距的 往往是家长常忽视的2件小事

2020-12-04 14:35:01
相关推荐

作者:亲宝宝育儿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尊重孩子内在的成长节律。

眼看着孩子们快放暑假了,小区的妈妈群又炸锅了,大家都在讨论如何趁着假期给孩子加加码。

“英语班必须报,我是吃尽了英语差的苦头!”

“已经报了4个班了,今天又看中一个逻辑思维课……”

“听说有个三万块的夏令营,周末去看看。”

看着各种琳琅满目的兴趣班,想象着一群四五岁的孩子每天马不停蹄地奔走其中,说不出的无奈和心疼。

欢欢妈妈问我给乐乐报了什么班,我说什么都不想报,只想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她顿时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

“孩子现在是快乐了,将来上不了好的小学,上不了好的大学,一辈子都快乐不起来。”

“孩子现在什么都不懂,我们得为孩子负责任,优秀的人生才会更快乐。”

眼前浮现出欢欢家里飘扬在空中的卡片,满眼的字母、数字和文字……

欢欢是听着妈妈的唐诗宋词出生的,2岁认识1000多个字,3岁熟背几十首唐诗,现在刚上中班就已经学习完小学一年级课程,是我们小区里赫赫有名的“神童”。

据说,这个暑假,她又要上7个培训班,每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

下班回家看到戴着眼镜、一脸严肃的欢欢,心里不禁犯嘀咕:这样的超前教育对孩子真的好吗?

作家刘继荣曾经讲过一个小故事。

一对父母为了弥补心中的遗憾,在女儿出生后给她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从会说话开始学习认字、数学,4岁上学,6岁开始读中外名著,琴棋书画样样都要学。

女儿似乎很争气,小小年纪获得了无数的奖项,学科竞赛、古筝、绘画、舞蹈……成为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

然而,女儿却不快乐,她羡慕小伙伴们有玩具,可以在妈妈怀里任性地撒娇淘气,会跟同学说“人生真累”,最大的愿望是“睡一觉”。

直到偶然的一次,父母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开始给孩子减压,孩子才重新拥有了快乐的童年:楼下的鸟儿叫的比夏天还好听,秋天的空气里有薄荷的味道……

超前教育,单纯地把教育时间提前,让孩子学习更大年龄阶段的孩子学习的知识,从而看起来更优秀、更聪明,实则违背了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孩子的成长节奏。

比如,在孩子自己探索世界的时候,一味地让孩子识字、学数学、读四大名著,给孩子灌输一些既定的知识,让孩子成为传说中的“神童”“天才”。

然而,这些“神童”的背后,是一种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牺牲了多少孩子的快乐,甚至是身体健康。

去年,上海一个2岁半的男孩患上斑秃,大把大把地掉头发,连医生都很震惊。

究其原因竟然是压力太大。

男孩的父母为了让他上一个好的幼儿园,给他报了英语、数学、钢琴、画画、主持人5个培优班,还一遍遍地跟他说“你一定要努力考上”之类的话。

2岁半的孩子每天承受着这样超出年龄的压力,身心俱疲。

孩子的成长有自己的节律,什么时候开始说话,什么时候学着走路,什么时候识字……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还记得曾经传得沸沸扬扬的天才少年魏永康吗?

从他出生两三个月开始,母亲就对她进行“超前教育”,教他识字背诗。

他2岁认识1000多个字,4岁学完初中课程,8岁进入重点高中读书,13岁考入湘潭大学,17岁又被中科院录取,硕博连读。

看似完美的人生背后,是他基本自理能力的严重缺失——不会安排自己的饮食起居,每天起床需要有人叫,更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

2003年,魏永康在中科院读了三年后退学了。

人生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在马拉松的赛道上,没有赢在起跑线之说,而是调整好自己的步伐,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步坚持,跑向终点。

正如心理学家李雪所言,起跑线上超前几步,可能要在整个人生之路上付出代价。

幸运的是,兜兜转转多年后,魏永康从头学起,学习做饭、做家务,学着跟人聊天,学着恋爱,结婚生子,慢慢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知识早晚都会学会,真正的陪伴不是让孩子更早一点掌握那些知识,而是不干扰孩子的成长节奏,静待花开。

意大利幼儿教育专家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的智力、精神和体格得到自然的发展,而不是把幼儿培养成一般所说的学者。”

那么,幼儿教育阶段,应该在哪些方面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呢?

1. 抓住敏感期,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1988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聚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给出的答案是“幼儿园”。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东西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道歉,午饭后安安静静地休息……”

这些都是让人受用终生的好习惯好品质。某种程度上,习惯影响着一个人的未来。

幼儿阶段是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儿童心理学家孙瑞雪指出,秩序是习惯养成的开端,孩子出生几个月后,会进入一个秩序的敏感期,并呈螺旋状发展,一直持续到6岁。

这一时期的儿童对事物的秩序有着强烈的需求,并逐步获得和发展起,对物体摆放的空间或生活起居习惯的时间顺序的适应性,即秩序感。

抓住孩子的秩序敏感期,父母给予好的引导,帮助孩子在形成秩序感的过程中,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从“谢谢、对不起”的文明用语开始,让孩子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从给孩子添加辅食开始,让他坐在自己的餐椅里,培养基本的餐桌礼仪;

饭前饭后要洗手、早晚刷牙、勤洗头洗澡……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每天给孩子读绘本,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在家里各个角落设置绘本架、书架,让孩子随时可以拿到绘本,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只要我们肯花些心思,孩子不难养成好习惯。

2. 呵护探索天性,让孩子保有好奇心

女儿很喜欢踩水坑。

她从来没有看过《小猪佩奇》,不是单纯地模仿,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踩水,是一种探索的天性。

每一次雨中踩水,总有人在旁边说“孩子会弄一身泥”“孩子会把衣服弄湿”,我总是笑笑不说话,看着女儿穿着小雨衣和小雨鞋,把水踩得啪啪作响,很专注地沉浸其中,还不时地抬头冲我笑,一副心满意足、快乐的样子。

孩子能够保有一颗探索世界的初心,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和兴趣,弄一身泥又怎样呢?

周国平在《父母怎样爱孩子》中写道:

有一些正经的父母,自己十分无趣,看见孩子调皮就加以责罚,听见孩子的有趣话语也无动于衷,我真为他们的孩子感到冤枉。

在干旱的沙漠里中,孩子的智性花朵过早的枯萎了。在沉寂的闷屋中,孩子的灵性笑声过早的喑哑了,如果一个孩子天赋正常却不会幽默,责任一定在大人。

幼儿阶段,是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兴趣的重要阶段,也是不断探索世界的重要阶段,做一个有趣的大人,好好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跟那个喜欢探索的孩子一起蹲下来看蚂蚁搬家,一起摸一摸路边的小花,闻一闻花的味道,一起追逐飞舞的蝴蝶。

在那个好奇心满满的孩子问“妈妈,叶子为什么是绿色的”“爸爸,太阳什么时候睡觉啊”时,引导他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一起思考和探究答案。

不要急着纠正孩子,灌输一些自以为是的正确答案,允许孩子说“月亮像一个大香蕉”“我跑得像狗一样快”。

儿童教育不是越早越好,打乱孩子成长节奏的超前教育,或许会带来短期的效果,却会在生命长河中让孩子付出更大的代价。

相比知识的获得,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保有探索世界的天性和好奇心,更有价值和意义。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心怀敬畏之心,尊重孩子内在的成长节律。

如果这也说出了你的心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书迷作文 成长作文开头结尾 难忘的作文400字 春季的作文 奶奶作文600字 童年的作文怎么写 阳光作文800 观察日记的作文 快乐童年的作文 优秀的作文题目 编童话作文 作文第二次 人物的故事作文 作文400字写人 开心作文400字 中考作文主题 猫的作文300 观后感作文500字 纪念日作文 500字作文写人 写作文100字 全国作文大赛 小鸭子的作文 我的闺蜜作文 我明白了作文 雨 作文600字 作文照片的故事 300字想象作文 作文开头好句 感谢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