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信用支付 一场零和游戏还是增量共生?

2020-12-04 17:35:02
相关推荐

2020年互联网巨头们挑起的信用支付争夺战,打破了市场格局。

疫情过后的第一个618电商节,电商巨头直接将信用支付推上了风口。

首先是京东金融宣布推出618“白条24期免息分期”活动,在5G商品、家居生活、电脑数码、运动鞋服、母婴用品等领域,挑选了数十万款爆款商品,给予3-24期分期免息优惠。

与此同时,天猫也宣布推出信用支付优惠,“分6期免付一期”,消费者购买参与活动商品,分6期支付则首期免付。

激战信用支付时代

用战争的方式解决市场份额问题,是中国互联网市场上的常态,在支付领域表现更为明显。

在信用支付领域,有一个略为复杂的故事。

2014年2月,京东金融推出了业内首个互联网信用支付产品—“白条”。白条直接嵌入到京东用户的购物流程中,京东金融根据用户的历史消费记录等多维综合数据进行风险评级,并授予信用额度。客户可以选择“先消费、后付款”,享受30天免息期或3-24个月分期付款服务,其支付的利息也低于银行信用卡。

“白条”是一种全新的信用支付手段,彼时,京东金融的初衷是利用消费分期促进商品销售,提升转化率以及客户黏性。白条的巨大潜力和对京东整个商业生态的价值,开始逐步展现。

一年零两个月后,另一家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推出信用支付产品蚂蚁花呗,其匹配的主要消费场景是天猫和淘宝。

两大电商巨头相继入场,互联网信用支付时代正式开启。

但是,在之后的数年时间里,除了个别垂直领域的互联网平台外,信用支付市场并未吸引到足够的玩家。2015年,唯品会推出了信用支付产品“唯品花”;同年,在线旅游平台去哪儿网推出旅游信用分期产品“拿去化”。2018年,出行巨头嘀嘀打车推出了“滴滴信用付”,让乘客“先乘客、后付款”。

直到2020年,更多巨头追随白条和花呗,投身信用支付战场。

首先是腾讯,2020年3月26日,微信上线信用支付产品“分付”,接着是美团, 2020年5月末,美团正式上线信用支付产品“月付”;百度也不甘寂寞,2019年底联合百信银行推出了“百度闪付借钱”。

一时间,信用支付赛道上,变得前所未有地拥挤和热闹。

巨头们蜂拥而至,凸显信用支付正成为新的风口,大趋势之下,任何一个巨头都不敢也不会轻言放弃。

生态圈竞争

信用支付战争,表面是对消费场景的争夺,但本质上,则是互联网巨头之间生态圈的竞争。以消费场景为依托,以信用支付为手段,从线上延伸至线下,抢夺流量入口,线上与线下融合互动,最终做到线上线下能力的流畅转化,这才是巨头们的终极目标。

从这一角度看,信用支付承担的重任,乃是打通亿万消费者的泛生活场景,构建一个始于消费,终于金融,再到生活的生态闭环。而有能力参与这一生态圈竞争的只能是互联网头部平台。

其中,又可以分为三类,以京东和阿里为代表的大电商系;以腾讯为代表的社交平台;第三类包括滴滴、携程等出行、旅游等垂直平台。

京东和阿里巴巴一样,依靠强大的电商生态,覆盖了支付、物流、本地生活在内的各种场景,这种独占性优势是大多数互联网巨头所不具备的,再加上白条起步较早,这些因素都决定了,白条在拓展信用支付上,具有众多优势。

从最直观的成本看,信用支付核心离不开用户的高频、高客单价支付交易场景。用户较高的笔均消费金额,会有更强的意愿选择信用支付,这为信用支付拓展提供了基石。

从线上向线下场景的拓展看,电商系也拥有较好的优势。以京东金融为例,白条始于线上商品消费分期,随后慢慢渗透至生活娱乐、商旅出行、教育培训等各类生活场景。在线下,白条也加速抢占各类消费场景。今年618期间,京东金融App首次与线下商业场景联动,联合全国28个省市、近200个城市的15000家线下连锁超市、购物中心、连锁便利店等场景,积极拓展白条和信用卡支付渠道。商超是线下场景流量最集中、频次高、智能化程度较高的场景,而白条等产品诞生于线上电商,天然适合跟线下商超形态结合,延伸至线下是水到渠成。

对于第三类平台来说,有的场景单一,客单价较低,无法支撑一个健康的信用支付生态;有的虽客单价较高,但频次过低,信用支付总规模有一定的天花板。

可见,中国互联网信用支付的未来版图,必然是京东金融等为代表的电商系。

拥抱竞合游戏

应当指出的是,互联网巨头在信用支付战场上的角逐并非零和游戏,而是一场共同把蛋糕做大的竞合游戏。

目前,和信用卡支付规模相比,互联网信用支付的体量依然微不足道。而截至2019年末,中国信用卡授信总额为17.37万亿元,应偿信贷余额为7.59万亿元。互联网信用支付总规模尚不到信用卡存量规模的5%,从整个消费信贷的市场容量看,信用支付更是一片蓝海。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在2019年中国消费金融报告中指出,2017年银行消费贷款规模约30万亿,非银行机构提供的消费金融贷款仅有2.7亿元,占比7%。报告预计,我国消费金融仍会有5年以上的高速成长期,表内消费金融占总信贷规模可能突破25%以上。面对这个数万亿的增量市场,包括电商平台、支付平台、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互联网机构都有巨大的潜力。

从目标客群看,研究显示,90后、00后的Z世代群体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4G、5G长大,和前浪们相比,他们在支付上更加依赖智能手机,对线上信用支付产品的使用比例超过信用卡。

另一方面,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消费金融的供给仍然不足。发达国家80%以上的成年人可以从银行获得消费金融,我国仅40%的成年人能够获得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

从统计数据看,2017年,我国至少有4.5亿成年人没有获得过消费金融服务,占成年人口的37.5%。可见,Z世代和长尾客户的消费金融市场仍有发展空间,如何更好的服务信贷短缺群体,将是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共同责任。

对银行而言,短期看,互联网信用支付的崛起和爆发,固然会带来一定的冲击,但中长期看,互联网巨头们的信用支付产品不仅加快了数字金融概念的普及,而且也培育了Z世代的信用消费习惯,帮助开拓了消费金融下沉市场。以往,对这部分缺乏信用记录的信贷短缺群体,银行线下触及这部分客户的成本过高,从贷前、贷中、到贷后,都面临高昂的风控成本,因此难以大规模拓展消费金融业务。

但电商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恰恰可以弥补银行的这一短板。一方面,电商拥有庞大的客户群,有较高频次的明确购物需求,平台结合积累的大数据资源,通过评估客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能够构建全方位的信用风险评级系统。在这一过程中,互联网公司可以和银行无缝衔接,将自身积累的对用户洞察、风险管理、运营能力等对外输出给银行。

在过去几年里,京东金融与40余家银行发行联名信用卡,累计发行量达到1300多万张。在此次618中,京东金融App与银行联手,助推银行数字化运营,提升获客效率。蚂蚁金服、微信同样在面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打造开放式平台,以自身数字化能力,赋能传统金融。

可见,无论是携巨量用户资源和金融科技能力的互联网巨头,还是拥有低成本充沛资金、完善金融基础设施的银行,在这一轮信用支付大战中,绝非你死我活的零和竞争,而是竞争与合作并行,共同拓展消费金融的边界。

于此意义上,618电商节有望成为一块试金石,而信用支付引爆的增量大戏,才刚刚开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台阶作文 自然风景作文 谦让作文 路口作文 底气作文 雅思作文范文 我多想作文 全国高考作文 父亲节作文 小学写景作文 家长会作文 作文我的心爱之物 小学生作文范文 提醒作文 语文小作文 二年级作文大全 感恩作文素材 星期天作文 我的朋友英语作文 难题作文 路灯作文 父母的爱的作文 我的家人作文 小制作作文 七夕作文 奥运会作文 小小作文 作文秋 万能作文模板 考研 英语 作文